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邓稼先》练习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25 类型:同步测试

一、 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tuò)   友(zhì)      日(xūn)     为人知(xiān) B、(kān)     元(xūn)     选(pìn)      鞠躬尽(cuì) C、(tǐng)    红(yān)     罗布(pō)    热泪盈(kuàng) D、(huáng)     无(yín)      大(shà)    妇皆知(rú)
  • 2.  填空组成成语。

    ( )马功劳  ( )刀( )剑  任人( )( ) 

    ( )( )大海 诚( )诚( ) 含辛( )苦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主动帮助同学学习,还带病参加集体活动,这种行为实在是可歌可泣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每个人对国家的义务和责任。 C、林俊德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模。 D、《水浒传》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书中的许多人物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 4. 解释词语。

    鲜为人知: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家喻户晓:

  • 5. 下面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世博园里,众多国家的场馆宛如一张张国家名片,彰显着各自的特色。 B、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感人事迹一经报道,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体冠军
  • 6. 根据提示和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文章贯串全文的线索是:

  • 7. 下列关于《 邓稼先 》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二、阅读理解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两弹”元勋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出自哪里?是说谁的?
    (2)、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3)、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准确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 

    对邓稼先的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短)语是“”。 

    能表明邓稼先对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 

    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意义的一句话是“”。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②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③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④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

    ⑤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⑥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⑦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____;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____。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1)、根据文章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标题:
    (2)、从文章中找出一个与“家喻户晓”意思相同的成语,在其底下画曲线。
    (3)、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相同的地方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4)、文章表现了奥本海默 的性格和为人;表现了邓稼先

    性格和为人。

    (5)、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因素外,重要的是因为  
    (6)、文章主要运用了的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7)、根据文章内容推断,补写出第⑦段中空缺的句子。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在那里时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的临时问题必定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人们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的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 巍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仍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正确的说法是( )
    A、揭示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 B、对当年在昆明时生活的怀念。 C、寄托了对邓稼先的怀念。 D、烘托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辛。
    (2)、“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一句话表现的是什么?
    (3)、邓稼先简短的一句话“我不能走”,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4)、结尾处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大医仁心

    周大新

    我想,你应该见过年近90拄杖而行的老人。你在乡村或城市的街头看见他们,可能会投去惊喜或羡慕的一瞥:嗬,老寿星!

    我猜,你可能也见过年近90仍能劳作的老人,他们或在田头薅草,或在家中做饭,你看见后会很意外:天啊,90岁了还能干活,多精神的老人!

    可我估计,我若是告诉你,有一个年近90的外科医生,仍能上手术台为病人做肝胆外科手术,有时一天还能做3台时,你一定会皱起眉头对这话表示怀疑:太夸张了吧?给我讲神话?

    我当初和你一样:不相信!

    因为谁都知道,外科医生要能做到术前准确诊断、术中做得精致、术后治疗得当并不容易,其最佳年龄是36~60岁。开腹做肝胆手术是大手术,一个近90岁的老人怎么可能还去做这样的手术?

    今年2月下旬,我到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之后,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看吴孟超做手术。我心中想的是:我一定要看出个真假来!

    那一天早饭后,我在一位医生的带领下,到医院手术准备处领取了一套消过毒的隔离服,随后,走进了手术医生的换衣间。这时,我看见了吴孟超。和照片上的他相比,他失去了伟岸和威武,真实的他原来就是一个身材不高、体态偏瘦的普通老人。

    我朝他点头致意,他也朝我点头笑笑,他一定已经知道我们的来意。

    我注意到他换衣服的动作,不慌不忙,有条不紊。但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慢”。

    换好衣服的他向手术室走去,我急忙跟上。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

    进了手术室,他一边跟大家打招呼一边掏出手术专用的眼镜戴上,又麻利地戴上手术手套,然后走到墙前去查看病人的CT片子。这片子他已经看过多次,昨天他还亲自去B超室为病人做过B超检查。

    他走向手术台,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我注意到他双脚踏上了一个约20厘米高的木台。陪我的人附耳轻声告诉我:他身高只有1.62米,那木台是为他特制的。站在手术台前的他和在换衣间的他有了明显的区别:老态一扫而光,一副昂然冷峻之状。随着他的眼神改变,手术室里的气氛也骤然一变:一股紧张气氛弥漫开来。

    他站的是主刀的位置,看来他是真的要亲自为病人做手术。

    他双手伸进病人的腹腔进行探摸,他的眼睛并未看触摸部位,好像全凭手的感觉……

    他的一只手朝器械护士这儿一伸,一把手术刀已准确地放到了他手中……

    有血喷出来,他威严地说了句什么,喷血骤然停了……

    他把一块血糊糊的东西放到了托盘里。陪我的医生低声告诉我:已切下病人病变的胆。

    吴孟超继续探手在病人的腹腔里忙,他的动作纯熟而有把握。他下命令的样子像极了战场上掩蔽部里的指挥员,简短、清楚、有力。他的全程表现和全部动作,像极了一个50多岁的外科医生。一个人一下子显得年轻了几十岁,这真是神了!

    又一个病人被推了进来。吴孟超走近前去,亲切地摸了一下病人的脸,轻声说:“别害怕!”那病人微微一笑,回答说:“有你在,我啥都不怕。”十几分钟以后,第二台手术又开始了……

    眼见为实。一个近90岁的老人在这天上午为两个病人做了肝胆手术,耗时3个多小时,而且都非常成功。

    我不能不信。我查了一下有关吴老的统计资料,仅2010年,他就主刀完成手术196台。他主攻肝脏外科以来,已主刀完成14000多台肝脏手术。按每天平均两台算,他得连续工作7000多天。换算一下,是得连续工作20年呀!

    接下来,我就特别想弄明白:他,吴孟超,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过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为何还要让自己如此辛苦?为何不歇息歇息,享享晚年之乐?

    他说:我是一个外科医生,我的岗位是手术台,只有在手术台上,我的心里才踏实,才舒服,才痛快;再说,做手术时,和年轻人在一起,有时说说话,聊聊天,我很开心;还有一条,我们外科医生要想多带出好学生,必须上手术台;最后,是有好多病人希望我亲自给他们主刀,他们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了他们。只要我还能干,就坚持做到最后,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在手术室里,倒在工作岗位上,那我会感到幸福……

    一个罕见的老人!

    (选自2011年5月4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文章题目《大医仁心》该如何理解?
    (2)、文章开头三个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三个段落的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关系:

    作用:

    (3)、文中说吴孟超“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慢’”,又说“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这互相矛盾吗?为什么?
    (4)、吴孟超进手术室后作者有两次写到他的神态,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神态描写:

    作用:

    (5)、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吴孟超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