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姜谭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31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浩瀚的海洋,拥有数不胜数的宝藏,驱动着人类孜孜不倦地探索,其中,深邃的海底世界更是充满了神秘与未知。15世纪,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们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人类探索海洋的大幕,也由此影响了之后数百年的世界格局。如今,海洋再度成为世界大国关注乃至争夺的焦点,而从大洋表面深入到海底,成为关注与竞争的新特征、新趋势。

    如果问深海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就是黑,一片漆黑。我们坐进一个深潜器,潜到海里去,在进入水层的时候,会发现上面是有光的,下面就逐渐暗下来,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整个就黑了。在不到200米深的地方,基本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全靠深潜器的灯光照亮。直到今天,人类对深海的了解也十分有限。以前都以为“泥牛入海无消息”,什么东西到海洋就是终点。人类到了20世纪末期才明白海底是漏的。海底有东西下去,有东西上来,这是人类从前不认识的一个地方。

    “深部生物圈”的科学发现,揭开了黑暗世界的神秘面纱。虽然科学界对于深海海底来自地球内部核裂变产生能量的过程十分陌生,更不清楚这类过程在人类社会里的应用前景,但是,对深海的探索和发现逐渐打开了人类的视野,不断改变着我们对海洋的认知,围绕海洋资源利用形成的经济模式更是不断拓展、深化。究竟还有多少未知的宝藏深藏在大洋之中?为什么说深海产业既有巨大的潜力,又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现在海洋四大支柱产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中,海洋油气业是居第一位的,这就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一个巨大的变化。世界上的原油、天然气,差不多1/3是来自海底的,所以差不多一半的海洋经济都跟石油、天然气有关。

    1947年人类开始在海里勘探石油,到了20世纪70年代能够采300米、500米水深的石油,到了1980年以后可以开采超过1000米水深的石油,现在最高可以开采3000多米水深的石油。伴随技术进步,60%新发现的油气都在海底,其中最重要的是深水油气,这个改变是非常重要的。

    有专家认为,世界上现在剩下的石油的1/4在北冰洋底下,所以现在一些国家对北冰洋的争夺是非常厉害的。油气能够带动一系列的产业,因为现在在海上开采石油、天然气,不可能靠一个直通通的管子,因此海上的海底工程等一系列的产业都被带动起来了。

    人类对深海的认识已今非昔比,然而深海资源的开发,实际上还处于准备阶段。深海的资源宝藏琳琅满目,但究竟该如何开发深海,人类知之甚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深海资源的开发将会带来惊人的消息和光明的前景。21世纪人类在垂向上深入海洋,主要依靠高科技,如果没有下海深潜的能力,即便是坐拥大片海域,也只能望洋兴叹,而拥有高科技的国家才有资格参与开发深海的国际竞争。

    深海技术从探索来讲就三条——深潜、深钻、深网。我们国家已经发展了深潜技术,“蛟龙”号之后是“深海勇士”号,它们都是我们国家的深潜器。深潜器有载人的,也有不载人的。

    关于深钻,有一个大洋钻探计划,这是一个国际计划,进行了50多年,中国参加大洋钻探是在1999年,我们在南海进行了第一个大洋钻探。

    大洋钻探在全世界打了3000多口井,取了40多万米的岩芯,引领了世界的科学发展。2004年三条破冰船在北冰洋打钻,打到了5000万年前的地层,发现5000万年前这里不是北冰洋,而是一个温带的湖,里面有“满江红”。“满江红”是一种水藻,在当时生长很茂盛,今天在湖泊和稻田里也有生长。北冰洋深处出现大量的“满江红”,让我们对此处发现石油寄予希望,因为这里曾经是一个富含营养的湖泊,里面堆积了很多有机物质。这种发现,不用大洋钻探是没有办法的。

    还有一个是深网,深网就是海底观测网。从前海洋研究是在船上测,一个一个点去测,后来发现这种方式是错误的,海水不断地在变化,这个地方测了,过一会儿不是这个数据了,现在的办法是要在一个点上长期观测。人类对于地球的观测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地面上、海面上;第二个阶段到空中去,就是遥感;第三个阶段到海底去,就是海底观测网。现在我们要做的海底观测网,相当于把气象站放到海底去,在陆地上的实验室,可以收到洋底的信息。而长期观测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厄尔尼诺”暖流这种反常的自然现象现在能够预报了,原因就是在太平洋放了70个多个锚系来进行长期观测,后来发现,“厄尔尼诺”的根源不是在美洲边上,而是在西太平洋,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发现。海洋与地球的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气象预报和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我们对海洋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深潜也好,深钻也好,都是在20世纪产生的,唯独深网到了21世纪才真正地开展,加拿大、日本、美国先行一步,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日本在2011年东北大地震之后,在2015年就建了一个世界上最长的海底观测网,这条缆线长5700公里。中国也有了类似的国家计划,2019年,由同济大学牵头的国家大科学工程——海底科学观测网正式动工,现在正在建造两个部分,一个在东海,一个在南海,计划5年要建起来,建起来以后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底观测网之一。这是很难办的事情,技术上还不够成熟,挑战很多,困难很多。但是我们还是要坚持自主发展。

