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08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16*3)

  • 1. 良渚古城的核心区可分三重,约 30 万平方米的莫角山宫殿区为最中心,其外分别为 面积约300 万平方米的城墙和面积约 800 万平方米的外郭所环绕。古城已经有配套的引 水渠直达城内。良渚古城的核心区域及外围水利工程均为人工堆筑而成,其体量之大无 疑需要长时间的建设施工。这说明良渚文化 ( )
    A、或已存在公共权力 B、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 C、追求秩序的整体性 D、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征
  • 2. 周人将分封的诸侯称为“诸夏” ,将包括原夏、商统治区域在内的整个周诸侯分布之地统称为“区夏”。西周初期将京师之地称为“中国”,后该词的指称范围又扩大到整个“诸 夏” ,常以“中国”称“诸夏” 。这些做法 ( )
    A、标志礼乐制度的建立 B、有利于华夏民族形成 C、使统治区域得以扩展 D、使诸侯地位得以提高
  • 3.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对山西省天马曲村西周晋献侯苏之墓进行碳十四测年,结果为 公元前 808± 8 年,而据《史记 ·晋世家》记载晋献侯苏卒于宣王十六年 (公元前 812 年), 这表明 ( )
    A、史学发展推动了碳十四测年的进步 B、历史研究必须与考古的发掘相映证 C、学科间密切结合的研究模式可借鉴 D、考古发掘对研究历史具有决定作用
  • 4. 从现在已经面世的甲骨卜辞来看,殷卜辞绝大多数是对于神灵的祈祷与贞问,西周时期的彝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铭文则多载人事,而少言神灵。这客观上反映了(   )
    A、敬天保民思想开始出现 B、商周政权弥漫着神权色彩 C、新生产工具的迅速发展 D、早期国家治理观念在改变
  • 5. 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军事理论的形成 B、生产方式的变革 C、政治制度的演进 D、地形地势的利用
  • 6.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推行“官 (管) 山海”之策;李悝实施“平籴法”;商鞅主张“农战”, 奖励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发展等。这反映了当时 ( )
    A、重农抑商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B、国家重视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C、变法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D、社会转型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 7. 春秋战国几百年间,所谓“先秦游士无宗国”的局面形成,下表内容是史籍中明确记有出生宗国和活动国的著名人物统计情况(部分)。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人物

    孙武

    伍子胥

    吴起

    公孙(商)鞅

    张仪

    吕不韦

    李斯

    宗国

    主要活动国

    A、户籍制度尚未确立 B、贵族政治趋向瓦解 C、诸侯国努力招揽人才 D、士阶层队伍日益壮大
  • 8. 战国时期,荀子主张“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墨子主张“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他们的主张 ( )
    A、倾向于重构社会秩序 B、表明儒墨学说的融合 C、推动中央集权的建立 D、体现以德治国的理念
  • 9. 秦惠王十三年,秦朝攻占巴蜀地区,“以张若为秦国守,移民万家实之”;秦始皇三十三年,“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三十六年“徙 北河榆中三万家” 。秦朝这一时期的大规模移民活动 ( )
    A、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 D、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朝灭亡
  • 10. 如图所示的路线应是 ( )

    A、秦始皇历次的巡行路线 B、汉丝绸之路的主要商贸路线 C、秦统一六国的进军路线 D、汉平定七国之乱的调兵路线
  • 11. 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

