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0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 1. 中国古代北方传统村落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经常面临干旱、洪涝、降雪等多元且频发的灾害,治理中总结出“排蓄一体,以蓄为主”的治理目标,并创建出以井、窖等非生态型为主的设施,区别于南方“排蓄一体,以排为主”和以水系、基塘等生态型为主的治理模式。这说明(   )
    A、自然环境决定村落形成发展 B、北方的经济水平明显高于南方 C、村落建设体现劳动人民智慧 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 2. 阎步克先生认为,秦汉王朝是帝国时代的开端,具有开创奠基的意义,秦汉帝国的最基本特征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下列项中,能够说明以上特征的是(    )
    A、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 B、宗法制、皇帝制、二府三司制    C、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 D、郡国并行制、皇帝制、世官制
  • 3. 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
    A、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B、完成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 4. 明朝册封鞑靼首领俺答汗,在西藏设行都指挥使司,在黑龙江流域设奴儿干都司。清朝设台湾府,蒙古族地区设盟、旗,新疆设伊犁将军,派驻藏大臣,西南改土归流,设理藩院等。明清时期的这些举措(   )
    A、导致中央集权的弱化 B、奠定中国的疆域版图 C、体现经济繁荣与局限 D、反映辉煌与挑战并存
  • 5.  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可知,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増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导致明清粮食亩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技术发展长期停滞 B、残酯的封建剥削严重伤农 C、商品经济荣冲击农业生产 D、生产方式制约生产力提高
  • 6.  下表是中国古代社会救济概况

    实施者

    地位

    举措

    政府

    主体

    汉朝

    常平仓制度

    隋唐

    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义仓、社仓)

    宗族

    辅助,宋朝兴起

    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

    慈善组织

    辅助,明清兴起

    助学、助丧、施医、济贫等

    由此可知(    )

    A、政府救济目的在于防止贫困 B、社会救济逐步形成多元化局面 C、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优扶体系 D、社会救济保障了民众日常生活
  • 7. 康有为认为,只要光绪帝下诏变法,中国的面貌很快就能焕然一新,他说:“纪纲一变,十年之内,富强可致。至二十年,久道化成。以恢属地而雪仇耻不难矣。”这可用于说明:(   )
    A、维新运动得到统治者支持 B、维新派急于改变落后的现状 C、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 D、维新变法增强了中国的国力
  • 8. 甄别是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方式之一,是指对经常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这一做法旨在(   )
    A、保持行政的稳定性 B、完善文官考试制度 C、选拔经世济变之才 D、加快民主政治建设
  • 9.  1958年2月中央提出“鼓足干劲……苦战三年,加速消灭血吸虫病”,各地结合兴修水利和农业生产高潮,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至1958年11月,流行近百年的血吸虫病,已在半数以上的流行区基本消灭。据此可知,此时医疗卫生工作(      )
    A、适应了国民经济恢复需要 B、注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C、解决了血吸虫病治疗问题 D、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10.  如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外交战略,由此可知(  )

    1955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63年

    两个中间地带论

    1974年

    “三个世界”划分论

    1978年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

    A、我国积极构建外交话语权 B、国际局势决定了外交政策 C、外交相对处于弱势的地位 D、外交政策服务于经济建设
  • 11.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上古史》中提到,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巨大革命,这场革命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此,人类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这场革命指的是(   )
    A、早期国家的形成 B、建筑技术的进步 C、原始农业的产生 D、商业分工的出现
  • 12.   1648年,欧洲诸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条约规定,“哈布斯堡皇室承认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合法地位,同时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在帝国内地位平等”;“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为独立国家”。这些规定的出台,对欧洲近代政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B、确立了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则 C、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 D、根除了天主教派在西欧的势力
  • 13.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出现了环境恶劣、住房奇缺、公共空间匮乏等“城市病”。19世纪30年代的霍乱疫情最终使英国政府逐渐放弃自由放任的城市治理政策,以1848年《公共卫生法》的颁布为标志,英国开始干预城市发展,进入以公共卫生为中心的城市规划阶段。这说明当时英国(  )
    A、疫病流行阻碍了工业化进程 B、“城市病”催生城市治理新模式 C、以干预主义应对城市化问题 D、开始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14. 20世纪以来,随着文官集团的日益崛起与膨胀,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据此可知,美(    )
    A、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B、总统立法权力遭遇侵夺 C、文官集团垄断政府权力 D、三权分立机制发展完善
  • 15.  如图反映了二战以来关税与世界贸易总额变化的概况。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建立机制保障贸易自由
  • 16.  日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电车,日本铁路公司的电车只要晚1分钟,车内必定播放道歉的广播,而新干线的到达和出发时刻则是以15秒为单位设定的。这反映出日本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
    A、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B、完善了城市交通规划体系 C、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D、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时尚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 17.  法律和教化

