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01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信息类阅读

    材料一: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人类天生就有三大敌人:自然、他人和自己。这三者中,又以人与自然的矛盾最为主要和明显。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其个体的存在就受到诸多生理上的局限。为了生存,人不得不想方设法躲避野兽的攻击,费尽心思地寻找食物,还得随时面对死亡的威胁:衰老、疾病、天灾,甚至是极小的一次意外。总之,人的生命如此脆弱,有限性如此之多,这与外部世界的无边无限形成鲜明对比。大自然在时间上永恒运行、在空间上广袤无垠,有着无限的生命力,也有着令人恐惧的破坏力。

    毫无疑问,这一矛盾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最深刻的动力。在羡慕和崇拜自然的同时,人类开始不满和痛苦于自身的种种局限,并企图打破和超越这些束缚。人的解决办法,就是创造了文化。这一创造首先是物质上的,即工具的使用和发明。越来越多的工具被引进到我们的生活中,使得人类有能力去完成许多其自然器官本无力完成的工作。工具的发明、物质文化的创造突破了人自身的局限,促使其向更多的可能性迈进了一大步。

    在渔猎时代的大规模狩猎活动中人们发现,通过协作分工和取长补短,他们可以获得比单纯的个人累加大得多的力量。这样,不但食物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个人受到伤害的可能也得以大大降低。于是这一分工协作机制得以渐渐固定下来,并一步步走向完善和细节化。不仅如此,社会生活还逐渐渗入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并建立起相应的有效机制,比如经济的开发与协作、社会秩序的维持、文化的学习与传播等等。

    然而人类在不断地突破自然给自己的束缚的同时,也不停地往身上添加着人为的锁链。其中,社会制度本身的限制就是最坚固的一环。在每一个社会中,人们都被划分到不同的利益阶层或集团,贴上相应的“身份”标签,也意味着个人的可能性被严重限制。

    我们还面临另一个问题——对物质工具的巨大依赖,马克思主义称之为物对人的“异化”。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人对货币的崇拜:尽管货币从本质上说只是一种交换和流通的工具,但它却拥有远远超出它本身应有的巨大魅力,成为大众顶礼膜拜的对象。其奥秘何在?货币能扩展人的可能性,使人在很多方面实现自己的愿望,但实际上这一可能性本来就是人自己创造并赋予自己的,我们却转而崇拜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可能性。类似的本末倒置对物崇拜的例子比比皆是,极大地阻碍了人类更多可能性的实现。

    尽管工具和社会大大地拓展了人的可能性,它们也反过来带来了新的束缚,人类被重新禁锢在自己铸造的桎梏之中。如何解决这个困境呢?就在这时,艺术担当了解脱的任务。

    艺术是人类开辟的另一个“人化自然”,所不同的是个人和主观是这片自然的主宰。这一特点意味着,不论艺术的创造者或是欣赏者都站在了造物主的位置,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将任何物体从纷繁复杂的世相中抽取出来,并在一种无限可能的状态下观察其本质。无限可能性在艺术中的实现是依靠物的独立的、不受挂碍的呈现来实现的,而不以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为转移。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地理解平时惯说的艺术品的“美丑”问题。事物的美丑是我们通过平时经验得出的价值判断,而艺术并不涉及这种判断。相反,这种判断同样是对该事物可能性的束缚,有可能会妨碍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其内涵。正因为这一点,我们看到艺术家们往往竭力打破常识的“美丑”限制,甚至致力于“从丑恶中找出美来”,我们甚至可以说,所谓“美感”也许就部分地来源于人突破有限实现可能的满足感。

    (摘编自陈晋《“无限可能性”所引发的遐思》)

    材料二:

    一般人遇到意志和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半让现实征服了意志,走到悲观烦闷的路上去,以为件件事都不如人意,人生还有什么意味?所以堕落,逃空门种种的消极的解决法就乘虚而入了,不过这种消极的人生观不是解决意志和现实冲突最好的方法。因为我们人类生来不是懦弱者,而这种消极的人生观甘心让现实把意志征服了,是一种极懦弱的表示。

    然则此外还有较好的解决法么?有的,就是我所谓超现实。我们处世有两种态度,人力所能做到的时候,我们竭力征服现实。人力莫可奈何的时候,我们就要暂时超脱现实,储蓄精力待将来再向他方面征服现实。超脱到哪里去呢?超脱到理想界去。现实界处处有障碍有限制,理想界是天空任鸟飞,极空阔极自由的。现实界不可以造空中楼阁,理想界是可以造空中楼阁的。现实界没有尽美尽善,理想界是有尽美尽善的。

