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0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及尊、盘等礼器,从形制到纹饰均吸收了中原制作技术,但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则鲜见;青铜器器形虽仿效商文化风格,但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据此可知( )
    A、分封制促进了区域间文明交流 B、古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C、奴隶社会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 2. 在扫清六国、北逐匈奴和平定岭南的过程中,秦帝国逐步建立起以公路运输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全国统一的交通体系。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张,罗马帝国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形成了具有囊括性、开放性的交通体系。这些事例集中体现了( )
    A、自然环境对文明交往的束缚 B、社会性质决定文明交往方式 C、帝国国力差异影响交通选择 D、文明扩张对自然限制的突破
  • 3. 道武帝(拓跋珪)入主中原以后,面对人口众多的汉族地区,一开始就采取了田租户调的封建剥削方式。拓跋部贵族圈占、抢夺大量的土地,逐渐转化为封建贵族,拥有的奴隶则变成了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材料旨在说明北魏初期( )
    A、国家统一为政策调整奠定基础 B、统治区域内实行封建剥削 C、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D、拓跋部贵族实行汉族生活方式
  • 4. 宋初,中央规定“诸路转运使、副及州郡长吏并不得擅举人充部下官。如有阙员处,当以状闻”,后又由中央派遣文官出“知州”“知县”“列郡各得自达于京帅,以京官权知”。宋廷这些做法(   )
    A、表明政治均势格局逐渐瓦解 B、顺应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C、体现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暴露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弱化
  • 5. 元代十个行省中,有四个涉及边疆地区,如岭北行省管辖范围除了蒙古高原以外,向北一直延伸到北冰洋;东北地区由辽阳行省管辖;西南地区由云南行省管辖。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度( )
    A、使地方拥有较大的政治军事权 B、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保证了元朝社会秩序长期稳定 D、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区划基础
  • 6. 明代吏部尚书地位迅速上升,一跃成为“七卿”之长,被尊称为“冢宰”“天官”,故可知明代吏部尚书的地位和作用非前朝历代吏部尚书所能比拟。促成明代吏部尚书地位超越前朝的原因是( )
    A、宰相制度的废除 B、内阁首辅的设立 C、参知政事的增设 D、票拟制度的形成
  • 7. 雍正年间,云南总兵上折说,陛下恩准每年用密折奏报两次,现觐派人送折子一次。雍正帝回复:“并没有限定你每年一定两次,有要奏报的事,怎可拘于两次而不报;平安无事,何必非要凑够两次做什么?”这说明清朝( )
    A、消除了土司隐患 B、皇帝个人权力加强 C、民意渠道被切断 D、军机处职能被取代
  • 8. 自从中国市场根据1842年的条约开放以来,中国的茶叶和丝向大不列颠的出口额不断增加,而英国工业品对中国的出口额却没有太大变化。出现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英两国( )
    A、市场的开放度不同 B、工业水平迥异 C、社会购买力有差距 D、经济性质不同
  • 9.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据此可知,戊戌变法( )
    A、挽救了当时的民族危机 B、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 10. 下图是五千年前辽河上游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和同时期长江下游良渚文化出土的龙首纹玉镯,该图片反映了( )

    A、南北文化格局的逐渐融合 B、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特点 C、不同文明共同的价值取向 D、原始社会手工技艺领先世界
  • 11. 楚国是活跃在汉水和长江流域的一个国家。楚国君主的心病是,在周朝的政治体系中,他们的封号太低,与其强大的国力并不相称。第六代楚君熊渠曾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由此可知(   )
    A、楚国在军事上已经具备问鼎中原的实力 B、周楚两国征战给双方都带来深刻的影响 C、楚国“不服周”的态度纯属夜郎自大 D、商周沿袭而来的“天下观”在传播中受阻
  • 12. 春秋时,有些诸侯国不再采取封君食邑的办法,而是发放粮食作为官吏的酬劳。孔子担任鲁国的司寇,“奉(俸禄)粟六万【斗】”,后来到卫国做官,“亦致粟六万【斗】”。这说明春秋时期( )
    A、各国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B、“卿室崛起”的现象较普遍 C、与官僚制度相关的俸禄出现 D、各国纷纷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13.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苏格拉底和孔子“相通的地方”是( )
    A、探讨社会伦理 B、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C、理性思维方式 D、注重宇宙自然研究
  • 14. 图为汉代画像砖和《史记》对“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的相关描述,据此可知( )

