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6.24 愚公移山 同步测试(培优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0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rèn)      穷(kuì)      畚(jī) B、南(yù)     州(jì)     担(hè) C、妻(shuāng)     父(kuí)     以应(wú) D、(chèn)     断(lǒnɡ)     一朔东(xī)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杂然相(赞同)

    出入之也(曲折,绕远)

    B、寒暑节(更替)

    太行、王屋(把……怎么样)

    C、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

    甚矣,汝之不(同“慧”,聪明)

    D、山北之塞(苦于)

    遂率子孙担者三夫(肩负、扛) 

  • 3.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九十         焉置土石 B、置土石     有子存 C、操蛇之神闻     告于帝 D、妻献疑曰     如土石何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吾与汝毕力平 B、曾不能魁父之丘 C、顺流而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5. 下列与“何苦而不平”这一问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D、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 6.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7.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 8. 文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B、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C、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 D、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 9. 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 10. 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本文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二、填空题

  • 11. 写出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聚而谋曰

    ②曾不能毁山之一

    我之死,有子存焉

    ④子子孙孙无穷匮

    ⑤惧其不

  • 12. 晋文张湛对《愚公移山》一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而言的。

三、语言表达

  • 13. 仔细观察漫画《新“愚公移山”》,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并说明寓意。

四、综合题

  • 14. 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关于“愚公移山”的争论,请根据争论回答问题。

    甲:愚公为了移山,带领子孙挖山不止,还要世世代代挖下去,这岂不是费时费力,太缺少经济效益了?还不如带领子孙搬家,去开辟一片新天地。

    乙:搬家是逃避现实的做法,人不能遇到困难就逃避。

    丙:人应该有开拓精神,此路不通,可以开辟新路。愚公何必固守在那闭塞的家乡,搬家更有发展前途。

    丁:面对两座大山,愚公没有被吓倒,而是选择了“毕力平险”。这种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如果搬家了,那就不是愚公了。

    (1)、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你站在争论的哪一方?理由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五、文言文阅读

  • 1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 , 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 , 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 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诙谐戏谑。③旬朔:十天一月。④惩艾:惩戒。⑤聪明:听力和视力。⑥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1)、用“/”给乙文画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一 见 辄 能 诵 暗 疏 之 亦 不 甚 失

    (2)、勾连旧知,找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面山

    常废于善忘

    B、此自放

    重前行

    C、少时读书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河曲智叟笑而止

    故虽有勤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4)、请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对乙文中的人物进行劝勉。
  • 16. 阅读两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 , 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语。

    汝之不

    子何而往

    吾一瓶一钵

    明年

    (2)、阅读两篇文章,你分别获得了哪些人生的启示?(至少总结两个角度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甲文和乙文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试作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