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 文言文对比阅读《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2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对比阅读

  • 1. 文言文阅读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③余一小舟  拏: ④上下白  一: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甲][乙]两文在写景时主要运用的手法各是什么?两文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 2.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 , 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释】①曩昔:以往;从前;过去的。②雊(gòu):雄性野鸡鸣叫。③黄檗,是一种落叶乔木。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上下白                   而或长烟空(《岳阳楼记》) B、湖中得更有此人          始一反(《愚公移山》) C、草木蔓                  于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岂能以此不急务相邀      天苍苍(《北冥有鱼》)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①【甲】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从正面表现了西湖(特点)侧面表现了当时天气寒冷的特点,【乙】文运用了(原句)运用以动写静的写法,侧面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②【甲】【乙】两文都是写景的佳作,不同的是【甲】文使用手法描写眼前所见之景。【乙】文刻画细腻,具体生动,描绘出的景色(从内容角度回答)

    (5)、甲文中的张岱和乙文中的王维有哪些共同特征?
  • 3. 阅读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舟子曰:“登高忘携酒榼矣。”鸿干曰:“我等之游,欲觅偕隐地耳,非专为登高也。”舟子曰:“离此南行二三里,有上沙村,我有表戚范姓居是村,盍往一游?”余喜。于是舟子导往。村在两山央道中。园依山无石,老树多极纡回盘郁之势,亭榭窗栏从朴素,竹篱茆舍,不愧隐者之居。园左有山,山峰直竖,上加大石。旁一青石如榻,漓干卧其上曰:“此处仰观峰岭,俯视园亭,既旷且幽 , 可以开樽矣。”因拉舟子同饮,或歌或啸,大畅胸怀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卷四,有删改)

    【注】①酒榼:可带的贮酒器。②盍:同“何”,为什么。③茆:同“茅”,茅草。④樽:古代的盛酒器具,下方多有圈足。上有镂空,中间可点火对器中的酒加热。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湖中人鸟声俱

    ③园依山无石

    ④亭榭窗栏从朴素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此处仰观峰岭,俯视园亭,既旷且幽。

    (3)、【甲】【乙】两文在内容和写法上均有所不同,【甲】文用 的手法写景,出语自然,明白如话,不夸张,不藻饰,景中隐含着淡淡的故国之思;【乙】文偏重 的表达方式,直述其事,表达了作者对    的热爱。
    (4)、结合【甲】【乙】两文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两篇文章各自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
  • 4. 古文研究社提供了两篇古文,请你探究古人的志趣情操。

    【甲】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湖中人鸟声俱  ②余饮三大白而别 ③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5. 文言文阅读

    【乙】

    刘伯川,家富而轻财,年四十,有田数千亩。一日,悉散予其亲闾,并臧获一切遣去,独与其妻处。敞庐数楹旦暮饘②粥而已平居不与俗人接然善观人。邑人杨士奇,年十四五时,与陈孟洁谒伯川,二子皆其故人子,留款特厚。一日,雪霁酒 , 伯川命各赋诗言志。

    孟洁赋云:十年勤苦事鸡窗,有志青云白玉堂。会待春风杨柳陌,红楼争看绿衣郎

    士奇赋云: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

    伯川士奇,笑曰:“寒士,寒士,鼎鼐器也。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子其勉之。惜予不及见也。”后士奇果官至少师 , 皆如伯川言。

    (节选自朱国祯《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释】①臧获:古代对奴婢的贱称。②饘(zhān):浓稠的粥。③绿衣郎:指新科进士。④琼瑶:比喻似玉的雪。⑤鼎鼐(nài):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⑥少师:从一品,掌佐天子。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雪霁酒
    士奇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敝 庐 数 楹旦 暮 饘 粥 而 已 平 居 不 与 俗 人 接 然 善 观 人

    (3)、刘伯川与张岱皆非俗人,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各自“不俗”的体现。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余生不辰 , 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未尝一日别余也。前甲午、丁酉 , 两至西湖,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完全无恙也。

    (节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有删改)

