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0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 1.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就存在一个“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三皇五帝”说法不一,其事迹也多由神话传说构成,但《周礼》《史记》等古代史书均有记载。这一古史系统(    )
    A、证实了三皇五帝确有其人 B、象征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出现 C、说明君权神授观念源远流长 D、反映了先民创造历史的轨迹
  • 2. 商代青铜器铭文中有很多赏贝、赐贝的记载。除了大量天然海贝之外,考古发现还有石贝、骨贝、蚌贝,甚至还有铜贝;小型墓葬群除一座墓出土贝83枚外,其他墓以出土贝一枚或数枚居多。这一现象(    )
    A、表明贝主要为贵族使用 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凸显了青铜工艺的进步 D、促进了长途贸易的繁荣
  • 3.  西周至春秋时期,史籍中常有“国人皆咎公”“国人谤之”“国人围之”“以说(悦)于国人”“国人不欲出(驱逐)其君”“国人逐之”“礼于国人”“盟国人于毫社”“国人助之”等记载。这表明(       )
    A、西周至春秋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 B、当时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国人”是当时重要的政治势力 D、西周已出现了民主思想萌芽
  • 4.  如表是中国古代文献对“礼”的论述。由此可知,先秦礼制(  )

    论述

    出处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左传》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

    《礼记•经解》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记•曲礼》

    A、形成了缜密的官僚体系 B、强化了周天子专制统治 C、缓和了统治集团的矛盾 D、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 5.  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

    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

    B

    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

    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

    C

    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

    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

    D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

    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

    A、A B、B C、C D、D
  • 6.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曲沃代翼”的过程中,梳理了曲沃一脉与晋国翼城一脉的国君对比(如图)。由图信息可知当时(  )

    A、礼崩乐坏局面拉开序幕 B、传统政治秩序受到冲击 C、分封宗法体制趋于崩溃 D、周王共主地位发生动摇
  • 7. 下图为诸子百家关系图。该图反映出( )

    A、法家思想源于儒家思想 B、儒家思想居于核心地位 C、诸子百家思想日益趋同 D、各家思想相互吸收融合
  • 8.  上古时代,“宫”指一般的房屋住宅,无贵贱之分。《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宫和室是同义词。秦汉以后,只有王者所居才称为宫。这说明(  )
    A、权力集中影响特定语词的分化 B、秦朝确立了皇权的特殊地位 C、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不断变化 D、秦汉时期官僚体制不断完善
  • 9. 商鞅变法规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秦汉王朝受其影响,农村不许同姓聚居,农村都是杂姓村。“乡”“里”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户口数量,并随着户口的增 减而不断进行调整。秦汉王朝的上述举措(   )
    A、促进了中国小农经济的形成 B、有利于削弱地方的强宗大族 C、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推动了血缘宗法社会的瓦解
  • 10.  如表是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的秦国《金布律》的主要内容。这可用于证明当时秦国(  )

    ◇货币管理,以及各类货币折算比例

    ◇财务出纳记账方式

    ◇官、民间债务偿还办法

    ◇官吏享受的物质待遇

    ◇官府财务保管和废旧物资的处理

    A、法律制度细密严苛 B、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C、注重维护经济秩序 D、强调社会契约精神
  • 11.  曹魏始创九品中正制,吏部选官依据中正对士人的进行评价。中正提供的“状”是对士人才、德的简单概括。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中的阮咸、阮简因废礼行为遭清议,被中正降品,故而难登仕途。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
    A、佛道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 B、世家大族垄断政治权力 C、官员选拔标准发生了变化 D、传统道德伦理依然稳固
  • 12.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人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
    A、中原地区的人们大量迁徙到边疆 B、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 C、内迁各少数民族已全部封建化 D、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 13. 隋朝粮食储备为中央政府储备、地方政府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唐朝中央储备包括太仓、转运仓,地方储备包括正仓、常平仓,民间储备的主体是义仓,诸仓的粮储来源与用途各有不同。这段材料主要叙述的是,隋唐时期(   )
    A、社会经济繁荣 B、储备体系多元            C、防灾能力强大 D、崇尚民本思想
  • 14.  唐代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监察制度体系。唐肃宗曾敕令谏议大夫,“(论事)不须令宰相先知”;唐德宗时明确规定,“御史得专弹劾,不复关白于中丞大夫”。这些规定(  )
    A、赋予监察职权相对独立性 B、意在限制三省长官的权力 C、提升了中枢机构行政效率 D、强化了监察机构的内部分工
  • 15.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早在先秦时期就同中原保持密切联系。隋代,结束了中原长期割据状态,扩大了郡县制在新疆地区的范围;唐代,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管理大为加强,先后设置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这些措施有助于(  )
    A、升级边疆地区的管理层级 B、治理边疆抵御侵略相结合 C、提高各民族人民生活水平 D、推动边疆治理体系的完善
  • 16.  如表是五代时期的政权更替情况。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