    中国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现在我们已经完全具备了开展深海探索和开发的能力,在人类向深海进军当中,我们需要大力发展海洋装备,推动深海科技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深海力量。

    (摘编自汪品先《我们为什么要挺进深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深部生物圈”的发现揭开了黑暗世界的神秘面纱,才改变了我们对海洋的认知。 B、“深海勇士”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载人深潜器,可用于我国对深海的探索。 C、“满江红”是一种水藻,今天还有生长,海洋深处有“满江红”的地方就有石油。 D、“厄尔尼诺”暖流是一种过去较长时间内气象部门难以预报的反常的自然现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洋中蕴含的无数宝藏,驱动着人类不断地探索海洋。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曾影响了世界格局,直到今天,海洋仍是世界大国争夺的焦点。 B、海洋油气业居海洋四大支柱产业之首,接近一半的海洋经济都与油气有关,油气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其他三大海洋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 C、深海探索有深潜、深钻、深网这三种技术,在深钻方面,在全世界打了3000多口井、取了40多万米岩芯的大洋钻探引领了发展。 D、深网是在21世纪才真正开展的,加拿大、日本、美国先行一步,我国直到2019年才由同济大学牵头建设海底科学观测网。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海最大的特点是黑,在深度不到200米的地方基本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人类对深海的了解和认识在不断地深入。 B、虽然人类对深海的认识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深海到底是否有丰富的资源,应该如何进行开发,人类还知之甚少。 C、现在一些国家对北冰洋的争夺非常厉害,因为有专家认为北冰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北冰洋钻探还发现了地质的变化。 D、深网就是海底观测网,建设深网将推动人类对地球的深入观测。现在我们要做的海底观测网,相当于把气象站放到海底去。
    (4)、我国自主研发并建造了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并正式投产,标志着中国从装备技术到勘探开发能力全面实现从300米到1500米超深水的跨越。请结合材料对此进行简要点评。
    (5)、人类为什么要不断深入地对海洋进行探索和研究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庭【注】

    林漫

    媳妇打清早出门,到天弥黑才回来。

    婆婆走进屋子,就看见地上躺着一架木头机子,一看到拿起露出旧棉花的袖子擦汗的媳妇,就明白了,准定是媳妇把她自己娘家的纺车搬来了。媳妇老爱向人夸赞她做姑娘时候自己用过的纺车,像惦记着什么亲人似的总忘不了,一到妇救会主任在大会上讲了什么纺线织布,媳妇可更乐上了,成天就嚷着纺线纺线。

    看着障眼的木头机子,想到这将是一场落空的胡闹,婆婆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嫌恶。

    媳妇俯下身子整着打村合作社领来的棉花,搓成絮节。

    婆婆真爱雪一样白的棉花,要说什么,可是没有说,就上了炕,偎起被子坐着。媳妇也一句话没说,抱起打奶奶身旁一歪一扭走过来的小庆,坐在锅台旁的蒲团上,翻着两眼想说什么。

    丈夫回来了,也没有说什么,一屁股坐在炕头上,心事像山一样重。

    妻把睡着的小庆轻轻地放到炕上睡好,点起灯,就向丈夫说:

    “你先睡吧!我要待一会儿。”

    丈夫闷不作声。妻就把灯放到锅台上,坐下地,凑近纺车,拿起把子试摇了两下,纺车轴就转起来了。

    “呜隆——呜隆——呜隆———”

    这调子一响动,妻就说不出的心里畅快,好像又回到六年前做姑娘的时候了。嫁到这老远的山里来以后,她就和每天做伴的纺车断了缘,这里男人在外种地,娘儿们在家里做饭缝衣裳,从不兴纺线织布什么的。

    婆婆躺在被窝里老是咳嗽着,不断地拿眼角瞟着纺车和坐在纺车旁边的媳妇。她心里格外痛惜油灯里剩着的那一点点油。媳妇却正因几次的断线苦恼着,直抱怨油灯的光焰太不顶事。婆婆听到“呜隆——呜隆”的声音,就好像毛刷子刷着心那么难受,咕哝着:

    “五毛钱一两,什么紧要的公事,耗油费灯的……”

    困坐的丈夫也突的站起来,粗声粗气地说:

    “睡觉!”

