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考生物五年真题三年模拟汇编专题1 生物与生物圈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03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项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伊通河中的所有动物 B、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 C、长白山景区全部的植物 D、稻田里的所有庄稼
  • 2. 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影响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 3. 气温低于24℃时很少听到蝉的鸣叫。影响蝉鸣叫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 C、温度 D、空气
  • 4.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圈 C、海洋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 5. 在气温低于24℃时,我们很少听到蝉的鸣叫,影响蝉鸣叫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 C、温度 D、空气
  • 6. 下列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A、生石花 B、智能机器人 C、钟乳石 D、鸡蛋壳
  • 7. “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形象地说明森林对环境的作用(  )
    A、净化空气 B、过滤尘埃 C、降低噪音 D、涵养水源
  • 8.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 9. 澳大利亚有一种外形奇特、美丽的琴鸟,它们大都在冬季繁殖.这样可以避免蛇类来偷食它们的卵和雏鸟。这是(    )
    A、环境变化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 10. 下列俗语能够体现变异现象的是(   )
    A、虎父无犬子 B、龙生龙,凤生凤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 1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阳光 C、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 12. 下列叙述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枯叶蝶的体色和周围落叶的颜色一致 B、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 C、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D、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 13. 在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设计对照实验时应当注意(    )
    A、所有条件都相同 B、所有条件都不同 C、只有光这一个条件不同 D、除光外其他条件都不同
  • 14.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圈 C、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园
  • 15. 如图为小明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的生态瓶,散射光可避免瓶内温度过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藻为小鱼提供了食物 B、生态瓶内不存在分解者 C、生态瓶中的食物链为:阳光→水藻→小鱼 D、生态瓶的自动调节能力比池塘生态系统强
  • 16. 某晚报报道了一篇新闻:“重庆遇罕见蝗灾,古城紧急呼救,急需5000条蛇,2万只麻雀,20万只青蛙。”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B、蝗虫的数量不能无限增多,但青蛙和麻雀的数量可以无限增加 C、动物作为消费者,在生物圈中可以调节生态平衡 D、各种生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中,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 17. 下列不属于共生现象的是(    )
    A、真菌与藻类形成地衣 B、链球菌使人患扁桃体病 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根瘤 D、大肠杆菌生活在人的大肠内
  • 18.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储存的核废水排放入海。若该方案一旦实施,核废水最终将会污染 (   )
    A、  海洋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整个生物圈

二、连线题

  • 19. 请将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搭配,用直线连接。
    ①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                 A.寄生关系
    ②豆科植物的根瘤菌                    B.共生关系
    ③真菌感染水稻引起的稻瘟病       C.竞争关系

三、实验探究题

  • 20. 为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纸盒将其底部均匀划分为两部分(如图),一侧铺一层湿土,另一侧铺一层干土,其他条件都相同。在两种土交界处放置6条大小相同的蚯蚓,静置一段时间后,每隔2分钟统计两侧蚯蚓数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为土壤的。设计湿土和干土两种环境是为了形成实验。
    (2)、实验材料选用6条蚯蚓,而不是1条,这样做的目的是
    (3)、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蚯蚓趋向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蚯蚓需要依靠湿润的进行气体交换。
    (4)、实验结束后,应如何处理蚯蚓?
  • 21. 科研人员为探究赤霉素(英文缩写GA3 , 一种植物激素)溶液对君子兰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实验期间,除探究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具体处理和观察结果如下表。请结合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君子兰种子数

    GA3溶液浓度(mg/L)

    发芽的种子数

    1

    50粒

    0(蒸馏水)

    40

    2

    50粒

    20

    41

    3

    50粒

    50

    42

    4

    50粒

    100

    45

    5

    50粒

    200

    38

    注:表中发芽的种子数为30天后科研人员统计的数据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第1组和第2组可形成对照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
    (3)、第3组实验中种子的发芽率为:(用百分数表示)。
    (4)、在本次实验中,GA3溶液浓度为mg/L时,君子兰种子的发芽率最高。
    (5)、如果每组所用种子不是50粒而是1000粒,其弊端是。(写出一点)
  • 22. 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小组同学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的共同点足: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三种方案如下:

    方案

    实验前准备

    甲组

    乙组

    甲、乙两组都未灭菌

    放在无菌条什下

    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甲进行灭菌处理,乙未灭菌处理

    放在无菌条件下

    故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甲、乙都进行灭菌处理

    放在无菌条件下

    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1)、在上述三种方案中,哪个最佳? , 为什么?因为:
    (2)、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树的落叶?
    (3)、方案三中实验组是 , 对照组是。  
    (4)、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
    (5)、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

