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巩义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2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 1.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小说单元,九年级开展了有关小说的主题展示活动,邀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妙语连珠的开场

    浩如烟海的典jí____,你读过多少?诸子百家,经千载磨砺,仍字字珠玑,熠熠生辉;唐诗宋词,任寒来暑往,犹气韵生动,声声入耳。古典小说,叙朝代兴亡,留人间百味,荡气回肠。中华文化,哺育心灵成长,濡养文化内涵,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①典jí        ②哺育

    (2)、        引人入胜的情节小说的构思技巧丰富多样:伏笔指前文为后文埋伏线索,或上文对下文的暗示,比如《智取生辰纲》中下药的情节【甲】突转指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乙】人物的命运由此改变,比如《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后突然变疯……作者巧用构思技巧,①______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②______能增添阅读的趣味性。
    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____
    A、【甲】分号【乙】逗号 B、【甲】句号【乙】顿号 C、【甲】分号【乙】顿号 D、【甲】句号【乙】逗号
    (3)、在文中①②两处分别填入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不仅②而且        B.①如果②就

    C.①虽然②但是        D.①因为②所以

    (4)、鲜活立体的人物看到身材高大,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我们知道那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听到心中默念:“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们知道那是莫泊桑笔下的若瑟夫;看到一个一脸伤痕和冻得发紫的嘴唇的孩童对父亲说:“还是分头去找吧。”我们知道那是曹文轩笔下的杜小康……通过超凡的想象力、细致的观察、深刻的体验,小说家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意见:

    (5)、展示结束后,你代表九年级同学向语文李老师发出邀请,请他下周二下午3点,到学校多功能厅,就“如何欣赏小说”做一次专题讲座,见到李老师后,你会怎么说?

    我会说

  • 2. 古诗默写。

    古诗可道豪壮之志向。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① , ②一句突出了词人的“少年狂气”;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③ , ④表现词人渴望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理想。

    古诗也可抒人生之感慨。如李白在《行路难》中⑤ , ⑥表达了自己对被重新重用有所期待。秋瑾在《满江红》中⑦ , ⑧抒发词人知音难遇的情怀和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 3.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水浒传》读完后,老师想让每个小组设计一张台历卡,共同完成2023兔年“水浒英雄”台历的制作。请你带领小组成员,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位,结合英雄在梁山泊的排位、绰号、使用的兵器和故事情节,设计这张台历的画面和文字,并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

    ①武松        ②林冲

    (2)、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但人性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儒林外史》中的匡超人也是这样。请你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要分析。
  • 4. 综合实践活动

    2022年6月,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舰”下水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学校九年级同学围绕这个话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

    (1)、你在查找资料时,搜集并整理出以下三则材料。请从这三则材料里探究“福建舰”下水引起关注的原因。

    【材料一】6月17日上午,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为“18”。“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该舰下水后,将按计划开展系泊试验和航行实验。

    【材料二】6月17日,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下水。远在英国的北洋水师水兵墓地的先烈们(1881年和1887年,两批英勇的北洋水师官兵满怀着救国图强的信念,远赴英国纽卡斯尔造船厂接收在此订购的军舰。期间,5位年轻水兵客死异乡,被安葬在圣约翰墓园)也“收到”了来自故土的好消息。在英国留学的邬同学说,“福建舰”下水后,他在6月21日到墓地祭拜时,那里早已摆满了鲜花和“福建舰”“辽宁舰”“055型驱逐舰”等的照片,还有一面中国国旗。那些为中华民族英勇献身的先烈们,我们不曾忘记。

    【材料三】中国唯一一座近代海军英烈纪念专祠——合祀中法马江海战、中日甲午海战阵亡的海军将士的昭忠祠里,也有冒雨前来的市民放的“福建舰”的照片。前去祭奠的福州市民说,“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海军终于强大起来了”,“一定要把这照片给他们看一下,我们能过上现在的日子,是他们老一辈努力的结果”。

    (2)、你打算在假期到“福建航”实地采访,请根据材料,补充完成下面的采访提纲。

    采访目的

    采访形式

    现场走访

    采访对象

    “福建舰”舰长

    采访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魅力

    ①今天是父亲第一次带卡佳上剧院。打从早上起,她便在屋子里踱来踱去,头上别了个天蓝色的大花结,神情是那样的庄重、严肃。

    ②“我们走吧。”好不容易等到晚上六点钟开灯的时候,她说,“要不,别人都坐上了位子,我们就找不到地方坐了。”“剧院位子都是编号的。”父亲微微笑了笑说。“是对号入座?”“是的。”“那别人也快坐好了。”

    ③她的眼神是那样的焦急,父亲不得不在开演前一个小时便带她出发了。父女俩第一个走进了剧场大厅。枝形吊灯、镶着红丝绒的包厢座位、若明若暗地闪动着光泽的大幕,使她那颗隐藏在咖啡色外衣下的幼小心脏似乎一下子停止了跳动。

    ④“我们有票吗?”她怯生生地问。“有的,”父亲说,“就在这儿,第一排。”“有座号吗?”“有座号。”“那我们坐下吧。要不,你又会像上次在公园里那样把我丢掉的。你准会。”