    [注]①辰:时运。②甲午:清顺治十一年(1654)。丁酉:清顺治十四年(1657)。③断桥:“西湖十景”之一。④弱柳夭桃:此处既指自然景色,又指歌楼舞女。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湖中人鸟声俱

    ②余强饮三大而别

    ③未一日别余也

    ④余乃急急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

    (3)、【甲】文中的“痴”和【乙】文中的“梦”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文人达士,多喜言游。游,未易言也:无出尘之胸襟,不能赏会山水;无济胜之支体,不能搜剔幽秘;无闲旷之岁月,不能乘性逍遥;近游不广浅游不奇便游不畅群游不久。自非置身物外,弃绝百事,而孤行其意,虽游犹弗游也。

    ……

    途穷不忧,行误不悔。暝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

    (节选自潘耒《徐霞客游记序》)

    [注释]①搜剔:搜寻。

    (1)、根据提示,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分类梳理

    加点词语

    推断方法

    释义

    一字多义

    湖中人鸟声俱

    【查阅字典法】①消失  ②超过  ③极、最  ④摒弃

    百事

    词类活用

    【同类迁移法】一狼洞(打洞)其中

    通假字

    无济胜之

    【通假分析法】略无阙(同“缺”)处

    (2)、将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近 游 不 广 浅 游 不 奇 便 游 不 畅 群 游 不 久

    (4)、甲文中的张岱是否具备乙文中潘耒强调的三个出游条件?结合两文内容分析。
  • 8.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松痴老人,家黄山。黄山产异松,常命童负糇粮 , 策杖信步往探松。稍佳者,辄徘徊之。一日,独携酒入深山,曲折迷岩壑,青猿跃其前,导之得出。胸次高旷,不婴名利,和易坦直,好善乐施。庭外植异松百余株,朝夕觞咏。月夜着素袍,步松影,如鹤。喜吹笛笛已或抚琴。笛声琴韵与松籁相有无。问得异松者,虽百里访焉。购之弗获,则吹笛于其下而去。因自号松痴老人,郡守额其居曰:“怀葛遗风”。童孺妇女及贩夫佣仆,无不颂老人者。

    (节选自史震林《松痴》)

    【注】①糇粮(hóu):干粮。②觞:古代盛酒器。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童子烧酒炉沸/以顺为 B、余强饮三大而别/雪纷纷何所似 C、常命童糇粮/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D、策杖步往探松/愿陛下亲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月夜着素袍,步松影,如鹤。

    (3)、下面有关文章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文字凝练。意蕴丰富,既交代了看雪的背景、下雪的时间及雪势,又交代了天气寒冷、环境寂静等内容。 B、甲文简练朴素,运用白描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C、乙文内容重在记人,写老人之痴,文末郡守童孺的评价对老人的形象起衬托作用。 D、乙文画横线句“喜吹笛/笛已或/抚琴”,这个句子的断句是正确的。
    (4)、甲乙两文都围绕“痴”字写人物,你是否赞赏人物个性中的“痴”?为什么?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湖中人鸟声俱( )

    ②湖中焉得有此人( )

    ③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 10. 文言文阅读

    [乙]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②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跌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

    (节选自袁宏道《游高梁桥记》)

    【注】①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参(zhěn),袁氏兄弟的诗友。寂子,一和尚名,其人不详。②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③跌(fū)坐:双脚交叠而坐。④侑(yòu):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饮以为酒( ) ②了不相( )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

    (3)、【甲】【乙】两段选文中主人公的“痴行”有多重内涵,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 11. 文言文阅读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 , 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 , 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

    (节选自袁宏道《游高梁桥记》)

    【注】①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袗(zhěn),袁氏兄弟的诗友。寂子,一和尚名,其人不详。②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③趺(fū)坐:双脚交叠而坐。④茗(míng)饮:饮茶。⑤侑(yòu):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日更定矣

    ②余一小舟

    余同饮

    ④见三人坐树下若痴禅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

    (3)、请在标点符号处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下面是前人阅读【甲】【乙】两文后分别做两处批注。请选择其中一处,结合句子和批注加以评析。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批注:景象寒气逼人)

