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师说》 同步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乎(jiān)     奖(jiā)        阿(yú)          师(xiāng) B、步(guǐ)       经(zhuàn)     以(yí)之        (cháng)弘 C、骥(qí)        句(dòu)        白(bān)        老(dān) D、马(nú)        子(tán)        针(biǎn)       无(zhǎng)无少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教导自己的老师表达谢意本没有错,只是越来越严重的攀比之风让谢师宴变了味。 B、因为韩愈在潮州只待了几个月,很快就调任他处了,所以当地人一直把他当成圣人来敬畏。 C、韩愈本人毕竟是一个儒家孔孟学派的卫道者,又是一个复古主义的大力提倡者,他的文章不可能不会没有局限性。 D、说到底,不管长春这家餐馆是否存在误导顾客消费的行为以及是否存在宰客现象,商家都应引以为戒,及时改正。
  • 3. 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弟子不必不如师⑥蚓无爪牙之利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 4. 对下列各句中“师”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  ②吾从而之  ③惑而不从  ④而耻学于  ⑤彼童子之

    ⑥孔子郯子  ⑦吾道也  ⑧巫医乐百工之人

    A、①③④/②⑤⑦/⑥⑧ B、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C、①⑤/⑥⑦/②③④/⑧ D、①③④⑤/②⑥/⑦/⑧
  • 5.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有学问的人 B、明而行无过矣:知识 C、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很多人 D、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同“授”,传授
  • 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顺风而呼,声非加也               疾:快,声音大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横渡

    木直绳,以为轮                                 中:射中

    C、是故贵无贱                    无:没有

    六艺经传皆习之             通:普遍

    D、生乎吾前,其道也固先乎吾               闻:见闻

    作《师说》以之                                 贻:赠送

  • 8. 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C、从而师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9. 下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食埃土    ②吾道也    ③吾妻之我者

    ④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⑤非能也    ⑥不相师

    A、①⑤\②④\③⑥ B、①④\②⑤\③⑥ C、③④\②⑤\①⑥ D、②⑥\①⑤\③④
  •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蚓无爪牙之利 D、风雨兴焉

二、情景默写

  • 11. 默写
    (1)、《师说》中,与“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2)、《师说》中,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对自身“”。
    (3)、《师说》中用“”两句说明“童子之师”的做法和自己所说的老师有着本质的区别。
  • 12. 默写
    (1)、作者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的错误态度。
    (2)、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犹且从师而向焉”;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而耻学于师”,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3)、作者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向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 13. 默写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两句明确指出他所说的老师不是教人学习文章断句的教师。
    (2)、《师说》中,“”两句指出了人们在学习上面临的两种问题。
    (3)、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小惑从师、大惑耻师的做法是舍本逐末、糊涂透顶的,即“”。

三、文言文阅读

  • 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 , 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己而非人,俗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

    (节选自清·刘开《问说》)

    (乙)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利                    俗同病 B、风雨兴                        其奚决 C、冰,水为之,寒于水            好学不勤问 D、不拘时                        以多问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非问无以广

    A、学而大遗 B、中规 C、道也 D、故木受绳则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B、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C、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D、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 B、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C、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D、“六艺”指《诗》《书》《礼》《中庸》《易》《春秋》六种经书。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提出“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能增加知识,不“问”就不能提出疑难。 B、甲文提倡多问,问的对象可以是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也可以是跟自己相近或不如自己的人。 C、乙文中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作对比,这是纵向的对比。 D、乙文批判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并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点明写作缘由。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15.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荀子《劝学》)

    (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唐]韩愈《师说》)

    (三)

    汉魏以来,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唐承其弊,是以一时士大夫之流,鲜不自鸣得意,竞耻相师,文公以一布衣周旋其间,而欲挽八代之颓风,洗一时之旧染,自非传道、授业、解惑三大端矣,不足以正流品而广善类。然持之过激,与言不得其人,则其道不传,而其业难受;其业难受,而其惑愈不解矣。今者李氏子蟠,不拘世俗,非所谓出类拔萃而知所向往者乎?文公作说以贻,因以嘉来学而奖后进。

    (选自[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B、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C、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D、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者:指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也指求学的人。文中应指前一义项。 B、句读:指文章句意已尽或未尽须停顿之处。教句读者非韩愈眼中之“师”。 C、百工:泛指各种工匠。韩愈称赞他们虽地位低贱,却不以相互学习为耻。 D、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此处以身份的普通来突出韩愈的精神。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一)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荀子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 B、选文(一)第1段连用“青出于蓝”“木直中绳”和“金就砺则利”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选文(二)第2段承接上文论述,用三组对比,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选文(二)用“嗟乎”“呜呼”等语气词点燃了作者的感叹,直接而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批判意图,发人深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②今者李氏子蟠,不拘世俗,非所谓出类拔萃而知所向往者乎?

    (5)、请按照加点词的语义关系,将下列句子进行分类整理: 

    ①取之于蓝,青于蓝  ②吾尝终日思矣  ③臂非加长也,见者远④顺风呼  ⑤小学大遗  ⑥则群聚笑之⑦欲挽八代之颓风  ⑧不足以正流品广善类  ⑨嘉来学奖后进

  • 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韩愈 , 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蜀观察推官。晋 , 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愈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为作《进学解》以自谕。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旌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延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文本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B、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C、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D、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2)、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还包括唐代的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陆游、王安石。 B、卒,表示“死亡”的意思。《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D、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幼年丧父,勤奋好学。他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 B、韩愈正直敢谏,多次被贬。韩愈很反感唐宪宗供奉佛骨,于是上表反对,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差点被皇帝处死,在众人的求情下,被贬为潮州刺史。 C、韩愈不顾生死,宣抚叛乱。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皇帝也感到后悔,下诏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 D、韩愈重视师道,洞察世风。韩愈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深刻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4)、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文本二,作者从哪3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从而抨击“耻学于师”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