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劝学》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0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木直(zhòng)绳          虽有(gǎo)(pù) B、假舟(jí)者             不积(kuǐ)步 C、(nú)马十驾             (qì)而不舍 D、金石可(lòu)            蛇鳝之(xué)
  • 2. 下列画线的词中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①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④故不积跬

    ⑤积土成山,风雨焉      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A、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②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④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           ⑥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⑦蟹六跪二螯                           ⑧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A、①③④/②/⑤⑦/⑥⑧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③/①④/⑧②/⑤⑥/⑦ D、②③/①④/⑤/⑥/⑦⑧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文以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或者说集体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可谓登高一呼,山鸣谷应。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自不待言。“君子”一词,在《孟子》中出现82次、在《荀子》中出现了304次,其推波助澜,可谓不遗余力。与儒家学派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说“君子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墨子·尚贤》);韩非子说“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影响深远的道家学派,虽然诸多思想观念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如何看待君子人格这一点上,两者却颇为一致。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道德经·三十一章》);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凡此种种,无不表明道家学派对君子人格的认同和称许。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推崇备至。其中广为人知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概括。

    由孔子孕育培养、诸子百家呵护成长的君子人格,在此后中华文化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普通百姓的广泛认同和景从。

    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不仅在汪洋浩瀚的历代典籍中星罗棋布,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缘于“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礼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诗经》)的观念。

    君子概念历久而弥新,至今仍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当今社会尽管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不论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哪怕是目不识丁的山村老农,也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人群,包括社会底层老百姓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做人做君子,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祖训,像血液一样涌动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不夺人所好”“君子动口不动手”等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

    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聚焦之点和闪光之源,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

    材料二:

    如果说圣徒、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权力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所推崇,并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新君子群体”产生。新君子群体通过推广“六经”,强调仁爱精神,播下了人文思想的种子。君子形象成为文学家们最为迷恋的书写对象。从《诗经》起,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君子,等等。

    当然,君子毕竟是楷模、典范和高标,做个君子自然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就外在而言,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如“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当然,对于君子的内在要求更为恢弘、深远。修身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欲实现这样的高标,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得富有文人雅趣。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流淌在中华大地上。哪里有君子的身影,哪里就播撒了君子文化的种子。

    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一些人因为与世俗生活完全同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过是“半人”。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或者说,不少人不过是一次性活着,只有具有君子人格的人才可能让精神传承,才可能不朽。做个君子,不但预示了人生的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又是中华文化人格的品牌标识。

    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培养新一代有操守、有担当、有襟怀、有胆识、有雅趣的新君子,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悲悯情怀、生命意识和人文素养。传承君子文化的优良基因,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同时,应该正视君子文化的瑕疵,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君子不等于文弱,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失去了血性和勇武。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源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

    (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改造了“君子”概念的内涵,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他一生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B、“君子”概念的内涵经孔子的改造不断丰富,其他学派虽然与孔子的主张不同,但对君子人格都表示认同赞许。 C、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使“君子”从政治上的统治者变为被儒家推崇的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而成为济世的高标。 D、有人认为,君子是百无一用的文弱书生,是腐儒书生的代表,缺乏血性和勇武,这是对“君子文化”的误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往今来,君子人格对人们影响深远,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认同和尊崇,形成了生生不息的君子文化。 B、君子一词历久弥新,生命力旺盛,做人做君子已成为我们的祖训,至今人们都把君子人格奉为自己做人行事的信条。 C、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成为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 D、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才使得当下的君子文化日趋衰落,所以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3)、下列说法中属于“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 )
    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C、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上的异同。
    (5)、荀子在《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材料二作者认为“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我们当代青年追求“君子文化”且“不可以已”的原因。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 ,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绳:墨线,是木匠做工时用来取直的工具。 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D、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这里指乘车而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接着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B、第三段着眼“登高而招”等日常生活现象,指明了学习中常用的借地势、借风力、借车马、借舟楫的方法。 C、第四段综合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强调了学习必须重视积累、持之以恒、用心专一,说理生动透彻。 D、本文大量运用短句,又适当运用长句,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文气流畅而不板滞,增强了论辩的力量。
    (4)、下列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驴不胜怒,之。(《黔之驴》) B、转视积薪后,一狼其中。(《狼》) C、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D、食埃土。(《劝学》)
    (5)、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忌不自信。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大王来何操?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 B、“金就砺则利”中的“金”代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C、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 D、《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与《礼》《易》《春秋》并称为道家“五经”。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首先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个观点,足见学习的意义重大。 B、课文第2段连用了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重大意义。 C、课文第5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D、文章条理清晰,论述严密,全文围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展开论述。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劝学》第二段中运用的几个比喻在意义上有何内在联系?

四、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2)、荀子《劝学》中“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 《劝学》 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4)、《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  。”

五、选择 简答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研究表明,是否有“黑眼圈”,    ①    。有个事实是,我们一生中都会有“黑眼圈”发生,不过是早晚和程度轻重的问题,而遗传因素直接决定了机体对形成“黑眼圈”的损伤因素是否敏感,尽管生活习惯和状态也会加重这些损伤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三种常见的“黑眼圈”。

    血管型“黑眼圈”。首要原因是熬夜。长期熬夜、过度用眼会让眼周皮肤血液循环不好而形成“黑眼圈”。

    色素沉着型“黑眼圈”。    ②    。日常不注意防晒、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或曾患皮炎等炎症都会导致眼周黑色素沉淀。

        ③    。首要原因是眼周结构的改变。此种“黑眼圈”是由衰老、暂时性的眼部水肿导致的。

    另外,很多人分不清卧蚕、眼袋和泪沟的区别,错把眼袋当作卧蚕。通俗地说,卧蚕其实是比较发达的眼轮匝肌,可以想成是一条“瘦肉”。眼袋则是向外膨出的眼眶脂肪,可以想成是一块“肥肉”。泪沟就可以当作是一根“筋”。因此,“黑眼圈”这件事,熬夜的影响只是其中之一,遗传、自然衰老的影响更多。

    (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画波浪线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劝学》强调“学不可以已”,看似平淡实含至理。 B、“通讯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 C、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 D、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六、语言表达

  • 9. 认真阅读下面的四首“劝学”诗,然后归纳,这四首诗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劝勉大家学习的。请分别用不超过四个字的词语回答。

    ①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

    ②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③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神童诗》)

    ④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韩愈《劝学诗》)

    这四首诗分别从四个角度劝勉大家学习。

七、微写作

  • 10. 语文课上,学习荀子的《劝学》,老师讲到“木直中绳,以为轮,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时,对大家说:“这是讲学习的作用,倒也罢了,如果在人的培养上也这么做的话,那就可怕了!”这位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请你代他说出来。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