四、读图理解题

  • 23. 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它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下图为净月潭森林公园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生物部分外,还缺少部分。
    (2)、请写出图中的食物链:
    (3)、杨树是净月潭森林公园的常见树种,与啄木鸟相比,杨树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4)、杨干象是危害杨树生长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变态发育过程称为
    (5)、杨干象的成虫有黑褐色的,也有棕褐色的,它的体色这一性状是由控制的,也受环境的影响。

五、资料分析题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公主岭市积极推广应用各种农业新技术,着力打造智慧农业。在智能蔬菜大棚中,技术人员用电脑实时监控蔬菜长势,通过简单操控就可以精准施肥,配合自动滴灌、喷灌技术,实现节约用水用肥;通过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夜晚通风降温等措施,明显提高了作物产量……

    材料二:吉林市丰满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采摘园内,种植着葡萄、草莓、大樱桃、西红柿、黄瓜等果蔬。工作人员穿梭在不同的棚区,适时带土移栽幼苗,修剪枝叶,疏花疏果;土壤里有蚯蚓,果蔬的花朵上有蜜蜂……

    (1)、材料一提到精准施肥,肥料为作物生长提供 , 该类物质溶解在水中,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2)、从光照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提高作物产量的具体措施是。大棚内夜晚通风降温,主要是为了降低作物的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3)、材料二中划线处工作人员移栽幼苗时,为保护根毛所采取的做法是
    (4)、材料二土壤里有蚯蚓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这体现了生物环境;蜜蜂采蜜时,帮助植物完成 , 从而提高结果率。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日前报道,日本政府正式决定两年后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此决定立刻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质疑。

    核污水含有放射性物质,如被人类或其他生物体吸入,将长期残存体内。在海洋环境中,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可能被富集人类一旦食用被污染的鱼类,放射性物质就会进入人体,可能对DNA产生影响,并造成基因损害。

    如果福岛核电站核污水被排入海洋,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十年后将蔓延全球海域,全球都将会有风险。

    (1)、海洋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组成。
    (2)、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填“非生物因素”或“生物因素”)
    (3)、放射性物质可能影响人类的DNA,造成基因损害。由此导致遗传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变异属于。(填“可遗传的变异”或“不遗传的变异”)
    (4)、上述材料体现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5)、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作为地球上的一员,你以哪些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写出一点即可)
  • 26.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资料一: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的一种,是由条形柄锈菌侵染引起的靠高空气流传播的流行性重大病害。小麦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从中掠夺水分和有机物。该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一般减产20%~30%,最严重时颗粒无收。病叶(如图)上初期形成褪绿斑点,后逐渐形成隆起的橘黄色疤疹斑(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椭圆形,鲜黄色,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整齐的虚线条状。孢子堆可持续产孢10天,每个孢子堆每天可产孢子1800个,其随着气温升高,在风的作用下形成孢子流,爆发成灾。

    资料二:2021年5月,我国陕西等地出现小麦条锈病,工作人员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帮助农民进行病害防治。植保无人机可在空中定向定点喷洒农药,其旋翼产生的强大气流将药液直接压迫作用于作物的各个层面,环保安全。无人机喷药效率高,喷洒均匀,防治效果好,节省了人工成本、用药成本和时间,为我国建设绿色环保新农业提供了便利。

    (1)、小麦条锈病危害小麦叶片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叶片是小麦进行(填生理活动)的主要器官。
    (2)、分析资料一可知,条形柄锈菌通过产生大量繁殖后代。据资料信息可以判断,条形柄锈菌在生物分类上隶属于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植物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然状态下麦田所构成的农田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很弱,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
    (4)、与无人机喷洒农药相比,人工喷洒造成大量农药的浪费并且使环境受到更严重的污染。除了喷洒农药之外,还有哪些防治农、林病虫害的方法,请写出两点:
  • 27. 请阅读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带回了在轨获得的水稻种子,这意味着,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从2022年7月29日注入营养液启动实验,至同年11月25日结束实验,水稻种子在天宫空间站内经历了120天的培育生长,完成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的发育全过程。

    据航天研究员介绍,在水稻的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太空微重力的影响,水稻开花时间比地面略有提前,灌浆时间延长了10多天,大部分颖壳(包裹在水稻花外面的结构)不能关闭。开花时间和颖壳闭合在保障植物充分的生殖生长、获得高产优质种子方面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将利用返回样品进行进一步分析。

