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2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二方面着笔。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难求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暮去朝来颜色 D、凄凄不似向前
  • 3. 下列对教材中的诗歌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两句写面对天姥山,高达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也像要拜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反衬天姥山之高。 B、“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是说杜甫一生饱经艰难,鬓发如霜却志业未成,常常抱恨于心。 C、“主人下马客在船”是写诗人与主人江边分别的情景,一人在岸,一人在船,挥手作别,为下文诗人单独召见琵琶女做好了铀垫。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出了词人遭遇了国破家亡之痛,江湖飘泊之苦,如今孑然一身,面容变得暗淡憔悴,却无人理会。
  • 4. 下列对《登高》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着重从形、声、色、态方面刻画眼前景物;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气氛,读者可以充分地展开想象进行补充。 B、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条、空旷辽阔的景色,上句仰视,下句俯视,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C、颈联两句分别从时间、空间着笔,高度概括了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把久客易悲秋、多病独登台的沉痛情感融进了诗句中。 D、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个人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跃然纸上。
  •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所谓“年号”,即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 B、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的是有联系的,如杜甫,字子美,“甫”与“子美”的意思十分相近;而有的却毫无联系,如白居易,字乐天, C、“江州司马青衫湿”中,“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青衫”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后借指失意的官员。 D、“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教坊”是中国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演出等事务。
  • 6.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欲之梦吴越        因:介词,因为 B、忽魂悸魄动        以:连词,表并列 C、恍惊起长嗟        而:连词,表顺承 D、《霓裳》后《六幺》    为:动词,弹奏
  •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难求        信:确实、实在 B、迷花倚石忽已        暝:昏暗 C、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洲(陆地) D、千呼万唤出来        始:开始
  • 8. 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陆地) B、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C、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这里指离家万里,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D、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政治上不得志。
  • 9.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倒(liáo)   多财善(gǔ)    记(zhuàn)   无音信(miǎo) B、(bìng)   前后相(zhǔ)   候(cì)      洁身自(hǎo) C、条(xiāo)   人才济(jì)     静(mì)     博闻强(zhì) D、(xiáo)   清沙白(zhǔ)   徉(cháng)   稳操胜(quàn)

二、古代诗歌阅读

  • 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 平海夕漫漫。

    注:①本诗为诗人在长安碰壁之后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作。②“迷津欲有问”,《论语》记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问津,却被这两位隐者讥讽入世的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遥望,可望而不可及。看似句意平淡却含蓄地表达了浓烈的情感。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一个“隔”字就流露了思乡之情,用词贴切。 C、“孤帆天际看”,诗人运用对写,主客移位,想象家人们也在思念自己,因而遥望着天际的孤帆,期盼着自己的归去。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在从政与归隐的矛盾中,表现出诗人在长安碰壁之后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而与官场决裂的决绝心理。
    (2)、本诗首联与杜甫《登高》的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都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两者的相似之处。
  • 1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公元765年,杜甫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漂泊。这首诗大概写于诗人出川途中。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旅夜书怀》诗,标题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旅夜”交代时间,点明诗人处境;“书怀”即抒发情感。 B、《旅夜书怀》的尾联是诗人发自肺腑的呐喊,表明诗人决心像沙鸥一样,展翅飞翔,对未来充满了豪情壮志。 C、《登高》的颈联,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体衰多病,诗人蕴蓄的复杂情感,动人心弦。 D、《登高》被后人赞为古今七律第一,其尾联的“繁霜鬓”与“浊酒杯”写尽诗人艰难苦恨的人生境遇和悲凉之情,体现了沉郁顿挫的特色。
    (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歌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 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713年~741年(开元年间)。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廊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风霜起”营造出了一种肃杀之气,一起笔就刻画出画鹰的气势,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竦身”指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猎取狡猾的兔子,生动描绘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 C、此鹰不只是一个画面形象,还具有主体精神的象征意义,传达出诗人思奋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之情。 D、最后两句深入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以真鹰气概期之”,寄托着作者的思想。
    (2)、本诗与诗人的《登高》一诗的风格有何不同?请分别概括,并试从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 13.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2)、根据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两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 1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杜甫《登高》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用凝练的语言从形、声、色等方面描绘眼前的景物,动静、虚实结合,呈现了夔州一带浓郁的秋景图。 B、颈联诗人从时空两面着笔,高度概括了自己颠沛流离的生活,把羁旅之愁、孤病之苦等多种沉痛情感融进了诗句。 C、杜甫是忧国忧民的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写出了诗人潦倒的生活之苦和无法释怀的家国之忧。 D、本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跌宕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突破了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雕琢的痕迹。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 1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病, 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颔联“萧萧”“滚滚” 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
    (2)、这首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请作分析。
  • 1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2)、颔联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评它“把悲秋的情感推向了极致”,请赏析一下这一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 17. 阅读以下两首格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登高》一诗押韵的字有____个。(   )
    A、2 B、3 C、4 D、5
    (2)、下列对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岳阳楼》:以阔大之景引发社稷之思。 B、《登高》:以神奇瑰丽之景反衬悲凉之情。 C、《登岳阳楼》:以不幸的“无”和幸运的“有”相对比形成艺术张力。 D、《登高》:颈联以“萧萧”“滚滚”两组叠词营造如泣如诉的艺术效果。
    (3)、请概述《登岳阳楼》一诗末尾两联所表达的情感。
  • 18.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首联绘景如工笔画,具体描绘急风、高天、猿啸、清渚、白沙、飞鸟,形、声、色、态一一呈现。 B、《登楼》颈联议论天下大势,坚信大唐帝国政权稳固,气运久远,警示吐蕃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扰。 C、《登高》尾联直抒胸臆,抒发国运艰难、身世坎坷、穷困潦倒的悲苦之情;《登楼》尾联用典,表达了对朝廷的极度失望和不满。 D、两首诗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借登高临眺的所见所感,融自然景象、国家命运、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
    (2)、虽同为登高临远之作,这两首诗的颔联所写之景却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分别赏析。
  • 1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请阅读本诗后回答下列问题:

