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0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本质上说,科幻是一种类型文艺,但它在类型创作中注入了前沿的科技元素和科学思想,所以带给人非同一般的感受和影响。早在20世纪之初,鲁迅先生翻译出版法国科幻化家凡尔纳的《月界旅行》时就说过,科学小说“经以科学,纬以人情”。而今,科技创新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重视科技、发展科技的当下,科幻文艺自然受到更多关注。

    大概20多年前,我们在办《科幻世界》杂志的时候,便坚定了起点要高、要能跟世界对话的决心。途径无外乎两条,一是广泛而系统地译介世界科幻文学经典,把科幻文坛最好的作品、最好的作家介绍到中国;二是努力在年轻作者中发掘人才,给他们施展才华的天地。今天中国科幻文学的中坚力量,如王晋康、刘慈欣、韩松等,很多都是在那个时期成长起来的。

    其间,我们组织若干次科幻大会,邀请国际一流作家来跟本土作者对话。这些作家不仅都来了,而且非常关注中国科幻的发展。如今,中国科幻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更加为国际同行所瞩目。科幻影视也是如此。曾经在看外国科幻大片的时候,我心里想着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做出这样的电影。电影《流浪地球》系列已经让我们看见了这样的可能、这样的现实。就是靠着这样一股精气神,几十年时间,中国科幻达到让人刮目相看的规模和水平,成为最有活力的文艺领域之一。

    年轻的当代科幻创作者有热爱、有激情、有强大的吸收能力,还有对中国文化的体认和理解,几方面相互作用,孕育出中国科幻文艺的独特气质。悠久的历史传承、深厚的文化土壤、代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决定了中国科幻一定有对人类命运和人的价值的不同书写。电影《流浪地球》里“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情节设定就非常有中国文化特色,危急时刻不是坐着飞船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而是怀着故土情怀将地球一起带走。中国科幻里类似这样的文化因子还有很多。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科幻与世界对话,不仅要在主题上具有探索性,要对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科学前沿保持敏感,还要挖掘和展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拥有对科幻类型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创作自觉。作为一种类型文艺,科幻创作需要熟练掌握类型程式,但是最好的作品一定是超越类型的。许多科幻经典都是如此。写出中国科幻独特风格和突破科幻既有类型程式,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

    面对近年来持续的科幻热,许多出版机构、影视公司和文化创意机构加入进来,在科幻产业领域谋划实践。创作者应该放远眼光,多在积累上下功夫。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从文学经典的阅读到科学知识的吸纳再到审美修养的提升,不断锤炼锻造创作能力;另一方面就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了解国情、了解民心,提升自己阅读生活、阅读社会的本领。

    (摘编自阿来《充满活力的文艺领域》)

    材料二

    回顾新世纪以来的这20多年,不难发现,随着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科幻文艺的题材内容、形式形态和创作传播都在发生变化。中国科幻尤其成为一道醒目的风景。海外读者和观众渴望从中国科幻中了解中国人如何想象未来,如何看待科技与人类与万物的关系,这成为中国科幻吸引世界目光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新兴技术领域,中国已走在探索前列。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新技术,将源源不断地为科幻创作提供灵感源泉。无论科幻内容与形态怎么变,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探讨科技力量如何影响并改变人们看待世界以及跟世界互动的方式。这个影响和改变可能比较隐蔽,很多人察觉不到,科幻要做的就是将司空见惯的事情陌生化,从而引发人们思考。现在科幻创作就已涌现出以结合传统文化(如《中国轨道号》《新新日报馆》等)、探讨生态文明(如《零碳中国》《固体海洋》等)、聚焦元宇宙及人工智能(如《无名链接》《Al未来进行式》等)为主题的新风潮。

    科幻是一种开放、多元、包容的文艺类型。科技从业者、企业家、教育工作者、艺术家等各行各业的读者观众,从科幻作品中汲取灵感,科幻创作也表现出越来越广泛的视角和风格。我们出现了《三体》这样处于“金字塔尖”的作品,也需要大量类型风格多样的作品。这样才能夯实基础。

    今天说起科幻,它已经不单是文学样式,还包括综合性的动画漫画、影视作品、游戏、沉浸式体验主题乐园及周边产品,这给了科幻创作者更广阔的空间。据有关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829.6亿元,同比增长50.5%。中国消费市场不断发展,对科幻内容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随着中国科幻文艺在国际上越来越受欢迎,新的国际交流合作方式不断涌现。通过出版译介、联合制作、产业互动等形式,中国科幻将创作出更多跨越国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当然,中国科幻要走向未来,必不可少的是文化使命感。如何将中国人对科技、宇宙、未来的想象,深刻、优雅、活泼地展现给世界,同时艺术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学精髓,传递“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理念,呈现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思考,这是摆在中国科幻人面前的课题。