    (1)、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繁育的过程中,开花到结籽需要经历传粉和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
    (2)、启动实验时给水稻注入营养液,可以为植株生长提供水分和 , 这两种物质通过组织在植物体内运输。
    (3)、资料中划线部分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环境生物。
    (4)、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会使水稻种子的基因发生改变而导致水稻的性状出现变异,这种变异属于(填“可遗传”或“不遗传”)的变异。
  • 28.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被蚊子叮一下,会收到一个“红包”,人类深受其苦。不只是疼痒,蚊子还是传播疟疾、登革热和寨卡热等疾病的重要媒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蚊媒传染病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70万。蚊子也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动物”。

    由中山大学组建的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将核技术应用在了“灭蚊子”上。用核技术来灭蚊子,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原来,这种方法是在实验室使用射线辐照破坏雄蚊的生育能力,这些不育雄蚊被释放到野外后,与野生雌蚊交配,使雌蚊没有子代,从而达到了降低蚊媒病发病率的效果。

    与传统防治方法相比,这种做法不会产生化学污染,杀蚊选择性强,不祸及其他有益生物或害虫天敌,并且不会诱导蚊子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持久。这是目前唯一有可能在一个区域内根徐特定救虫、达到控制疾病传播目的的现代生物防治技术,这是核技术绿色应用的典范。

    其实,由核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出的“昆虫辐射不育”这一无公害的生物防治新技术,不仅可以用来灭蚊,而且还能用在农业上防治虫害。有实验表明,采用这种射线辐照收集柑橘大实蝇(一种动物)末期蛹,待蛹成蝇后,在面积为500亩的柑橘园里释放95320只这样不育的雄蝇,可使危害率由7.5%下降到0.005%。

    (1)、蚊子和柑橘大实蝇的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而且两者都具有三对足、两对翅,由此可以判断它们属于节肢动物中的(填动物类群)。
    (2)、被蚊子叮一下后,皮肤会起红包;当发现皮肤上的蚊子时,人们就会去拍打,这些都体现出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即
    (3)、蚊子是疟疾、登革热和寨卡热等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分析,蚊子是此类传染病的
    (4)、根据资料写出柑橘大实蝇的发育时期所包括的几个阶段(用顿号隔开):
    (5)、“昆虫辐射不育”这一生物防治新技术的应用其优势有哪些?写出一点,简要说明。
  • 29. 阅读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2021年3月,中国科学家在琥珀中发现了一种昆虫新物种。琥珀中长相怪异的“小怪兽”长着巨大的“角”,和纤细的身体形成巨大反差(如图),这是人类目前发现的触角占身体比例最大的一类昆虫,被科学家称为“大角蝽”,这是半翅目缘蝽科中最早的有关叶状触角的记录。研究者指出这是一枚若虫标本,希望未来可以找到成虫个体,做进一步研究。

    资料二:狍子属于偶蹄目、鹿科食草动物,生活于中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的小山坡稀疏的树林中。狍子的嗅觉、视觉与听觉都很灵敏,奔跑迅速但不能持久,所以有时难逃虎等天敌的捕食。在繁殖期,雄狍追着雌狍转圈跑,地面出现花环状足迹。临产前,母狍驱散上年生的幼狍,进入密林分娩,每胎产1~2仔,哺乳。

    (1)、由资料一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大角蝽的变态发育过程属于;推测其体表具有坚韧的 , 以保护自己并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适应陆地生活。
    (2)、请根据资料二写出一条食物链:
    (3)、由资料二可知,狍子在繁殖期间有求偶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称为行为;狍子进行有性生殖,其具体的生殖方式为
    (4)、在生物分类上大角蝽隶属于半翅目、缘蝽科,狍子隶属于偶蹄目、鹿科。在“目”和“科”两个分类等级中,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更多的是
  • 30.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第6周起,我国甲型流感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甲型流感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将病毒散播到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含有该病毒的空气后,就有可能患病。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