    (1)、宋代学者罗大经曾评价本诗仅颈联中便有八重悲,请写出其中五重悲意。
    (2)、“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中,“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 20.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一个“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也为首联营造的画面增加了不尽的悲怆意味。 B、颔联中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于不动声色的景物描写中让人倾听灵魂深处的豪迈和奋发向上的激情。 C、颈联中的“常作客”指出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D、杜甫把这首诗写得纵横恣肆,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雕琢的痕迹。
    (2)、诗人借登高表达的“悲秋”情怀,意蕴丰富。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的“悲秋”情怀。
  • 2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诗略

    登岳阳楼①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①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时所写。②坼chè,分裂。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登高》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B、《登高》颈联诗人点明题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C、《登岳阳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寄予着许多感慨。 D、《登岳阳楼》颈联叙述身世,凄凉落寞,意境由广而狭。尾联笔力一转,以“戎马关山北”的博大胸襟,与颔联恢弘伟丽的自然气象相得益彰。
    (2)、结合作者写作这两首诗时的境况,分析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的情感。
  • 2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阁夜①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该诗是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②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③卧龙跃马:指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代指诸葛亮和公孙述。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岁暮”指冬季,“短景”指冬天日短。一个“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感慨光阴荏苒。 B、颔联视听结合写所闻所见,鼓角声表明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表现出夔州一带的现状。 C、颈联刻画了夔州的典型环境,“野哭”富有时代感,“夷歌”具有地方性。 D、尾联写幸而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世事不定,也不会感到寂寥。
    (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发出“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慨叹,本诗也有类似的感情,请结合“艰难”二字具体分析本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 2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俯仰所见,视线从低到高,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悲凉的画面。 B、颈联表现感情,从横(空间)纵(时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老病孤独。 C、尾联写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其忧国伤时的情操表现得淋漓尽致。 D、本诗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将个人身世之悲、失意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
    (2)、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三、选择类

  • 24. 对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急天猿啸哀                       高:高远。 B、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C、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D、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恨:痛苦遗憾。

四、小阅读-课内

  • 25. 下列对杜甫《登高》的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开门见山,格调高亢,气势恢宏,境界阔大,情感悲凉。描绘景物,远近高低,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势的峡江秋景图。 B、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感怆,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C、颈联从纵、横两面着笔表现感情,从时间到空间,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归结到时世艰难,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D、杜甫《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

五、情景默写

  • 26. 《登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10)、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
    (11)、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1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1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六、语言表达

  • 2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除了饮酒、赏菊、登高外,。因“糕”与“高”字同音,也是步步登高的意思。到了宋朝,人们过重阳节时,除了要互相馈送重阳糕外,。据《梦粱录》卷5《九月》记载,重阳节人们把米粉用糖水和匀,做成米糕,上笼蒸熟,出笼后,在顶上插一面小旗帜,端着给邻居家送过去。为什么要插旗?不是为了好吃,只是为了好看。当然,除插旗外, , 南宋三大将领之一的张俊重阳节送给宋高宗的糕点就是把它们扎成假山和盆景的样子。

  • 28. 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29. 杜甫的很多近体诗首联即对仗,如《登高》的首联就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试查找杜甫首联即对仗的诗句。
  • 30. 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

    庭院里玉兰树在蝉鸣声中舞蹈,不时送来一缕沁人心脾的清香。伴着蝉鸣和幽香,小女孩长大了,渐渐读懂了苏东坡的豪放,李白的飘逸,李清照的婉约,杜甫的沉郁,柔美的朱自清和犀利的鲁迅。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