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5.22* 梦回繁华(培优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0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梁(biàn) 道(chà)春寒料(qiào) 内忧外(huàn) B、杆(wéi) 运(cáo)摩肩接(zhǒng) 农舍田(chóu) C、(jìn) 夫(qìan)长途涉(bá) 士农工(shāng) D、旅(xíng) 长(shàn)络不绝(yì) 舻相接(zhú)
  • 2. 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效的风光。 B、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C、采用兼工带写(兼有工笔与写意两种画法)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画面。 D、《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一到课堂上话就多了起来,侃侃而谈,络绎不绝 B、绍兴的初春,春寒料峭 , 我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近了鲁迅故居。 C、西安城墙上吊桥、闸楼、箭楼、垛口,一应俱全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现场,参观者扶老携幼、摩肩接踵 , 非常蹦跃。
  • 4. 下列对画线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图》,将明代后期南京的繁盛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据悉,该图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从未正式整体亮相过。《1699·桃花扇》剧组辗转得到了《南都繁会图》的图片使用权,从而得以把《南都繁会图》作为舞台背景。通过灯光变化使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的展示。

    A、通过灯光变化,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得以充分展示。 B、通过灯光变化,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展示。 C、通过灯光变化,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展示。 D、通过灯光变化,使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得以充分展示。
  •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B、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C、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也有诗人写过“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D、“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这几个节气。
  • 6. 根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明朝永乐年间都城的繁盛景象。据悉,该图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国家博物院馆藏,从未正式整体亮相过。《1699·桃花扇》剧组辗转得到了《南都繁会图》的图片使用权,从而得以把《南都繁会图》作为舞台背景。通过灯光变化,使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的展示 , 美轮美奂。

    A、使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得以充分展示 B、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展示 C、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展示 D、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得以充分展示
  • 7.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的《李白行吟图》中,只用了少量的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①②③
  • 8. 下列对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列数字) B、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打比方) C、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引用) D、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分类别)
  • 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它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B、文章在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时,按照的是“开卷处——中段——后段”的顺序。 C、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远高于其艺术价值。 D、本文多用四字短语,概括力强,典雅而富有韵味。

二、填空题

  • 10. 填空题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京近郊的风光。疏林雾,农舍田chóu , 春寒料俏,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驼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cù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báshè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

  • 11.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3)、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4)、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三、语言表达

  • 12.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背后隐藏着很多秘密,有学者认为这幅画有揭示社会问题、劝谏之意。请你查阅资料,向来博物馆参观的人们介绍《清明上河图》。可从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不同版本的区别、后世评价等方面搜集整理资料。(推荐阅读:《<清明上河图>的故事》《解读<清明上河图>》《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

    我来介绍:

  • 13. 请你根据课文《梦回繁华》中所描述的场景,绘制一幅“我眼中的《清明上河图》”。

四、综合题

  • 14. 学校准备出一期以“走进博物馆,阅读文物的前世今生”为主题的校刊,请你帮助编辑部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阅读本期校刊的卷首语,根据提示找出其中表达欠妥的两个句子,并加以修改

    ①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②数据显示,因为我国文博资源丰富,使用率却不算高,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而在欧美国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进博物馆三到五次。③今天,博物馆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藏品不断汇聚,展览不断丰富,展陈方式也更多样。④和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回溯过去,观照当下,了解我们的文化。⑤你会和我们一样,每一次都觉得开卷有益。

    句关联词使用不当,修改意见:

    句词语运用不恰当,修改意见:

    (2)、【任务二】请你参照示例,根据背景资料,发挥想象,设计一段《清明上河图》的内心独白,讲述它的“前世故事”。(100字左右)示例:文物:越王勾践剑

    背景资料:公元前494年,吴越交战,越国败。越王勾践屈身侍吴,归国后卧薪尝胆以图自强,经过漫长艰辛的准备,最终实现复仇强国之梦。

    内心独白:我是一把君王剑。我的王,勾践,曾是世人眼中的失败者,而我也曾是一把属于失败者的剑。我的王,你与越国子民同在,励精图治,自强不息;我,与你同在,卧薪尝胆,一心雪耻。越地长歌不散,我翘首以盼!

