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2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 )A、爱爱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B、暧暧远人村,依依虚里烟 C、媛媛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jīn) 呦呦鹿鸣(yāo) 榆柳荫后檐(yìn) B、鼓瑟吹笙(shēnɡ) 绕树三匝(zhā) 暧暧远人村(ài) C、譬如朝露(pì) 越陌度阡(mò) 羁鸟恋旧林(jī) D、周公吐哺(bǔ) 枉用相存(wǎng) 守拙归园田(zhuó)
二、古代诗歌阅读
-
3.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① , 穷巷寡轮鞅②。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③中,披④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人事:指与人结交来往。②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代指车马。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③墟曲:犹乡野。墟,隐僻之地。④披:拨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在一片“静”的境界中,飘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B、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生活的清贫,暗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C、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作者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 D、本诗中的“野外罕人事”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2)、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镇静安静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诗经·郑风·子衿》是一首爱情诗,写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与埋怨。青衿,读书人穿的衣服。又,郑玄曰:“礼,父母在,衣纯以青。”意为父母健在,应着纯青色衣服以示孝敬。
(1)、下列对《短歌行》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开头两句抒发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蕴藏着及时努力之意。 B、三、四节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热情。 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 D、最后两节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2)、曹操《短歌行》对《子衿》篇的化用有何深意?5.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和陶《归园田居》(其四)
苏轼
老人八十余,不识城市娱。造物偶遗漏,同侪尽丘墟。
平生不渡江,水北有幽居。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
莫言陈家紫① , 甘冷恐不如。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
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有酒持饮我,不问钱有无。
【注】①陈家紫:荔枝名品之一。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陶诗“误落尘网”含有无奈、追悔之情,与结尾“复得返自然”的欣喜相照应。 B、陶诗“羁鸟”“池鱼”喻客居在外的游子,借互文形式强化他们对故园的情感。 C、苏诗中老人年已八十,远离城市喧闹,幽居在水北,与同辈们一起在山丘玩乐。 D、苏诗写老人劝人怀抱荔枝回家,要有酒就喝,看轻钱财,表现他性情的洒脱旷达。(2)、同写田园山野之乐,陶诗呈现物事之美,苏诗偏重人情之美。请结合诗歌分析。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节选的部分,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一)(节选)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下列对本节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不仅解释了诗人进入官场却归于田园的根本原因,也透露出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人格格不入的性格。 B、第三句的“误”字含义深邃,透露出对违逆自己的“韵”和“性”而误入束缚人性的世俗之网的深刻反思。 C、“羁鸟……故渊”两句对偶工整,形象地写出作者对旧生活厌倦、对新生活向往的情绪。 D、“守拙”就是持守愚拙的本性,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这两句也恰恰照应了“少无适俗韵”。(2)、开头两句最有表现力的词语是哪两个?有什么作用?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首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自己归向何处,形象生动,韵味隽永。 D、全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读者一种美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2)、本诗善于用典表达诗人的情感,你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一句?8.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的修辞手法及含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切心情。 B、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思念故国的思想感情。 C、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要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切心情。 D、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格,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急切心情。(2)、下面对《归园田居》一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作比,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样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潮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 C、运用了“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饮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最后两句“樊笼、自然”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四句突出写“愁”字,时光流逝,去日苦多,诗人惟恐功业不立。 B、“但为君故”的“君”字,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也可以代指天下贤才。 C、“明明如月”以下四句,是承接前文的求贤主题,极写人生苦短的忧愁。 D、诗人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等句启发人才,要善于择枝,投效明主。(2)、前人评论《短歌行》,认为从诗中可以读出曹操的“仁义忠厚”,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本诗,写出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10.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攀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
欧阳修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入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②颍:指颍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诗开头两句的“俗”指世俗(官场)生活,“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生活,“本”强调本性与世俗间的矛盾与冲突。 B、陶诗“户庭”两句的“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静室。结句照应诗题,直接抒发了诗人回归田园的欣喜之情。 C、欧诗开篇交代春天农夫们忙碌的生活情状。“新阳”二句,选取新阳、野水作为典型意象,突出春天的季节特点和勃勃生机。 D、欧诗“田家”两句自问自答,点出了归田之乐。结尾遥想自己远离官场种田垂钓的悠闲自得,照应了读中的“归田”一字。(2)、有评论认为欧诗“鸣鸠”四句写景精妙,与陶诗“暧暧”四句的技法暗合而各得其妙。请简析两诗上述的四句诗在技法与意境上的不同之处。1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诗集中,能查到曹操《短歌行》的一项是( )A、《诗经》 B、《乐府诗集》 C、《唐宋近体诗集》 D、《万首唐人绝句》(2)、下列诗句,不出于《诗经》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四句突出写“愁”字,时光流逝,去日苦多,诗人惟恐功业不立。 B、“但为君故”的“君”字,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也可以代指天下贤才。 C、“明明如月”以下四句,是承接前文的求贤主题,极写人生苦短的忧愁。 D、诗人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等句启发人才,要善于择枝,投效明主。(4)、前人评论《短歌行》,认为从诗中可以读出曹操的“仁义忠厚”,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本诗,写出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1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轮鞅:指车马。
(1)、结合《归园田居(其一)》,分析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图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2)、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B、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庄稼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庄稼的生长状况会引发作者的感受。结尾两句形象鲜明,含义深邃,恰妙在不加雕饰。 C、《归园田居》(其一)整首诗着重表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之情;而本诗着意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 D、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在一片“静”的境界中,流淌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3)、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归园田居(其二)》诗句加以分析。13.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春日即事(其二)
耿湋
【注】
数亩东皋宅,青春独屏居。
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
强饮沽来酒,羞看读破书。
闲花更满地,惆怅复何如?
