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2023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0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小麦和玉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下列营养素中的(   )
    A、油脂 B、蛋白质 C、维生素 D、糖类
  • 2. 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NaCl B、称量NaCl C、量取H2O D、溶解NaCl
  • 3. 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B、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生铁和不锈钢都是金属材料 D、铝片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 4.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氧原子表示为O3 B、2个铁离子表示为2Fe2+ C、Mg+2O:“+2”表示在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D、H2O: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 5. 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CO2合成醋酸,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 B、醋酸的化学式为CH2O C、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为解决温室效应提供了新的途径
  • 6. 检验、鉴别、除杂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钠

    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鉴别氢气和甲烷

    点燃,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C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分别加适量的水,用手触摸容器外壁

    D

    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杂质

    加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 7. 为验证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实验所用的金属丝已提前用砂纸打磨)。

    实验①: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溶液变为蓝色。

    实验②:取出铜丝,插入锌丝,观察到锌丝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后,取出锌丝。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插入锌丝前,试管中溶液可能有一种溶质 B、该实验能够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铜>银 C、实验结束后,试管中溶液可能是无色的 D、实验结束后的溶液中最多有3种溶质
  •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一致的是(    )
    A、露天焚烧树叶 B、积极植树造林 C、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D、掩埋废旧塑料制品
  • 9. 以下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酸碱中和 B、冶炼钢铁 C、燃气爆炸 D、酒精挥发
  • 10. 食品和生命安全与化学息息相关,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用甲醛浸泡海产品延长保质期 C、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钳子、镊子、开瓶子的起子都是省力杠杆
  • 11. 医院里通常会储备大量氧气罐以备急救使用。已知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氧气压入钢瓶时氧分子体积变小 B、氧分子在钢瓶内静止不动 C、打开钢瓶释放氧气时氧分子间的间隙变大 D、氧气被吸入人体后,分子种类不会改变
  • 12.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活泼金属能和稀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和稀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C、导线通电时能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所以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 13. 分类是研究和认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
    A、导体:橡胶、金属、石墨 B、有机物:蔗糖、一氧化碳、甲烷 C、晶体:玻璃、铜、海波 D、溶液:盐酸、生理盐水、白酒
  • 14. 下列对如图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图: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说明柠檬酸和水反应能产生气体 B、乙图:吹气时纸条向上飘的主要原因是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C、丙图:逐渐抽出罩内空气,铃声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丁图:通过是否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以鉴别氯化钾、氯化铵

二、填空题

  • 15. 为了保护环境,河北省部分城市的公交车已经开始使用电能或天然气来代替柴油。电能是(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天然气是(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7×107J/m3。某汽车消耗2m3天然气所释放的热量为J(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

三、实验题

  • 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安装好装置1,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进入烧瓶,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进入烧瓶,形成喷泉,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结束后,取少量烧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2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则溶液的pH7(填“>”、“<”或“=”) 。
    (2)、如图装置2,打开止水夹,并用热毛巾捂住烧瓶外部,取下毛巾,装置2(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形成喷泉。

四、填空题

  • 17. 周末,同学们积极参加家庭劳动实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要除去热水壶中的水垢,可以向水垢中加入适量的(填厨房中的一种调味品)浸泡除去。
    (2)、小红看到爸爸养的绿植,叶子发黄,因此选择施用(选填“氮肥”、“钾肥”或“磷肥”) 。
    (3)、小强用活性炭清除冰箱中异味,利用活性炭性。
    (4)、小明做完饭,为了防止家中的铁锅生锈,可采用的做法是
    (5)、小刚将垃圾进行分类,应将饮料瓶、废纸等放入(选填“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或“有害垃圾”)垃圾桶中。

五、实验题

  • 18. 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两组实验,请据图回答:

    (1)、连接装置A、B,向锥形瓶内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乙处燃着的火柴先熄灭。

    ①仪器a名称是

    ②由实验现象可推知CO2具有的性质:不可燃,不支持燃烧,

    (2)、室温下,三支试管中分别盛有饱和石灰水 , 进行乙图所示实验。

    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中的实验现象是

    ③中溶液变浑浊,析出的固体是(写化学式)。

六、推断题

  • 19.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E是紫红色金属,G是密度最小的气体,H是常见的调味品,A、B、C、D为不同类别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①基本反应类型为
    (4)、反应③的实验现象为

七、科学探究题

  • 20. 救治新冠患者需要氧气,制氧机制氧是一种途径。某品牌制氧机中有一包白色颗粒和一包黑色粉末,白色颗粒成分为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 , 它是过氧化氢与碳酸钠的化合物,遇水后放出氧气),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其制氧原理。
    (1)、【探究一】

    分别取等质量的白色颗粒和等体积的水加入a、b两支试管,再向b试管中加入黑色粉末。观察到a试管仅有少量气泡,b试管有大量气泡。

     

    ①黑色粉末起作用。

    ②欲使a试管产生气泡加快,可加入(填字母,多选)。

    A.CuSO4溶液 B.NaCl溶液 C.MnO2

    (2)、【探究二】

    根据元素守恒,上述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可能为:①只含NaOH;②只含;③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序号

    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b试管上层清液滴加过量稀盐酸,产生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只含Na2CO3

    实验2

    第一步:取b试管上层清液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过滤。

    第二步: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填现象)

    只含Na2CO3

    (3)、【反思评价】

    丙同学认为实验1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4)、【得出结论】

    结合实验现象,该制氧机的制气原理有两步反应。写出第二步过氧化氢在黑色粉末的作用下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3H2O240__Na2CO3+H2O2

    (5)、【延伸拓展】

    制氧机制氧选择过碳酸钠而不选择双氧水的根本原因是____(填字母)。

    A、产物无污染 B、制取成本更低 C、运输储存更方便

八、计算题

  • 21. 医用碳酸氢钠片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某同学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取10.0 g样品放入烧杯中,分两次加入稀盐酸(该实验条件下杂质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测定实验数据如表。                                                                                                                 

    加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加盐酸的质量/g

    40.0

    40.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3.3

    1.1

    (1)、两次加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g;
    (2)、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