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赤壁赋》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01 类型:同步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赤壁赋》中的文字,完成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以其无礼 B、破荆州                 孰能讥之乎 C、侣鱼虾友麋鹿             然则将军之仇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目遇而成色               不知老将至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幽壑之潜蛟

    A、项伯杀人,臣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C、白衣冠以送之 D、吾得事之
    (3)、下列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破荆州(当)       望武昌(向东,朝东) B、渔樵于江之上(江边)        举樽以相属(葫芦) C、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知不可乎骤得(数得,即多有所得) D、驾一叶之扁舟(形容船小)        江陵(向下)
    (4)、与“何为其然也”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托遗响于悲风 B、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C、而今安在哉 D、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5)、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客人从跟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消云散。 D、这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6)、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倚歌而

    ②举匏樽以相

    (7)、请指出课文第④段中“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中的“斯”和“彼”各指代什么?
  •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选自苏轼《赤壁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而问客     危坐:端坐 B、临江           酾酒:斟酒 C、知不可乎骤得       骤得:突然得到 D、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箫声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安在哉

    A、正襟危坐问客曰 B、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侣鱼虾友麋鹿 D、抱明月长终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 3. 文言文阅读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 而问客曰:“何为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方其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麋鹿。驾一叶之扁舟,匏樽以相属。寄蜉蝣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下列句子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B、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D、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萧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寄蜉蝣天地 B、何为其也                    使之也。 C、哀吾生须臾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D、耳得之为声                  今安在哉
    (3)、下列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襟危坐

    A、侣鱼虾而麋鹿 B、方其荆州 C、顺流而 D、西望夏口
    (4)、下面对《赤壁赋》主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对话,打破了赋的传统语言表现形式,新颖独特。 B、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C、主客问答,实际表明了作者内心深处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了消极悲哀的一面。 D、第一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5)、翻译下列句子。

    ①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②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酒临江横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美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指壬戌年,是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59年。 B、既望:农历每月十四日,也就是满月前一天,“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C、斗牛:斗宿和牛宿,星宿是天文学术语,寓指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 D、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是葫芦的一种,“樽”是古代盛酒器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泛舟游于三国魏吴大战所在之地,放纵小船随意漂浮,感觉自己飘飞进入仙境。 B、苏轼以江月为喻,阐述万物时刻都在变动,人类和自然万物一样都是永恒的的道理。 C、苏轼以主客问答的形式,抒发其对人生的感叹,体现随遇而安、旷达乐观的人生观。 D、苏轼运用比喻、对偶和对比的手法,将抽象而复杂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写得具体可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②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

    壬成之秋,七月既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 , 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 , 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驳色,而皆若倦。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1)、下面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酒客    属同“嘱”,嘱咐 B、浩浩乎如虚御风    冯同“凭”,乘 C、齐河、长清    历:经过 D、东谷入    循:顺着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月出东山之上     ②师不必贤弟子 B、①飘飘如遗世独立   ②知不可骤得 C、①舞幽壑潜蛟       ②彼童子 D、①余始循入         ②作《师说》贻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民间一般把农历的每月十五日叫作“望日”,而“晦”则是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B、斗牛,星宿名,即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与成语“气冲斗牛”中的“斗牛”同义。 C、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清朝皇帝多为一世一元,后世习惯以年号称之。 D、城郭,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古代的都城大多有城郭之制,后常用城郭泛指城或城市。
    (4)、比较(一)(二)两个文段,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A、都记叙游踪,但出游时间不同。苏轼是在秋天一个月圆之夜与客泛舟赤壁之下,姚鼐是在年末严冬的某一天携友攀登泰山之巅。 B、都描写景物,但景物特点不同。苏轼笔下清风大江明月,清新飘逸,宛如水墨;姚鼐文中苍山晚照日出,绮丽壮观,仿若油画。 C、都饱含情感,但表达方式不同。苏文触景生情,泛舟江上而不知所止,顿觉茫然若失;姚文融情于景,登山所见,令人心旷神怡。 D、都出自名篇,但语言风格有所不同。苏文是文赋,句式灵活而兼具整饬之美;姚文是桐城派的山水游记,文字朴素雅正,通畅清顺。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②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倦。

  • 6.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鸟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七月既      望:望见,看见 B、举酒客    属:劝酒 C、正襟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D、吾与子之所共   适:享有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月出于东山之上   而人之所罕至 B、挟飞仙遨游   私见张良,具告 C、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以其求思之深无不在也 D、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白露横江 B、沧海之一粟 C、凌万顷之茫然 D、美人兮天一方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由游起兴,第一段交代泛舟赤壁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所见到的自然景色和作者游览的感受。 B、文章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再回到现实,表明了作者追怀古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C、全文因景生情,借景喻理,画意、诗情、理趣兼而有之,创造出一种充满诗情画意又蕴含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D、本文摆脱了汉赋的弊病,结构、句法、韵律都相对自由,使文章在参差错落中更显得潇洒自如,和谐优美,体现了作者返归自然的情怀。
    (5)、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②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7. 阅读《赤壁赋》(节选),完成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 ,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月乎?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 ,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之无尽藏也,而吾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襟坐    危:端正 B、山川相    缪:盘绕 C、洗盏酌    更:更换 D、肴核尽    既:已经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       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B、下江陵,顺流东也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C、驾一叶扁舟                 自其不变者而观 D、客亦知夫水月乎             而吾子之所共适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像蜉蝣一样寄希望于天地,渺小得像海中的米粒。

