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五石之瓠》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名周,是我国战国中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聃、杨朱的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 B、《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C、《老子》与《庄子》在表达技巧上不同,前者善于借助寓言,曲达旨意;后者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 D、斗与石,都是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石也是一种重量单位,比如《汉书•律历志上》中说“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 2.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坚不能自也          举:拿起 B、吾为其无用而之        掊:击破 C、宋人有善为不手之药者  龟:同“皲”,皮肤冻裂 D、越有 , 吴王将之将      难:困难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①何不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②小年不及大年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④客得之,以吴王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 4. 下列对原文《五石之瓠》的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 B、对于“不龟手之药”,有的只能世世代代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有的却能用它为官做宰,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 C、在文章中,庄子指出只有道家思想才能发挥人的聪明智能,指导人们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D、这篇文章形象地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本来就没有大小和好坏之分,一个人智量大,见地高,境界应该就高。
  •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②吴王使之将

    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⑤其坚不能自举也        ⑥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A、①③/②⑥/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⑤/②④/③⑥

二、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五石之瓠》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以盛水浆,其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以为大而浮乎江湖,而忧其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是庄子的至交好友。 B、石:古代的容量单位,十斗等于一石。这个意义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君”等。 C、越人:是百越地区古越人的简称,百越之地诸部落常统称为越人。 D、吴:中国东部鲁江浙地区文化的统称,位于鲁南、浙北、苏南的环太湖地区及上海全境。
    (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对惠子所说的故事内容虽是讲药方和葫芦的用途问题,言外之意却说在人心上,说在逍遥游境界的追求上。 B、庄子讥笑惠子大而无用,以“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讽刺惠子不善用大,心如蓬草。 C、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从本文寓言故事也能得出这样的启示:物各有其用。 D、“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同一事物的不同使用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如何看待手中的绝技是关键,不为近利所蔽,才称得上高瞻远瞩。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②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③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老子》)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 , 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姑射之山有神人居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皲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皲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 , 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逍遥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B、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C、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D、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甫”即“丈夫”,戴上这种帽子有“表章丈夫”之意。文中泛指帽子。 B、“五石”:石,在古代既是容量单位,10斗为1石;也是重量单位,120斤为1石。本文指前者。 C、“绳墨”:木工划直线用的墨线,与“背绳墨以追曲兮”中的“绳墨”相同,引申为规则或法律。 D、“卑身”:即低下身子。“卑”通常指“地位低”,后引申为“位置低”,“登高自卑”即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肩吾对接舆的话表示不信,可是连叔却用瞽者和聋者来评价肩吾在思想上的聋和瞎,并用尧拜见四位高人的例子,来表达他对接舆所言的认同。 B、惠子用五石之瓠大而无用来讽刺庄子的学说,庄子则先指出惠子的愚拙,再用寓言予以还击,最后指出惠子的心地狭隘与浅陋。 C、同样是不皲手之药,吴国之客用它来实现“裂地封之”的巨大利益,这与宋人对金钱的追求和人生的理想不同有直接的关系。 D、惠子以树木虽大却不中绳墨与规矩为喻,讽刺庄子学说大而无用,庄子则用“狸狌”与“斄牛”对比说明无所可用却也无所困苦的道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

    ②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1)、解释文中加点字。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B、以为莫己若者 C、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庄子》常用故事说理,请联系课文内容,对这种说理方法进行评析。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 , 何不以为大而浮乎江湖,而忧其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牦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

    (节选自《庄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放在姓氏后面,表示对人的尊称,如文中的“惠子”。 B、石,与“升”、“斗”、“钟”一样,都是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C、“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中的“固”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的“固”意义相同。 D、“裂地而封之”中的“而”,与“卑身而伏”中的“而”用法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人“善为不龟手之药”却“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庄子认为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其另有更大的价值。 B、野猫和黄鼠狼很灵活,擅长捕捉小动物。虽然牦牛连只老鼠都捕不到,但庄子却认为牦牛的价值更大。 C、面对惠子的言论庄子并没有直接反驳,而是给惠子讲故事,体现了庄子寓言说理且文风汪洋恣肆的特点。 D、在“五石之瓠”与“大樗之树”两个事例中,庄子与惠子所争论的是同一个焦点,表达的是各自的同一个观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②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5)、庄子在与惠子的两段争论中想阐述什么思想?请简要概括。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选自《庄子》)

    文本二: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王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    秦寇果至,王醉而卧于下,卒生缚而禽之。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节选自《吕氏春秋 ·壅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B、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C、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D、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古代容量单位,一石五斗;又是重量单位,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五石”共六百斤。 B、樽,古代的盛酒器。与之类似的器具还有壶、爵、角、觥、觚、叠、杯、卮、缶等。 C、“遗之女乐”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中的“遗”字的意思相同。 D、“乡之先视齐寇者”与“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乡”字的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种出了能够容得下五石的大葫芦,但因为盛不了足够多的水,做成瓢又没有用,所以就把它打破了,庄子因此批评他不善于使用大东西。 B、宋国人有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药方,但仅百金就卖掉了,庄子在文中叙述此事,旨在批评惠子与这个宋国人都是见识不通达之徒。 C、戎王没有识破秦缪公赠送歌舞队和厨师的阴谋,日夜不停地吃喝玩乐,若有谁提醒他有秦军进犯的危险,他还惩罚谁,这导致其最终被活捉。 D、最后那个察看齐寇的使者,想到报告实情会被处死,不报告实情也会立刻被处死,所以不知该怎么办,后来在其哥哥的启发之下谎报了军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②秦寇果至,戎王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禽之。