    名称

    主要职能

    名称

    主要职能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宗正

    皇室宗族事务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司法

    少府

    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

    太仆

    宫廷车马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和税收

    奉常

    宗庙、礼仪和教化

    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 12. 秦始皇通过修建人工道路构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据《史记》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 … … 堑山湮谷,千八百里” 。秦始皇修建该道路的主要动机是 ( )
    A、巩固边防,防御匈奴南侵 B、控西南夷,增进民族交融 C、沟通南越,满足皇帝游乐 D、发展经济,促进东西贸易
  • 13. 从已发掘的汉代冶铁遗址来看,西汉初年并不普及的铸铁脱碳钢工艺,在西汉中、晚期得到迅速推广,工艺较先进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也被普遍采用。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政府对冶铁业的直接管理 B、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 C、国内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D、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显著
  • 14. 汉武帝后期尚书“处于转呈章奏的核心地位” ,“所言不善,屏去不奏” 。宣帝时“上书者益黠,尽奏封事,辄下中书令出取之,不关尚书” ,正式推行上封事制度,并进一 步强调,“密奏以皂囊封之,不使人知” 。上封事制度的推行旨在( )
    A、强化君主权力 B、有效制约尚书 C、完善官僚体制 D、提高行政效率
  • 15. 《史记天官书》是我国最早叙述星官的著作,书中司马迁将星宿命为星官,认为天人相通、相类,天上的星辰有官职之分,有尊卑之别;他还将星空分为五官,北极周边 的星为中官,中官是围绕北极星的帝王宫廷。 由此可见,西汉天文学 ( )
    A、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B、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C、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D、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16.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当时的货币借贷利率通常为 20% ,灾年时可达 100%。《后汉书》中记载东汉的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人” 。借贷者往往“卖田宅、鬻 子孙,以偿债"“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出” 。据此可知,汉代 ( )
    A、自耕农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B、国家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富商大贾操控了地方税收 D、民间租佃关系普遍存在

二、非选择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高中历史社团以“中国古代史”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求社团各小组根据以下单元结构展开探究。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二单元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第四单元  隋唐的发展

    第五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第六单元  元朝的统一

    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根据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整理

    请任选一单元,编写该单元下的子目录(至少两条) ,并对每条子目录加以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子目录,说明从史实出发,表述合理)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史记》“述往事,思来者” ,司马迁以黄帝、颛项、帝喾、尧和舜为五帝,并以黄帝为中国古史的开篇,其中必有深意。                         

     

    特征

    事迹

    黄帝

    发展生产力的军事盟主

    当时“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 , 因此“黄帝修德振兵,治五气, 艺五种 (五谷) ”, 以征不顺者,并“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颛顼

     

    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的整合

    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祖先、神灵): 以制义,治气 以教化,洁诚以祭祀。

    帝喾

    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 利诲之……鬼神而敬事之。

    德治观念

    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形成国家统治形态完善

    制定各种刑罚,规定“眚灾过 (过失犯罪) ,赦;怙终贼,刑” 。行 厚德,远佞人,“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禹、皋陶、契、后稷 等 22 人各司其职,“咸成厥功” ,“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
                                                 ——摘编自侯旭东、甘阳主编《新雅中国史八讲》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 史知识,对司马迁的“深意”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 19. 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种功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汉长安城遗址平面图

    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后,为巩固中央集权及防御匈奴侵袭,西汉建造了长安城。长 安城周长25 公里,有 12 个城门。长安城除宫殿外,还有一般的平民居住地闾里,据统 计,长安城最盛时有人口 30 万。

    ——摘编自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

    材料二

    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 汉长安城遗址平面图 古希腊雅典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位于城内山丘的顶上,建有神庙,四周砌设土墙,只有一个上下孔道,利于防卫。下城分布着市场,行政机构和居民点。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 2:经济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概括汉长安城和古希腊雅典城在城市功能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城功能不同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功能的看法。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史料

    出处

     

    秦朝

    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家有盐铜 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 以富相尚。

    常璩《华阳 国志 · 蜀 志》

    汉武

    帝至

    西汉

     

    于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 ……敢私铸铁器煮 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

    司马迁《史 记 ·平准 书》

     

     

    东汉

    前期

    自中兴以来,匈奴未宾,永平末年,复修征伐。先帝 (东汉章帝) 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 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而吏多不良,动失其便, 以违上 意。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 故事。

     

    范晔《后汉 书 ·和帝 纪》

    ——据林甘泉《中国经济通史 ·秦汉经济卷》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时期盐铁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秦汉时期盐铁政策变化的一个因素并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