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0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图中①②两朝所处的时代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 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蠢游。穿地凿山开御路,鸣笳叠鼓泛清流。材料中“穿地凿山开御路”( )A、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 C、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 D、直接导致唐朝由盛而衰3. 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到唐朝的三省六部的演变,从君权与相权的角度看说明( )A、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B、加强相权、削弱君权 C、君权与相权相互牵制 D、君权与相权相互独立4.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参加科举考试者,必须“通史读经”,在经史策论和时务策论考试中,非引经据典无以论评历代政治得失。应试者如果对基本历史事实搞不清楚,就无法论古喻今。该学者意在说明科举考试(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强化了思想文化专制 C、推动了官员素养的提升 D、忽视了考试的实用性5. 如图所列史实所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史实1:北方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史实2:唐朝许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史实3: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蔬菜种子、茶叶、丝绸等物品。
A、国家统一 B、民族交融 C、文化交流 D、中外交往6. 某历史小组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看到了如下一组文物照片和文字介绍。由此可以看出此文物的历史价值在于(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1957年出土于陕西西安。骆驼昂首挺立,驼背平台上铺彩色条毯,上面有由3名胡人、2名汉人组成的乐舞队,表现的应该是长安百戏中的一个杂技节目。
A、反映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B、凸显了唐朝制瓷工艺水平高度领先 C、印证了唐朝繁荣发达的经济 D、见证了唐朝艺术水平优于周边民族7. 在唐代,许多外国的科学技术和著作在中国传播。如在中国的印度天文学家瞿昙悉达编译的《九执历》、波斯学者李均的《海药本草》在唐朝广为流传,大秦(东罗马)的医术也为唐人熟知。这些现象表明唐代( )A、医学领先世界 B、对外政策开放 C、交流促进创新 D、科技发展迟滞8. 为纪念玄奘和尚对我国佛法文化的贡献,中国邮政在2016年发行《玄奘》特种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分别是:西行求法,面值1.20元;东归译经,面值1.20元;小型张玄奘像,面值6元。如图所示为小型张玄奘像,若为此图填写介绍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定叛乱,开疆拓土 B、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西游天竺,译介佛经9. 宋真宗时,同品级武官见到文官要行礼,并且各地钱粮都由文官掌握并且直接监督武将。这表明当时( )A、重文轻武 B、崇尚礼仪 C、门第观念淡化 D、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10. 历史博物馆展览馆举办了一次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如下一组图片,该展厅最合适的名称应该是(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海外贸易 D、宋代民族融合11. 河北宣化发现的辽代墓葬中,其壁画中即有描绘茶道、散乐演奏等内容,其中有的人物出现了“左(少数民族服饰特征)”“右(汉族服饰特征)”和“彤首(少数民族发型)”的服饰和发式。这从侧面反映出该时期( )A、民族政权并立 B、民族交融加快 C、国家实现统一 D、中外交流频繁12. 《金史》中描述:“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两国之货”。由此可知,“榷场”的主要功能是( )A、促进边界地区贸易往来 B、有效避免双方战争 C、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D、推动少数民族汉化13.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主要说明“澶渊之盟”( )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 B、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D、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14. 下表为唐宋时期主要省份的公共工程项目数量统计表。陕西
河南
山西
直隶
江苏
浙江
江西
福建
唐朝
32
11
32
24
18
44
20
29
北宋时期
12
7
25
20
43
86
18
45
南宋时期
4
2
14
4
73
185
36
63
(注:此表根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整理)
据表中信息分析,工程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格局变迁的影响 B、国家政局的变动 C、基本经济政策的调整 D、五胡内迁的推动15. 尽管通过西征和以此为开端的其他往来,沟通了中西经济文化联系,使中国的驿站制度及四大发明辗转传到欧洲,欧洲、中亚的器械、医学、天文等也先后传入中国,但是,成吉思汗对外进行的武力征服,毕竟是不容肯定和赞扬的。由此可知蒙古的对外扩张( )A、对欧亚发展有利有弊 B、阻碍了中外贸易交流 C、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D、使中国医学传入欧洲16. 他是宋代著名书法家和美食家,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飘逸,一生屡遭贬谪,但依然热爱生活,曾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流传千古的名句。以上叙述所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杜甫 B、白居易 C、苏轼 D、李清照17. 如图是隋唐大运河与元代运河路线图,导致路线图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政治中心的北移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统一全国的需要 D、为便于巡游江南18. 元朝时,腹里地区(今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的一部分)每年向朝廷交纳粮食227万石,而江浙地区每年交纳粮食达449万石,江浙地区纳粮占全国“岁入粮数”的37%。以上现象可以说明元朝时( )A、北方商业繁盛 B、疆域面积广大 C、南北发展均衡 D、南方已成为经济重心19. 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反映历史风貌。下面诗句中描写宋代都市繁华的是( )《忆昔》(节选)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凉州行》(节选)
蕃人旧日不耕犁,
相学如今种禾黍。
驱羊亦著锦为衣,
为惜毡裘防斗时。
《望海潮》(节选)
东南形胜,三吴都
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
幕,参差十万人家
《破阵子》(节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
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外声。沙场秋点兵。
A
B
C
D