    姑取实例来说明。我们走到小城市里去,看见街道窄狭污浊,处处都是阴沟厕所,当然感觉不快,而意志立时就要表示态度。如果意志要征服这种现实,我们就要把这种街道房屋一律拆毁,另造宽大的马路和清洁的房屋。但是谈何容易?物质上发生种种障碍,这一层就不一定可以做到。意志在此时如何对付呢?他说:我要超脱现实,去在理想界造成理想的街道房屋来,把它表现在图画上,表现在雕刻上,表现在诗文上。于是结果有所谓美术作品。美术家成了一件作品,自己觉得有创造的大力,当然快乐已极。旁人看见这种作品,觉得它真美丽,于是也愉快起来了,这就是所谓美感。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与自然的对立主要是因为自然一方面时间永恒,另一方面有着令人恐惧的破坏力。 B、人类之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文化,是因为对有着无限生命力的自然的羡慕和崇拜。 C、工具的发明、物质文化的创造和分工协作使人摆脱了局限,但又给人制造了新的枷锁。 D、艺术是对现实的主观呈现,艺术品的美丑与人们日常对事物的美丑认知有很大不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人类体魄强健,长生不老,那么人与自然的矛盾会减少很多,也会丧失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B、物对人的“异化”是指人对自己创造的本可扩展可能性的物质非常依赖甚至崇拜,它会导致新的束缚。 C、朱光潜先生认为,一般人遇到意志与现实产生冲突时,可采用征服现实和超脱现实两种方案解决。 D、理想界和现实界是有很大差别的,理想界是人源于现实而想象创造出来的超脱了现实局限性的世界。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中心观点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其五》) B、毕加索创作的《哭泣的女人》用极杂乱的人物五官来表现穷人的痛苦生活。 C、“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荀子·性恶》) D、抗日战争期间的音乐作品《保卫黄河》展示出抗日军民英勇战斗的壮丽场景。
    (4)、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所谓‘美感’也许就部分地来源于人突破有限实现可能的满足感”这句话的理解。
    (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艺术的理解。
  •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中  气

    孙华

    “你的嗓门真洪亮。”我说。

    “我中气足。”他一点儿也不谦虚,“中气足,不仅嗓门大,而且也能跑。”

    想不到他竟“蹬鼻子上脸”。我暗自笑了一下,摇了摇头。眼前的他看上去不过一米七,体重应该也不足六十公斤,细胳膊细腿,黑且瘦。

    “你不相信?那我就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不,不是故事,故事可以虚构,我要讲的是一件真事。”不等我同意,他就开始讲了起来,眼中闪耀着光芒,脸上显出神秘的表情。

    “那年我办理了一起寻衅滋事案件。两个团伙,二十多人,相互挑衅、殴打,性质十分恶劣。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主要犯罪嫌疑人几乎都到案了,只有首犯老刀在逃。这家伙二十出头儿,却心狠手辣。一次,他在大街上遇到对方一名落单的成员,竟然用自制的红缨枪,生生地将对方的脚筋挑断。你说,有多猖狂?我们去他家和他经常落脚的地方逮了几次,都扑了空。”

    “犯罪嫌疑人都是很狡猾的。”我漫不经心地说。

    “那天是个周末,我陪老婆去看望岳父。老丈人不小心摔了一跤,骨头跌断了,躺在床上,作为女婿很应该去探望一下。吃饭的时候,我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心里装的全是老刀。这可能是职业病吧,做警察的大概都这样,手边不能有案子,案件没破,心里就永远搁不下;案件破了,那种快乐,是其他人无法想象的。眼下这起案子,作为首犯的老刀没有归案,案件就不能算破。案件破不了,心里窝火啊。岳母见我这副样子,不断地拿筷子敲打,心里的不高兴全都放到了脸上,亏得老婆给我打圆场,才勉勉强强地把饭吃完。

    从老丈人家出来,路过鼓楼路口,忽然有一张熟悉的面孔在我眼前一晃,又瞬间与我擦肩而过。我定一定神,老刀!对,是他!他的照片我早已烂熟于心,只不过没有见过真实的人而已。我转身故意大叫了一声‘老刀’,那小子果然回过头来。要说这家伙,不愧是混社会的,反应够迅速。就在我扑上去的一瞬间,他也醒过神来,撒腿就跑,那速度,说是射出的箭也不为过。

