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0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
1. 滚筒印章是古代两河流域用于封泥或法律合同、书信、条约的印鉴。印章材质有石头、贝壳、宝石或者泥土,图案有战俘、动物、国工的军事与外交活动、工室的宫廷生活、虚构的神话情形以及各种人或者神的形象。这些印章( )A、记录了古代西亚社会生活的全貌 B、标志着世界上最早文字的产生 C、具有较高的市美价值和史料价值 D、代表了苏美尔文明的最高成就2. 查士丁尼是希腊一罗马时代末期最重要的一位统治者,在他统治期间因他的文治和武功使拜占庭帝国进入了“黄金时代”,但对欧洲乃至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的是他的文治。这里的“文治”主要是指( )A、推行以文治国方针和控制亚欧商路发展工商业 B、形成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民主政治 C、在位期间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D、创立伊斯兰教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3. 西班牙殖民者占领菲律宾后开始梦想建立一个以菲律宾群岛为基地,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天主教君主国”,为此多次向王室建议用武力征服中国,进而使中国基督教化。据此可知,西班牙海上探险活动的日的之一是( )A、掠夺世界各地金银 B、扩大天主教会影响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进行资本原始积累4. 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西班牙人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英国人发现了南大西洋、南太平洋等多处岛屿: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的探险队进入了北美腹地。据此可以推知,新航路开辟( )A、打乱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B、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C、改变了地理区位的分布 D、促使人类生活方式改变5. 有学者指出:欧洲人之所以能够征服美洲,并非由于他们的军事天赋或者他们的宗教动机,也不是由于他们的野心或贪婪,他们征服美洲,靠的是发动人们始料未及的“生化战”。该学者旨在说明( )A、病毒侵入加速了殖民扩张进程 B、军事征服成为殖民扩张的主要手段 C、殖民扩张对美洲具有双重影响 D、“生化战”导致印第安人种族灭绝6. 18世纪北美马萨诸寨州的农场主未使用硬通货交易,而是采取记账赊账交易,称为“簿籍交易”,农产品价格与伦敦和巴黎等地价格波动相符合。此种情况也出现在法属加拿大地区,这说明( )A、北美地区农产品价格低于欧洲 B、大西洋世界经济联系密切 C、欧洲控制了北美地区农业生产 D、全球性世界市场完全形成7. 16世纪前后,欧洲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优雅代替了唐突,热情取代了冷漠。高费替代了卑微。清醒代替了混沌:被动、冷漠、消极和墨守成规的情绪受到冲击和涤荡。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文艺复兴的发生 B、民族国家的形成 C、启蒙运动的兴起 D、民主制度的建立8. 18世纪上半期,欧洲喜歌剧有了较大变化,以市民、工场主、工人、农民、流浪汉为题材的增多,反映工公贵族豪奢生活的题材减少。这些喜歌剧题材变化还常常表现为歌颂中下层人民的热情、公正、智慧和力量。这些变化说明( )A、工厂制度弊端显著 B、思想变革影响艺术 C、封建制度不可挽救 D、自由主义成为主流9. 陈晓律教授认为,君主立宪制既有效地削弱了国王的权力,又同时限制了现有政治精英膨胀的野心,使两者之间出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从而使近代初期的英国,成为当时世界最开放、最遵守游戏规则的国家。他意在强调英国( )A、国王的政治影响力较大 B、制度变革呈现出渐进特征 C、立宪政体适合英国国情 D、国王与政治精英平分权力10. 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美国通史》中指出:“尽管国家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在国家权力的分配上争吵不休,但对宪法中禁止各州发行纸币和破坏契约义务的条款却一致通过,规定偿还邦联时代的债务也毫无争议,并支持在宪法中写入引渡逃奴的内容。”由此可见,美国《联邦宪法》( )A、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是有产者内部相互妥协的产物 C、否定了邦联制的政治实践 D、是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11.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商人和探险家们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造船航海技术,在太平洋上追波逐浪,积极投身于当地的贸易竞争中,进一步开拓了太平洋航道。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新兴航道的不断开辟 C、垄断资产阶级的崛起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2. 《唐顿庄园》以1910年代的英国为背景,书中的女主人公反对性别歧视和男女不平等,鼓励女性工作,追求没有阶级限制的真知,勇敢自由选择自己的婚姻。这实质上反映出( )A、社会观念的变化 B、工业文明的推进 C、民众素质的提高 D、社会阶层的淡化13. 起初《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的表述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但之后恩格斯发表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将相关理论修改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此修改( )A、使关于阶级斗争的论断更加准确和科学 B、体现恩格斯着重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C、违背了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论断 D、表明不同作品中社会主义理论精髓不同14. 19世纪中叶,各种不满资本主义的思想,纷纷贴上“社会主义”的标签。这些思想有的主张恢复封建制度和小私有制度,有的主张通过社会改良来消除社会的弊端。19世纪后期,这些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退出历史舞台,其原因包括( )
①工业革命期间西方的阶级矛盾激化