    还没有绕上三道的细线又断了,从锭子上滑下来。

    小庆给吵醒了,哇哇地哭。

    丈夫闷声闷气的声音和婆婆的咕哝还在耳边响着,媳妇心里乱得不像样。

    婆婆还在里头炕上咳嗽。婆婆平常嫌媳妇不听话,跑到外面开会干什么的,媳妇又嫌婆婆不热心抗日工作,加上一个性格沉闷的丈夫,一家子有时候闹得谁对谁好几天也不讲话。这会儿大家饿肚子,一顿接不上一顿,谁也发愁。

    屋里四个人,除去四岁的小庆,各有各的惆怅。

    饿肚子,没饭吃,只恨鬼子太凶残,又烧又抢,弄成这结果,也不能光靠政府救济,也不能光等丈夫弄粮食来,她相信妇救会主任的话,她相信纺织生产可以战胜鬼子造成的灾荒。

    第二天一早起来,她就坐在纺车旁边,把断了的线缠到锭子上,右手摇起把子,左手里的絮节就不断地引出一条长长的线来。

    媳妇的手还是不很如意,不是左手和右手不对头,就是线忽然断了。婆婆拿眼角斜瞟着这种情形。丈夫又出门去了。小庆时不时跑到这里来,娘就不得不放下两手的活儿,抱起他,亲着脸,一面说:

    “跟奶奶玩儿,看娘正忙着!”

    可是时不时还是打奶奶怀里跑到娘怀里,有时还冷不防把线给打断。婆婆的眼角老是斜瞟着。胳膊也酸起来了,不及姑娘时候呢,还是好几年不纺线的缘故呢?可是媳妇一直忍着,坚持着。

    “呜隆——呜隆——呜隆——”

    纺车叫着,越叫越紧,居然锭子上的穗子一时比一时粗起来。媳妇脸涨得红红的,对婆婆说:

    “这就是织布的线,再紧一下,双股合起来,就是咱们缝衣裳的线。”

    婆婆嫌恶的眼睛吃惊地睁大了,可是还带着不相信。

    天黑,媳妇从纺车旁站起来,腰酸腿麻,拿秤一称,就高兴地喊叫:“今儿纺了六两多!”

    丈夫回来,她又讲给丈夫。丈夫点了点头。口里“嗯”一声。妻却兴奋得连饭都不吃,不管天黑,把线送到合作社去了。回来的时候,小孩子似的嚷叫:

    “娘,你看,合作社当下就发了工钱,换成斤半玉茭子,你看!”

    婆婆简直有点不相信自个儿的眼睛了。她手颤抖地摸着小升子里一粒一粒金黄的玉茭子,声音颤抖地说:

    “是真的吗……”

    沉默的丈夫没有讲什么,眼睛里却闪着光彩,死钉在他脑袋里的四口人的生活,像放开的发条一样松弛了。

    婆婆眼睛有点湿了,看着媳妇说:“这,这……一个人就养活两口人……我……我……也想……”

    媳妇说:“你不会呢,娘!”

    “你教给我!”

    婆婆手太不灵便,絮节绕不到锭子上,赶到絮节绕上锭子,手又不做主,右手一摇把子,左手就引不出线来,左手勉强引出一点线,右手又顾不上摇把子。

    而且老是断,老是断。

    看着媳妇熟练的两只手的动作,说不出来的羡慕。心里奇怪过去为什么老是不满意媳妇,媳妇才是个能干的身手。

    小庆还是往媳妇怀里跑,不断地使媳妇放下手里的活儿。

    婆婆就把小庆拉到自个儿怀里,用手轻轻地拍着他的脊背,柔声地说:“乖乖的!莫打搅娘!来跟奶奶玩儿!”

    媳妇还给选成生产小组长,她自个儿纺线积极,领导小组更积极。

    媳妇打合作社领上棉花,走回家来的时候,婆婆从锅里拿出一碗热腾腾的豆腐来,端到媳妇跟前。媳妇惊得张开了口说:“娘!你哪里来的钱买豆腐!”

    “你不要管,吃吧!”