    他停顿了一下,眨了眨眼,更加严肃起来。我被他的讲述吸引了,急切地等着下文。

    “都怨我那天穿的是一双布鞋,我妈做的。以前,我妈每年都要为我做一双布鞋,一针一线纳起来的那种,家里还有好几双。布鞋轻便,最大的好处是透气。不怕你笑话,我这人,汗脚,穿皮鞋,一天下来,那臭鸭蛋的味道,能把你熏晕;所以啊,我净是穿我妈做的千层底。现在,她老人家已经做不动了,主要是眼睛不好,八十六了。不过每次回老家看她,临走前她仍然要叮嘱我一句,吃公家饭的,要走正道。没办法,农村老太太,说不出什么豪言壮语,可我知道,她的这句话,千斤重。她是盼望我一路走好,走正道呢。”

    “扯远了。我说到哪里了?对,老刀见我扑上去,撒腿就跑。周末,大街上的人多,我们俩就在人缝里穿梭,我紧紧盯着他那件红色T恤衫不放。可是渐渐地,我俩拉开了距离。要说布鞋,平时穿着挺舒服,可真跑起来总不得劲儿,跑不快。眼看我俩的距离越拉越大,我急了,边跑边甩掉了脚上的布鞋。

    没有了羁绊,跑起来轻松多了,我和他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老刀见情况不妙,折身进了东亭二村。东亭二村是一个老旧小区,里面地形复杂。老刀可能是急于逃跑吧,专挑草丛和碎石路跑。这可苦了我,脚底板不知被戳了多少下,当时我还不知道我的脚已经鲜血淋漓。”

    “光脚跑,可真够你受的!”我心疼地说。

    他点点头:“说真的,那时我似乎没感觉到疼,只是紧紧追着老刀,一步都不敢落。”

    “老刀见无法甩脱我,又出了小区,跑到了幼儿园对面。那是一段下坡路,我们之间的距离也就两三米的样子。我瞅准机会,一个前扑,两只手紧紧揪住了老刀的裤脚,他扑通一声,栽在地上。我顺势骑到了老刀身上,一个折腕别臂,将他的双手扭到了背后。被压在地上的老刀喘着粗气,嘟囔道:‘大哥,追得这么紧,真玩命啊!’”

    “你追了多远?”我问。

    “五六千米吧。”

    我向他伸出了大拇指,他没理我,继续说:“讯问的时候,老刀对我说:‘大哥,你已经是全市的万米冠军了。’原来那小子是上届市运动会一万米的冠军。”

    “你跑赢了冠军?”我吃惊了。

    他腼腆地笑了。

    我一下子来了兴致,活动了活动手腕和脚踝,说:“我们能比一下吗?跑赢了你,我就是冠军了。”

    “不能。”

    “为什么?”

    “那时我是警察,我在追犯罪嫌疑人。”

    沉默片刻,他又开了口:“连我自己都想不到,我能跑那么快。”然后,他对着镜子里的人慢慢说道,“人的潜能,有时候,真是无法估量的。”

    镜子里的那个人和他长得一模一样,正躺在病床上。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一点儿也不谦虚”表现了“他”对自己高大健壮的体格和跑步速度的极度自信。 B、“他”在老丈人家吃饭的时候心不在焉,体现了“他”对自己工作的投入和热爱。 C、“紧紧揪住”“骑到”“折腕别臂”这些精彩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的身手利落。 D、“他”和“镜子里的人”的关系引发读者的思考,委婉含蓄地交代了“他”的现状。
    (2)、关于文中谈布鞋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妈妈是一位朴实的老人,爱孩子,将对孩子的情感寄托在布鞋上。 B、布鞋承载着妈妈对“他”的教育和期望,希望“他”一路走好,走正路。 C、“他”对布鞋的补充交代并不是闲笔,这解释了“他”一身正气的原因。 D、“他”着重交代穿布鞋那段往事,意在突出自己甩掉布鞋追嫌犯的英勇。
    (3)、小说围绕“中气”来组织内容,请分析“中气”在文中的内涵。
    (4)、小说时而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时而以“他”的视角补述故事,请问这样安排有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 , 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军北还。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

    材料二:

    于时韩、马之徒尚顾关右,魏武不得安坐郢都以威怀吴会,亦已明矣。彼荆州者,孙、刘之所必争也。荆人服刘主之雄姿,惮孙权之武略,为日既久,诚非曹氏诸将所能抗御。

    故曹仁守江陵,败不旋踵 , 何抚安之得行,稽服之可期?将此既新平江、汉,威慢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械棹之手,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至于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然则魏武之东下,非失算也。魏武后克平张鲁,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而不能止,由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斤石既差,悔无所及,即亦此事之类也。

