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拿来主义》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2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闭关主义  展览  自(yǔ)  头(kē) B、残羹冷灸  魂灵  冠(miǎn)  脑(suǐ) C、勃然大怒  摩登  女婿(xu)  头(càn) D、礼上往来  国粹  进(bié)  如(pì)
  •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辨别       摩登       羡幕       鞠躬尽瘁 B、欣然       倘若       蹩脚       高屋建瓴 C、挖掘       磕头       针炙       呼天抢地 D、烟俱       鼓吹       糟粕       默守成规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学教材刻意“去鲁迅化”,不仅会抽空民族精神,还会浅薄、无知,在任何时代,中国人都需要鲁迅,以反思历史,反思自己并观照现实。 B、鲁迅的“拿来主义”主张对传统文化要动脑子,有眼光,自己去“拿来”,实际上也是对“全盘西化”的间接批评,不能一味地否定传统文化。 C、不仅鲁迅的文学作品成为中国20世纪文学经典,而且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经典。这些作品反映了20世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时代气质和文化心理结构。 D、很多同学都深切地说,自己体会到了鲁迅为了拯救国民灵魂而不惜呐喊、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以及他胸中深广的忧愤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悔的热爱。
  • 4.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xǔ)           恐(bù)            啬(lìn)            脑(suì) B、故(yuán)         头(kē)            选(tiāo)            头(càn) C、(jué)          脚(bié)            功(yìn)            使(tǎng) D、(cuì)          虚(xiān)            节(yí)            如(pì)
  • 5.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这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
    A、比拟、借代 B、借代、借喻 C、借代、夸张 D、借喻、夸张
  • 6.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pì)如    (lìn)啬    (chàn)头    残羹冷(zhì) B、(bié)进    (yì)节    古(dǒng)    冠(miǎn)堂皇 C、(cuì)    (jìn)绝    脑(suǐ)    剔除糟(pò) D、(xǔ)    淆(hǔn)    (kē)头    子丑(yín)卯
  • 7. 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这些“大老虎”人前冕堂皇,一副正人君子做派,背地里却男盗女 , 他们终究逃不了被人民唾弃的下场。在见诸报端的受贿贪官中,“礼往来”是最常用的借口,而诸如端午、中秋、春节、生日之类的日子,都是非常好的时间“体”。

    A、guàn    chāng    shàng    zài B、guān    chāng    shàng    zài C、guān    chāng    shàng    zăi D、guàn    chāng    shàng    zăi
  • 8.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缘故        挖掘        发扬广大        大宴宾客 B、女婿        精典        佳节大典        剔除糟粕 C、存膏        倘使        性格不合        象征主义 D、徘徊        儒弱        自我炫耀        欣然接受
  • 9. 下列对本文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作者巧妙地叙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入侵,之后清政府又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史实。 B、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指出了“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媚外求荣。 C、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三个短语,层层推进,写出了“拿来”必须独立思考,鉴别精华和糟粕,独立自主地选择。 D、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的目的是造就新人和新文艺,这句话强调了继承的重要性。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⑧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⑨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⑩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拿来主义》)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送去主义”是近代中国继“闭关主义“之后实行的另一种对外政策,过去的“闭关主义”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B、送去主义者先是送古董,送画,后是准备送活人,能够只是送出去,可见送去主义者的“丰富”和“大度”。 C、在当时“送去”是“摩登”,送去主义者与自诩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的哲学家尼采一样“发了疯”。 D、送去主义者不给后代留下一点东西,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的子孙只好磕头贺喜,向别人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破立结合,①至⑦段立中有破,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⑧至⑩段破中有立,对“拿来主义”做正面、直接、具体的阐述。 B、文章第④段阐述了“抛给”和“送来”在本质上的一致性;“抛给”即“送来”;第⑥段列举了他国“送来”的大量事实。 C、第⑨段中文章以“大宅子”设喻论证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批判了“孱头”“昏蛋”“废物”等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D、第⑩段重申“拿来主义”的主张并对拿来主义者提出要求,指出要区别对待文化遗产,实行“拿来主义”对建设民族新文化重要且紧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不对外开放,不实行“拿来主义”,就没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快速发展。 B、八十多年前,帝国主义国家“送来”;八十多年后,它们仍有可能给我们“送来“。 C、否定或者肯定传统的文化和外来的文化,都不利于创造新时期自己民族的新文化。 D、失去“运用眼光,自己来拿”的要旨,“拿来主义”就不能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4)、文章中第①段说“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对这段话,①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讽刺意味吗?请指出关键词。②作者讽刺的对象是什么?③这段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5)、第③段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6)、第⑧⑨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大宅子”“鱼翅”“鸦片”“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的效果?
  • 11. 阅读《拿来主义》(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如何理解“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这句话的含义。
    (2)、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主张的?采用这样的方式提出“拿来主义”有什么作用?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 12.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示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吃掉,只是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炮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第②段中下列哪句强烈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无耻之人(   )
    A、祖上的阴功 B、做了女婿换来的 C、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了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D、而这回接受一切,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2)、对第②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送去主义”作深入批判 B、推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C、用形象的比喻说明“拿来主义”的实质 D、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几种错误态度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3.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①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____烟枪和烟灯,____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____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____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②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选自鲁迅《拿来主义》)