    政权

    存在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建立者身份

    后梁

    907-923年

    开封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年

    洛阳

    李存勖

    沙陀族,河东节度使

    后晋

    936-946年

    开封

    石敬瑭

    沙陀族,成德天平军节度使

    后汉

    947-950年

    开封

    刘知远

    沙陀族,天雄军节度使,枢密使

    后周

    951-960年

    开封

    郭威

    忠武军,河东节度使

    A、定都开封成为统治者的共识 B、节度使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C、北方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D、统治者缺乏稳固政权的有效举措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高祖)认为秦亡的原因之一是不分封子弟,孤立无援,故而又重新分封了自己的若干兄弟子侄为同姓王。……诸侯王在自己王国内拥有较大权力,可自行任命大部分官员并征收赋税,大者地跨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朝廷直辖郡县。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于元朔二年(前127年)颁布“推恩令”,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异曲同工,“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此后,又颁行“左官律”“附益法”,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又限制士人与诸王“附益”交游。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据材料指出汉初中央政府面临的威胁,并简述汉武帝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及祝文”(如图),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拓跋鲜卑旧墟石室,很早就见于古代文献。但因没有明确记载和实证,石室的具体位置久无定论。1980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一个山洞——嘎仙洞石室内的石刻祝文。其文字内容不仅与《魏书•礼志》中记载的北魏皇帝此次祭祖的祝文文字基本相同,且多出78字。由此得以确证嘎仙洞即传世文献记载中的北魏拓跋鲜卑族石室祖庙,由此证实了大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就是拓跋族鲜卑部的发祥地。

    ​​​​​​​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9页

    材料二: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基本解决了土地兼并所造成的土地和劳动者之间的分离,保证了每个劳动者都拥有了运用其劳动力所必需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北魏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具体规定是: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20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出产麻布的地区,可以布代帛缴纳。以丁夫计征的租调制具有一定的均赋意义。虽然奴婢和耕牛的租调大大低于一般丁男丁女,但大地主占有大量奴婢和耕牛毕竟必须承担纳税义务,那些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大地主家族强占的大批劳动力也必须承担赋税,从而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户调制的弊端。

                                         ——摘编自张守军《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嘎仙洞石室祝文的史料价值,并说明材料中用到的历史研究方法有何特点。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赋税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北魏孝文帝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天宝年间,河南、河北的民户占全国总户数的37%。在全国10道的经济发展中,河南、河北居全国的领先地位,在财政上也居于重要地位。唐玄宗在诏敕中指出:“大河南北,人户殷繁,衣食之原,租赋尤广。”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如荆州(治江陵县)天宝年间有3万多户。而乾符年间“江陵城下有三十万户”,百年间增长了近10倍!益州,天宝有户59万多,大中年间则“户百万,兵士五万”,也增加了近1倍。

           唐前期,河南、河北不仅“桑蚕倍多”,质量也是全国最好的。当时绢分为8等,而河南道宋、毫两州的绢列第1等。德宗时顾况指出:“今江南缣帛,胜于樵(即亳州又名樵郡)。”宋唐后期,在江淮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工商业城市。至德年间李华在《杭州刺史厅壁记》中指出:“杭州骈福二十里,开肆三万室。”这比唐前期洛阳开肆三千余多了10倍。白居易指出:“当今国用,多出江南。”社牧也说:“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而韩愈则更进一步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

    ——摘编自翁俊雄《唐代区域经济研究》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区域经济演变的趋势及其原因。
    (2)、 史学界一向认为,“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变数

    具体内容

    文化扩张

    这是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做为初生事物,可以对旁边其他文化造成影响。两个不同的文化接触时,相互的交流也造成彼此质的改变。

    文化抵拒

    这是外来文化进入另一种文化,就等于一种病原体或是一种生物体进入另一种生物体之内,必定会产生抗拒或排斥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往成为一种动力。这种力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大致上是差异越大,抵拒性就越强,但所造成的适应,也往往最具有创造性。

    文化的同质与异质

    这是指文化内部是否具有差异性,在具有区域性、阶级性、时代性等差异的异质文化中,较能产生多彩多姿的活力激荡。它比缺乏这种差异性的同质文化,会有更强大的活力。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的分光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