【注】耿湋(wéi)于唐宝应二年(763)举进士,不久任周至(今陕西周至)尉,四年任满后,罢居在家。此诗大约就写于其罢居在家时。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园田居(其一)》前八句写诗人因鄙弃仕途而归田。后十二句写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以及诗人的愉快心情。 B、《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既无华丽的词藻,也无深奥的典故,而是用当时习用的语言,如“方宅”“草屋”“狗吠”“鸡鸣”等,语言朴素自然,真切地表现了田园风光。 C、《春日即事(其二)》颈联写诗人幸而尚可畅饮沽来的美酒,家里的藏书也很丰富,不必翻来覆去读破书。 D、以隐居为题材的诗歌往往着重表现生活的闲适与恬静,但《春日即事(其二)》这首诗可谓大异其趣。(2)、同样是归隐田园,《春日即事(其二)》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为什么?试作简要比较分析。1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陶潜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诗人归园田的原因是什么?(2)、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淳朴宁静而又充满情趣的村居图,这些描写有何作用?1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咏怀(其六)
阮籍
昔闻东陵瓜① , 近在青门外。
连畛距阡陌,子母②相钩带。
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③。
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注】①东陵瓜:汉初人邵平在秦破后失侯,为布衣,在长安城东种瓜,时谓之东陵瓜。②子母:指小瓜大瓜。③萧何计诛韩信受高祖封赏,众人道贺,邵平独劝其勿受,以除高祖猜忌之心,萧何从其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先写邵平所种之瓜的名字及种瓜地点,后描述其瓜田连绵,大小瓜连缀成片。 B、“五色曜朝日”一句喻指萧何煊赫一时的情形。 C、“膏火”句言多财之患犹如膏火自煎,意指盛极当思,不应为钱财所累。 D、全诗以邵平和萧何为吟咏对象,通过二人际遇的对比,表达追慕古人之情。(2)、请分析这首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异同。1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短歌行》是乐府旧题,曹操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其中之一就是希望有大量的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曲“求贤歌”。 B、起首四句,以朝露易干为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而功业无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 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描写宾主欢饮、融洽相处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自己归向何处,形象生动,韵味隽永。(2)、本诗善于用典表达诗人的情感,你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一句?三、小阅读-课内
-
17.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的修辞手法及含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切心情。 B、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思念故国的思想感情。 C、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要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切心情。 D、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格,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急切心情。18. 下面对诗句修辞运用的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短歌行》三、四节运用了引用的手法,突出了诗人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 B、《短歌行》最后两节运用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进一步表现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以对仗句式,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D、《归园田居(其一)》描写的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19. 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A、诗人由眼前的酒宴和歌舞场面说起,慨叹人生的短促和年华的消逝。 B、诗人善用比喻修辞,如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贤才越多越好。 C、诗人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表达了像周公一样求贤若渴的心情。 D、全诗充满感叹时光易逝的消极情绪,包含着人生应及时行乐的思想。20. 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A、诗歌的前八句写诗人因本性不合于仕途而选择归隐田园。其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通过借代手法,用自然意象写出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B、“暧暧远人村……鸡鸣桑树颠”四句,以动写静,视听结合,描绘了一幅淳朴宁静又充满情趣的村居图,寄寓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情景交融。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应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最后两句和开头两句呼应,揭示出诗歌的主旨。 D、本诗语言朴素自然,如“方宅”“草屋”“狗吠”“鸡鸣”等,这些词语入诗,呈现出天然的田园风光;同时本诗层次清晰,次第分明。21. 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这里是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势解》的话,表明自己拥有博大的胸襟,实现远大的理想。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22. 下列对《短歌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曹操创作的《短歌行》艺术性很高,全诗运用多种表达技巧来表情达意,形象生动。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达了诗人慨叹时光易逝、人生无奈的消极思想。 C、诗歌在最后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D、这首诗抒发了曹操渴求人才,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23. 对诗句理解不恰当的是(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性格,天性本来就只喜爱田园、山林。韵,这里性格、气质。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错误地落入官场的罗网里,一离开故园就是三十年(从陶渊明初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归隐,实际是十三年。诗人这里有意夸大,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倦。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中的鸟留恋原来飞翔栖息过的树林,池中的鱼思念以往自由生活过的深潭。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在村南的野外开荒,我又能安守清贫回归故里。2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B、《归园田居》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C、《短歌行》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中比喻用得多而贴切,化用《诗经》成句自然而真切。 D、《归园田居》运用工笔的手法,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比喻贴切。25. 下列对《短歌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 D、通篇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中比喻用得多而贴切,化用《诗经》成句自然而不露痕迹。四、选择类
-
2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性本爱丘山 性相近,习相远 B、守拙归园田 归雁洛阳边 C、桃李罗堂前 罗织罪名 D、开荒南野际 横无际涯27. 下列对第七课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 B、衿,衣服的交领。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代指读书人,有学识的人。 C、阡陌,田间小路,用来区分田界,东西为阡,南北为陌。 D、歌行是古代诗体的一种,大多模拟乐府诗的风格,形式自由,语言通俗,多叙事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