    ①鲁迅在杂文《拿来主义》中,提出了“拿来主义”的思想和主张,他在此文中说要“拿来”的,主要指外国的优秀文化和成功经验。然而鲁迅在不少杂文和讲演中所说的要“拿来”的东西,是古今中外一切的好东西,并不限于外国的优秀文化和成功经验。所以,我觉得可以把鲁迅的拿来主义理解为广狭二义。狭义的拿来主义,指取法外国的优秀文化和成功经验;广义的拿来主义,更为广泛——凡有益于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东西,不论是古是今是中是外,都主张“拿来”。这个“拿来”是占有,挑选和吸取,亦即取法古今中外一切有用的、有益的、好的东西——“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

    ②关于“拿来”的路径,鲁迅有一个思想很值得重视:只要是好的东西,哪怕它的“出处不好”,也应该“拿来”;换句话说,就是对于好的东西无须纠结其来源是哪儿,“拿来”便是。过去人们对鲁迅的这个思想关注不够,其实这个思想十分重要。

    ③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一文中说:“即使并非中国所固有的罢,只要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学习。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谁有优点,就应该向谁学习,谁有优点,谁就是老师,哪怕这优点是敌人的,哪怕这老师是敌人。鲁迅的这个观点,可谓彻底的拿来主义。

    ④鲁迅认为,一边排日,一边也要学日。他在《“日本研究”之外》一文中说:“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地向中国的青年进一个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鲁迅说这话的时候,日军已经侵占辽宁、吉林两省,是敌国了,但鲁迅依然提出自己的忠告,明确告诉中国青年要学习敌国日本的优点。对此,鲁迅是很坚决的,哪怕国内的排日声浪巨大,他也要告诉青年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拿来主义。

    ⑤一次鲁迅在谈到青年人的学习问题时说:“青年人要肯学习,什么都要看……”看的目的在于了解它,从而战胜它。向敌人学习,当然是学其优长,补自身之不足。要学习敌人的长处,这是鲁迅的一贯主张。

    鲁迅在日本生活过,对日本很了解,他说,日本的出版物和工业品之所以相当精良,是因为他们模仿了先进的西方工业国,中国想赶超日本,首先就要学习日本的“会模仿”。鲁迅还认为应该学习日本人的认真精神。他曾对日本友人内山完造说:“中国四亿人民得了‘马马虎虎’的病。不治好这种病,就不能救中国。可是,日本却有治这种病的灵药,那就是日本人的认真态度。所以,即使排斥整个日本,也要买来那种药。”我去过三次日本,觉得日本人特别爱说“确认”二字,凡事都要“确认一下”,这体现出日本人的认真精神。在鲁迅看来,即使日本哪儿都不好,他们的认真精神,还是值得取法的。

    ⑦鲁迅善于辨证分析事物,即使是敌人,他也能洞悉其另一面,这另一面,就是可以“拿来”的好东西。对于“拿来”好东西,鲁迅是极具胆识和魄力的。他在《看镜有感》一文中曾夸赞汉唐“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鲁迅对于敌人长处的“拿来”,就很有这种汉唐气魄。

    (选自李乔《鲁迅的“拿来主义”》)

    (1)、在甲文中的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        但是    只要    但 B、只有        因为    所以    因此 C、因为        虽然    但是    所以 D、只有        虽然    倘使    但
    (2)、甲文中的“拿来”具体指的是“”的做法;乙文中的“拿来主义”则是指“”的态度。
    (3)、请分析④—⑥段的论证思路。
    (4)、教材第六单元主题为“学习之道”,学习是永恒的话题。请分析甲乙两文结尾阐释的“学习之道”有哪些相同之处,这些“学习之道”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何指导意义。
  • 1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拿来主义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挣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 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____,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____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____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____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⑧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⑨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⑩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材料二:

    ①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我们中国人确实从西方国家拿来了不少的西方文化的精华。同时,我们也拿来了不少的糟粕。

    ②我曾提出了一个主张:“送去主义。”意思是把中国文化的精华送到西方国家去,尽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我的根据何在呢?

