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 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得已而去(如果)   吾点也(赞同)   躬自厚而薄于人(责备) B、使民敬、忠以(努力)  末也已(途径)   斯而已矣(守己) C、使子路问焉(渡口)   友便辟(假装善柔)  则曰(平常) D、天下仁焉(回归)    异乎三子者之(述)  于艺(广泛涉猎)
  • 2. 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翻译: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使得百姓归于忠厚老实。

    B、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翻译:平时的生活起居要端庄恭敬,办事情的时候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忠诚。

    C、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典籍,用礼仪来约束自己,也就能不违背君子之道了吧。

    D、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翻译: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用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越多越好。

  • 3. 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食无饱    求:追求 B、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君子于义    喻:知晓,明白 D、质胜文则野    野:粗野、鄙俗
  • 4.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譬如平地 , 虽覆一篑 B、小子何莫学夫《诗》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5. 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不改,是谓过矣 B、不仁,如礼何 C、不争,不可谓忠 D、知文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
  • 6.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事而慎于言     ( 敏捷 ) B、君子于义     ( 明白 ) C、譬如为山,未成一    ( 筐   ) D、己复礼为仁   ( 约束 )
  •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恕”乎          谓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B、非所以内交孺子之父母也         在止至善 C、为己任           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D、知皆扩而充矣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者乎
  • 8.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止于至善 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二、选择类

  • 9.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尧舜其犹病诸 B、问知 C、举直错诸枉 D、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 10. 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②敏于事而慎于言

    ③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④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三、文言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者不惑                 温故而 B、任重而远                得者多助 C、迩之父                 不足以父母 D、于事而慎于言             回虽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质胜文野              于其身也,耻师焉 B、见贤思齐              盘盘 , 囷囷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 D、大学道,在明明德         若火始然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 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二)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史记·孔子世家》)

    (三)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

    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矣!”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庄子·秋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B、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C、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D、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胜质则                         史:虚饰,浮夸 B、以其指之曰                       策:鞭子 C、阳虎尝匡人                       暴:欺凌 D、吾命有所矣                       制:制度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匡人简子甲士围之           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B、颜刻为仆,以策指之曰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子路弹琴歌                 人不仁,如礼何? D、宋人围数匝                 迩事父,远事君
    (4)、下列对选文中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一词多见于先秦典籍,最初多指“君王之子”,强调地位的崇高,后来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历代儒客文人以君子之道作为行为规范。 B、孔子认为“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实践“仁”的方法,如果“不仁”就谈不上真正“有礼”。 C、《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本纪”内容为历代帝王政绩;“世家”内容记载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D、后两则材料都记叙了孔子被围困的故事,但材料二体现出顺应天命的思想,材料三则体现出孔子对于传承礼乐制度的责任担当。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②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勤勉)于事而慎于言 B、可谓好学也(语气助词,表肯定) C、君子(知晓,明白)于义 D、见贤思齐(句末语气词)
    (2)、下列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文胜质则 B、一日克己复礼 C、小子何莫学夫《诗》 D、君子喻
    (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论语》十二章采用简洁的语录体形式,通过师徒对话来传达人物的思想主张,体现人物之间的情感活动。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通过对比来进行说理,使读者印象鲜明而深刻。 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运用对比说理,形象生动地阐述学习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易于被读者理解并接受。 D、本文中的许多名句都富有哲理,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等语句内涵深刻,充满智慧,给人以人生的启迪。
    (4)、翻译句子。

    ①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②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1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君子于义( )

    A、知晓 B、比喻 C、寄寓 D、讲究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有道而正焉( )

    A、完成 B、仅仅 C、 D、趁着
    (3)、以下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文质彬彬 B、然后君子 C、譬如平地 D、士不可以不弘毅
    (4)、以下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仁;任重道远 B、事父;六艺经传皆通习 C、小子何莫学《诗》;且天地之间 D、事而慎于言;不拘
    (5)、用“/”为《卫灵公》画线部分断句。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把《雍也》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及《诗经》,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等,可见孔子对于《诗经》的重视,请概括课文中孔子对于《诗经》的看法。
  • 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君子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 ,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于事而慎于言( ) 君子于义(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质胜文则( )

