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10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面示意图(下图)中的史实都和英国有关,该示意图说明( )

    A、英国引领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 B、工业革命直接导致了巴黎公社起义 C、《共产党宣言》指导拉美民族革命 D、英国工人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 2.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马克思的这句名言显示,火车已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材料中“那个时代”是指(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高铁时代
  • 3. “1820年,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有240000人,到1840年减至123000人,到1856年时只剩下3000人。其中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动力织布机的工作,但是许多人因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而陷入贫困。”出现材料中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产生了抵触情绪 B、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新兴工业部门 D、环境恶劣导致从事手工劳动人数减少
  • 4. “马克思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上和写作上。在他的一生中,为组织和鼓动工人们,他将知识活动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与1848年马克思的“尝试”相关联的是( )
    A、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 B、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 C、参与组建国际工人协会 D、移居伦敦撰写著作《资本论》
  • 5. 《新莱茵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6月一起创办的报纸,报纸订户最多时达6000份左右,没有一家德文报纸“像《新莱茵报》这样有威力和影响,这样善于鼓舞无产阶级群众”。该报纸( )
    A、指导了巴黎公社运动 B、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 C、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D、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 6. 卡尔·马克思在17岁中学毕业时的一篇作文中认为:择业的目标应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这表明他( )
    A、已经开始从事政治活动 B、明确了一生前进目标 C、初步决定撰写《资本论》 D、发现与恩格斯志同道合
  • 7. 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出现三股进步历史潮流: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民族解放运动,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这主要缘于( )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
  • 8. 历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指出“在1815年以前大约三十年的这一时期,发生的两次‘革命’——政治革命主要影响欧洲大陆,而经济革命则在英国表现最为活跃。”这两次革命分别是指( )
    A、英国资产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B、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 C、拿破仑战争和工业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和工业革命
  • 9.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的数十年间,整个国家向城市化迈进的走向,工业产值远远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性的大幅度提高等等,都使身处其境的人们大为惊讶,有人欢喜有人愁,但却无人能够阻挡这一趋势,只能去适应它。以上材料主要表述的是英国工业革命( )
    A、发生的历史背景 B、开始的具体标志 C、发展的有利条件 D、带来的社会影响
  • 10. 早在2015年的时候.新加坡知名学者、资深外交家马凯硕就曾表示:西方统治世界的这200年并非常态,西方霸权时代将迎来终结。据此推断,“西方霸权时代"确立的主要原因是(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工业革命 D、法国大革命
  • 11. 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和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时代发展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针对新的实际进行的巨大的理论改造和划时代的理论创新。据此可知,马克思主义(    )
    A、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 B、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思想 C、使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D、是世界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 12.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飞梭的发明 B、珍妮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改进 D、蒸汽机车的出现
  • 13. 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他还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 B、资本原始积累具有残酷性 C、资本主义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D、工业革命创造巨大生产力
  • 14. 马克思曾经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据此可知,革命理论主要来源于(    )
    A、革命实践 B、经典著作 C、经验积累 D、科技创新
  • 15. 列宁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列宁所说的这本书(    )

    ①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   

    ②提倡分权制衡的政治模式

    ③指出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④奠定了欧洲民主制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二、材料分析题

  • 16. 英国铁路建设

    材料一:曼彻斯特棉纺商人抱怨说从利物浦经过运河运送原料比从英国越过大西洋海运来得慢,因而在1821年开始兴起建立铁路连接两市的想法,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线成为第一条公共铁路——完全由公司自己经营,用蒸汽车头牵引自己的车和运送旅客、货物,收取运费,到了1833年,公司的股票价值已经增加一倍以上。英国其余各地亦开始兴建缺路;造成铁路繁荣时期,到1850年铁路已长达六千英里。

    ——摘编自奇波拉《欧满经济史》

    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早在19世纪50年代就已重视殖民地的铁路建设了,它在印度、埃及、南非、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建筑了许多铁路。此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到1913年时,已在殖民地共建铁路达10万余公里,

    ——张天《论英国近代化全球交通运输网的建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19世纪30年代后英国铁路建设繁荣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铁路分布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在殖民地进行铁路建设的认识。
  • 17. 工业革命造成了新的阶级对立,推动了思想的批判与创新,对人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史事年表,按要求回答问题。

    1820年,英国总就业人口的63%已集中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反映出工业革命的发展

    1825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但无产阶级却依然无权

    1835年,英国棉纺厂工人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6小时,工资十分微薄,童工更占到52%

    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兴起,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新阶段

    1847年,欧洲多国工人参加的国际性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在伦敦正式出版

    1864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871年,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造成了哪两大对立阶级?这两大阶级因何而处于对立地位?
    (2)、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名称。据“纲领”出版前的相关史事和所学知识,概述“纲领”起草并出版的历史背景。
    (3)、依据“纲领”出版后的相关史事和所学知识,概述“纲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 18.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向题。

    材料一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成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引自[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成果就是解决了在一个人口众多,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开展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

    ——摘编自付丽、冯广通《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轨迹》

    材料三  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建设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具有了中国特色。

    ——摘编自[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1)、据材料一,概括《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的理论成果和主要内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