    (摘编自陈楸帆《走向世界的文化使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类型文艺,它能带给人非同一般的感受和影响是因为它在创作中注入了前沿的科技元素和科学思想。 B、《科幻世界》杂志组织科幻大会,邀请国际一流的科幻作者和本土作者对话,使中国科幻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C、无论内容和形式怎么变,探讨科技力量如何影响并改变人民看待世界以及跟世界互动的方式始终是科幻作品最重要的任务。 D、今天的科幻包括了综合性的动画漫画、影视作品、游戏、沉浸式体验主题乐园及周边产品,这扩大了科幻创作者的创作空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则材料都提到了中国科幻要在创作中融入传统文化来展现中国特色。 B、中国科幻能成为富有活力的文艺领域是因为创作者有赶超世界的精神。 C、科幻经典的出现需要创作者熟练掌握类型程式并且完成对类型的超越。 D、科幻作品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变化与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有关。
    (3)、下列选项不能说明“中国科幻达到让人刮目相看的规模和水平”的一项是( )
    A、2015年,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获“雨果奖”,中国科幻文学走向世界。 B、2019年《流浪地球》取得逾46亿元的票房佳绩,中国科幻电影正式起航。 C、《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科幻产业发展扶持计划”。 D、北京、成都、重庆等地纷纷结合自身实际,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的科幻之城。
    (4)、根据材料相关内容,说说中国科幻是如何与世界展开对话的。
    (5)、鲁迅称科学小说“经以科学,纬以人情”,你怎么看待科幻作品中的“科学”与“人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泪水打湿。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这鼓角声令我心烦”“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描述了一个村妇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厌恶战争、喜爱安宁而淳朴的生活这一主题。 B、小说中周瑜开始时身穿铠甲,后来穿白粗布长袍,人物前后穿着的对比暗示了他心理的变化。 C、周瑜“笑了起来”“又一次笑了起来”“不再发笑了”,体现了周瑜心理的转变,对“我”的言论由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到内心产生了触动。 D、“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作者认为真正的英雄应不惧失败。哪怕失败,哪怕在战场倒下去了,仍是响当当的英雄。
    (2)、以下对这篇小说艺术特点的剖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的景物描写突出了梦幻的清亮、素雅、荒芜、寂静、宽阔等特点,创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为下边的情节发展和刻画周瑜这一形象做了铺垫。 B、文章以“与周瑜相遇”为主线,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如写艾草味、角声便是实写。 C、文章的最后一段照应了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使主题升华。 D、文中塑造的周瑜形象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心目中的周瑜形象完全一致。
    (3)、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完成填空“我”见到周瑜……( )……( )
    (4)、小说运用了怎样的叙述人称?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 , 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 , 上不知其鸷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 , 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 , 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逢龙,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

    (1)、选出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必须断句的三处。

    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A胡亥所B定太子在君侯与高C之口耳D君听臣之计E即F长有封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卿”一般指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曾任稷下学宫祭酒。 B、“巡狩”既可以指狩猎,也可以指“巡守”,即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在本文中即是后者。 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 D、“崩”指帝王之死。依据周礼,对不同等级的人死有不同的说法,“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 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祝寿诞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C、李斯的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他致使李斯被捕入狱。李斯叹惜三位效忠昏君而死的名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 D、李斯被判腰斩,跟他的儿子一同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他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和儿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②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

    (5)、请分别解释第二、三、五段李斯三次“叹息”的原因。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 , 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 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胜利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2)、这首诗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其精妙之处。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人君不必宵衣旰食,劳神苦思,也无须越俎代庖,事必躬亲,就可以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了。
    (2)、《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立片言而居要”,一开始即点明两人争论原因的一句话是:
    (3)、《阿房宫赋》中和“盖幽、厉尝笑桀、纣矣,炀帝亦笑周、齐矣,不可使后之笑今如今之笑炀帝也”所发议论一致的两句话是:
    (4)、《六国论》中,作者警告北宋当局不要受敌人威胁,用纳银输绢的办法换取和平的一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农历壬寅年是虎年,虎在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三。在中国人的印象中,虎,寓意着威武勇猛,在古代军队中备受推崇。古代骁勇善战的部队,称为“虎师”;英勇善战的将领,称为“虎将”,武将威风凛凛,称为“虎威”。

    虎的形象在民间也十分常见,与人民生活 ① 。在住宅的中堂悬挂“虎画”;有的地方嫁女需陪送面老虎;婴儿满月后戴虎帽,穿虎鞋。这些民间习俗中的虎,既是对古老文化的象征与寄托,也是民间表达吉祥意蕴的发展与传承

    古代还留下了不少打虎的传说。黑旋风李逵杀虎,行者武松打虎,“飞将军”李广射虎……古代打虎 ②  ,但虎在今天已经被国家列为保护动物。我们要保护好老虎,维护好生态平衡。

    今年冬奥会在我国举行,“虎”元素也融入了手工艺品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面塑传承人以小麦面粉和黍子面粉为原料制作了一只 ③ 的滑雪虎,以此祝贺冬奥会。

    虎,与我们一起向未来。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目前世界通用的历法是“公历”,又被称为“阳历”,它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基准确定。

     ① 。在我国的农历中,每月的长度为29天或30天,和月相变化的平均周期29.53天吻合,从而能够保证在每月的十五和初一人们能分别看到圆月和新月;每年基本长度为12个月,这样得到的全年天数会比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围所用时间)的实际长度差11天左右。于是,农历以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修正其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这种既考虑月相变化、 ②  , 被称为“阴阳历”。

    农历历法雏形早在春秋战国期间就已经形成,汉武帝时的《太初历》已经相当接近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该部历法首次明确提出了24节气。在公转轨道上,地球每转过约15度,农历就会设置一个新的节气。同一地区在同一节气时的气温、光照、雨水等条件基本固定,从而使节气能够很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太初历》规定,如果某一年的某个月份中只有一个节气,那么这个月之后 ③ 。这种置闰方法能够把月份和气候的冷暖变化调节得更合理,被一直沿用到现在。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根据材料内容,给“农历”下一个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6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有德无才,才不足以助其成;有才无德,德必助其奸。”对于一个人来说,道德品性是根本,而才能是由根本所发展产生的枝末。德就像树的根,才则像树的枝叶,树根不牢固,枝叶是不会茂盛和长久的。

    你对德与才的关系有怎样的看法?中华中学准备举办一次以“唯德与尚才”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征文,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