    “你吃!娘!你真是……”媳妇不好意思了。

    婆婆把碗推给媳妇,媳妇把碗推给婆婆。

    1943年5月

    (摘编自《晋察冀文学作品选》)

    【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小说《家庭》创作于这一时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婆婆对棉花、玉茭子的珍爱,以及对灯油的吝惜,是在物质条件匮乏的环境中产生的真实、自然的情感。 B、丈夫在家总是“闷不作声”,对媳妇说话“粗声粗气”,是媳妇感到心乱、惆怅的原因之一,体现了他对家庭的冷漠。 C、因多年没有纺线,媳妇操作纺车有些生疏,面对断线频繁、胳膊酸疼等困难,她仍能忍耐坚持,终于获得了成功。 D、小庆年幼,无意间打搅了母亲纺线,婆婆见到后主动将小庆拉到自己怀里,可见她对媳妇的态度已发生明显转变。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插叙鬼子凶残抢掠等内容,既交代故事背景,又解释“大家饿肚子”的原因,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B、本文多次聚焦人物眼睛,如媳妇“翻着两眼想说什么”、婆婆“拿眼角斜瞟”,这些细节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心理。 C、文中关于婆婆跟媳妇学纺线的描写部分,既表现纺线劳动的困难,又侧面烘托出媳妇能干、肯吃苦的形象。 D、本文语言朴实无华,大量使用口语,生活气息浓郁,原汁原味地展现了抗日根据地农村家庭生活场景。
    (3)、从文学角度看,小说对“丈夫”着墨很少,但这一角色又很重要。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4)、“人民性”是指文艺作品中对人民大众的生活、情感、愿望等的反映,这篇小说在多个方面都体现了文学创作的“人民性”,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 , 几杖有铭,盘杆有戒。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

    (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有删改)

    材料二: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选自欧阳修《送杨寘序》,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既而学琴A于友人B受宫声C数引D久而E乐之F不知其疾G之H在体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策,即布列算筹。策,是我国古代的计算工具,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策扶老以流憩”的“策”意思不同。 B、五礼,古代的五种礼制,文中指古代汉族礼仪总称,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C、度,在本文指“标准、限度”;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的“度”意思不同。 D、俯仰,在文中指“一举一动”;与《兰亭集序》中“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的 “俯仰”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开端论述古学者在学六艺时并非只关注其一,而是注重多方交融,如在学习礼乐中学习射御等。 B、材料一中先贤们的几案、手杖上刻有铭文,器皿上铸有戒条,乘车、行走、宴请宾客都有琴瑟之音的伴随。 C、材料一作者化实为虚,着眼于义理之阐述,语言质朴自然,可谓别开生面之作。 D、材料二中,欧阳修开头描述自己以琴养心疗疾的经历,又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

    ②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5)、曾巩和欧阳修都谈到了音乐的作用,两人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来

    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注】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注】络纬:虫名,俗称纺织娘,在秋季天气转凉时发出哀鸣,其声似纺线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选取了梧桐叶、衰灯、秋虫等特点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B、诗人在颔联中运用设问,宣泄自己对呕心沥血写下的诗篇得不到赏识的愤懑,照应前诗。 C、诗歌用词精当,富有表现力,由“惊”转“苦”准确地体现出诗人的感受,为全诗定下基调。 D、诗歌借景物渲染气氛,由景入情,虚实相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具有独特的境界。
    (2)、李贺的诗以想象大胆、诡异著称,李贺也被后人称作“诗鬼”。请结合诗歌的后四句,对李贺的这一诗风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百姓安于异族统治的现状。
    (2)、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用语简洁凝练,仅仅“”一句就交代了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一句就点明了季节特征,渲染了事件发生时的落寞氛围。
    (3)、“扁舟”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承载悠然自由的情怀,或暗含淡泊隐逸的愿望,如“”。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 长沙》描写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体现了词人和战友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其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
    (2)、曹植曾发出“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的感慨,感叹岁月就像天地一样没有终点,而人的寿命就像早上的霜露一般短促。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两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3)、“空”字在古代诗歌中意蕴丰富,常受到诗人的垂青。如王维的“”一句就表现出山林的幽静;刘禹锡则用“”一句表达怀念故友的寂寞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 , 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地有些醉意了!

    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         ①          , 有的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况且,         ②         !他们精心地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各种各样的葡萄、梨、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 8. 下列图表是对汉字书写情况的调查,请仔细阅读,完成下题。

    (1)、从汉字书写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不超过20字。
    (2)、请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超过20字。
    (3)、请从“挥洒自如、矫若惊龙、力透纸背、笔走龙蛇、鸾飘凤泊、行云流水、颜筋柳骨、铁画银钩”中选准一个词语作开头,为下列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再以汉字、书法或文化为话题独创一副对联,写出上下两联。

    ①上联:笔酣墨饱描绘中华汉字精美形象  下联:

    ②独创对联: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佳姿态

    (傅晓宁作)

    新时代,不躺平,向前冲;但怎样冲?上述漫画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深挖该漫画背后的寓意,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