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真题分类汇编:04 辽宋夏金元朝时期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05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   )
    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 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 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 2. 王夫之在《宋论》中评论历史上某一基层制度时,认为聚乡村之民成兵达不到御敌的目的,贼寇一旦来袭,乡民便携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这一基层制度是(    )
    A、 邻保制度 B、保甲制度 C、十家牌法 D、里甲制度
  • 3. 有学者认为,“金宋以后的元明清统一王朝,除了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外,经济文化重心已经固着南方不可移易了”。下列史料,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元史》记载:“(大都)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B、明末大臣奏称:“国家财赋,专倚三吴,而苏(州)、松(江)独甲于天下” C、康熙帝诗云:“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 D、清代浙江学者言:“吾乡山水清远,其人明锐而疏达”
  • 4. 我国古代有位科学家改进和创制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皆臻于精妙,卓见绝识,盖有古人所未及者”。他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历成,(世祖)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这位科学家是(   )
    A、郭守敬 B、裴秀 C、徐光启 D、沈括
  • 5.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 B、雕版印刷相当普及 C、崇文兴教渐成风尚 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
  • 6. 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   )
    A、扩大地方权力 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 C、健全中央机构 D、简化官员选任程
  • 7. 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   )
    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 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 C、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 D、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
  • 8.  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   )

    年份

    数据

    户别

    政区

    荆湖南路

    荆湖北路

    江南东路

    主户

    客户

    客户比率

    主户

    客户

    客户比率

    主户

    客户

    客户比率

    宝元元年

    456431

    354626

    0.437

    350593

    238709

    0.405

    902261

    171499

    0.160

    元丰元年

    475677

    395537

    0.454

    280000

    377533

    0.574

    926225

    201086

    0.178

    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 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 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 9. 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 10. 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   )
    A、士族阶层的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科举制度的兴起 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 11. 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   )
    A、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C、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 D、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
  • 12. 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①护乌桓校尉    ②单于都护府州    ③伊犁将军 B、①安西都护府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伊犁将军 C、①护乌桓校尉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西宁办事大臣 D、①安西都护府    ②单于都护府    ③西宁办事大臣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

    角度

    内涵

    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

    多民族的交融

    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来看就是多民族不断交融、共同创造的历史。

    外来文明的吸收

    中华文明不断与域外异质文明接触,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雅与俗的互动

    中华文明就是由雅化俗、由俗化雅,在雅与俗的互相转化中得以发展。

    以复古为革新

    中华文明实现变革的一种常见方式是以复古为革新,即借复古之名行革新之实。

    ——摘编自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华古代文明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 14.  柑橘与《橘录》

    材料一 中国是最早栽培柑橘类果树的国家之一。宋代,柑橘的产销扩大。南方出现了温州、苏州、荆州和福州等多个柑橘生产中心,有众多专门贩运柑橘的商人。开封的酒肆内有温柑、金橘等多个品种,临安有专门售卖柑橘的市场“柑子团”。士大夫喜爱歌咏“橙黄橘绿”,苏轼自称“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南宋韩彦直总结了柑橘栽培技术,撰成世界第一部柑橘专著《橘录》。该书将柑橘类果树分为3大类27种,分述植株、果实、食味和产地等,并介绍了栽培、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和入药等各项环节。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中国的甜橙传入欧洲,哥伦布将其带到美洲。在甜橙基础上培育出的脐橙成为美洲重要品种。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奥斯贝克在广州记录了当地柑橘品种,并把标本带回国。19世纪初,英国从广州引进宽皮柑橘。

    中国良种的引进,使欧美柑橘从药用、装饰转向食用为主,并形成商品化消费。西班牙在18世纪末就出现了商业化柑橘种植园。20世纪初,美国植物学家施永格在中国发现了宜昌橙等耐寒柑橘品种,将其引入美洲,用于改良品种。

    《橘录》在欧、美、日均有流传。1923年,《橘录》英文版在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汉学杂志《通报》上发表,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为其撰写引言。世界柑橘业权威著作《柑橘产业》也多次引用《橘录》。

    (1)、概述宋代柑橘产销扩大的历史条件。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述中国柑橘品种和《橘录》在世界传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