②这些思想未能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③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影响扩大
④欧美“福利国家”制度确立和完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地区领土沦为殖民地的比重情况。这表明,当时( )大洋洲
南洋各岛
非洲
亚洲
美洲
100%
98.9%
90.4%
56.6%
27.2%
A、大洋洲反殖斗争最激烈 B、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美洲独立斗争成效显著 D、列强瓜分世界冲突加剧16. 185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鸟粪岛法》,使美国公民可以自由攫取全球海岛上的鸟粪,此后,英法日德等国都加入了鸟粪岛的“争夺战”。到19世纪末,儿乎所有鸟粪岛都附属于某一国家。这反映出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B、立法成为殖民扩张的主要手段 C、美国主导世界贸易经济霸权 D、资本主义加强了对资源的争夺17. 据史料记载:中国同盟会《民报》发表大量文章声援印度和伊朗等国斗争。此外,孙中山一再帮助菲律宾革命者购买武器,而后者也捐赠10万元给孙中山作为革命经费。这一记述体现了亚洲的觉醒( )A、资产阶级成为主导力量 B、进入到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时期 C、提升亚洲民族忧患意识 D、表现出自觉互助与支持的特征18. 19世纪晚期,印度国大党领袖班纳吉要求“在印度实行代议制责任制政府”;中国维新派开启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埃及祖国党也提出了实行宪政的主张。这反映出该时期亚非民族解放运动( )A、救亡图存与借鉴西方文明相结合 B、以暴力手段实现民族独立 C、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D、形成了联合斗争的新局面19. 下图为一战期间西方某报纸关于华工参战的报道(部分)。据此可推知,华工参战华工的到来使我们的劳动力得以从各种沉重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还节省出大量的人员走上前线去参加战斗。( )A、展示了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 B、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 D、为战后收回山东主权提供了可能20. 基于对自身安全性的忧虑,法国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伙同比利时于1923年出兵占领德国鲁尔区,引发国际危机。由于英美支持德国,法国不得已撤不:美国又推出“道威斯计划”,以帮助德国经济复兴为手段,促使德国有能力偿还战争赔款。这反映出( )A、凡尔赛体系欠缺内部协调机制 B、美国事实上赢得战后世界霸主地位 C、法国与德国的宿怨基本得到了解决 D、一战的阴云是二战爆发的主因21. 列宁指出,“租让政策执行得恰当而谨慎,无疑能帮助我们迅速改进生产状况,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租让也是一种斗争形式,是阶级斗争在另一种形式下的继续,而决不是用阶级和平来代替阶级斗争。”据此可知( )A、实行新经济政策成为了党内共识 B、“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已经形成 C、“阶级斗争”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D、政策调整并未背离社会主义方向22. 1928-1932年,苏联推行“一五”计划,国民收入用于积累的比重一直稳定在30%左右,其中农业部门提供的资金比例则高出平均值,甚至出现农民收入的一半都以“工农剪刀差”的形式流入到工业部门中,而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积累率则为15%。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A、政府主导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B、国民为现代化付出巨大牺牲 C、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D、集体化运动挫伤农民积极性23. 1919年3月,印度因抗议“罗拉特法”而举行总罢工;5月,中国发生五四运动;6月,埃及的开罗、亚历山大等地发生了反英暴动;7月,土耳其的凯末尔提出民族自决。这些事件的共同意义在于( )A、终结欧美列强的侵略 B、标志亚非民族意识的觉醒 C、动摇殖民体系的秩序 D、导致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24. “在帝国主义时代到来的时候,战争成了强权的侍女,几乎到了任意指使的地步。各大国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企图重新得到更大的殖民地,拥有更多的财富,但却不能遂愿。”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该观点的依据是( )A、十月革命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 B、一战爆发前世界已经被列强瓜分完毕 C、交战双方在长期战争消耗中两败俱伤 D、殖民地人民在战争中觉醒并争取独立25. 1943年春天,美国邀请联合国家代表赴美,召开联合国家粮食会议,讨论粮食增产和分配问题。同年冬天,美国又召开联合国家救济与复兴会议,讨论战后各国灾区的救济和人民生活改善问题。这表明( )A、战争促使南北贫困差距不断拉大 B、二战使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骤降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尚未建立 D、美国企图建构战后世界经济秩序26. 1935年,罗斯福发起草原州林业计划,希望打造一个林木防护带以阻止或减少狂风裹挟沙尘现象的发生。此后七年间,美国政府、部分民间环保组织和3万多农场主“在长达1.8万英里的防风带种植了2.1亿多棵树"。该计划的实施( )A、基本消除了环境对经济的桎梏 B、促进了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C、利于克服自由资本主义的不足 D、旨在寻求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27. 1962年圣诞节前夕,美国军方提交给肯尼迪总统的一份建议书,表达了对美国当时的网络布局设置的担忧,并提请总统予以关注。肯尼迪随即命令信息部官员着手提高网络结构的安全性。这从侧面反映出美苏冷战( )A、导致美国总统行政权扩大 B、造成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 C、起因在于美国军方的推动 D、客观上促进网络技术发展28. 如图所示是一幅冷战的政治漫画。该漫画传递的信息是( )A、美苏军事力量势均力敌 B、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关系的紧张 C、美苏两国关系趋于缓和 D、美苏在冷战中保持克制与妥协29. 如表为二战后法国政府推行的部分经济政策和措施。据此可知,当时法国( )年份