    (节选自裴松之注《三国志·卷十》)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涂卡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悉使羸兵负草A填之B骑C乃得D过E羸兵为人F马所蹈藉G陷泥中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遗,指送、给,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中的“遗”词义不同。 B、引,指退避,与“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引”词义不同。 C、狼,指像狼一样,与“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的“兄”用法不同。 D、旋踵,指时间很短,与“遽”“食顷”“斯须”(《促织》)等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兵力悬殊之时,黄盖设计在装满干苇和枯柴的战船里灌油,船外围用帷帐包裹,树起旗帜,掩人耳目。 B、曹军中黄盖之计,走出营帐,黄盖趁机离开曹军,并指挥点火,大火趁着风势越烧越旺,并蔓延至军营。 C、荆州是孙刘必争之地,荆州百姓顺服刘备、畏惧孙权已久,这一分析指出了曹军失败的地缘、历史原因。 D、在蜀地发生数十次动乱的情形下,曹操没有采取刘晔的计策,对局势估算错误,失去了席卷蜀地的良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②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

    (5)、两则材料都涉及了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请分析败因的异同。
  • 4. 古代诗歌阅读

    秋思①

    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注】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②元龙,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中,运用“万火牛”和“一沙鸥”两个意象,以“万火牛”比喻追名逐利的小人,以“一沙鸥”自比,生动形象。 B、“日长似岁”写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受,“闲”与“醉”看似轻松,实则沉重,包含着作者愤懑不平的自嘲。 C、颈联中,作者运用西沉的残月、梧桐落叶、捣衣声等意象,以所见所闻之景营造了宁静祥和的氛围。 D、尾联中,作者想要凭高望远,舒展一下昏花的眼睛,“无高处”“安得”写出了自己无人理解的孤寂无奈。
    (2)、钱钟书在《宋诗选注》指出:“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请结合此诗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绪的。
  • 5. 名句默写
    (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收集历史旧闻,反复考察历史事实,创作《史记》的目的是“”,以此来成就一家的学说。
    (2)、《滕王阁序》中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晚霞绚烂的秋景图的两句是:“

     。”

    (3)、荀子在《劝学》中用“”这一反面事例来揭示学习心思不专注的危害。
    (4)、回望自己的年轻岁月,陆游在《书愤》中回味了当年“”的豪情壮志;刘克庄在《贺新郎》中则用“”一句表白自己年轻时就有从军报国的志愿。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放风筝、打太极拳……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文化,在场地、器材和活动组织等方面没有过高门槛 , 在内容、形式和观赏性等方面则有着____的开发途径。如今,推动传统体育项目发展,为群众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提供更多选择,可谓____。

    让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全民健身,要做好“培育文章”。通过群众____的形式,推动传统体育项目进家庭、进校园、进课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一些地方,“太极拳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学生利用体育课和课间操时间习练,自然而然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体育精华。

    让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全民健身,要做好“创新文章”。结合现代体育的特点,融入科技智慧元素,能让传统体育项目的时代感更强,吸引力更大。在内蒙古,不少街道和社区将冰蹴球“踢”进旱地冰雪运动会的比赛现场,对阵双方用陆地仿真冰球代替传统石球、冰球,争相把它踢向场地中央圆心。改造升级,让这项有300多年历史的传统冰雪项目重新焕发生机。传统体育项目往往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普及程度和受欢迎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加强系统性搜寻、开发、整理,挖掘更多适宜开展的项目,也深入挖掘传统体育项目的更多内涵。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多处使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
    A、让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全民健身,要做好“培育文章”。 B、在一些地方,“太极拳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 C、让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全民健身,要做好“创新文章”。 D、不少街道和社区将冰蹴球“踢”进旱地冰雪运动会的比赛现场。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____

    前段时间,一段雪糕用打火机烧不化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这一现象刷新了公众的认知,引发了热议。

    ____?在雪糕厂家的官方声明中提到,烧不化的雪糕中添加了卡拉胶。卡拉胶来源于红藻类植物,广泛使用于冰淇淋、雪糕和饮品中。适量的卡拉胶有助于雪糕中乳蛋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卡拉胶添加量,国家标准中声明,卡拉胶可在冷冻饮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

    近年来,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日渐提升,____。“公众谈食品添加剂色变,更多的原因是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如是说。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包括营养强化剂、酸度调节剂、抗结剂等,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而上述添加剂与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许多食品安全事故的“肇事者”有本质上的不同。

    近年来,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愈发严格。目前,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大约有2300种,远远低于世界各国已经批准的15000多种。因此,____。

    (1)、下列各项中,可用作文章标题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食品添加剂当休矣 B、食品添加剂不等同非法添加剂 C、食品添加剂没那么可怕 D、为什么雪糕烧不化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 

    上述三则材料给我们讲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作为当代青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综合三则材料立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