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灯光》课时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运用
-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尤其(yōu) 漆黑(xī) 千钧一发(jūn) B、围歼(jiān) 钻出(zuān) 憧憬(chōng) C、按钮(àn) 璀璨(cuī) 黑魆魆(xū)2. 辨字组词
歼
倚
憧
微
纤
椅
撞
徽
3. 选词填空。热烈 激烈 猛烈
(1)、徐航的发言刚结束,台下就响起了的掌声。(2)、敌军向我方阵地发起了的进攻,战士们奋勇抵抗,取得了胜利。(3)、今年的秋季运动会就要开始了,这将是一场的竞赛。4. 将句中画横线部分换成相应的词语填入横线上。(1)、一个孩子正在灯下集中全部注意力地读书。(2)、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声音非常巨大和响亮,天地都被震动一般的炸药包爆炸声。(3)、后来才知道,在这如同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极其危险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5.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1)、后续部队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2)、这火光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6. 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犹如千万颗星星在闪烁。(2)、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7.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灯照耀着宏伟建筑。(扩句)(2)、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改为反问句)(3)、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你见过电灯吗?”(改为转述句)8.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1)、“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按出现的顺序它们所表达出的感情分别是————。A 憧憬未来 B 一声赞叹 C 深感羡慕
(2)、课文以“灯光”为题目的含义是____(多选)A、灯光是全文的线索,作者通过对灯的描写,表达革命先烈对光明,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B、告诉我们不要忘记那些缔造新中国,给我们带来光明和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C、灯光是战争胜利的关键,也是通往和平的希望。二、阅读理解
-
9. 课内阅读。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1)、下面对“‘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副营长非常喜欢电灯。 B、郝副营长对在灯下读书的孩子们很羨慕。 C、战斗的间隙有空读书,郝副营长觉得很心满意足。(2)、郝副营长在“憧憬”着什么?(3)、你认为郝副营长是一个怎样的人?10. 课外阅读。抗日小英雄——王璞
王璞,河北省完县人。生于 1929 年,1943 年牺牲,牺牲时只有 14 岁。王璞出生在太行山石岭下野场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径,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火种。他自小就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 岁时当选村儿童团团长。
一天,日寇包围了王璞和乡亲们。日寇拿着汉奸提供的名单,让村干部、干部家属和军烈属站出来。王璞和他妈妈昂首挺胸站在最前面。汉奸翻译问王璞:“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璞吧?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告诉你!”王璞面不改色地回答道。日寇把刺刀架在王璞的脖子上,继续威逼他。王璞毫不畏惧,勇敢地推开日寇的刺刀,带领在场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高呼:我们不能忘记五不誓约,我们至死不当汉奸!
残暴的日寇向在场的群众开了枪,制造了又一起杀人惨案一一野场惨案。小王璞与母亲及 128 名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为了纪念牺牲群众,晋察冀边区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授予王璞“抗日民族小英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
(1)、联系上下文内容,解释下面词语。昂首挺胸: 毫不畏惧: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