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6.26 诗词五首 同步测试(培优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0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白头(sāo)更短,浑欲不胜(zān)。 B、(jiǎo)声满天秋色里,塞上(yān)脂凝夜紫。 C、(qǐ)沉沙铁未销,自将(mó)洗认前朝。 D、我报路长(jiē)日暮,学诗(màn)有惊人句。
  • 2. 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 C、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 3. 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飞鸟相与还(相伴) B、我报路长日暮(叹息,慨叹) C、欲不胜簪(全部) D、黑云压城城摧(将要)
  • 4.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用法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蓬舟吹三山去         听蛙声一片 B、星河欲转帆舞     过尽帆皆不是 C、老大伤悲      有羡鱼情 D、八月湖水     潮两岸阔
  • 5.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D、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6. 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夸张、比喻)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比喻)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偶)
  • 7. 下列对《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住所,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词人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了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想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8. 下列对《 雁门太守行 》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的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 9. 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 10. 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天接云涛连晓雾”描写了眼前云海连接拂晓晨雾的真实美景。 B、“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意思是,学习作诗,却没有写出惊人的佳句。 C、“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现了词人消极的避世、游仙思想。 D、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表现了其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二、填空题

  • 11.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从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 12. 文学常识填空。
    (1)、陶渊明,一名潜,字 , 号 , 私谥“靖节”,东晋诗人。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诗人。
    (2)、杜甫,朝诗人,字 , 自号 , 人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被后人尊称为“”,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3)、李贺,字 , 唐代诗人,有“”之称。
    (4)、杜牧,唐代诗人,字 , 号。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一起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5)、李清照,朝女词人,号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三、语言表达

  • 13. 下面是某班同学拟写的一副对联,但下联不符合对联要求,请你帮他修改。

    上联:陶渊明安贫乐道东篱采菊

    下联:狱中书志忠肝义胆文天祥

    修改为:

  • 14. 改写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要求:①不少于130字;②不得曲解原诗所描写的景物与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③改写为散文,必须运用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可以合理想象,使文章生动形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四、综合题

  • 15. 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

    示例:

    专题学习内容:陶渊明与酒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

五、诗歌鉴赏

  • 16. 阅读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①楼兰:汉代西域国名,此指楼兰国王。据《汉书·傅介子传》记载,西汉昭帝时,楼兰国王屡次截杀通西域的汉使,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刺杀了楼兰国王。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从听觉角度表现战争的规模,“塞上燕脂凝夜紫”从视觉角度表现战争的惨烈。 B、《塞下曲》首联写五月的天山有“雪”无“花”,寒气逼人,极力渲染边塞的严寒景象,突出环境的艰苦。 C、两首诗均用字考究,《雁门太守行》中“卷”字写出乘夜奔袭之状;《塞下曲〉中“抱”字描绘将士们夜间休息时悠闲之态。 D、两首诗都运用典故,《雁门太守行》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塞下曲》表现了将士们甘愿身赴疆场、为国立功的慷慨豪情。
    (2)、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雁冂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 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3)、 “秋”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或借秋的萧索表现愁绪,或借秋的活力表现朝气……下列诗句中,与《雁门太守行》中“秋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4)、《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构思奇特,丰想象富。诗的首联作者仅用一个“”字,便把守军处境艰难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颈联中的“霜重鼓寒”则写出了战争的;尾联运用“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的情感。
    (5)、陆游曾评价李贺的诗“五色炫耀,光彩夺目,使人不敢熟视”。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 17. 阅读

    【甲】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 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两首诗都反映了战争的内容,但表达的主旨不同,【甲】诗表达了 , 【乙】诗表达了
    (3)、对《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加以赏析。
    (4)、最后两句化用黄金台的典故,有何用意? 
    (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