    A、只有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事实 B、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无法还原 C、实物和文献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D、实物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 15. 下表所示是部分史籍中关于汉代“博士”的记载。这说明汉代“博士”的设置( )                                                                                                                      

    记载

    出处

    博士“(董)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

    《汉书·儒林传》

    博士“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

    《汉书·成帝纪》

    博士“学通行修,博学多艺,晓古文、《尔雅》,能属文章者”

    《汉官六种》

    A、是治国思想多元化的表现 B、反映了儒学受到挑战的现实 C、是文学艺术大发展的因素 D、适应了加强国家治理的大局
  • 16. 某同学为诸子百家中某一人物写颁奖词如下:“倡导法、术、势结合,开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先河;你与时俱进、思想超前,实乃诸子百家中一颗务实而璀璨的新星。”据此可知,该同学称道的历史人物是( )
    A、荀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庄子
  • 17.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分山区、平原区和湖区,集北国山岳、塞外草原、江南水乡风景于一园。八座庙宇围绕在避暑山庄外,既有汉式传统宫殿、府邸,又有佛教庙宇,分别呈现出蒙、藏、汉的建筑风格。这反映出清代(    )
    A、浮华奢靡的社会风气 B、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C、统一多民族国家特征 D、君权神授的传统观念
  • 18. 党史专家邵维正指出:中国近代救亡图存斗争主要有三种类型:农民运动、改良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斗争,均以失败告终;民国初期,中国也出现了一段西方政党政治的闹剧,但也未找到出路。许多先进中国人在彷徨中寻找新的社会力量和前进道路。该学者意在强调( )
    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局限性 B、中共诞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C、西方政党制失败的偶然性 D、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重要性
  • 19. 下图是1955年发表的漫画《让生产指标飞快的上升》。该漫画意在说明( )

    A、劳动竞赛加速国民经济恢复 B、工业计划严重脱离实际 C、技术革新推进社会经济发展 D、勤劳奉献成为社会潮流
  • 20. 下面为晚清的一份电报原文。该电报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军咨府致萨镇冰函稿

    八月二十三日(10月14日)

    致启者:湖北事机危迫,时期万不可缓。贵大臣所辖之军队,务令迅赴汉口,攻击匪徒,沿途万勿延误为要。此颂日祺。

    军咨府启

    A、太平天国战局激烈 B、清末新政成效显著 C、辛亥革命的突发性 D、晚清民族危机加深
  • 21.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衍生出了吸收儒、墨、阴阳等学派思想的黄老之学;韩非子借鉴了儒家的三纲,吸收了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吕氏春秋》融合了各家之长,是杂家学派的代表作品。上述现象( )
    A、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 B、反映了分裂中孕育统一的趋势 C、表明了社会各阶层间流动加速 D、适应了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
  • 22. 先秦两汉时,围棋棋手按棋艺的高低,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魏晋南北朝参照当时官吏等级的划分,将棋手分作九个品级。目前我国通用的围棋棋手业余八段位、专业九段位,则是从日本“段位制”发展起来的。这表明(    )
    A、政治制度的发展决定文化发展 B、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C、文化发展具有渐进性和包容性 D、围棋文化是中日文化交流纽带
  • 23. 如图为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模式一下民族关系一直紧张,战争频繁 B、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加速汉化,国家统一 C、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内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模式三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加强
  • 24. 不少学者认为浪漫、懒散的拉丁文化导致了拉丁美洲的相对落后,而盎格鲁—撒克逊的实用主义则让北美进入发达状态。对此理解最为正确的是( )
    A、该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南北美洲出现反差的根源 B、学者们强调了一定程度上,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C、该观点旨在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地区文化的决定作用 D、材料史实充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 25. 以下是两位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关于鸦片战争的论断: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鸦片战争……根本问题在于愿不愿意和英国建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张馨保《林则徐与钦差大臣》: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指鸦片战争)。

