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必修上册语文《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山麓(lù) 雕砌(qiè) 山巅(diān) B、悬崖(yá) 石磴(dèng) 须臾(yú) C、戊申(wù) 岱祠(cí) 姚鼐(lài) D、膝盖(qī) 石罅(xià) 绛皓(hào)2.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漫:弥漫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照 C、是日观道中石刻 是:判断动词 D、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磨灭3. 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劝学 劝:鼓励 ②驽马十驾 驾:驾车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④圣人无常师 常:平常、普通
⑤击空明兮溯流光 空明:空阔明亮 ⑥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
⑦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将:表假设 ⑧洗盏更酌 更:再
⑨而皆若偻 偻:佝偻 ⑩少杂树,多松,生石罅 罅:罅隙
A、①②④⑦ B、①⑥⑧⑩ C、①④⑥⑩ D、①⑤⑥⑨4.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歌窈窕之章 B、顺流而东也,舳舶千里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D、明烛天南5.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 B、《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本文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发现。“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6. 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又称别号、表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 B、古代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如“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 , ”,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2)、《登泰山记》中“ , ”两句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3)、《登泰山记》中“ , ”两句,描述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
三、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 , 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 , 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登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祖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史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 , 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 , 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①临皋(gāo):亭名,在黄冈南长江边上。苏轼初到黄州时住在定惠院,不久就迁至临皋亭。②冯夷:水神。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阴:水的南面。 B、京师:一般指国都。 C、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 D、是岁十月之望:望日,农历每月十五。(2)、下列对两篇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泰山记》叙说登山经过,描写夕照和日出胜景,综述名胜古迹,详略得当。 B、《后赤壁赋》沿用了赋体主客问答、抑客扬主的传统写法,抒发自己的人生思考。 C、《登泰山记》以“桐城姚鼐记”结尾,交代作者;《后赤壁赋》结尾梦醒不见道士,余味深长。 D、姚生动描绘泰山的山石树松,苏轼客观点出赤壁的江岸水月,都在寻找精神慰藉。(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B、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C、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D、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②稍见云中白若蒱数十立者,山也。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④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游媚笔泉记
姚鼐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淙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幕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
【附】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 , 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②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B、①翼乎临于溪右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①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西循崖可二里”与“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短歌行》)中的“可”字含义不同。 B、“日暮半阴,山风卒起”与“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中的“卒”字含义相同。 C、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著《水经注》是中国古代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D、晦,指农历每月的末一天。类似的词有朔、望,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B、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C、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D、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桐城西北连绵的山峦,山崖忽合,地势险峭,难以行走,接着点出“曲流”,表现了山水的态势,悄然引出后文要写的媚笔泉。 B、第二段“积雨始霁”等五句写的是龙溪十余里间的景色,正值阳春三月,花草树木映着阳光,溪水潺潺在山间流淌,声色俱佳,令人神往。 C、文章写左学冲筑室未成时就邀客宴饮,强调了他特别重视宴饮活动的个性;而这种雅兴乃因媚笔泉而生,这增强了媚笔泉引人入胜的魅力。 D、《登泰山记》写日出:太阳纯红如丹砂,下面有红光荡漾,托其冉冉上升。富有动感,如在目前。寥寥数语,就把日出景象写得气势磅礴。(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②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四、语言运用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游记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写景状物。我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绝好地提供了写作机会。( ),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苏轼在《赤壁赋》中寥寥数笔便勾勒了一幅空灵秀美的月夜江水图,时隔千年,____,读着这段文字,我们仍如____一般,看到波光粼粼的江面,吹着习习而来的夹着草木之香的江风,举目望去,皓月在云间穿梭。
托物言志是古代游记散文的又一特点。在中国的山水游记散文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描写美丽景物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古代许多文人雅士,置身于田园山林之间,徜徉在风花雪月之中,虽____,潇洒飘逸,但难消人生多舛的伤感与无奈。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给山水游记散文增加了许多魅力。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假托游山之行,得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____,让世人领悟到治学态度的谨严。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成为历代文人绝好的写作机会。 B、我国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为历代文人绝好地提供了写作对象。 C、我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 D、数不胜数的我国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成为历代文人绝好的写作对象。(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才华卓越的文人加上秀丽的景象 B、秀丽的景象加上才华卓越的文人 C、秀丽的景象受到文人们的钟爱 D、文人们十分珍惜秀丽的景象(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时不我待 身临其境 放荡不羁 金科玉律 B、时过境迁 设身处地 放荡不羁 金科玉律 C、时过境迁 身临其境 放浪形骸 至理名言 D、时不我待 设身处地 放浪形骸 至理名言五、语言表达
-
11.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苏轼游赤壁抒发了人生感悟,姚鼐登泰山赞美了大好河山。请仿照示例,另写两个句子。
面对泰山,杜甫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登临黄山,徐霞客。
漫步西湖,苏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