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步检测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①“2014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上,社会名流、演艺明星、职业赛车手、专业媒体记者,组成了一支车队,____倡导使用环保新能源座驾。 

    ②焦裕禄同志总是____,要求同志们公私分明,他自己连一本公家的稿纸也不肯拿回家给孩子。

    ③在这次抢险救灾中,范维龙____,带着连队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灾区,连续从废墟中救出39人。

    A、身体力行      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B、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身先士卒 C、身先士卒      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D、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身体力行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别了,“不列颠尼亚”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①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②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③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④7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⑤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⑥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⑦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材料二:

    BBC香港1997年7月1日报道

    ①他们在回荡珠江两岸的号角声中离开,用挥手画下悠长告别的句点。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次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章。

    ②雨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这位最后的香港总督离开总督府时,现场弥漫着情绪。这一刻他准备已久。当降旗的《最后岗位》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勉力维持住情绪。

    ③这位总督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者,这首《高地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他必须离开代表这座城市的住所,象征这位最后总督的国旗也将随他回国。他的女儿们专注地见证这一历史性的一刻。

    ④总督离开时,他遵循传统,坐车绕行总督府三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着承诺“我会回来”。

    ⑤英国占领香港,是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之时。今晚,她的后代将把香港交还。

    ⑥夜空紧接着被点亮,伴随着隆隆的烟花声。帝国主义的最后一程在节庆般的烟花中画下句点。

    ⑦午夜来到,历史将香港从英国的怀抱中移开。英国国旗降下,一个半世纪的大英帝国统治随之结束。

    ⑧登上“不列颠尼亚”号,他给女儿温柔的碰触。

    ⑨看着今晚在我身后航行的“不列颠尼亚”号,很难想象英国人靠着木造船航行过半个世纪的时代。那时候,香港是个荒凉寂寞的地方,英国人的帝国主义冒险最不可能发生于此。当时香港还没有成为大英帝国最有价值的战利品。

    材料三:

    美联社香港1997年6月30日电

    ①随着午夜国旗的交换,焦虑不安和兴奋的香港今天摆脱了156年的殖民时代,并开始了在欢欣鼓舞的中国共产党主权下捉摸不定的新时代。

    ②香港剪贴簿上此时此刻展示的英国人结束、中国人开始的种种镜头,显示殖民主义逐渐衰落的图像,以其规模和速度使人眼花缭乱。

    ③英国查尔斯王储的游艇驶离香港。红旗取代了蓝旗。当大英帝国的太阳最终沉落时,天上下雨了。

    ④对英国来说,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已通过使英国感到沮丧的方式提醒英国: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已缩小。

    ⑤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的这个简单仪式给19世纪的殖民主义以致命的一击,并洗刷了中国一贯认为是根本的耻辱。

    ⑥对香港630万人民来说,这是未来的黎明。这一天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新纪元的诞生。

    (1)、概括《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2)、下列对材料一第①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是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即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 B、本段点题,点明英国降国旗后,“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一次完成接载英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该游轮就象征了英国的衰落。 C、本段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降下,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 D、两个“最后”表明米字旗再也不会升起,中国政府将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字里行间洋溢着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欢快。
    (3)、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请分析这三则材料是如何体现的。
    (4)、这三则材料的报道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 3. 阅读

    材料一: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7时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材料二:

    BBC香港1997年7月1日报道

    他们在回荡珠江两岸的号角声中离开,用挥手画下悠长告别的句点。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次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章。

    雨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这位最后的香港总督离开总督府时,现场弥漫着情绪,这一刻他准备已久。当降旗的《最后岗位》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勉力维持住情绪。

    这位总督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者,这首《高地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他必须离开代表这座城市的住所,象征这位最后总督的国旗也将随他回国。他的女儿们专注地见证这一历史性的一刻。

    总督离开时,他遵循传统,坐车绕行总督府三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着承诺“我会回来”。

    英国占领香港,是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之时。今晚,她的后代将把香港交还。

    夜空紧接着被点亮,伴随着隆隆的烟花声。帝国主义的最后一程在节庆般的烟花中划下句点。

    午夜来到,历史将香港从英国的怀抱中移开。英国国旗降下,一个半世纪的大英帝国统治随之结束。

    登上“不列颠尼亚”号,他给女儿温柔的碰触。

    看着今晚在我身后航行的“不列颠尼亚”号,很难想象英国人靠着木造船航行过半个世纪的时代。那时候,香港是个荒凉寂寞的地方,英国人的帝国主义冒险最不可能发生于此。当时香港还没有成为大英帝国最有价值的战利品。