    资料二:抗生素能杀灭或抑制某些细菌,但不能杀死病毒。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少数耐药菌。使用抗生素时,普通细菌被杀死,耐药菌却存活下来。随着抗生素的持续滥用,耐药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滥用抗生素还会导致人体出现菌群失调、药物不良反应、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1)、从资料一可以看出,甲型流感主要通过传播。
    (2)、接种流感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提高对流感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3)、根据资料二,耐药菌在有抗生素的环境中仍能生存,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填“适应”或“影响”)。
    (4)、由上述资料可知,抗生素不能杀死甲型流感病毒,滥用抗生素会危害健康。关于安全用药,请你写出一条合理建议:
  • 31. 阅读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2021年3月,中国科学家在琥珀中发现了一种昆虫新物种。琥珀中长相怪异的“小怪兽”长着巨大的“角”,和纤细的身体形成巨大反差(如图),这是人类目前发现的触角占身体比例最大的一类昆虫,被科学家称为“大角蝽”,这是半翅目缘蝽科中最早的有关叶状触角的记录。研究者指出这是一枚若虫标本,希望未来可以找到成虫个体,做进一步研究。

    资料二:狍子属于偶蹄目、鹿科食草动物,生活于中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的小山坡稀疏的树林中。狍子的嗅觉、视觉与听觉都很灵敏,奔跑迅速但不能持久,所以有时难逃虎等天敌的捕食。在繁殖期,雄狍追着雌狍转圈跑,地面出现花环状足迹。临产前,母狍驱散上年生的幼狍,进入密林分娩,每胎产1~2仔,哺乳。

    (1)、由资料一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大角蝽的变态发育过程属于;推测其体表具有坚韧的 , 以保护自己并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适应陆地生活。
    (2)、请根据资料二写出一条食物链:
    (3)、由资料二可知,狍子在繁殖期间有求偶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称为行为:狍子进行有性生殖,其具体的生殖方式为
    (4)、在生物分类上大角蝽隶属于半翅目、缘蝽科,狍子隶属于偶蹄目、鹿科。在“目”和“科”两个分类等级中,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更多的是
  • 32. 稻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阅读下列与水稻有关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30—2021),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0年6月,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又在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杂交海水稻的研究是未来杂交水稻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该技术成功后,将使我国大片荒芜的盐碱地变成粮仓。

    资料二:水稻螟虫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害虫,其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水稻螟虫的主要天敌为青蛙,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可利用稻田养蛙,实现蛙稻共生,一举两得,提高综合收益。

    资料三:2021年长春市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9万公顷,是全市种植面积排名第二的粮食作物。由于昼夜温差大,且为一季稻(一年一熟),因而我市稻米素以品质佳而著称。近年来,我市组织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尝试破解制约水稻绿色生产的发展瓶颈,如利用稻秆还田技术,将处理后的稻秆全部还田,从而增加了土壤肥力。

    (1)、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杂交后产生的子代水稻产量很高,这种亲子代之间的差异称为
    (2)、运用杂交技术培育海水稻,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的多样性。
    (3)、由资料二可知,水稻螟虫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中的
    (4)、请利用资料二中的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
    (5)、结合资料三可知,我市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低,会使水稻的作用减弱,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6)、还田后的稻秆,被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产生的无机盐增加了土壤肥力。

六、材料分析题

  • 33. 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广翅蜡蝉(如图)的成虫有两对翅、三对足,善跳跃。其若虫满身密布着絮状的蜡质,在腹部的末端 还长出了向上翘的放射状蜡丝。成虫及若虫喜欢趴在一些 树木的嫩枝、嫩芽、叶背上大吃大喝,它喝饱了,树木的“血管”却被弄破了,导致叶片萎缩,枝条枯萎折断,严 重时枝、茎、叶上布满白色蜡质,致使植株生长不良,同 时若虫在为害处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削弱树势,是危害植物的害虫之一,其天敌有蜘蛛、草蛉等。

    资料二许多植食性昆虫在寻找寄主的过程中,植物体表反射的光谱为其提供了重要信息。科研人员利用这一特性,在两个环境条件基本相同的樱桃林和杏树林实验 区内,分别利用4种不同颜色的色板诱集广翅蜡蝉,用以探究哪种颜色的粘虫板更能有效防治这种害虫,实验结果如下表:

    色板编号

    樱桃林(个数)

    杏树林(个数)

    I

    93

    97

    II

    48

    41

    III

    5

    8

    IV

    15

    12

    (1)、由资料一可知,广翅蜡蝉在生物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类群中的昆虫,其理由是成虫  具有 , 其变态发育过程为
    (2)、根据资料一写出一条食物链
    (3)、资料一中所说“树木的‘血管’却被弄破了”,其中“血管”主要是指能够运输有 机物的筛管,它属于植物体的组织。
    (4)、分析资料二中的数据可知,色板编号为的粘虫板诱捕广翅蜡蝉的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