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1 《反对党八股(节选)》 同步测验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2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巩固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作文运思时,最重要而且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寻材料,而在有了材料之后,将它们加以选择与安排,这就等于说,给它们一个完整有生命的形式。材料只是生糙的钢铁,选择与安排才显出艺术的锤炼刻画功夫。最好的文章,像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所说的,须用“最好的字句在最好的层次”。(      )。其实这两桩工作在人生各方面都很重要,____都用得着,一切成功和失败的枢纽都在此。我常注意到在战争中用兵,觉得它和作文的诀窍完全相同。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精兵一人可以抵得许多人用,疲癃残疾的和没有训练、没有纪律的兵愈多愈不易调动,反而成为累赘或障碍。一篇文章中每一个意思和字句就是一个兵,你在调用之前,须加一番检阅 , 不能作战的,须一律淘汰,只留下精锐,让他们各站各的岗位,各发挥各的效能。排定岗位就是摆阵势,在文章上叫做“布局”。在调兵布阵时,步、骑、炮、工、辎须有联络照顾,将、校、尉、士、卒须____,全战线的中坚与侧翼,前锋与后备,尤须____。虽是精锐,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严明,那也就成为____,打不来胜仗。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种阵势,每一段就是一个队伍,摆在最得力的地位才可以发生最大的效用。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最好的字句要靠选择,最好的层次要靠安排 B、找最好的字句要靠选择,找最好的层次要靠安排 C、找最好的字句要靠安排,找最好的层次要靠选择 D、最好的字句要靠安排,最好的层次要靠选择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立身行己  按部就班  井井有条  散兵游勇 B、立身行己      循序渐进       有条不紊       乌合之众 C、立身处世      按部就班       有条不紊      乌合之众 D、立身处世      循序渐进      井井有条       散兵游勇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篇文章中每一个意思或字句就是一个兵,你在调用之前,须加一番检阅 B、一篇文章中每一个意思和字句就是一个兵,在你调用之前,须加一番检阅 C、一篇文章中每一个意思或每一个字句就是一个兵,在你调用之前,须加一番检阅 D、一篇文章中每一个意思和每一个字句就是一个兵,你在调用之前,须加一番检阅
  • 2. 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 C、我们为什么又叫它做党八股呢?这是因为它除了洋气之外,还有一点土气。也算一个创作吧!谁说我们的人一点创作也没有呢? D、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 3. 下列标语与张贴场合相协调的一项是(  )

    ①敬老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②考场门口:失败乃成功之母

    ③某盘山公路下山方向:陡坡,慢!

    ④医院病房:一切为了健康

    ⑤某一交叉路口:多拉快跑,争分夺秒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④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将其压缩为一句话。(不超过20个字)

    正确的观点从哪里来呢?是从客观实际中来的。我们在研究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都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给以科学的分析,然后才能在这个问题上形成正确的观点。而我们要把正确的观点传达出来,也是离不开材料的。

  • 5.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

    不同的人读书的目的不同,对待书籍的态度也迥然有异:为了获得知识而读书的人把书籍看作可敬的智者为了寻求人生意义而读书的人把书籍视为指路的明灯

  • 6. 根据下面这幅漫画,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洁。(不超过18个字)

二、拓展提高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党的十九大不仅以新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把“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站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汇点上,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对新时代中国外交作出了重要部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视野和天下情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才能让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交相辉映,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

    今天的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努力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就要把握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新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从“以合作共赢为核心”,充实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既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的丰富发展,也是对未来世界秩序演进方向的重要判断。紧紧围绕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这一战略选择,我们就能超越强者必霸、赢者通吃、结盟对抗、零和博弈等旧思维模式,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

    人类社会从未像今天这样唇齿相依,也从未像今天这样面临众多共同挑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党的十九大以“五个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我们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更好地成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

    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展现新作为、焕发新气象,和世界各国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努力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八论学习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党的十九大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B、党的十九大认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从“以合作共赢为核心”转变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C、“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成为世界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目标。 D、新时代的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各国人民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着眼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判国际发展趋势,深入阐述了中国外交的立场和使命。 B、文章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和人类的责任为立论前提,指向了中国人民为世界共同繁荣所作的努力。 C、文章第三段分析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新内涵,为下文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了基础。 D、对于“五个世界”,文章第四段先交代了背景和具体内容,接着指出了它的意义,最后指出了它对人类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就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B、只有超越强者必霸、赢者通吃、结盟对抗、零和博弈等旧思维模式,才能实现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战略目标。 C、只有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采取必要的行动和措施,才能使我国更好地成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 D、如果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那么,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将无法实现。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这种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是没有一个人这样解决过的。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唯物地而且辩证地指出了认识的深化的运动,指出了社会的人在他们的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复杂的、经常反复的实践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推移的运动。列宁说过:“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理性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践。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因为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最后阶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实践,只有列宁和斯大林才能担当此项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这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的认识路程,不过有些人故意歪曲地说些反对的话罢了。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于列宁所说的条件“科学的抽象”,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那么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所以,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知识里手”之所以可

    笑,原因就是在这个地方。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节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原题为《实践论》)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列宁所说的“科学的抽象”指的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所获得的知识。 B、“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是无法实现的一句空话。 C、“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的意思是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作者认为“知识里手”是世上最可笑的。请结合文章内容概述“知识里手”的可笑之处。
    (3)、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文章中的什么观点相一致?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