    材料三:

    美联社香港1997年6月30日电

    随着午夜国旗的交换,焦虑不安和兴奋的香港今天摆脱了156年的殖民时代,并开始了在欢欣鼓舞的共产党中国主权下捉摸不定的新时代。

    香港剪贴簿上此时此刻展示的英国人结束、中国人开始的种种镜头,显示殖民主义逐渐衰落的图像,以其规模和速度使人眼花缭乱。

    英国查尔斯王储的游艇驶离香港。红旗取代了蓝旗,当大英帝国的太阳最终沉落时,天上下雨了。

    对英国来说,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已通过使英国感到沮丧的方式提醒英国: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已缩小。

    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的这个简单仪式给19世纪的殖民主义以致命的一击,并洗刷了中国一贯认为是根本的耻辱。

    对香港630万人民来说,这是未来的黎明。这一天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新纪元的诞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用对比和双关的手法暗示了英国帝国主义的没落。 B、“他们在回荡珠江两岸的号角声中离开,用挥手画下悠长告别的句点。”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次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章。“他们”是指彭定康和查尔斯王子。 C、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者,《高地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当降旗的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他没有把悲伤表现出来。 D、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到了红旗取代蓝旗,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充分显示了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正在缩小。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按照空间顺序报道了“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从不同的视角体现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B、材料二认为香港曾是个荒凉寂寞的地方,其能有现在的繁荣富足,和大英帝国的统治是密不可分的。 C、彭定康离开时,坐车绕行总督府三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着承诺“我会回来”。彭定康也将再次回到香港履行他的使命和职责。 D、材料三从第三方的角度客观真实地报道了“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语言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2年8月16日是焦裕禄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不久前,河南省杞县融媒体中心在筹备纪念活动翻阅资料时,在杞县档案馆查找到70年前焦裕禄的两份珍贵手稿。两份手稿均写于1952年11月,记录的是30岁的焦裕禄在杞县谢寨乡(今邢口镇)开展土改复查工作的情况。

    1952年1月,焦裕禄来到杞县后,先在葛岗区大云所乡和楚寨乡走访调查团组织建设,开展土地复查工作,后在谢寨乡开展土改复查工作。从时间上推断,焦裕禄在杞县工作约一年时间,改变了过去他在杞县工作5个月的说法。焦裕禄在《杞县一区谢寨乡土改复查运动第一步工作报告》中写道:“深入发动群众,加强干部团结,密切党群关系……当人民的好干部。”在杞县工作期间,焦裕禄走街串户、访贫问苦,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使群众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跟党走,才能过上好日子”的道理。

    自8月10日起,焦裕禄的两份手稿开始在杞县“纪念焦裕禄诞辰100周年书画展”上展出,两份手稿为杞县党员干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提供了珍贵教材。

    (摘编自《河南杞县发现两份焦裕禄70年前的珍贵手稿》)

    材料二:

    1953年6月,31岁的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怀着满腔激情,抱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理想来到正在筹建中的洛矿。

    厂里提出,当务之急是要修一条从车站到厂区的公路。焦裕禄主动承担了这个紧急任务,厂里只给了他半年时间,领到任务后,焦裕禄就和工人们一起风餐露宿在筑路工地上。由于临时搭建的工棚少,焦裕禄提出干部露天睡觉,自己带头把铺盖搬到野外,并风趣地表示,天作房地作床,这么大的屋子,这么大的床,往哪找啊!

    1956年12月,焦裕禄被厂党委任命为一金工车间主任,没日没夜地投身于洛矿的建设中,他带领大家冲锋在前。1958年春,厂党委决定,由焦裕禄所在的车间承担试制新中国第一台直径2.5米双筒卷扬机的任务,卷扬机在矿山、码头、水利等建设中主要用于物料的提升与平移。为缩短工期,焦裕禄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把整台苏联机器上的上千个零件全部拆解下来,一件一件熟悉。在焦裕禄的领导下,一金工车间克服了设备不全、原材料和零部件奇缺等重重困难,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就成功完成了研制任务,不仅填补了我国矿山机械生产史上的一项空白,还缓解了我国矿山采掘中提升矿石和煤炭作业的燃眉之急。同年8月,机器分配给河南义马煤矿后,使该矿的提升能力较过去翻了一倍。这台额定使用年限20年的机器,一直坚持服役了49年,表现出良好的安全和使用性能。

