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巩固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0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东晋时期,“二王”的楷书笔法清新脱俗,结构玄远天然,带有一种“山林气”;唐代楷书则形成了严谨、理性、节制、庄严的风格,表现出端正严谨的“庙堂气”。由此可知( )A、道德观念影响艺术评价 B、科举制影响书法风格演变 C、思想演变影响书法特征 D、唐代书法受佛教影响较深2. 唐诗中出现了许多描写胡姬的诗句(如下表),这类诗句可以印证当时( )
唐诗中描写胡姬的诗句(摘句)
诗 句
作者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
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
元稹
金钗醉就胡姬画,玉管闲留洛客吹。
温庭筠
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
岑参
A、市民文化成为主流 B、社会风气包容开放 C、中外交流日益频繁 D、儒家文化渐趋没落3. 《通典》是一部记述从上古到唐安史之乱前的制度及文化变迁的通史,于801年由宰相杜佑完成编撰。与大多数历史文献以政治领域开篇不同,《通典》开篇的第一部分是《食货典》。这一做法( )A、削弱了政治对史学的影响 B、促进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C、广泛传播了经世致用思想 D、能更好地发挥史学社会功用4. 魏晋时期的玄学家郭象以注《庄子》闻名。他认为封建伦理秩序是“自然”的、不可抗拒的,人们只要各安己分,社会就会太平,这就是庄子所说的“无为”。这表明魏晋玄学( )A、探寻道家思想本源 B、试图融合儒道思想 C、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D、加剧社会动荡局面5. 唐代僧人编著《父母恩重经》,阐明佛教并非不重视父母的养育之恩;11世纪,许多佛教学者坚称,佛教与儒家的孝道观念并不矛盾,就尽孝而言,佛教比儒家更胜一筹。这说明( )A、佛教教义重视家庭伦理 B、佛教开始在中国传播 C、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佛教完全被儒家同化6. 《九章算术》共收录了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下表是其部分章节的内容。据此可知,《九章算术》( )第一章 方田
第二章:粟米
第五章:商功
第六章:均输
讲述了平面几何面积算法
谷物粮食按照比例折换
土石工程、体积计算、工程分配方法
用衰分述解决赋税的合理负担问题
A、重视解决农业生产的技术问题 B、重视经验而轻原理 C、体现了数学的经济工具化倾向 D、深受儒家思想影响7. 唐太宗时曾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提高了中国的制精技术。与此同时,在七世纪末,我国的造纸术传到了印度,印度结束了用白桦皮和贝写字的历史。这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文化繁荣科技领先 B、交通发达纵贯欧亚 C、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D、国力强盛影响世界8. 西方学者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说:“唐代科举制是作为中国文明伟大成就之一的量才录用的文官制度的真正开端。”作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给予肯定是因为它( )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考试选拔官员更为公正 C、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D、打破了贵族的特权垄断9.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遣使者至天竺摩伽陀取熬糖法;显庆四年至五年(659-660年),唐高宗遣使向天竺摩诃菩提寺僧提出招聘制糖专家,寺主同意派专家2人和寺僧8人来中国支持制糖事业。这表明当时唐朝( )A、崇洋媚外风气盛行 B、社会风气发生巨变 C、民众生活日渐富足 D、对外交往开放包容10. 《旧唐书》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太乐令孙玄成所集者,工人多不能通,相传谓为法曲;陈寅恪说:“可知唐世庙堂雅乐,亦杂胡声也。”这反映出唐朝( )A、周边少数民族文学艺术封建化 B、文化具有包容开放的时代精神 C、燕乐舞蹈开始呈现民间化趋势 D、胡声经过整理在唐朝广泛传播11. 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张骞出使西域12. 昆仑奴,是指来自域外的深肤色奴隶,也就是黑奴,在唐朝的重要城市例如广州、扬州、成都和西安都很常见。黑奴的来源复杂,小部分可能来自东非,多数来自蓄奴的东南亚太平洋地区和南亚印度洋地区,但都被统称为昆仑奴。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陆上丝绸之路兴盛,黑奴多经西域昆仑山进入中国内地 B、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强大的唐帝国开启最早的黑奴贸易 C、黑奴贸易过程复杂,华夷之辨使唐人没必要了解其来源 D、民族融合空前加强,西域地区成为外国黑人的聚居之地13. 下表为部分唐宋时期诗歌摘录。这一 部分诗歌( )诗歌
出处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杜荀鹤《泾溪》
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
陈瑉《临刑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A、蕴含一定的处世哲学思辨 B、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 C、反映出整顿吏治态度坚决 D、侧重于表达对时局的忧虑14. “它是政治的附庸,政治家们用它辅助治理国家;它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一端连着华夏中原沃土,一端连着西域中亚文明;它是艺术的瑰宝,赋予山川岩石灵动的生命。”“它主张禁开杀戒,接受世间的痛苦可得来世欢乐。”材料中的“它”是指中国古代的( )A、佛教 B、儒家思想 C、道教 D、法家思想15. 下列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符合的是( )A、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神农本草经》奠定中医理论的基础 B、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直接导致唐王朝的灭亡 C、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D、元朝时期玉米甘薯传入中国,大幅提高了粮食总产量16. 西汉编订的《礼记》关于婚礼的要求是“嫁女之室,有不息火之悲;娶妇之家,有不举乐之感”;《唐会要》记载唐代“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极欢宴”。唐代的婚礼与汉代礼书中要求的悲思之情相去甚远,这反映了唐代( )A、儒家正统地位动摇 B、社会纲常伦理败坏 C、时代风貌自由开放 D、市民文化决定婚姻二、非选择题
-
17. 材料:范缜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针对当时佛教盛行的情况,撰写了《神灭论》。范缜认为,“形存神存,形谢神灭”,所谓“形”是形体,“神”是精神,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名殊而体一”、“形神不二”,不可分离,形体存在,精神才存在,形体衰亡,精神也就归于消灭。范缜认为物体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事物的变化有突变和渐变两种形式。突然发生的事物,如暴风骤雨,必然突然消失;逐渐发生的,如动植物,必然逐渐消灭。范缜指出宣传神不灭,不仅会危害伦理道德,还会造成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范缜主张人人各守其职,君主以无为而治天下,从而实现人民安乐,国家昌盛。
——摘编自李延寿《南史》、姚思廉《梁书》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范缜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范缜的思想。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唐代文明是否兼收并蓄,有如下评价:唐代的社会和文化吸收此前数百年间的历史遗产,能够兼容并包地摄取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
——摘编自【美】杜希德、芮沃寿《唐朝的概观》
尽管在宗教、艺术、器物等方面,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等文明,对于唐代的习俗、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唐代的官职、兵制、刑法、赋役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
——摘编自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与晚清的中外文化交流》
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是要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开放趋势与保守倾向并存。
——摘编自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唐代史知识,围绕“开放”与“保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