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0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针对“豪党兼并,户口益多隐漏”的情况,隋文帝整理户籍,以增加税收。鉴于此前的币制混乱,铸造标准的五铢钱,禁用古钱和杂钱。由此可见,隋文帝致力于( )A、提高行政效率 B、推行轻徭薄赋 C、发展社会经济 D、削弱地方势力2. “科举不重门第,对于有志于仕途者,均给予应试机会,这为出身贫寒者跨入上层社会,参与政治提供了条件。”材料意在说明科举制度( )A、保证官吏们的廉明清正 B、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C、加强了君主的用人权力 D、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3. “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A、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大一统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4. 贞观年初,唐太宗曾对官员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这说明唐太宗( )A、重视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B、具有自我反省和接受批评的意识 C、推行修养生息和轻徭薄赋 D、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5. 秦朝为了避始皇帝嬴政的讳,“政月(每年的第一个月)”改称“正月”。唐朝时,六部中的“民部”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而改称“户部”。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皇权独尊地位 B、加强地方控制 C、历法相时而变 D、强化中央集权6. 《剑桥中国隋唐史》如此评论唐朝的某位皇帝:“他是一个悲剧中的英雄,他在执政开始时政绩显赫,但……最后以退出政务来结束他支离破碎的统治。”依据史实可以推断这位皇帝“执政开始时政绩显赫”是( )A、开创文景之治 B、开创贞观之治 C、开创开元盛世 D、开创康乾盛世7. 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如图目录的内容主旨是( )
◎汉藏一家亲的历史画卷
阎立本《步辇图》
◎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封回纥为“怀仁可汗”
A、开放的对外关系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繁荣的封建经济 D、多元的对外交往8. 唐朝的传奇(文言短篇小说)有大量的佛教故事题材,唐朝有关佛教的诗约占十分之一,中唐时出现了“诗僧(善于作诗的僧人)”这一特殊群体。这些表明唐代佛教( )A、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B、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容 C、对生活习俗产生重大影响 D、构成了文学的主体内容9. 《大唐新语》中记载,长安城里,胡人戴着汉人的帽子,汉人穿着胡人的衣衫,谁是胡谁是汉,连官府也无法分辨。外国人可以谋求官职,亦可以长期居住,胡人几乎融进了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材料反映了唐朝( )A、开放的社会风气 B、繁荣的对外贸易 C、开明的民族政策 D、多彩的文学艺术10. 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高僧鉴真在天宝年间六次东渡,历经艰辛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共同之处是( )A、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B、都拓展了唐朝的疆域版图 C、都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 D、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1. 余英时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中所云:“宋代士阶层(文人士大夫)不但是文化主体,而且也是一定程度的政治主体,至少他们在政治上所表现的主动性超过了以前的汉唐和后面的元明清”,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B、宋代时期科举制度发展 C、宋代社会风气包容开放 D、宋代中央集权达到顶峰12. 有文字记载,耶律阿保机“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材料描述的是( )A、南宋的建立 B、辽政权的建立 C、西夏的建立 D、金政权的建立13. “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以上材料评价的历史事实是( )A、辽建立政权 B、契丹与北宋的和与战 C、澶渊之盟 D、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4. 北宋完全取消了有围墙的里坊和市场,民宅当街开门,自由出入,店铺和作坊临街建造,街市、早市、夜市以及临时性的“勾栏”“瓦子”一类的娱乐场所和集市大量出现,自由繁华的街市贸易突破了市的界限。这反映了( )A、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B、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C、城市管理水平提高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15. 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 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16. 《资治通鉴》按时间先后叙述史事,其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的经过。这表明此书编写的主要目的是( )A、彰显历代王朝的文治武功 B、展示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C、总结经验教训供后人借鉴 D、开创编年体的叙史新形式17. 元朝统一后,许多南方士人前往北方旅行考察,走访孔子故里曲阜,汉唐故都长安、洛阳,北宋故都开封等地。这说明了( )A、南方缺少历史文化资源 B、元朝统一加强南北联系 C、国内民族矛盾基本消除 D、南方士人社会地位提高18. 积水潭是元朝大运河的码头,南方的粮食、木材经此进入大都。“川陕豪商,吴楚大贾,飞帆一苇,径抵辇下。”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帽子市、鹅鸭市、珠子市、珍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皆在这一带。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 )A、北京仿照长安坊市分开 B、元朝南北物资交流频繁 C、大都重回全国经济重心 D、元朝政府推行重商抑农19. 如图为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这些陶俑( )A、表明当时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B、反映出浪漫的艺术手法 C、可作为研究杂剧的一手史料 D、说明当时戏剧种类繁多20. 元人汪大渊的《岛夷志略》记载:“(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巡检司……”据此可说明元朝( )A、照搬了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进行边疆治理 B、大大简化地方行政机构有效加强中央集权 C、政府已在此地区设置正式的行政管理机构 D、因地制宜的地方治理方式得到了充分体现21.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可以说明宋元时期中国泉州( )A、水陆交通便利 B、商品经济繁荣 C、手工业快速发展 D、海外贸易发达22. 