    A、质朴 B、华美 C、粗野 D、浮夸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可以( )

    A、埋怨人情 B、激发情感 C、讽刺时政 D、痛苦幽怨
    (4)、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赏析画波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四、情景默写

  •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2)、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
    (2)、《〈论语〉十二章》中说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刚强而有毅力的句子是“”。
    (3)、《老子》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如果能做到“”就不会失败。

五、语言表达

  • 18. 近日,“中国教育:从传统文化寻找突围之道”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国学新青年”成为此次论坛上的热门话题,请根据以下调查信息图为“国学新青年”下一个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80字。

         
  • 1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有言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之所以看重读书,多半是因为“学而优则仕”,?武将不一定要读多少书,有十八般武艺,照样可以“货于帝王家”;但若也有几分文采成为“儒将”,岂不更令人敬佩?商人往往是被看作不学无术唯利是图的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朝野历来都是重农轻商的,直到近代以降才有“儒商”一说。不过,这也足以说明, , 同样会令人高看一眼。

六、选择 简答

  • 20. 《论语·公冶长》载:宰予昼寝。子曰:“____,粪土之墙不可也,于予与何?”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

    宰予字子我,名列孔门四科“言语”门下,自是孔子高足,不虞有此差评。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宰予的判词是“利口辩辞”,也就是不仅话说得好,而且反应还快,所谓雄辩是也。一众弟子中能入“言语”门,这本是自然。不过,话说得好云云,往往会有场景语气褒贬之歧义。于是,能说会道的人,不免会在道德的某些层面遭际负面。所以,夫子“又说”的那段话,即便不出自他老人家金口,也不妨有广泛的认同度。

    (选自《论语》“粪土之强”新解  有删改)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杇:可译为“粉刷”  诛:谴责,责问  是:指上文听其言而信其行。 B、文中“不仅”“而且”不能删除,若删除会改变文章原意。 C、文中“遭际”一词可由“遭遇”替换。 D、“所以,夫子‘又说’的那段话,即便不出自他老人家金口,也不妨有广泛的认同度。”这句话标点使用均正确。
    (2)、请在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与后面一句结构一致,形象地表达孔子对宰予的评价

七、选择题组

  •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对于孔子所讲的“仁”,要从孔子所处的历史环境中给予评价。从根本上说,“仁”字的本义是“仁者,人也”,也就是“拿人当人”,也就是“爱人”。孔子生于乱世,他家原是宋国的贵族,后来家族渐渐没落,____到鲁国。他幼年丧父,年纪不大就出去谋生,还要奉养母亲,(    )。当时正值列国纷争、____、拿人不当人的奴隶社会末期。面对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现实,孔子举起“拿人当人”的“仁”字旗帜,倡导“泛爱众而亲仁”,无疑是很伟大的,而且他也是就自己所能来____自己的学说的。在孔子以前,学校____在贵族手中,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于是,从孔子开始办私人学塾,以“有教无类”广收平民子弟。这就是孔子伟大人格的一个具体体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流落    生灵涂炭    践行    把持 B、流浪    寸草不留    实行    陷落 C、流浪    生灵涂炭    实行    把持 D、流落    寸草不留    践行    陷落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以他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从而和下层社会有着一定的联系 B、所以他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因而和下层社会有着一定的联系 C、所以他和下层社会有着一定的联系,进而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 D、所以他和下层社会有着一定的联系,从而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孔子开始办私人学塾,以“有教无类”为方针广收平民子弟。 B、从孔子才开始办私人学塾,围绕“有教无类”广收平民子弟。 C、孔子开始办私人学塾,以“有教无类”为方针广收平民子弟。 D、孔子开始办私人学塾,“有教无类”的方针广收平民子弟。

八、微写作

  • 22. 学校计划举办以“《论语》修身思想与现代社会青年成长”为主题的论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要求:引用《论语》中的原文,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