    材料一:董仲舒《决狱》曰: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论曰:“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也,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垢父也。……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宋)李昉《太平御览•第六卷》

    材料二:罗马法虽属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但由于它对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作了详尽的规定,因而也就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法律关系,因此它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属于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其影响更加显著。

    (1)、 概括材料一中判决案件的两种结果及依据分别是什么?这种现象反映出西汉法律实施有何特点? 
    (2)、 依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原因。结合所学,从图中①②③④任选两个国家或地区说明其在法律建设上的主要成就。

  • 18. 世界不同文明在相互碰撞、交流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变幻的斯芬克斯

    说明: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话,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物,通常为雄性,是“仁慈”、“高贵的象征”;亚述人和波斯人则把斯芬克斯描述为一只长有翅膀的公牛,长着人面、络腮胡子,戴有皇冠;在希腊神话里,斯芬克斯却变成了一个雌性的邪恶之物,代表着神的惩罚。

    ——吴飞《斯芬克斯:出现在古埃及和古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兽》

    (1)、根据材料和所知,指出图1和图2中雕像的史料价值。
    (2)、图1和图2中斯芬克斯传说及雕像外形有同有异,指出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任举两个世界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解释这种现象。(说明:任举两例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具体史实,任选角度进行解释即可)
  • 19.  货币是反映经济状况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前期,蜀地流通以铁钱为主,这使得从事长途贸易和大宗贸易的商人为货币的支付而烦恼。 11世纪初,成都16户富商联保发行了一种可以兑换铁钱的凭证——交子。它的形制规范,用统一纸张制作,并制作了特殊记号以防止假冒,任何人都能凭这张纸在参与联保的任意一家商户及其分铺换取纸上所注明的铁钱。从此交子逐渐在蜀地流通开来。 

    ——摘编自何一民等《成都简史》

    材料二:到了 1859年,随着加利福尼亚、澳大利亚和西伯利亚的日渐繁荣,黄金的年均产量达到了275吨,是18世纪年均产量的10倍。按照这样的速度,10年内的黄金产量相当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至1848年整个356年间的所有黄金产量。尽管关于黄金大幅增加和物价上扬的警告不绝于耳,但除了19世纪末很短的一段时间,通货膨胀并未发生,这一点和16世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摘编自(美)伯恩斯坦《黄金简史》

    材料三: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规定,国会具有“铸造货币,调议其价值,厘定外币价值以及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权力,“各州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货币,不得指定金银币以外的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法定货币。” 1792年《铸币法》规定1美元=371.25格令纯银,与在当地流通的西班牙银元同重。……二战后特殊的国际环境下,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了黄金支持与赎回功能。 

    ——摘自张兴胜《美元的历史与“道义”》

    (1)、 根据材料一与所学,概括宋代交子在蜀地得以流通的原因,并指出货币使商业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为什么16世纪的欧洲会发生剧烈的通货膨胀?分析19世纪后半期此种现象基本没在欧美出现的原因。
    (3)、 材料三中的宪法条款体现了美国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黄金支持与赎回功能”的国际货币体系名称及其影响。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根据人类文明发展水平,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划分如表:

    时间

    发展阶段

    典型特征

    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3千年

    生存大革命

    农业、畜牧业产生;新石器革命

    公元前3千年-1600年

    交流大革命

    文字、数学等科学起源;青铜、冶铁技术发展;文明对外传播交流

    1600年至今

    效率大革命

    机器、科学革命;新能源、新动力;现代信息革命

    ——摘编自时斗等《用科技改变人类社会的进程为标准划分历史阶段》

    请对上述任一阶段的划分提出你的看法(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