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22届高考语文适应性考试(零诊)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25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实际生活和文艺创作中既有联系又有分别。近三年的争论是由“批判形象思维论”引起的,批判“批判形象思维论”的文章中有许多独到见解,也偶尔有片面的错误的言论。分析一些错误看法的根源,大半在科学基本常识的缺乏。

    最浅而易见的是语言的常识。有人认为“形象思维”是胡编妄造;也有人认为这个词从别林斯基才开始用起,意思是“在形象中思维”。实际上这个词在西文中就是imagination,中译是“想象”。在西方,古代的菲罗斯屈拉特,近代的英国经验派先驱培根都强调过想象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国,“想象”这个词,屈原、杜甫都用过。在近代美学著作中从给“美学”命名的鲍姆嘉通,经过康德、黑格尔到克罗齐,所讨论的都主要是想象。俄国的别林斯基和德国的费肖尔才开始用“形象思维”来解释“想象”的意义。

    其次是历史和心理学的常识。在历史发展中人类先有形象思维的能力,经过长期实践训练之后,才逐渐发展出抽象思维的能力。这有维柯的《新科学》和摩根的《古代社会》为证。人在童年尚在复演人类童年的历史,婴儿也是开始只会形象思维,要经过几年的训练和教育才会抽象思维。这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几部儿童心理学著作为证。

    最重要的还是缺乏马克思主义常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早就说过:“任何神话都是运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支配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段话肯定了形象思维且说明了它在希腊神话和艺术中的应用。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里谈到神话时也引用过,指出神话“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所以它们并不是现实之科学的反映”。神话是“想象”而不是“科学的反映”,不就是神话这种原始艺术是形象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的产品吗?上引马克思和毛泽东同志的话,我们学过无数遍,可是对付具体问题时就忘了,而且还有人指责“形象思维论正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体系”,“不过是一种违反常识,背离实际胡编乱造而已”,这不应发人深省吗?

    谁也不能否认文艺要有思想性,但问题在于如何表现文艺的思想性。文艺的思想性主要表现于倾向性。倾向性是一种总趋向,不必作为明确的概念性思想表达出来,而应该具体地形象地隐寓于故事情节中。恩格斯在给玛·哈克奈斯的信里说:“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我所指的现实主义甚至可以违背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巴尔扎克就是恩格斯所举的例证。我们也可以举托尔斯泰为例。这位伟大的小说家确实没有隐蔽他的见解,他一生都在宣扬人对基督的爱和反对暴力抵抗。这些都不是什么进步思想。列宁却说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因为他忠实地描绘了当时俄国农民革命中农民的矛盾状态和情绪。托尔斯泰在文艺上的胜利可以说也就是巴尔扎克的胜利,即“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一个作家只要把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忠实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们感到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认识到或预感到革命非到来不可,他就作出了伟大贡献,不管他是否表现出什么概念性的思想。

    (选自朱光潜《形象思维与文学的思想性》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人与生俱来的两种思维,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分别。 B、“批判形象思维论”的文章中存在一些错误看法,究其根源大都在于科学基本常识的缺乏。 C、想象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西方很早就有人强调,我国古代的屈原、杜甫都曾用过“想象”这个词。 D、神话这种原始艺术是“想象”而不是“科学的反映”,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产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针对关于形象思维的见解争论,直接指出一些片面错误看法的根源所在。 B、第二段列举众多人物有关想象的事例,意在厘清想象和形象思维这一语言常识。 C、最后一段运用引证法与举例论证法,论述了文艺的思想性主要表现于倾向性这一观点。 D、全文从三个方面,采用多种论证方法,逐层深入进行论述,既驳斥了一些错误认识,又提出了自己正确的主张。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历史发展中,人类先有形象思维的能力,后才逐渐发展出抽象思维的能力。 B、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关于神话的论述,肯定了形象思维且说明了它在艺术中的应用,我们不能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常识。 C、文艺要有思想性,可以具体形象地隐寓于作品情节中,而不必作为明确的概念性思想表达出来。 D、一个作家只有把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忠实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们感到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他就能获得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做出伟大贡献。
  • 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来自火星的岩石样品