    1959年1月,焦裕禄由于出色的表现,被厂党委任命为生产调度科科长。1962年,他重新回到农业战线任职,从此告别了9年的工业岁月,开始了他人生又一段新的征程。

    (摘编自《焦裕禄在洛矿》)

    材料三:

    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

    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但是,焦裕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鲜血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只要加强党的领导,一时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第二天,当大家知道焦裕禄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下乡了。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去了。他从这个大队到那个大队,他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谈论。回到县委,他向大家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摘编自《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焦裕禄的两份手稿是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珍贵资料,要保护和运用好,并发挥好其在革命传统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B、焦裕禄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带领车间成功研制出双筒卷扬机,机器安全和使用性能良好,是我国矿山机械生产史上的重要成就。 C、材料三介绍当时兰考的严重灾情和描写当地的灾荒景象,暗示了焦裕禄责任之重大、工作之艰难,也为表现焦裕禄的精神做了铺垫。 D、无论是在洛矿修公路面临工棚少时,还是在兰考看到灾区穷、困难多时,焦裕禄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并解决了这些困难。
    (3)、焦裕禄在杞县、洛矿和兰考这三地工作期间,都表现了哪些相同的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别了,不列颠尼亚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成”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有删减)

    材料二:

    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

    程龙

    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邀请,备受瞩目的内地奥运健儿访港代表团近日访港,相关活动门票一经发售,几小时内几近售罄,体现的是香港民众对内地奥运健儿的喜爱、对祖国发展进步的关注。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前不久,在“时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国建造主题展开幕式上,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的孩子们,手持鲜艳的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用普通话合唱了一首《龙的传人》,引来阵阵掌声。童声悦耳动听、感染人心,激荡着爱国之情。

    大国建造,让香江更璀璨。从支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香港临时医院项目和社区治疗设施项目,到改善民生的香港将军澳海水化淡厂、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往岩洞工程,再到香港迪士尼乐园、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一直以来,祖国内地悉心支持香港建设发展,有关香港的重大民生工程,都离不开内地建造者的参与。一位建设者说:“祖国永远是香港最坚强的后盾。”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内地与香港的建设者们同心协力,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贡献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香港市民在深入了解国家发展、见证国家成就的过程中,不断筑牢国家认同、激发家国情怀。“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最近一段时间,“时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在香港引发热烈反响。“月壤入港”活动,一票难求、场场爆满;“天地对话”现场,近300名香港大中学生、科技工作者踊跃参与,“大国航天”成为网络热词;短短6天的大国建造主题展,吸引了3万多市民、200多个团体参观……祖国内地与香港血脉相连、人文相通、经济相融,在同呼吸、共命运、齐奋斗中涌动着深厚爱国情感,凝聚着一股奋进力量,推动香港创造美好未来。

    日前,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在香港上映,有香港观众观影后直呼:"这是最好的国民教育课!"”主旋律电影在香港受到广泛好评,反映的是香港观众“身为中国人的骄做”。香港同胞素来有爱国爱港的传统,爱国爱港是主流民意。近期,从《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刊宪生效,到香港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从学校课程增加国情教育、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内容,到公营学校新聘教师均须通过基本法测试;从国家“十四五”规划在多领域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爱国爱港,繁荣发展,在点滴行动中化作了具体的政策,于落地落实中收获实效。在“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上,在“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指引下,香港各界爱国力量广泛凝聚,爱国正气持续上扬,为香港重塑新优势、书写新传奇提供重要保障。

