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4《乡愁》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达标
-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这里,鸣响着史前的风铃,流淌着远古的诗情,滋润着世事的沉浮;这里,有和畅huì( )风、镜湖月影,有竞秀千岩、廊桥遗梦;这里,有枕河人家、黛( )瓦粉墙,有运河蜿蜒、鸟篷咿呀……这里,一半是水,一半是岸,错落有zhì( )地镶嵌在华夏东南之隅,宛若一幅诗意浓郁的江南水墨,透达出她那深邃( )而久远的掌故逸事。她【 】就是蠡城绍兴。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慧 dài 致 shuì B、惠 dài 致 suì C、惠 hēi 至 shuì D、慧 hēi 至 suì(2)、填入文中【 】的标点符号,最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A、:冒号 B、——破折号 C、不放标点符号 D、,逗号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一百年间,党领导的文艺战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有的激励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浴血奋战、____,有的激励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____,有的激励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亿万人民解放思想、____,有的激励新时代的中国人民自信自强、____,但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结晶,成为党领导建立的中华民族新文化重要成果。
A、发愤图强 百折不挠 守正创新 锐意进取 B、百折不挠 发愤图强 锐意进取 守正创新 C、发愤图强 锐意进取 百折不挠 守正创新 D、百折不挠 守正创新 发愤图强 锐意进取3. 小江摘抄诗歌《月亮游向了他乡》时,不慎打乱了顺序,请帮他选出最佳的选项( )①我在瓦盆里养尾月亮
②少年长大,月亮游向了他乡
③后来啊,花落了,瓦盆碎了
④小时候,榆钱开花哪噜噜黄
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④①③②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坚持“动态清零”的政策,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诠释。 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参加体育锻炼。 C、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大融合时代。 D、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学传统礼仪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5. 下列对《乡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 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6. 文学常识填空。余光中(1928—2017),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台湾 , 家。代表作有《》(诗集)、《》(散文集)。
7. 下面的文字节选自蒋勋的诗歌《愿》。请结合诗意,仿照画波浪线的前两行诗,选择恰当的意象,再续写两行。如果你是岛屿,我愿是环抱你的海洋。
如果你张起了船帆,我便是轻轻吹拂的风浪。
, 。
, 。
如果你远行,我愿是那路,准备了平坦,随你去到远方。
8. 综合性学习学校正开展“传统文化伴我成长”的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活动一:谜语擂台。团委组织猜谜语擂台赛,你看到了下面的四个谜面,请选择其中的两个,猜出谜底。图 , 谜底; 图 , 谜底
(2)、活动二:文化论坛。活动中,大家对习近平总书记就古代经典的一番讲话展开了热议。请你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去中国化”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新闻链接: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参观时曾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
(3)、建言献策。请你就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个话题,向学校李校长提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你会怎么说呢?二、能力培优
-
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乡愁 余光中
乡愁 余光中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乡愁萦绕了诗人一生?(2)、《乡愁》四节诗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目的?(3)、每个时间段诗人因为什么而愁?(可以在诗旁上相应位置做批注后作答)(4)、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特征?(5)、诗歌中所选取的一组意象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6)、“海峡”本应“深深”,诗人为什么用“浅浅”一词形容?(7)、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10.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蜡梅香啊蜡梅香
母亲一样的蜡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蜡梅香啊蜡梅香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依次选用四个极具特色的不同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久久难忘的乡愁情节。 B、本诗围绕不同的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极大地丰富了乡愁的情感内涵。 C、不说“红海棠”而说“海棠红”,是为了强调“红”的鲜艳灿烂,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 D、从“醉酒”到“沸血”,从“家信”到“母亲”,表现了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2)、下列对本诗与“乡愁”在内容与艺术特色上的比较鉴赏,不正确地一项是( )A、这两首诗歌都是乡愁诗,都表达出特定时期与特定地理条件下所具有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情感。 B、两首诗歌意象单纯而有张力,邮票、船票等意象侧重于象征,红海棠、雪花白等意象侧重于写实。 C、在意象的组合上,《乡愁》以时间为线索,意象间有递进意味;而本诗则采用并列的意象组合。 D、《乡愁》不刻意锤字炼句,语言质朴浅显;而本诗则以逆常悖理的语言达到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1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大运河——流淌千年的乡愁
①莺飞草长的三月,站在黄鹤楼上,想起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便忽发奇想,能否雇一条帆船或者画舫,带上弦歌美酒,从胭脂色的波浪上,遇埠则歇,对月而歌,半醉半醒地航行到扬州去呢?朋友告诉我,偌大长江,再也难找到帆船与画舫了。再者,扬州不在长江边上,即使雇到船只,也到不了那一片令李白痴迷的城郭。我这才意识到,千年前的优雅与浪漫,早已是沉湮的古典。
②数年间,因各种机缘,我或者走在京杭大运河已经干涸的河床上,或者在它尚在流淌的河段上看夕阳下的浪影。淤塞与疏波,开凿与废弃,辉煌与衰落,保护与开发,似乎永远都有着诉说不尽的忧伤,展示不尽的画卷。站在杭州的拱宸桥上,我希望看到从烟波深处摇来的乌篷船;在无锡城中的清名桥上,我总在想:为何脚下的流水,再也不能流到幽燕之地去听一听京韵大鼓,洗一洗北国的胭脂?
