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08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运用图中所示文物可研究(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炎黄联盟 D、早期国家产生2. 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是无礼义教化、求赏逐利的“盗兵”。这一观点代表( )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家3. 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下列能直接佐证这一史实的是( )A、影视作品《大秦赋》 B、司马迁的《史记》 C、许慎的《说文解字》 D、出土的里耶秦简4. 《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一变化( )A、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B、推动了北魏统一南北 C、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 D、提升了官员政治素养5. 陕西西安慈恩寺中的大雁塔为唐朝时期所建,“雁塔题名”成为当时进士及第的代称。与其相关的是( )A、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6. 综合下列信息可说明,宋代( )
“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民间谚语
A、海外贸易兴盛 B、民族政权分立 C、制瓷技术高超 D、南方经济繁荣7. 明清时期,商人、工匠、市井游民、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戏曲主人公,如《雷峰塔》中精通商道、向往世俗婚姻的白娘子。这一现象源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 B、女性地位提高 C、作者个人喜好 D、君主专制衰落8. 下表是宜宾档案馆部分“抗战记忆”珍贵史料,体现了当时宜宾( )江安·国立剧专
演出宣传救亡图存的戏剧,票价收入全部捐给前线
中元造纸ㄏ
保存民族工业血脉,为持久抗战提供物资和军需保障
菜坝·军用机场
人民踊跃捐资、自带干粮参加抢建
李庄·红色记忆
积极主动接纳内迁的同济大学等文化科研机构
A、成为抗日战争主战场 B、积极参与全民族的抗战 C、建立起完整教育体系 D、文艺工作者是抗战主体9. 依据教材构建“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历程”思维导图(如图)。这一历程体现了( )A、经济建设的市场化 B、现代中国工业化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社会生活信息化10. 中医学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下表信息反映了,中医学( )姓名
时期
主要成就
扁鹊
东周
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张仲景
东汉
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李时珍
明朝
编写《本草纲目》,丰富了中医药学宝库,广为流传
屠呦呦
当代
萃取中医文化的精华,开创了有效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A、成果丰硕,守正创新 B、实验为主,技术先进 C、中西结合,影响深远 D、着眼著书,传播世界11. 在埃及太阳历的基础上创新了儒略历:吸收希腊建筑特点,创新出石拱门、穹顶;制定《十二铜表法》,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这说明,古罗马( )A、成为欧亚文化发祥地 B、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 C、建立完整的法学体系 D、搭建了欧亚和平之桥12. “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契约……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一誓词指向中世纪西欧的( )A、庄园经济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自治制度 D、宗教文化制度13. 根据图可知,影响近代欧洲人重新认识世界的大事是( )1467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 1544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
A、文艺复兴扩展 B、启蒙运动的兴起 C、新航路的开辟 D、东罗马帝国灭亡14. 物理科代表巧用电路图表示17世纪后期某国家最高权力的转移(如图:打开S1,闭合S、S2,L灯亮)。其意指(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15. 1947年,时任美国总统在国会演说,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集权政体”,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来抵抗外来的压力。为此,美国( )A、出台杜鲁门主义 B、积极促成联合国建立 C、支持欧洲共同体 D、恢复了华沙条约组织16. 下表中周年大事件与其认识搭配正确的是( )选项
时间
事件
认识
A
1883年
德国工程师研制出内燃机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B
1943年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C
1953年
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整体系建立
D
2003年
神舟五号发射,杨利伟登上太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A、A B、B C、C D、D二、非选择题:包括3小题,共52分。
-
17. 学校围绕“国际关系”开展主题式项目学习,请你按要求参与。
项目一
项目二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演变(见图)
项目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见图)
(1)、根据图拟定学习主题,任选图中两个人物写出与主题相关的史实。(2)、完善图中A、B处空格,结合所学分析影响国际格局演变的因素。(3)、参照示例并结合现代史,举一史实说明中国力量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示例:1955年,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18. 城市发展是国家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国首都巴黎早在14世纪就开始城市扩建。19世纪40年代,巴黎人口試升至100万,政府成立规划处、颁布《巴黎扩区法令》等,进行城市大规模改造。经过改造,市区道路从384公里增加到420公里;人行道路两旁设置了相应公共设施;解决了废水排放、防洪、水源保护等问题。但也存在居住区域条件差异、贫穷疾病等问题导致社会撕裂,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便开始于落后的城东地区。
——摘编自《变革时代的城市现代化转型——以“巴黎大改造”为例》等
材料二 深圳原是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周围都是农田,人口2.3万人,面积只有2.9平方公里,道路不足3公里。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后,政府平均每年完成基建投资比1978年增长了50.8倍,其中利用外资占24.3%。经过6年的建设,人口增长了4倍,人均居住面积增加2.6倍,居全国前列;城市面积扩大至40平方公里;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呈现出一个现代化城市的雏形。深圳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创造出著名的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摘编自《深圳经济特区年鉴1985》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40年代以来巴黎城市改造的措施及存在问题。(2)、根据材料二,指出深圳城市发展成果,结合所学分析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提出一条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建议。19. 综合探究题。根据要求,完成探究。材料一 1872年,第一批留美学生(见图)由上海乘轮赴美,1875年最后一批送毕。按规定,学生出洋后,学习西学仍兼讲中学。“不准半途而废,亦不准入籍外洋”,学成后听候酌量器使,奏明委用。
——摘编自郑振铎《晚清文选》等
材料二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准备选址建铁厂。
材料三 张之洞认为“大冶路远,照料不便,若建于汉阳,吾犹及见铁厂之烟囱也”,历经波折,最终选址汉阳(见图)。铁厂采取官办,动用官款5,829,629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已无余力接济;1908年,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商办;一战期间,向日商借款3700万日元;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把全部设备运往重庆,剩下的建筑悉数炸毁,成立五十年不到的汉阳铁厂,就此灰飞烟灭。
——摘编自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1)、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派遣留美学生与近代哪一场运动有关?其目的何在?(2)、假设你是当时留美回国学员,利用图并考虑近代工业发展条件(如:资源、交通等),在甲、乙、丙三处中推荐最合理的一处厂址,说明理由。(3)、根据材料三,概括张之洞最终选址汉阳建铁厂的原因。(4)、结合汉阳铁厂的命运,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