    (5)、材料二与材料一中“庄子曰”所领起的语句在论证上有怎样的异同?
  • 1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种,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1】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2】乎?卑身而伏,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犛牛【3】 , 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注释:【1】樗:一种木质低劣的乔木。【2】狸狌:狸,野猫;狌,黄鼠狼。【3】犛牛:牦牛。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成而实五石            树:种植 B、今一朝而技百金            鬻:卖 C、于机辟,死于罔罟        中:合乎,符合 D、彷徨乎无为其侧            彷徨:悠然自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魏王贻我大瓠种      吴王使 B、剖之以瓢             吾其无用而掊之 C、夫子固拙用大矣      何不树之无何有之乡 D、说吴王              候敖者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B、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C、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D、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告诉庄子,打破葫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葫芦不坚固,做不了盛水的容器;二是葫芦太大,剖开做瓢没有可盛受之物。 B、庄子认为,同样一种药物,有人凭它可以获得封赏,有人却只能世世代代用它漂洗丝绵,这就是用法不同造成了结果不同。 C、惠子给庄子讲述樗树因为树干和树枝都不符合取材的需要,以至连匠人都不顾的故事,意在讽刺当时世人的言谈大而无用。 D、在主客问答之中,庄子以寓言来反击惠子,他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以及野猫、黄鼠狼、牦牛的故事批评了惠子的固陋。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6)、这两段话,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
  •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选自《庄子》)

    文本二: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王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扜弓而射之。秦寇果至,王醉而卧于下,卒生缚而禽之。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节选自《吕氏春秋·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B、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C、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D、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古代容量单位,一石五斗;又是重量单位,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五石”共六百斤。 B、樽,古代的盛酒器。与之类似的器具还有壶、爵、角、觥、觚、罍、杯、卮、缶等。 C、“遗之女乐”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中的“遗”字的意思相同。 D、“乡之先视齐寇者”与“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乡”字的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种出了能够容得下五石的大葫芦,但因为盛不了足够多的水,做成瓢又没有用,所以就把它打破了,庄子因此批评他不善于使用大东西。 B、宋国人有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药方,但仅百金就卖掉了,庄子在文中叙述此事,旨在批评惠子与这个宋国人都是见识不通达之徒。 C、戎王没有识破秦缪公赠送歌舞队和厨师的阴谋,日夜不停地吃喝玩乐,若有谁提醒他有秦军进犯的危险,他还惩罚谁,这导致其最终被活捉。 D、最后那个察看齐寇的使者,想到报告实情会被处死,不报告实情也会立刻被处死,所以不知该怎么办,后来在其哥哥的启发之下谎报了军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②秦寇果至,戎王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禽之。

  •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 ,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四章》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四海;荀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五石之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脆易                         泮:同“判”,分离

    ②不难得之货                     贵:珍贵

    ③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恻隐:哀痛、怜悯

    ④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通“纳”,交纳

    ⑤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   贼:伤害

    ⑧苟能充之,足以四海             保:安定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B、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C、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D、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四章》中的“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就是“对待”关系。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认为,人与禽兽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如果没有这些“心”,就不能算作人。 C、《五石之瓠》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大葫芦的独特价值。 D、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孟子善用夸张、对比,文章思路简洁明晰: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B、《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其中核心是“修身”。 C、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D、墨子,即老聃,名翟,字伯阳,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②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 14. 阅读文言文片段,完成各题。

    (甲)五石之瓠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   ),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   )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

    (乙)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   )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   )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下列依次填入原文括号内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也     而     则     以 B、者     何     则     于 C、也     其     而     为 D、者     为     其     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之成而实五石                 树:树木 B、吴王                              说:同“悦”,取悦 C、在明                              明:彰显 D、其家                              齐:整齐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译文:我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击破了 B、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译文:越国有难处,吴王派他带领军队 C、在止于至善                           译文: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D、致知在格物                           译文: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4)、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 B、甲文中庄子讲述不龟手之药之事,是为了说明同一个事物,有小用,也可以有大用,从而婉转地说明惠子不善于用大。 C、乙文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三纲领”,作为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 D、乙文在提出“八条目”时,运用了归纳逻辑,强调从天子应该以修身为本。
    (5)、庄子在《逍遥游》中以“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对儒家提出了批评。请结合Ⅰ卷中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庄子批评儒家的原因。

三、小阅读-课内

四、材料作文

  •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中讲了一个不龟手之药(一种防手冻裂的药物)的故事:宋国有一家人善于研制不龟手之药,但他们世世代代却只是用它来做和漂洗丝絮有关的事儿,得到的价值也“不过数金”;后来有一天,有一位客人用百金买下了它的制作技术,用它来服务于吴越交战中受冻的士兵,由此得到的价值是“裂地而封之”。

    世世代代以此为事,这是坚持俗见;不以此为事而以彼为事,这是突破俗见。俗见,往往是生活中的常理常情,它凝结着人生的某些经验和智慧。突破俗见意味着对此的超越和创新,有时甚至是颠覆。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人们为什么会坚持俗见?是不是所有的俗见都需要、都能被突破?而有些俗见又为什么能被突破?从哪里突破?被谁突破?是自己还是他人,是同时代的还是后人?突破前后的俗见各自又有着怎样不同的境界和价值观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作深入思考。

    上述材料能给新时代的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五、选择类

  • 17.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坚不能自也    举:拿起 B、吾为其无用而之    掊:击破 C、宋人有善为不手之药者    龟:同“皲”,皮肤冻裂 D、客得之,以吴王    说: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