    B、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C、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D、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色彩。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故事作答,文理转折自然。 B、作者直抒胸臆,感叹生命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 C、作者针对客人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用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 D、客人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转悲为喜,开怀畅饮,进入了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 8. 默背《赤壁赋》全文,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哀吾生须臾              耳得而为声 B、浩浩如冯虚御风          知不可骤得 C、月出东山之上            寄蜉蝣天地 D、举匏樽相属              挟飞仙遨游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食埃土       ②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   ③于其身也,则师焉

    ④或焉,或不焉  ⑤非能也         ⑥顺流而也 

    鱼虾而麋鹿  ⑧孤舟之嫠妇     ⑨方其破荆州,江陵

    学而

    A、①②/③⑦/⑧/④⑤⑥/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⑨/⑦/⑧/⑩ C、①②⑨/③/④⑤/⑥/⑦⑧/⑩ D、①②⑨/③/④⑤/⑥⑦/⑧/⑩
    (3)、下列对《赤壁赋》中相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望,农历十五日;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晦:农历每月第一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羽化,古代道教徒认为成仙能飞升变化,故把道士成仙或人死叫作羽化。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4)、下列对《赤壁赋》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作者夜游赤壁的情景,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这段文字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B、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一曲洞箫,凄切婉转,隐喻了客人怅惘、失意的胸怀,也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 C、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从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当时思想的一个方面。 D、在第四段中,作者为客人指出了一条通向快乐的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这段文字采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客人的悲观衬托苏轼的豁达。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②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二、选择类

  • 9. 下列句子中与“而今安在哉”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固一世之雄也 B、凌万顷之茫然 C、而又何羡乎 D、月出于东山之上
  • 10. 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击空明兮溯流光 D、举匏樽以相属
  • 11. 下列句子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游于赤壁之下 B、何为其然也 C、渔樵于江渚之上 D、月出于东山之上
  •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假舟楫 , 非能水也                    虽有搞暴,不复挺 , 煣使之然也

    远古刻尽漫失                        可怪也欤

    ③群聚笑之                            倚歌和之

    ④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不拘

    ⑤不知东方既白                        纵一苇所如

    ⑥相与枕藉舟中                        其闻道也固先

    ⑦位卑足羞                            金就砺

    A、两组相同,五组不同 B、三组相同,四组不同 C、四组相同,三组不同 D、五组相同,两组不同

三、选择题组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对“以形写神”的创作方式进行了精彩又高度概括的总结。这种“成竹于胸”的创作方式,具有鲜明的中国艺术特色——捕捉物象的神韵;默记物象的音容特点;快速落笔,留住稍纵即逝的物象姿态和艺术感受,所画作品既能形似,亦复传神,对于时代精神、中国精神的艺术表达,无疑具有显著优势。能够传世的作品必传神。(     )。只有在时代生活中“抓活鱼”,艺术才能拥有“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生动与鲜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下,画家深入社会实践,关键在于要用心体验社会生活,对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是十分重要的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真正传神的作品,既是艺术写真,更是时代写照。 B、既是艺术写真,更是时代写照,这才是真正的作品。 C、既是时代写照,又是艺术写真,这才是传神的作品。 D、真正传神的作品,既是时代写照,更是艺术写真。
    (2)、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抓活鱼”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那枝,那叶已成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一枝一叶总关情”。 B、乐景可以写哀情,哀景也可以写乐情,甚至会“倍增其哀乐”。 C、海伦·凯勒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D、钱学森是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被称为“导弹之父”“火箭之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画家深入社会实践,关键在于要用心体验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对新时代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 B、画家深入社会实践,关键是要用心体验社会生活,对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 C、画家深入社会实践的关键在于是否用心体验社会生活,对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 D、画家深入社会实践,关键在于要用心体验生活,对新时代大量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

四、语言表达14.将下列短句组合成两副有关名胜的对联。

  • 14. 将下列短句组合成两副名胜对联,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黄河九曲   搁笔题诗   三楚一楼   临江吞汉

    两人千古   华岳三峰   抱关来      凭槛立
    (1)、陕西潼关(古关隘、要塞)

    上联:下联:

    (2)、湖北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上联:下联:

  • 15. 请根据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五、微写作

  • 16. 学了苏轼的散文《赤壁赋》后,结合你对苏轼生平经历、思想、文学作品和成就的了解,以第二人称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苏轼。要求:语意简明,语言通顺,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