    香江潮涌起新航,爱国深情永不变。一路走来,风雨兼程,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擦亮爱国底色,激发爱国热情,以奋斗者的姿态向未来奔跑,就一定能共享祖国的尊严与荣耀,共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摘编自2021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的“面色凝重”既描写了港督彭定康的表情,又透露出他内心的失落和沉重,也让读者感受到港督府降旗仪式的沉重氛围。 B、材料一从“告别”切入,始终将笔墨聚焦于“历史的终结”这一主题,所有细节都服务于此,写得不枝不蔓,条理清晰。 C、材料二主体部分列举祖国支持香港发展的典型事例,充分证明了“香港同胞应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的观点。 D、材料二末段与题目相照应,在肯定香港同胞爱国深情的同时,号召中华儿女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尽职尽责,砥砺前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郑重地记录下香港回归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表达了对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喜悦与自豪。 B、材料一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收束,语言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让人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 C、材料二写香港市民热烈欢迎内地奥运健儿访港、浸会大学附校用普通话演唱歌曲,充分展现出香港民众的爱国之情。 D、两则材料都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但因体裁不同,材料一侧重于描写,材料二侧重于议论。
    (3)、材料一运用了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场景,反映事实。请概括文中的主要场景。
    (4)、材料一的标题如果改为“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结束了”,二者相比,原标题效果好在哪里?
    (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香港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的意义。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别了,“不列颠尼亚”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7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有删改)

    材料二:

    BBC香港1997年7月1日报道

    他们在回荡珠江两岸的号角声中离开,用挥手画下悠长告别的句点。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次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章。

    雨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这位最后的香港总督离开总督府时,现场弥漫着情绪。这一刻他准备已久。当降旗的《最后岗位》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勉力维持住情绪。

    这位总督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者,这首《高地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他必须离开代表这座城市的住所,象征这位最后总督的国旗也将随他回国。他的女儿们专注地见证这一历史性的一刻。

    总督离开时,他遵循传统,坐车绕行总督府三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着承诺“我会回来”。

    英国占领香港,是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之时。今晚,她的后代将把香港交还。

    夜空紧接着被点亮,伴随着隆隆的烟花声。帝国主义的最后一程在节庆般的烟花中画下句点。

    午夜来到,历史将香港从英国的怀抱中移开。英国国旗降下,一个半世纪的大英帝国统治随之结束。

    登上“不列颠尼亚”号,他给女儿温柔的碰触。

    看着今晚在我身后航行的“不列颠尼亚”号,很难想象英国人靠着木造船航行过半个世纪的时代。那时候,香港是个荒凉寂寞的地方,英国人的帝国主义冒险最不可能发生于此。当时香港还没有成为大英帝国最有价值的战利品。

    (有删改)

    材料三:

    美联社香港1997年6月30日电

    随着午夜国旗的交换,焦虑不安和兴奋的香港今天摆脱了156年的殖民时代,并开始了在欢欣鼓舞的中国共产党主权下捉摸不定的新时代。

    香港剪贴簿上此时此刻展示的英国人结束、中国人开始的种种镜头,显示殖民主义逐渐衰落的图像,以其规模和速度使人眼花缭乱。

    英国查尔斯王储的游艇驶离香港。红旗取代了蓝旗。当大英帝国的太阳最终沉落时,天上下雨了。

    对英国来说,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已通过使英国感到沮丧的方式提醒英国: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已缩小。

    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的这个简单仪式给19世纪的殖民主义以致命的一击,并洗刷了中国一贯认为是根本的耻辱。

    对香港630万人民来说,这是未来的黎明。这一天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新纪元的诞生。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是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即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 B、本段点题,点明英国降国旗后,“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一次完成接载英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该游轮就象征了英国的衰落。 C、本段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降下,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 D、两个“最后”表明米字旗再也不会升起,中国政府将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字里行间洋溢着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欢快。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用对比和双关的手法暗示了英国帝国主义的没落。 B、“他们在回荡珠江两岸的号角声中离开,用挥手画下悠长告别的句点。”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次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章。“他们”是指彭定康和查尔斯王子。 C、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者,《高地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当降旗的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他没有把悲伤表现出来。 D、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到了红旗取代蓝旗,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充分显示了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正在缩小。
    (3)、这三则材料的报道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三、小阅读-课内

  • 7. 《别了,不列颠尼亚》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两篇课文,前者是新闻,以叙事为主;后者是通讯,以写人为主。为了生动形象,两者都进行了典型化选材,请你结合文本举例进行分析。
  • 8.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是如何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焦裕禄的形象的?
  • 9.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如何理解文章中的几个小节之间的关系?
  • 10.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你是千千万万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巍然屹立的共产党员和贫下中农革命英雄的代表。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 这一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 11. 焦裕禄生前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由36万兰考人民在兰考大地上集体完成了。这是一篇人颜欢笑的文章,是一篇闪烁着毛泽东思想光辉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兰考人民笑那起伏的沙丘“贴了膏药,扎了针”,笑那滔滔洪水乖乖地归了河道,笑那连茅草都不长的老碱窝开始出现了碧绿的庄稼,笑那多少世纪以来一直压在人们头上的大自然的暴君,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不能再任意摆布人们的命运了。