    ②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跌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批注:突出作者的“痴”)

  •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龙山雪

    张岱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 , 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睛。②李岕(jiè)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hē):同“喝”。

    【阅读提示】张岱(1597﹣1689?),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仕宦家庭,一生未做官,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小品文《湖心亭看雪》《龙山雪》是其代表作。

    (1)、下列对《湖心亭看雪》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巧妙注解“文题”,交代了看雪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交代了作者的追忆和怀念之意,并为下文作了铺垫。 B、本文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写景,局部描写按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顺序,整体描写按由下到上的顺序。 C、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排比、对比、比喻,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用“痴”人不止“余”一个人巧妙进行侧面烘托,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 B、金陵人,客此    不知木兰女郎 C、上下一    余强饮三大而别 D、是日定矣    湖中焉得有此人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4)、苏轼曾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价王维的作品,张岱的许多小品文也具有如诗如画的美感,可视为散文诗。两文在描写雪景时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找出相关句子分析。
    (5)、张岱以清淡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在贫困衰败中固守一份对故国的“痴”。对于张岱湖心亭看雪,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应如何理解张岱的“痴”?他的“痴”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甲】文内容分析。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二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雾。风寒冱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是日月出,月与雪争辉,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遂添衣起,登西溪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看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晃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寒决肌肤,清入肺腑,因凭栏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某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

    (节选自《记雪月之观》作者:明•沈周)

    【注】①霁:雪后转睛。②冱:冻结。③圊:围。④楯:栏杆的横木。⑤眄:斜着眼看。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一小舟   

    ②雾凇沆砀

    添衣起  

    ④月清波间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

    (3)、【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分别采用了什么手法描绘雪景?雪景各具有怎样的特点?
  • 14.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 , 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 , 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节选自袁中道《江行道中》)

    【注释】①雪子:即霰,小雪珠,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降下。②敲戛:敲击。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则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1)、请解释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点词,补全表格。                                                                                                                                                                

    文言现象

    原文例句

    解释加点字

    释义方法(供参考)

    一词多义

    上下一

    (只填序号)

    【查阅字典】①白色。②清楚,明了。③下对上告诉,陈述。④空白。⑤徒然,白白地。⑥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余强饮三大而别

    (只填序号)

    词类活用

    三日

    【课内迁移】相与于中庭(散步)

    (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文笔简练,“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传达出悠远阔大的境界和寂静的氛围。 B、甲文寄寓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C、甲文中“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大雪后的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D、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表现出雪夜的喧闹。
    (4)、两篇选文的作者都具有高雅的情趣,请结合乙文段简要概括袁中道的高雅情趣体现在何处。
  • 15. 文言文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余始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癫。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②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注】①磴:石头台阶。②徂徕:山名,在泰安东南。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上下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③余始以入

    ④明天南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3)、同为游记小品文,【甲】【乙】两个语段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6. 班级正在自主设计《湖心亭看雪》的作业,请你给你们组设计的作业编写答案。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人鸟声俱    沿溯阻  B、上下白    长烟 C、湖中焉得有此人    是日定矣 D、金陵人    进亦忧,退亦忧
    (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作者说“舟中人两三粒”,又说“独往”,是否矛盾?
    (4)、同桌拿来其他组设计的作业,邀你一起挑战,请你接受下面的挑战。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 , 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 , 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节选自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①武林门:古杭州的城门。②保叔塔:应作“保假塔”,在西湖边的山上。③突兀:高耸的样子,④昭庆:西湖的寺庙名。⑤娥:美女的黛眉。⑥东阿王:即三国魏国的曹植,曾封东阿王,曾写《洛神赋》。

    请从以下探究题中任选其一,接受挑战:

    ①《湖心亭看雪》和《初至西湖记》都写到了西湖的景色,请结合内容分析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

    ②《湖心亭看雪》和《初至西湖记》都提到“泛舟西湖看景”,作者看的是什么景?景中蕴含的是什么情?试探究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