据统计:明朝正德皇帝廷杖大臣146人,死亡11人;嘉靖皇帝曾同时廷杖大臣134人,当场死亡17人。这些数据反映出明朝( )A、皇权极度膨胀 B、相权不断削弱 C、加强思想控制 D、完善政治制度23.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面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 B、明朝时从美洲引进玉米等作物 C、明朝郑和率船队下“西洋” D、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24. 跟随郑和航行的巩珍著有地理志《西洋番国志》,书中记录了郑和船队沿途经过的各个国家的所见所闻和风土人情。这有利于( )A、提高明朝威望 B、开拓国人眼界 C、加速南洋开发 D、换取海外奇珍25. 清朝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可以越过中央机构直接向皇帝呈送密封奏折,由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这种密折制度( )A、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 B、推动了军机处的设立 C、实现对思想领域的控制 D、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26. 从明正德到清乾隆年间,江南地区各州县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许多市镇从一个个小的村落,快速发展成为地方贸易的中心,且往往成为数千或万户人口的大市镇。这说明明清江南(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呈现出城镇化进程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市镇的专业化发展27. 1793年,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为首的外交使团来华。英方记载马戛尔尼对乾隆行觐见英王的礼仪,单足跪地,但免除拉皇帝的手亲吻的动作。而中方大臣和珅在奏折中说,“臣等令该贡使等向上行三跪九叩头,礼毕”。中英双方记载的差异说明( )A、历史真相无法考究辨别 B、史料信息须甄别其真伪 C、和珅的奏折更接近真相 D、英方记载较为真实可信28. 有学者认为,与明清之“内向”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隋唐)带扩张性,第四帝国(明清)则带收敛性。明清时期“内向”“非竞争性”表现为( )A、闭关锁国的实行 B、自然经济的解体 C、中央集权的衰落 D、地方势力的膨胀29. 明清时期,适应平民欣赏趣味的戏曲、小说风靡全国。出现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外来文化影响 B、文化专制松弛 C、市镇经济繁荣 D、印刷技术进步30. 阅读下面的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朝代及其阶段特征表述准确的是( )A、①处是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②处是五代十国,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C、③处是宋朝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与对外开放 D、④处是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31. 我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到达)柏海,亲迎于河源。——选自《旧唐书》
材料二: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南下,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大批东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因此来到中原定居,并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一些统称为“回回”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使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获得了可靠而广泛的群众基础。
——摘自刘杰《试析元朝时回族的社会地位及其形成原因》
材料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摘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分析该事件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司南的相关资料
仪器的模型
制法和用法
应用的记载
把磁铁磨成汤匙形状,匙柄为S极,将它放在青铜或木制的漆盘上,盘子的四周刻上方位的线格转动司南。当它停下来时,匙柄就指向南方。
《鬼谷子•谋》记载:郑人外出采玉。带了司南便不会迷失方向。
《韩非子有度》记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摘编自路甬祥《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
材料二:北宋初期,人们发现了用人工磁化法使钢片变成磁铁,制成指南针。后来,人们学会了把指南针固定在有刻度的方位盘里,制作出了罗盘针,并用之于航海……南宋时,商船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阿拉伯、波斯商人经常搭乘我国海船往来,从而学会了使用指南针,并将它传入欧洲,成为欧洲航海家在发现美洲大陆,完成环球航行等航海过程中的“眼睛”。
——管成学《南宋科技史》
材料三: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南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间及其在当时应用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宋朝指南针出现的价值?(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宋代科技发展的原因。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谨以全银、织全……灯烛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养。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碑文(部分)
中使郑和偕行人泛海至其(锡兰)国。贵(读ji,意为携带)金银供器、彩妆织金宝幡,布施于其寺。赏赐国王亚烈苦柰儿,诏谕之。国王贪暴,不辑睦邻国。数邀劫往来使臣,诸番皆苦之。
——[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
材料二:
资料一
“他的海军满载荣誉胜利归来,并确认帝国没有来自海上的威胁”,因此“郑和与他的随从也可以说失去《王言赓武自选集》了继续远航的意义”
《王言赓武自选集》
资料二
明帝国是出于财政上的考虑,停止了海上远航。为了保证造船质量的精良,明成祖不惜“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支费浩繁,库藏为虚”
中国航海史研究会
资料三
明成祖不许沿海军民“私自下番,交通外国”,“海道可以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对于沿海居民的海外贸易,下令“严禁绝之”
《明帝国何以错失海洋时代》
材料三:大航海,于是成了一个令中国人颇为感慨和喟叹的话题,如果郑和的下西洋没有那样戛然而止,会不会出现一个华人的全球时代,世界通用语不再是英语而是汉语?
——材料编摘自网络
(1)、材料一中是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两种不同的史料记载,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政府废止远洋航行的主要原因。(3)、你是否赞同材料三中的观点,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