    文物:《清明上河图》画卷

    背景资料:《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画面从郊区铺陈到集市,描绘了九百多年前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与汴河两岸自然风光的优美。画中人物多达几百人,所绘景物大至原野、河流、城郭,小到摊贩上的陈设货物、招牌文字,丝毫不失。

    内心独白:

五、现代文阅读

  • 1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李慧占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论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竟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有唐寅之气韵……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俊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文章原标题为《远尘淡墨调烟雨》,有删改)

    【注】①淬(cui):铸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韧。②違(huáng)论:不必谈及。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瓷板上的中国书画经历了一个由“三国时期古陶瓷上的文字”“”到“清中期瓷板画的兴盛”的演变过程。

    ②文章介绍“珠山八友”瓷板画是从“画”与“”两方面具体说明的,而介绍《昌江日对黄山图》则从“画”“”与“书法”三方面具体说明的。

    ③文中最能概括瓷板书画特点的语句是

    (2)、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作用。
    (3)、你认为瓷板书画对创作者有哪些要求?请概括。
  • 16. 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具有艺术气质的中国古代地图

    宋协伟

      ①一般来说,人们对地图的关注,更多侧重于其实用功能。然而,地图的内涵与外延绝非止于“用”。地图与艺术的关系以及地图的文化之道也是有待挖掘的。从艺术的维度谈地图,或许可以为我们认识地图提供新的视角。

    ②中国地图绘制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就广泛运用于军事、农牧业生产、城市建设。到汉代,中国的制图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魏晋时期,裴秀提出了系统的地图编制理论与方法——“制图六体”,该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绘制的《海内华夷图》是中国制图史上的重要作品。宋代的科技得到很大的发展,制图内容涉及全国图、域外图、边防图等,制图者通晓天文地理,能写会画。元明两代则是我国传统制图学的高峰期。中国传统的制图学是土生土长的,尤其是明末以前,基本上没有受到外来影响,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也长期领先于其他国家。

    ③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技法独特。在中国式的美学思想和中国古典哲学的指导下,古人以中国绘画的独特技法,绘制出融合技术和艺术的中国式地图。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画就是地图,特别是长卷、大场景的画。如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24.8厘米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其本身就是一幅地图。如果将其扁平化,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地图;若再将其浓缩化,就是当今的网络地图。

    ④中国古代地图的布局和创作精美、形象。古代地图绘制常按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意境进行。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以描写自然山川为主体,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与审美意识。许多中国古代地图多弥漫着绘画的气息,一幅幅精美的地图也就好似一幅幅充满灵性的山水画。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地图和山水画绘制的初衷、手法和目的的差异越来越大。如今,地图和山水画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与领域。地图成为一种理性的测绘科学成果,山水画则是一种感性的审美作品。

    ⑤中国古代地图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代地图作为测绘技术和绘画的结合体,古人在绘制时,不会像现代这样,用缜密的思维从视觉习惯上考虑地图的符号、色彩标准、字体等方面,古地图所体现出来的是制图者如何从艺术的角度来表达客观的事物,如何来提炼要表达的地理要素。所以,古代地图主要用来表示路线和距离,其次用来显示权力、分配土地、征收捐税、管理灌溉,还用于教育以及美学欣赏。

    ⑥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制图者往往是在前人所绘地图的基础上绘制出新的版本。因此,在不同的地图中可以看出很多相似的符号。同时,由于绘本地图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同的地图又不由自主地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一风格在中国古代地图的色调、设色手法和地图符号的表达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⑦到了近代,地图逐渐成为单纯的实用工具,为追求信息表达的精确性与严谨性,地图之外的艺术性、文化性逐渐被抛弃。时代的发展与现实的需求不停地改变着地图的形态,使地图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选自《京城雅集话地图》,有删改)

    (1)、选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地图?
    (2)、请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土生土长”好在哪里。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多精美的中国古代地图好似一幅幅充满灵性的山水画。 B、中国古代地图的主要作用是显示权力和用于教育及美学欣赏。 C、通常,古代制图者是在前人所绘地图的基础上绘制出新的版本。 D、时代在发展,到了近代,地图逐渐成为单纯的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