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1《春》一课一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对《春》结尾的三个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个比喻是表现春天生命的开始,一切都是新的,给人以希望。 B、第二个比喻是描写春天给人带来美的想象力。 C、第三个比喻是强调春天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D、这三个比喻生动地揭示了春天的个性“新”、“美”、“力”,热情洋溢地赞美了春天。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热烈的追求。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 3. 结合句意,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欣欣然:草木茂盛、充满生机的样子。) B、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朗润:明朗、润泽。) C、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落地:这里指婴儿出生。) D、—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烘托:陪衬,使明显突出。)
  • 4. 下面句子朗读的停顿和重音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望着,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了。 B、望着,望着,东风/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望着,/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的美。 B、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C、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D、平桥村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 6. 下列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发生变化的一句是( )
    A、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B、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C、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D、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二、字词书写

  • 7. 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在后面的括号内。
    (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棉棉的。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兴兴然张开了眼。
    (3)、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浑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4)、“一年之记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5)、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
  • 8. 下面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翠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瞭亮地响。

    改为     改为

三、填空题

  • 9. 课文《春》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比较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括号中的词,你觉得哪个用得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长)出来。
    (2)、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拍)着你。
  • 10. 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小段,回答小题。
    (1)、第5段文字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第6段中“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这一句仅仅是写树叶子、小草的颜色吗?为什么?
    (3)、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一词用得好,为什么?
  • 11. 课文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比较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括号中的词,你觉得哪个用得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1)、小草从土里(长)出来。
    (2)、蜜蜂嗡嗡地(叫)着。
    (3)、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吹)着你。

四、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春》一文(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批注: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象,——草的嫩、绿、多,惹人喜爱。】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批注:   】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⑤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⑥春天像。

    ⑦春天像。

    ⑧春天像。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酝酿”和“烘托”两个词语

    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②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给文章加批注,是很好的读书方法。请仿照第一段后的批准,结合你对语段的理解,给第③段加上恰当的批注。
    (3)、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②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着一层薄烟。

    (4)、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5)、下面对③段中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感情色彩看,“卖弄”是褒义词。 B、“宛转”的意思是温和而曲折。 C、“应和”与“呼应”是同义词。 D、“嘹亮”的反义词是“低沉”。
    (6)、按原文准确默写出⑥⑦⑧三段的内容。
  • 13. 阅读

    《春》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第①段作者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来描写春风的?
    (2)、赏析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五、综合性学习

  • 14. 班上组织“走进春天”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古人留下许多传颂千古的名句,从下列诗句中你能发现我国春天的什么特点?请选择一首,写出你的发现。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我选择第(    )首,我的发现是:

    (2)、下列关于“春在校园”的三副对联,你最欣赏哪一副?请简述理由。

    A绵绵春雨润万物  处处园丁育栋梁

    B雄鹰展翅乾坤大  桃李争春天地宽

    C迎东风一片蓝天蹑鹏程  沐朝阳十载寒窗奏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