③崛起于历史,必寂灭于历史。就像寒山寺禅钟依旧,但客船不再;扬州仍不缺三月的烟花,但迎送游子的布帆,早已消失在水远山重的前朝。
④如果在历史版图上寻找中国古代文明伟大的标志,应首推长城与运河。它们一个横贯东西,一个牵引南北;一个伴着铁马金戈,一个浸于桨声灯影;一个静态的阳刚,一个动感的阴柔。但是,在世人的文明谱系里,长城却是要比运河的名气响亮得多。长城上的雉堞与砖堡,至今仍让世界迷恋;而运河里的船队与波浪,似乎已经退出人们的视线。
⑤难道,那一条流动着繁华与錦绣的人造动脉,只能在屡遭虫蛀的线装书中寻找吗?河流死去的显著特征便是消失了桨声帆影。这有点像沙漠上的胡杨,它保留了生长的姿态,但再也不能用绿色哺育大地。
⑥但运河是一部大书,我们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环境下阅读它,都会有不同的感慨。有人问我,可以说“运河文明”这四个字吗?
⑦从隋代开始,这条贯穿了几个庞大王朝的交通动脉,沟通了五大水系,串连起数十座湖泊。淮安、扬州等繁华的都市也因它而生。明代,特别是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达到了全盛,成为大明帝国沟通南北的运输干线。运输物资的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一条运河供养了帝国的首都与辽阔的北国,中国也因此有一支名叫漕军的高达三十万人的特别军队, 因为一条河流而诞生一支军队,或者说一个兵种,这也是运河独有的人文风景。
⑧运河最灿烂的年代在明朝,自朱棣迁都之后,北京便有了第一个汉人士族集团。作为帝国的统治者,他们将江南的生活习惯与民情风俗带到北京。为了满足汉人士族的需要,必须有大批江南的物产运到北京。因此,明代的运河,发挥的效益最大,它的繁忙程度远远超过长江、黄河。为了增强运输能力,朝廷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与人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明朝那样将运河当成不可替代的生命河。
⑨文明一词,据我理解,是人类某种带有鲜明特色的生存方式……它涵盖了文化、经济、制度、风俗各个方面。如果以此推断,运河文明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因为这条地球上最伟大的人造河流,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中国的经济史、水利史、交通史、城市史、军事史等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与巨大的改变。无可否认,运河文明是中华文明体系中的灿烂章节。
⑩运河的急剧衰败是近一个世纪的事。因为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的诞生,水上交通特别是内河的航运已经日见式微。曾是农业文明的骄傲忽然间变成了工业文明的弃儿。当年,从杭州乘船沿运河到北京,少说也得一个多月。一个月的水上旅行,与帆桨为伍,与鸥鹭相亲,以两岸的风光养眼,以河上的波涛养心,该是多么惬意的乐事啊。但在今天,每一个人似乎都在日理万机,优哉游哉的生活他们再也无福消受。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运河的诗意退出了我们的心灵。
⑪近几年,一些有识之士大力呼吁抢救运河,并争取将运河申报成世界文化遗产。一条活生生的运河,竟成了一份遗产。大凡成为遗产的东西,都是文化的孑遗。它们不再属于生活,而是属于历史;不再属于享用,而是属于凭吊。任何时候提到遗产两个字,我就会莫名地生起乡愁。精神故乡的迷失,让现代的人们乡愁越来越浓。这乡愁不是怀旧,而是反省。我真的很想回到六百年前,雇一条客船,从杭州航行到北京。我知道,这只能是一厢情愿。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了泛舟江上优雅浪漫的情境,体现出作者的古典情怀。 B、第③段收束上文,又通过写古诗中的意境不再,形象地表现了大运河诗意的消失。 C、第⑤段把“桨声帆影”喻为沙漠胡杨,意在表明桨声帆影是大运河生命的象征。 D、作者对大运河往昔的灿烂文明充满向往,对工业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感到遗憾。(2)、文章第④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作者为什么说大运河是“流淌千年的乡愁”?三、素养拓展
-
12. 在诗歌活动探究中,希望中学一班的同学们收获颇丰,班上也掀起了诗歌欣赏的风气,班委决定以此为契机,举办一次以“赏读诗歌,共同成长”的文学活动,你有三个任务要完成。(1)、【任务一】找对联,请你从下列收集到的六个句子中精选四句,整理出两副符合活动主题的对联,并誊抄到相应的横线上。
①读诗词增加修养 ②亭台楼榭皆歌咏 ③废寝忘食兴事业
④诗词歌赋均抒情 ⑤风餐露宿创辉煌 ⑥赏意境陶冶情操
对联一:上联: 下联:
对联二:上联: 下联:
(2)、【任务二】制作“邀请卡”——以班委会的名义,制作一张邀请卡,邀请语文组组长李老师于9月16日16时在本班教室参加此次文学活动。(3)、【任务三】写“小议论”——在赏读诗歌时,同学们发生了争执,有些同学喜欢读古诗,认为古诗精练;有些同学喜欢读现代诗,认为现代诗明白易懂。为此,同学们以“古诗与现代诗谁更受人喜欢”为话题展开议论,对此话题你怎么看?写一段80字以内的小议论。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论证合理,结构完整。13. 片段练笔在诗歌创作活动中,要求同学们模仿《乡愁》的写法创作一节诗歌。
示例: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创作:
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