    2020年7月到达火星表面的“毅力号”火星车有一个重要的科学任务:采集一些火星岩石样品。这需要它在着陆点耶泽罗撞击坑附近寻找合适的采集对象,利用机械臂上的钻头进行钻探、取样、封装等一系列工作。取得火星的岩石样品对于人类理解火星历史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可能发现火星生命曾经存在的痕迹。但事实证明,这个工作并不简单

    2021年8月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毅力号”通过钻探得到了第一份圆锥形的火星岩石样品。科学家们事先花了几天时间在“毅力号”所处的耶泽罗撞击坑寻找一个合适的钻探对象,然后再从这块岩石上钻取了大约粉笔头大小的一个样品,随后进行了保存。

    虽然看起来这块岩石没有什么有关火星生命的信息,但它包含着很多细小的、由各种颜色组成的岩石颗粒,这可能是源自小行星的撞击或火山喷发。把它带回地球之后,科学家们就可以通过测量其中某种元素同位素的比例来判断它形成的时间。

    科学家们计划让“毅力号”在耶泽罗撞击坑区域采集至少30个岩石样品,还为此准备了43个由金属钛制成的专门存放样品的管状容器。“毅力号”在距离着陆点1公里的范围之内寻觅,最终选择了第一个取样目标。

    在宣布取样成功仅仅一天之后,NASA又宣布这次对样品进行储存的尝试失败。8月12日,NASA宣布第一次提取火星岩石样品任务失败,失败的原因在于“毅力号”无法通过机械臂把采集到的样品放入管状容器之中。从传回的照片来看,“毅力号”的机械臂在它的表面钻了一个直径2.7厘米、深约7厘米的圆孔,并从中取得了样品,但这个钻探过程也使取得的样品变成了一堆粉末。

    按照自动流程,“毅力号”对盛放样品的容器进行了封装保存,但里面空空如也——这些岩石粉末并没有进入为它们准备好的容器中,而是掉落在了地面上。“毅力号”还剩下42个盛放岩石样品的容器。之前为了测试“毅力号”机器臂上的钻头,科学家们在地球的各种岩石上对其进行试验,但是第一次采集样品的失败证明了火星表面的环境还是超出了科学家此前的经验。

    火星表面的岩石比科学家此前想象的更易碎,或许在这层脆弱的岩石表面之下还有一层更坚硬的岩石层。科学家们目前无从判断。“毅力号”也不打算在同一个区域继续尝试,而是换个地方寻找全新的目标。它转而南下,在旅行了455米之后到达了“Séítah”区域一个名为“Citadelle”的山脊上。这次的采样目标是一块手提箱大小的岩石,科学家甚至为这块火星岩石取了一个绰号“Rochette”,它可能类似于地球的沉积岩。

    时至9月,“毅力号”终于成功地从“Rochette”采到了样品。为了确保这一次采样成功,人们设定让“毅力号”在钻探之后先暂停,直到确认已经取得了完整的岩石样品再进行存储和封装。为了确保任务成功,它还用摄像头对着储存岩石样品的容器拍了几张照片,里边的样品清晰可见。

    其实这并不是人类第一次对火星环境误判。早在2012年就到达火星的“好奇号”火星车也曾经对火星表面的岩石进行过钻探,岩石样品同样出现了碎裂的情况。在2018年到达火星的“洞察号”探测器曾经试图把一个外号叫做“鼹鼠”的温度传感装置插入到火星表面5米之下的土壤中。在尝试了将近两年时间之后,只能宣布任务失败。