    上述两种观点( )

    A、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目的是为殖民侵略者辩护 B、都没有揭示战争的实质,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 C、在对“根本问题”的认识上,后者的解释相对合理 D、二者都认为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导致了鸦片战争爆发

二、论述题(13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部分历史人物对辛亥革命成败的评述

     

    人物

    评述

    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梁启超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孙中山

    “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中国之情况,不但无进步可言,且有江河日下之势。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令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

    1930年《和平与统一》

    何应钦

    “辛亥革命懵懂算是挂上了一个民国的空招牌,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由推翻满清一点而论,固然算是成功。由全部革命的目的而论,究不能不谓为失败”

    根据上表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有关辛亥革命成败的主题并进行说明。(要求:主题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三、材料题(共37分。27题13分,28.29各12分)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陆九渊(公元1139-1193年)于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90年),担任荆门军知军,上任后,正值金兵南侵压境、当时荆门是南宋边地,处江汉之间,为四战之地,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实际上防务极差,连城墙也没有。于是他“乃请于朝而域之”,主持构筑荆门城。并开挖了护城河渠。还大刀阔斧地改革荆门军的税收弊端和不合理体制以及官场的陈规陋习,重视整军习武,废除了荆门境内税卡,减免捐税,一时间荆门商贾云集,税收日增,民讼渐息,盗贼敛迹。经过一年左右的认真治理,“政行令修,民俗为变”。

    由于陆九渊对荆门军治理成效突出,被作为地方长官“躬行”的榜样。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为纪念陆九渊,在荆门城西象山东麓当年陆九渊受理民事诉讼和讲学的象山书院遗址,兴建了陆夫子祠。

    ——摘编自《象山年谱》《陆九渊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九渊“治荆”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陆九渊“治荆”的影响。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称宋代科学披术发展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时期,在数学、传纯医学、传统天文学、法医学、传统农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出版了一系列的科技作品,如《梦溪笔淡》《圣济录》《洗冤集录》《统天历》《农书》等。四大发明中,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用于军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传播。

    ——摘编自刘芹《儒学与中国古代科技——以宋明为例》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转变,为近代科技体制化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詹天佑等人倡导成立了“中华工程师学会”,出版了《中华工程师学会学报》;留美科学家任鸿隽等创立中国科学社,发行《科学》杂志;1915年,中华医学会也宣告成立,并发行《中华医学》杂志。同时,各种全国性的研究机构也相继建立,如丁文江创设的国立地质调查所,中国科学社在南京设立的生物研究所等。

    ——摘编自段治文《中国科技的近代化历程》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国民大飞机C919,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等,都展示了中园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摘编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技发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科技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科技发展与近代相比的突出差异。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严复(1854年-1921年),1877年,严复作为首批清朝海军留学生之一,前往英国学习先进的海军技术。当时,英国处于发展的全盛时期,其先进的文化理念、强劲的经济发展态势,对严复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认为不能单单只学习技术,而应以更深刻的视角看待民族救亡问题。此后,严复废寝忘食地探索西方资本主义各个领域的思想学说,寻找西方列强富强的根原。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夜灭的惨剧深深刺痛了严复,于是,他开始翻译和介绍西方的先进思想,著书立说意图唤醒沉睡的国人。1897年,严复完成了其译著《天演论》,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了浪潮。严复翻译《天演论》并非为阐释生物学领域的进化意义,而主要是出于民族救亡的目的,借助自然界的生存发展规律解释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摘编自王丽泽《严复民族救亡思想研究》

    材料二 商务印书馆创建于1897年,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严复翻译的大部分著作都在该馆出版。尤其是《大演论》,至1927年共印行32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当时中国人“开眼看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商务印书馆还非常重视教科书的出版。虽然当时还是清朝,但在这些教学作品中无一“忠”或“君”字,而是体现出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这无疑促进了观念的极大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助产”和保卫了辛亥革命。商务印书馆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如蔡元培、叶圣陶等都曾在这里工作。

    ——摘编自张守涛《那时的商务印书馆》

    (1)、据材料一,阐述严复救亡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该变化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留学生及出版机构对社会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