    ③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四大发明是尽人皆知的,无待赘言。至于无数的看来似乎是细微的发明,也出自中国人之手,其意义是决不细微的。我只介绍一部书,人家一看便知,这部书是:阿里·玛扎海里的《丝绸之路》。

    ④然而,日往月来,星移斗转,西方兴起了产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影响遍及全世界。最早的殖民主义国家,靠坚船利炮,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任务。

    ⑤现在屈指算来,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已经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拿走了不少优秀的精华,但是仍然有许多精华,他们没有拿走。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文化思想,其中有糟粕,也有精华,如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如能切实行之,必能济西方之穷。另外,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而获得成功,对世界其他国家就很有借鉴的价值。

    ⑥这些东西如珠子在前,叫人家,特别是西方,却偏不来拿。怎么办呢?你不来拿,我们就送去。

    (摘编自季羡林《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1)、联系上下文,材料一中第③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所以  然而  尽管  因此 B、当然  然而  虽然  所以 C、当然  所以  虽然  因此 D、所以  然而  尽管  所以
    (2)、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题为“拿来主义”,却从批驳“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写起,采用了先破后立的写法,步步深入。 B、第⑤段承上启下。其中“摩登”一词是反语,既挖苦否定了“送去主义”,也旁敲侧击了当时趋时逢迎的作风。 C、第⑨段中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分别比喻无害无益、有益有害、有益无害、有害无益的四种文化遗产。 D、文末阐明了保存遗产与开创新业的辩证法,可见“拿来主义”的思想意义并不只局限于对待外来和传统文化方面。
    (3)、请结合材料一中第①段画线句分析本文语言特点。
    (4)、有人认为材料一中⑦⑧段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对“拿来”的论述存在矛盾,你怎么看?
    (5)、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问题上,鲁迅先生批判“送去主义”,季羡林先生则奉行“送去主义”。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文段,请你说说两位先生各自所持观点的具体内容。

五、选择题组

  • 1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____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____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____,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____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是        不管        可是        因而 B、可是        纵使        然而        因此 C、因为        不管        然而        当然 D、然而        虽然        但是        所以
    (2)、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
    A、比拟        借代 B、借代        借喻 C、借代        夸张 D、借喻        夸张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捧”字和“挂”字活化出所谓的“大师”们到了国外就卑躬屈膝的嘴脸。 B、第③段将“尼采”和“中国”进行了类比论证,有力地论证了“送去主义”的危害性。 C、第④段中“抛给”与“抛来”有着本质的不同:“抛给”是没有目的的,不会有附加条件;而“抛来”是有目的的,定会有附加条件。 D、“送去主义”产生的根源是“闭关主义”,它的实质是崇洋媚外;“送来主义”是西方国家抛给的“残羹冷炙”。

六、语言表达

  • 16. 下面是节选自某学生作文的一个片段,请指出其中出现的几处逻辑错误。

    天空深邃悠远,是因为它有飘逸的云儿和飞翔的小鸟;大海广阔无边,是因为它有跳动的浪花和畅游的鱼儿;草原葱绿壮美,是因为它有茁壮的小草和驰骋的骏马;我快乐穿梭于天地,是因为我有“悦读”的行囊。

  • 17.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使用的对错。
    (1)、该塔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几经修复、扩建装饰,目前形成了内外院两部分,建筑既冠冕堂皇 , 又具典型的民族风格。
    (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向来为人们所看重,并且一直践行,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
    (3)、从“残羹冷炙”上琢磨商机,是农学出身且兼具投资人身份的她,过去数十年一直在做的事。
    (4)、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敝帚自珍的味道。
    (5)、他看起来风度翩翩,其实是个沐猴而冠的随和人。
    (6)、在投资过程中,人们专注于低点买进高位抛出,对于一些常规却置之度外 , 忽略向基金公司补全或及时更新自己。
    (7)、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群众到兰考焦裕禄墓前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公仆。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虽目不暇给 , 但接待工作做得有条不紊。
  • 18. 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刻画你心中鲁迅先生的形象。

      

    要求:①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②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④不少于100字。

  • 19. 观察下面的两幅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请简要概括两幅漫画共同的寓意。(10个字以内)
    (2)、请分别简要分析两幅漫画构思的创意。
  •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激烈的,①。他的一些专著,像《中国小说史略》,现在还是学术界的经典。② , 但又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分析整理,往往有独到的眼光,他其实是。③那些笼统批评鲁迅偏激和割裂传统的人,其实并不真正了解鲁迅的独特价值。

七、微写作

  • 21. 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他一生创作的小说虽然数量不多,但篇篇堪称经典。他的第一个小说集《呐喊》就给我们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请你选取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结合小说情节,阐述其形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