    采集的这些样品将会被“毅力号”放置在火星表面,或许再过10年,将至少有一位人类宇航员,跨越数千万公里的茫茫宇宙到达火星,而后带着几十块来自火星的岩石样品返回地球。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苗千主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集火星的岩石样品对于人类理解火星历史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发现火星生命曾经存在的痕迹。 B、科学家们事先选取的第一个采样岩石,可能是源自小行星的撞击或火山喷发物,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测量岩石中某种元素同位素的比例来判断它形成的时间。 C、火星表面的岩石比科学家此前想象的更易碎裂,因此“毅力号”第一次提取火星岩石样品任务以失败告终。 D、鉴于第一次采集样品失败,“毅力号”决定离开第一次取样区域南下,寻找全新的采样目标,并在取样环节中新增设了一些确保成功措施。
    (2)、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毅力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采取岩石样品,这标志着人类对于火星环境进入实质性探测阶段。 B、火星表面更深一层的岩石坚硬程度,“科学家们目前无从判断”,表明了科学家对于火星表面环境的了解超出了他们此前的经验。 C、火星表面的岩石易破碎,表面温度变化大,从而导致2012年和2018年两次对火星环境的误判,而宣告任务失败。 D、文末对未来的想象推测,人类必将登上火星,富有鲜明的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成功探寻宇宙秘密的信心。
    (3)、文章第一段划横线句中“不简单”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分析。
  • 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男孩(节选)

    [南非]J.M.库切

    他们生活在伍斯特城外的住宅区,那地方夹在铁路线和公路之间。住宅区的街道都是用树来命名的,其实那儿一棵树也没有。他们家的住址是杨树大街十二号,房子坐落在一片寸草不生的开阔的红土带上,整个地方被铁丝栅栏隔成了一小块一小块。

    院子低洼处,他们搭了一个饲养家禽的窝棚,可是鸡们却不怎么兴旺。雨水很难从黏土地里渗流开去,院子里的洼地上便积了水。鸡窝里捂出一股沼气般的恶臭。那几只母鸡的爪子都肿起来了,肿得像大象的皮一样,饱受折磨的母鸡不肯下蛋了。妹妹说只要把鸡舌头底下的角质硬鞘剪断,母鸡就又会下蛋了。于是,母亲把母鸡一只一只地夹在两膝之间,捏住下颌逼它们张嘴,用削皮刀的尖刃拨弄着鸡舌头。母鸡躲闪着挣扎着,眼珠子都暴凸出来了。他吓了一跳,转身躲到一边去。

    他母亲陷在匣子般的房子里,除了收拾房间,成天无事可做。风每时每刻都在刮,赭红的黏土灰从门缝下旋进来,从窗缝里渗进来,从屋檐底下漏进来,从天花板的接缝中钻进来。一天的风暴刮过之后,迎风的墙面上便积起一英寸厚的灰尘。

    家里买了个吸尘器。母亲每天一早就拖着吸尘器逐个房间地清扫,把灰尘吸进那个嚣声隆隆的大肚子玩意儿里边。

    伍斯特蚂蚁、苍蝇成灾,跳蚤也多。有几个晚上,他都痒得睡不着觉。他不明白他们干吗要搬离开普敦。

    他母亲也焦躁不安。我希望能有一匹马,她说。那我至少可以在草原上驰骋一番了。

    她没有去买马,而是出人意料地买了辆自行车,一辆黑色的女式二手车。那车又大又沉,当他想试着在院子里玩一下时,却根本够不到踏脚板。

    她不知道怎么骑自行车,也许她也不知道怎么骑马。她买这自行车时还以为骑自行车是一件挺容易的事儿。现在,才发现没有人可以教她。

    他的父亲实在忍俊不禁。女人是不骑自行车的,他说。他母亲仍是一副义无反顾的架势。我不想做这屋子里的囚徒,她说,我要自由。

    一开始,他为母亲有了自己的自行车而兴高采烈。他甚至想象着他们三人骑着自行车徜徉在杨树大街上的情景:她、他,还有他的弟弟。可是这会儿,当听着父亲的嘲笑时(母亲则以沉默相对),他开始动摇了。女人是不骑自行车的:该不是父亲说对了吧?如果他母亲找不到一个愿意教她的人,如果聚会公园别的家庭主妇都没有自行车,那也许女人是不该骑车的了。