主要措施
1945年
开始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把战时与法西斯德国合作的企业一律收归国有。
1946年
成立计划总署,制定经济发展计划;颁布部分工业企业国有化法律;年底,政府控股全国工商业股份达50%以及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
1947-1953年
开始实行莫内计划,即10个中期计划中的第一个计划,目标重建法国经济。
1958-1961年
第三个计划的执行,实现了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年均增长率达到5.7%。
A、摒弃了市场调节 B、消除了经济危机 C、强化了国家干预 D、加速与德国和解30. 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第三条道路”,主张政府可以既吸纳市场经济中自由主义的作用,又兼顾以国家为媒介的实现社会平等和社会正义的力量,强调“摒弃阶级政治”“寻求跨阶级的支持”。该道路的出现说明( )A、冷战对欧美国家带来极大影响 B、意识形态对西方国家影响减弱 C、资本主义存在着自我调节机制 D、西方国家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二、非选择题(40分)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事海外扩张的先驱者并不是人文主义者。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被他同时代的人描绘成一个刚直、虔诚、勇武的禁欲主义者。他虽然总是慷慨地资助海员和测绘人员,但他对学问和各种技艺并不感兴趣。有历史学家表示:“不管对文艺复兴作何解释······地理大发现早期的进行是在中世纪的种种动机和设想的伴随下,独自开始的。”在西欧,曾有过一场思想登动,而在欧亚其他地区则没有。这与其说是1500年以前欧洲扩张的起因,不如说是1600年以后欧洲扩张的动力和具有不可抵挡的力量的缘由。
在中国,人们尊崇过去,轻视现在;形成了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的气氛;在奥斯曼索国,穆斯林的学院为了驻调神学、决学和修辞学而不讲会弃天文学、数学和医学。这些学院的毕业生对两方正在做些什么一无所知,而且也毫无兴趣去开清楚。没有一个穆新书主再我人会相信,一个信是督教的异教他能教给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导致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一系列变化、一系列事件,几乎都与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特别是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没有地理大发现,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性)转折。地理大发现发生在1500年前后,因此,以150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合乎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历史·近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欧率先主导完成地理大发现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有关“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的观点加以评述。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纪德国南部和中欧的贵金属产量激增,随后是美洲白银的大量涌入。迅速成长的广阔市场为英国的商品带来稳定的需求。在供给方面,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丧失了工业生产的竞争力,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的毛纺品出口国。由于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造成英国的劳动力在一段时期内出现短缺,出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企业主为降低成本而采用更节省劳动的集约化生产方式。
——摘编自宋李健《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一个全球视角的内生分析模型》
材料二: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是“世界工厂”,向世界各地供应工业品。19世纪末,在世界贸易所占份额中,英国从1860年的20%降至19%,美国为12%,德国为13%,法国为9%。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工业革命兴起于英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的世界贸易格局及形成原因。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战结束后,法国政治家让·莫内提出将德国的煤钢产地鲁尔区、萨尔兰交由法国支配,以便让法国工业生产迅速恢复。美国反对将鲁尔区自德国分出。1950年5月,法、美两国发表了由莫内起草的西欧煤钢联营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的煤钢资源为基础,把西欧国家各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机构共同管理“联营”。1951年4月,欧洲煤钢联营正式成立。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1969年,21个拉美国家在智利召开会议,讨论拉美与美国间不平等经贸关系的问题,强调各国有权自由支配其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合作不能附带政治和军事条件等原则。
1975年,拉美23国政府代表签署《巴拿马协议》,宣告拉丁美洲经济体系成立,以协调拉美国家在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共同立场。70年代到80年代初,拉美的国际关系学界围绕拉美国家的核心关切——“自主”来构建国际关系理论,形成了自主理论。
——摘编自赵晖《拉美本土国际关系理论:自主理论及其评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煤钢联营计划实施所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主理论兴起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