    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带给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红灯,愈来愈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这一切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已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着兰考人民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道上继续奋勇前进。兰考灾区面貌的改变,还只是兰考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开始,在这场伟大的向大自然进军的斗争中,他们不仅要彻底摘掉灾区的帽子,而且决心不断革命,把大部分农田逐步改造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建设社会主义新兰考。

    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你是千千万万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巍然屹立的共产党员和贫下中农革命英雄的代表。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

    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新时代,我们可以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学习到焦裕禄的哪些可贵精神?

  • 12. 这一天,焦裕禄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风雪中,他在9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在许楼,他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的是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瞎子。焦裕禄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饥。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老大娘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用颤抖的双手上上下下摸着焦裕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穆青、冯健、周原》

    这段文字,表现了焦裕禄什么特点?

  • 13. 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思考本段是如何刻画焦裕禄这一人物形象的?

      那是个冬天的黄昏。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过了会儿,他又走回来,对办公室的同志们严肃地说:“在这大风大雪里,贫下中农住得咋样?牲口咋样?”接着他要求县委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几件雪天工作。他说:“我说,你们记记: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访贫问苦,安置无屋居住的人,发现断炊户,立即解决。第二,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必须深入牛屋检查,照顾老弱病畜,保证不许冻坏一头牲口。第三,安排好室内副业生产。第四,对于参加运输的人畜,凡是被风雪隔在途中的,在哪个大队的范围,由哪个大队热情招待保证吃得饱,住得暖。第五,教育全党,在大雪封门的时候,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最后一条,把检查执行的情况迅速报告县委。”办公室的同志记下他的话,立即用电话向各公社发出了通知。

  • 14. 请说下面这段话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及其方法的作用。

    就在兰考人民对涝、沙、碱三害全面出击的时候,一场比过去更加严重的灾害又向兰考袭来。1963年秋季,兰考县一连下了13天雨,雨量达250毫米。大片大片的庄稼汪在洼窝里,渍死了。全县有11万亩秋粮绝收,22万亩受灾。《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里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在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制即将结束。”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1)、下列对作品第一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是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即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 B、本段点题,点明英国降国旗后,“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一次完成接载英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该游轮就象征了英国的衰落。 C、本段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降下,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 D、两个“最后”表明米字旗再也不会升起,中国政府将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字里行间洋溢着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欢快。
    (2)、下列对作品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两方面有机融合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 B、降旗的仪式在港督府举行,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 C、背景材料井然有序,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D、提到彭定康来到港督府,就引入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让人产生彭定康终将结束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3)、对“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含义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B、作者用了抒情的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英国殖民者的蔑视和嘲讽。 C、这句话就历史与现实形成今昔的对比,引发读者回忆历史的沧桑巨变。 D、看似平静的叙述中蕴含了中国人民胜利的自豪之情。
  • 1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杨兴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里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在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制即将结束。”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自豪感,文章中港督府的沧桑巨变暗示了香港的百年变迁,也反映出中国的日益强大。 B、文章中英国的告别仪式之所以被称为“日落仪式”,是因为“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发生的时间是在“晚6时15分”。 C、最后一段采用今昔对比的形式,陈述了香港殖民统治开始和结束的时间。“156年5个月零4天”,说明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期盼之深,直接抒发了胜利的自豪之情。 D、“‘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描写出王子和末任港督乘船驶离香港的情形,暗示这艘船及船上的人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2)、文章中穿插一些写景句子,如“蒙蒙细雨中”“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此时,雨越下越大”等,对这些句子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
    A、渲染环境氛围,展现人物性格 B、烘托人物复杂沉重的心理,并推动交接仪式进程 C、借助现场景物交代人物活动背景,抒发作者苦闷心情。 D、描摹客观现实,体现新闻的真实性
    (3)、下列关于新闻消息的常识介绍,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即狭义的新闻,是用明快简洁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 B、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短是消息的基本特征,行文简洁明了是消息写作的风格。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的直接议论。 C、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一般是: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并可在文中穿插背景。 D、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历史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在这一方面堪称典范。