    他不再向着她了。那天晚上,他和父亲一起嘲笑她。他深知这是一种背叛。这一来,他母亲完全孤立了。但她还是学车,跌跌撞撞、一歪一斜地踩着踏板。

    一天早上,当他上学去的时候,她骑往伍斯特作了一次冒险之旅。他只是瞥了一眼她骑行的身影。她穿一件白上衣,一条深色裙子。她顺着杨树大街朝房子这边骑来。她的头发在风中飘扬着。她看上去挺年轻的,像个女孩子,年轻,精神,还有那么一点诡秘。

    他父亲每次看见倚在墙边的那辆笨重的黑色自行车,就要嘲笑几句。他说伍斯特的居民们瞧见一个女人费劲地骑着自行车经过那儿都得停下来,一愣一愣地张大了嘴巴。掉下来!他们会冲她叫喊,讥讽她:推呀!这些玩笑并不有趣,但是说过之后他和父亲总会大笑起来。母亲却从不回嘴。“你们喜欢耍笑,就笑去吧。”她说。

    过后有一天,没有一句解释的话,她不再骑自行车了。自行车消失了。没有说一个字,但他知道她已败下阵来,重新缩回窝里了,他知道这事情上自己也有错儿。我总有一天要补偿她,他对自己下了保证。

    母亲骑自行车的形象一直没有离开他的记忆。她踩着踏板驶上杨树大街,从自身逃离出去,逃向她自已的欲望。他不愿她走。他不愿她有自己的欲望。他要她一直待在屋里,当他回家时,她在家里等着他。他并不总是和父亲结帮反对母亲:其实他还喜欢和她结成一伙抗拒父亲。可是这一次,他站在了男人的一边。

    【注】①J.M.库切: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男孩》是库切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作者以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了“他”生活的那个地方,暗示当时人的艰难社会生存处境。 B、小说语言生动形象,比喻修辞手法多处运用。如:“鸡窝里捂出一股沼气般的恶臭”“母鸡的爪子都肿起来了,肿得像大象的皮一样”。 C、“他的父亲实在忍俊不禁。女人是不骑自行车的。”父亲的笑,表现了他对母亲骑自行车与世俗观念一样,持否定的态度。 D、小说情节生活化,没有跌宕起伏,波澜曲折,与日常生活相似,使情节内容节奏相合,浑然天成。
    (2)、请分析母亲骑自行车由始而终的心理状态变化以及她不再骑自行车的原因。
    (3)、请结合文本分析男孩对母亲的态度情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仁宗嘉祐五年五月,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 , 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寻通判舒州。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移提点江西刑狱。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仕,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 , 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末,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上览而置之。吕祖谦曰:“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移提点江西刑狱。 B、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移提点江西刑狱。 C、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移提点江西刑狱。 D、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移提点江西刑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司:或为官称,或为官署名,历代其职管有不同,唐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B、进士上第: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及第多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上第指第一。 C、闾巷:“闾”,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古时用于居民组织的单位,以二十五家为一闾;“巷”,里弄。后来用“闾巷”泛指乡里民间。 D、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代帝王诸侯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祭祀社稷,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喜好读书,擅长写文章,欧阳修看了他的文章十分赏识,为王安石传播声名。 B、王安石善为民着想,他调任鄞县,大力兴修水利,便利交通,贷官谷给百姓渡难关。 C、王安石淡泊仕进,文彦博、欧阳修等先后向朝廷推荐王安石,王安石总是推辞不接受,在各地辗转任职多年。 D、王安石性格果敢,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宋仁宗认为其论乃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不予采纳,直到神宗熙宁年间才完全实施变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②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远望云烟环绕城郭的景象,触景生情,不禁引发对昔日李德裕的感叹。 B、“霜林落后山争出”中“争”字,化静为动,生动描绘出深秋霜林木落,群山仿佛争先恐后突兀而出的场景。 C、颈联中“青松”意象耐人寻味,在落日映照下,给人苍凉抑郁之感,暗喻诗人年华迟暮。 D、本诗写景层次分明,摄景角度或俯或仰,时远时近,虚实结合,意境开阔深远。
    (2)、本诗览物抒怀,诗人把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寓于精炼的景物描写之中,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韩愈运用议论等手法,以“”两句表达了自己对早春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2)、庄子《逍遥游》中“”两句写出了宋荣子面对世间荣辱,表现十分淡定,并不因外界如何评价而有所改变。
    (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孩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党史学习教育要增强实效性,就要创新内容、形式、方法,用好红色资源。