A、A B、B C、C D、D20. 如图《梦溪笔谈》中对毕昇发明活字版的记载,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作用在于( )A、保证了地震方位测定的准确性 B、提高了文化产品的传播效率 C、推动了造纸技术的改进 D、加快了纺纱捻线的速度21. 明朝开国伊始,朱元璋就特别重视对乡民的礼仪教化。在乡村中“剖决事务”的理讼老人,一度在主持裁判乡里纷争、协助官府办案和维护乡里社会稳定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反映了明初( )A、乡村治理宗族化的特征 B、国家放松对基层的控制 C、基层治理效率得到提高 D、社会治理彰显君主权威22. 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探险走过广阔的大洋,绘制了人类第一部精密的“航海图”:他以科学的编组,利用多种通信手段,克服种种困难,灵活地指挥舰队的各项海上活动。据此可知,明朝七下西洋得益于( )A、强大的国力支撑 B、先进的科技手段 C、杰出的领导人物 D、稳进的外交理念23. 到十七世纪末,英国才炼得金属锌:而我国有文献记载:倭铅(锌)似铅而活动性能更猛烈,如不和铜结合,一见火就会挥发成烟:用炉甘石(碳酸锌矿石)烧炼时,必须装入泥罐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防止挥发。此文献最有可能是(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24. 清雍正皇帝曾亲撰《大义觉迷录》刊印天下,指出“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荆楚、玁狁,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雍正皇帝的上述主张( )A、为君主专制进行了辩护 B、有利于民族与文化认同 C、打击和削弱了地方势力 D、否定了儒学的统治地位25.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清代政制,沿明代不设宰相,以大学士理国政,以便君主独裁。…雍正时别设军机处,自是内阁权渐轻,用人大权,则全出帝王旨意。”此言表明清代(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军机处拥有最高决定权 C、雍正弱化了君主权力 D、大学士增强了内阁实权26. 如图为清代直隶(今京津地区、河北大部)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情况。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A、推广国外高产作物 B、土地利用效率提升 C、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D、人地矛盾逐渐突出27. 乾隆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1758~1759)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置伊犁将军,这些措施维护了( )A、新疆地区的稳定 B、西藏地区的稳定 C、东北地区的稳定 D、蒙古地区的稳定28. 1757年,清政府只保留粤海关的对外贸易职能。在此期间,丝绸是海外贸易中仅次于茶叶的大宗商品……江南地区通过河运抵达广州,往返需3-4个月……制约了中国丝绸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据材料分析,可知( )A、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清朝对外贸易处于入超 C、清朝对外政策闭关锁国 D、茶叶贸易取代丝绸贸易29. 据记载,徽调最初形成于民间,进北京献艺时赢得观众喜爱。后来,其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逐渐形成了后来的“京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流传四方。由此可知,“京剧”广受欢迎的原因是( )A、讲究唱词的通俗易懂 B、坚持高雅化路线 C、得到皇室的大力扶持 D、融合众戏曲所长3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下书籍按成书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31.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隋唐、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在国家治理方面都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975年,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选拔有才干的贫寒士子充实官员队伍。……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摘自唐凯麟:《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的对外政策。列举唐朝对外交往史实(至少二例)。(2)、 根据材料二,归纳北宋时科举制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变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3)、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代社会治理的认识。32. 据2023年5月21日央视报道,国家文物局、海南省单位于2022年10月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2023年5月20日,沉船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已布放,开启了中国深海考古新篇章。这一报道引起某校历史小组的兴趣,并开展以“宋元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研究活动,以下是他们的研究过程部分记录。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组员通过网络搜索及图书馆查阅资料,找到以下一些材料(部分)
材料二:历史史料见证郑和下西洋的历程
图1: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王……后恭置金筒银叶表文,差使臣赍,带着]捧,贡献方物于延。
——费信《星槎胜览》
图2:马来西亚三宝井,三宝,郑和小名,马来西亚的凿井技术就是郑和船队传授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以“三宝”命名,流传至今。(东南亚国家)初用蕉叶为食器,后与华人市,渐用瓷器。
——摘自《明史》
材料三:2022年10月,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其中一处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有多个疑似被船舱分隔开的成堆文物,最大高度达3米多,文物以瓷器为主,散落范围达上万平方米,推测数量超过十万件,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断为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另一处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发现大量原木,尺寸相近、码放整齐,大多经过简单加工,初步研判是从海外装载货物驶往中国的古代沉船,初步判断为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如图所示。
——摘自中央电视台网站
材料四: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随着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清代,从海禁到广州一口通商。整体而言,海上丝绸之路进入衰落期。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千年兴衰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海路交通发展的表现。(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3)、 根据材料三及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沉船是否属于郑和下西洋船队?指出郑和下西洋时间。清代使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进入衰落期”的政策是什么?(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自宋元至明清对外关系经历的变化,并谈一谈这一变化对我们今天对外政策的启示。33. 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代耕地面积变化图表(顷)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078430
雍正二年(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年(1766年)
7414495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玉米、番薯都是域外作物,明代中后期传入中国,并很快在河南栽种。和中国传统的农作物小麦、水稻、黍、稷、菽等相比,这两种作物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特点,尤其是适宜在高山缺水的土地上种植,在人口增多、土地紧缺的情况下,自然更受老百姓的欢迎,因而很快得到推广,在农作物中跃居主要地位,使河南粮食作物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摘自马雪芹《明清时期玉米、番薯在河南的栽种与推广》
(1)、 结合材料一,指出1661-1766年我国耕地面积发展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2)、 根据材料二,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等作物,在清朝得以普遍种植,这对清朝社会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