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0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清会典》这样描述雍正以来的某中枢机构:“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皇帝)汉机务。”这个机构是( )
    A、内阁 B、司礼监 C、六部 D、军机处
  • 2.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说:"初只承庙谟商戎略而已。"但以后事权逐渐扩大,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於内阁而於军机处。清代凡被选人军机处者,都是皇帝的亲信,大臣“直庐初仅板 屋数间”,却能迅速处理机密军国大事。这表明清代军机处(  )
    A、强化了特务统治 B、决策快速办事效率高 C、只是加强君主专制的工具 D、基本适应当时复杂政务需要
  • 3. 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封建政治制度日趋衰落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 4. 元朝虽然也有短暂的海禁,但没有改变对外持开放态度的总体态势,而且即使在海禁期间,也允许外人来华贸易,政府甚至还采取一些鼓励措施招徕外商,这与明清两朝有着显著差异。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是( )
    A、经济基础不同 B、经济政策不同 C、政治制度差异 D、国际环境差异
  • 5. 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 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C、内阁掌握国家军政大权 D、封建制度的基础开始瓦解
  • 6. 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行政机构示意图(局部),该时期最有可能是(  ) 

    A、唐后期 B、宋前期 C、元后期 D、清前期
  • 7. 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
    A、使皇帝掌握了大臣的隐私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C、彻底解决了决策失误的问题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 8.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人直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
    A、适应军事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巩固皇权
  • 9. 雍正八年(1730年),上谕曰:“今年夏秋之间,朕躬偶尔违和。马尔赛、张廷玉、蒋廷锡赞襄机务,公正无私,慎重周详,事事妥协……数月之中,朕躬得以静养……”当时,“朕躬得以静养”主要得益于( )
    A、军机处的存在 B、议政王大臣会议支持 C、六部分工明确 D、内阁享有票拟权
  • 10. 1755—1757年间,东印度公司武装商船北上,要求到浙江、宁波等地贸易。此事发生后,清政府下令,欧美国家的商船“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准入浙江海口”。这一对外政策的长期实施( )
    A、断绝了中外一切经济往来 B、有效抵御了西方国家经济入侵 C、丧失了对外贸易的自主权 D、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 11. 有学者认为,缔结《尼布楚条约》后,清朝和俄罗斯基本上是按照两国之间的条约或者章程以对等的方式进行的。除了重大的杀人、劫掠案件之外,两国互相移送对方罪犯给对方边境官员进行惩处。在涉及司法问题上,显示了尊重对方法律的对等精神。材料表明该学者认为《尼布楚条约》(   )
    A、完善了清朝的刑事法律体制 B、终结了传统的朝贡外交体制 C、带有一定的近代国际法精神 D、解决了中俄的东段边界纠纷
  • 12. 获取信息,也有人叫获取情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下列选项中可以使清初皇帝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决策效率、强化对官僚机构控制的有效措施是( )
    A、设立东厂、锦衣卫 B、实行奏折制度 C、实行文化专制 D、设立军机处
  • 13. 古代有一机构,史书对其官员有“大臣例司缮写谕旨,其权一归于上,非内阁比也”的表述,下列机构的官员在职能上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中书省 B、中朝 C、三省六部 D、军机处
  • 14. 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
    A、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15. 康熙帝是颇有科学上的兴趣的,在位时引用西方传教士较多。然而他对于西洋人,根本上仍存着一种畏忌的心理。所以在他御制的文集里,曾说“西洋各国,千百年后,中国必受其累”。康熙帝意识到( )
    A、在中国倡导科学知识难度大 B、向西方学习是强国之道 C、西方国家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D、西学东渐动摇了传统根基

二、非选择题

  • 16. 中英对视

    材料一:

    ——《万国来朝图》(1761年乾隆时期所作,其中有英吉利、大西洋国使节)

    材料二:马戛尔尼认为:“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一个国家不进则退,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状态。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转引自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1)、图中反映了中国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2)、形成这种观念的原因有哪些?
    (3)、你认同马戛尔尼对中国的看法吗?说明你的理由。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乾隆时期中英之间存在哪些冲突?
  •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对官员服饰有明确的规定,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材料二: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品序

    文官

    武官

    带饰

    仙鹤

    狮子

    锦鸡

    狮子

    花犀

    孔雀

    虎豹

    金钑花

    云雁

    虎豹

    带饰

    白鹇

    银钑花

    鹭鸶

    素银

    鸂鶒

    素银

    黄鹂

    犀牛

    乌角

    鹌鹑

    海马

    乌角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请回答:

    (1)、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该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