五、语言表达

  • 1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 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其人已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或许, , 然而,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 , 镌刻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 18.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作文片段,其中论点、论据、结论皆存在逻辑错误,请指出这些错误并说明原因,使论证逻辑严密,更有说服力。

    所有的伟人都是在青年时代便立下凌云壮志的。我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二十多岁就决定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家国大业,他说不管用多少年一定要把天眼建成;劳动模范、西沟妇女申纪兰,带领全村人开荒山,植绿林,她说她没有惊天动地的追求,只求把一棵一棵的树种活;党的好干邵焦裕禄,用他年轻的生命书写兰考大地上的奇迹,他说一定要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正因有许多这样的青年志存高远、艰苦奋斗,才有了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朱熹曾说:“士志不定,终不济事。”志向不坚定,最终必定一事无成。

  • 19. 阅读下面的表格,请你站在不同人物身份的角度思考,归纳出一个观点,并写出一个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要求观点鲜明,表述简洁,语言连续。

    调查选项

    调查结果

    大学生人数所占比例

    生活用品

    名牌衣服、手机、电脑、MP4

    70%

    日常活动

    生日会、老乡会、欢送会、庆祝会

    95%

    月费用

    2000元

    65%

    年费用

    40000元

    58%

    (1)、如果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观点是 , 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是
    (2)、如果站在一位商人的角度,观点是 , 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是
  • 20. 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25字。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在位于北京的“双奥”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正式亮相。

    会徽体现了冬奥会会徽评审专家的高度共识——主题具有较高设计水平,艺术形式具有中国特色,创意设计突出冰雪主题,易于国际传播。

    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冬残奥会会徽“飞跃”体现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结合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其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同时形象化地表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会徽上半部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获得圆满成功,展现其不断飞跃、超越自我的精神。

  • 21. 将下面这则消息改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

    正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百余名香港特区的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提案。

    提案指出,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先,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已经发挥并且将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把它们作为法定的假日,就是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为此委员们建议增设清明、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作为国家的法定假日。

    据介绍,在香港,这4个节日当天或翌日已都成为了法定假日。

六、选择简答

  •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一)

    新华网北京3月17日电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春暖花开时节,中原大地充满生机。习近平17日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兰考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一下车,他就直接来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2009年4月,习近平曾来兰考参观焦裕禄事迹展,并种下一棵泡桐。

    参观过程中,总书记认真听取讲解。在焦裕禄半身铜像、“十条工作方法”电子屏、“干部十不准”图示、办公桌和旧藤椅等展品前,他仔细察看。遇到前来参观学习的河南省中牟县的党员、干部,总书记说:“我们来是同一个目的,我也是来学习的。”

    总书记说,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只要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我们还是共产党,这种精神就要传递下去。党中央号召全党继续学习焦裕禄精神。

    (二)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①。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②。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注】①焦裕禄当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倡种植泡桐。如今,兰考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幼桐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叫它“焦桐”。②焦裕禄临终前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党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1)、两段文字,所写的共同话题是什么?从体裁和表达方式看,有何不同?
    (2)、结合两段文字,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评论。(150字左右)

七、选择题组

  •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7时45分,广场上(    )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当然最为世人(    )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    )。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    )在南海的夜幕中。

    (1)、依次填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灯光    注目    终了    消逝 B、灯火    瞩目    终结    消失 C、灯光    瞩目    终结    消逝 D、灯火    注目    终了    消失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邮轮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B、“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C、要制伏“三害”,要把它们从兰考土地上像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D、淘气的孩子们去听窗,学会了这两句话,就给两位神仙加了新外号:三仙姑叫“前世姻缘”,二诸葛叫“命相不对”。
  •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0多年前,中国大地____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____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多地体现为“家国情怀”,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____,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五四时代的青年们心怀天下,为济世救民,不惜____,慷慨赴难。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 , 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才是五四精神最大的当代价值,也才是我们对五四运动100周年最好的纪念。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爆发 鼓舞 挺身而出 舍身取义 B、暴发 鼓动 挺身而出 舍身取义 C、爆发 鼓动 临危受命 夙夜在公。 D、暴发 鼓舞 临危受命 夙夜在公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家国情怀的精髓,乃是担当和责任 B、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 C、责任和担当,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里面 D、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担当和责任里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 B、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加快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 C、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和精神支撑 D、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增强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