    首先,讲好红色故事,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百年党史中有很多____的动人故事,要把这些红色故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红色故事的宣讲不能局限于图文展板和讲解员进行讲解的传统手段,而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以年轻人____的形式,在更大范围、以更快的速度形成红色文化的品牌效应,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

    其次,办好红色旅游,在____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旅游景点是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____)。目前,参加红色旅游的人群大多是年轻人因此,红色旅游针对青年群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应当注意的是,红色旅游设施的建设应同红色纪念设施相得益彰,重视教育引导作用,努力保持____,坚持为爱国主义教育服务,让人们体会到革命年代的艰苦,真正受到教育。

    再次,用好革命文物,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作为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和鲜活载体,每件革命文物都十分珍贵、引人深思,便于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感人肺腑 喜闻乐见 潜移默化 原汁原味 B、声泪俱下 津津乐道 潜移默化 原封不动 C、声泪俱下 喜闻乐见 悄无声息 原封不动 D、感人肺腑 津津乐道 悄无声息 原汁原味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能让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 B、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能让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C、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蕴含其中,能让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D、因为它能让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并且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参加红色旅游的人群大多是年轻人,因此红色旅游是针对青年群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 B、参加红色旅游的人群大多是由年轻人组成,因此,红色旅游是针对青年群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 C、参加红色旅游的人群大多是由年轻人组成,因此,红色旅游针对青年群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 D、参加红色旅游的人群大多是年轻人而组成的,因此,红色旅游是针对青年群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因素影响,①____。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疫灾不仅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性不断增强。从自然因素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发生得相对频繁;②____,疫灾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如鼠疫、血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定的地方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

    在中国古代,每当疫灾发生时,政府蠲免租税,赈济钱粮,施医给药;下罪己诏,祭祀社灵,请求上天宽宥。民间则捐钱捐粮,施医给棺;行巫道术,驱逐厉鬼;抬神巡游,求神保佑。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渐渐步入科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动荡不安,疫灾流行之时,政府和民间总体而言应对③____。

    (摘编自《疫灾的历史地理学思考》)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对上面两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2021年国庆特别节目《中国梦,祖国颂》微电影——《青年之美,国之栋梁》中,尼格买提这样讲述:

    如果能问未来的自己一个问题,你想问,你现在在哪里?你有没有成为一名老师,我画的宇宙飞船你设计出来了吗……小的时候,我常常在想,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青春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当我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校园走向大千世界,我终于明白了,青春是一场奔赴,奔赴属于你所热爱的,把握每一刻属于你的时光,奔赴你所向往的,闪耀每一个属于你的舞台。奔赴祖国所需要的,绽放每一朵,属于你的青春之花。

    如果我能对小时候的自己有所回应,我想告诉他,我在这里,在每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里,生逢盛世,使命在肩,逐梦青春,不负少年。

    年青的我们,正从青涩的少年走向成熟的青年,将来的我们,必将承担国之建设的重任。我们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读了以上内容,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材料,以“青春之美,逐梦飞翔”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