    ⑤直到戏开演前的一刹那,卡佳还不相信幕布真的会启开来。她觉得,现在所看见的一切足够她记住一辈子啦。

    ⑥可是灯光熄灭了,周围的人立刻安静下来,没有人再把戏单弄得哗哗响,也没有人再咳嗽。幕,启开了。

    ⑦“你知道今天演什么?”父亲轻声问。“别出声。”卡佳答道,比父亲声音还要轻,“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我读过这本书。讲的是买卖一个黑奴的故事,一个老黑奴。”

    ⑧从舞台上飘来一股潮味和寒气。演员们开始用一种木呆的声音读着早已腻烦的道白。卡佳抓住座椅的扶手,沉重地喘息着。

    ⑨“喜欢吗?”父亲慈祥地问。卡佳没有吱声。值得回答这样一个多余的问题吗?第一次幕间休息时她蜷缩在那张大椅子上,不住地轻声抽泣。

    ⑩“卡佳,我的小女儿,你怎么啦?”父亲关切地问,“你干嘛哭,傻孩子?”“他们马上要卖他了。”卡佳噙着眼泪说。“要卖谁了?”“汤姆叔叔。卖100块钱。我知道,我读过。”“别哭,卡佳。人家都在看你。这是演戏,演员们演的。好了,我给你买一个蛋糕,好吗?”“奶油的?”“奶油的。”“算了,”她脸色忧郁地补充说,“我哭的时候不想吃。”她愁眉苦脸地坐在那儿,一句话也没有说。

    ⑪“这孩子有点毛病。”邻座一个秃顶的男人一边嚼着果汁块糖,一边不满地说。

    ⑫“这孩子第一次上剧院。”父亲悄悄地赔不是说。

    ⑬下一幕开始了。汤姆叔叔被拍卖。“现在开始拍卖黑人汤姆。100块钱!谁愿意给个高价?”忽然,像是一股细细的、如怨如诉的水流,从第一排座位上冒出来一声铮铮作响的童音:“200!”拍卖人放下了小木槌,困惑地望了望台下的人。站在左面最前头的一个不说话的配角笑得打了个嗝儿,躲到侧幕后去了。“汤姆叔叔”本人用双手蒙住了脸。

    ⑭“卡佳,卡佳,”父亲吃惊地抓住她的手,“你怎么搞的,卡佳!”“200,200块!”卡佳嚷道,“爸爸,不能把他卖掉!……好爸爸!……”秃顶邻座把戏单往地上一扔,低声斥道:“我看这孩子是有毛病!”后几排的观众开始探究地伸长了脖子。爸爸急忙抱起卡佳往出口走。她紧紧地搂住他的脖子,一张泪汪汪的脸贴在父亲的耳朵边。

    ⑮“喏,这场戏看得好。”走进休息室时爸爸生气地说,他两颊通红,十分狼狈,“你这是怎么啦!”“汤姆叔叔真可怜。”卡佳轻声答道,“我不再这样做了。”父亲瞥了一眼歪到一边的大花结和挂在眼角上的一行泪,叹了一口气。“喝点水吧。你要愿意,我马上带你去看看他。想看汤姆叔叔吗?他正坐在自己的化装室里,好好的,并没有被卖掉。想看吗?”“带我去吧。我想看。”

    ⑯观众已经吵吵嚷嚷地从演出厅涌向走廊和休息室。大家都笑着在谈件什么事情,父亲慌忙把卡佳带到走廊尽头的一间屋子。扎波里扬斯基已经用厚厚一层凡士林抹去了脸上的黑颜料。他的脸变得又胖又红,再加上扑粉,看起来活像一个小丑。刚才扮演拍卖人的那位叔叔正忙乎着系领带。

    ⑰“您好,扎波里扬斯基。”父亲说,“喏,瞧吧,卡佳,这不就是你的汤姆叔叔吗?好好瞧瞧吧!”卡佳睁大眼睛朝演员的那张满是扑粉的脸望了望。“不对。”她说。“哦,”扎波里扬斯基呵呵大笑起来,“真的,我真的是……要不要我给你表演黄鼠打哨?”不待她回答,他便打了一个长长的呼哨,可一点也不像黄鼠。

    ⑱“喏,怎么样,”刚才的那位“拍卖人”问,“现在可以把他卖掉了吧?”卡佳两眼的火光熄灭了,她既忧伤,又失望地说:“卖掉吧。”

    ——【苏】阿尔卡基·布霍夫

    (1)、小说采用双线并行的写法,卡佳在戏前、戏中、戏后的情感与心理变化,和成人自以为是粗暴对待孩子的态度并行推进,使行文有波澜,更好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请根据故事情节,补全思维导图。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枝形吊灯、镶着红丝绒的包厢座位、若明若暗地闪动着光泽的大幕,使她那颗隐藏在咖啡色外衣下的幼小心脏似乎一下子停止了跳动。

    (3)、小说两次写到秃顶男人,有什么作用?
    (4)、小说最后,为什么卡佳“两眼的火光熄灭了”?结合全文探究原因。
  • 6. 阅读下面文本,回答问题。

    成长贵在“知不知”

    ①《道德经》有言: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是高明的;而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是有害的。能够清醒认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是可贵的,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开始。

    ②“知不知”是成长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看清自身的“不知”,才能激起前进的动力,不断提升自我。北宋文学家苏轼天资聪颖,才华横溢。一日,他偶然看到王安石所作的咏菊诗,觉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表述说不通,因为在他的认知里菊花与春花不同,能耐得住寒冷,是不会被吹落的。而当他在黄州赏菊,亲眼看见“吹落黄花”后,才惊觉自己见识浅薄,此后愈发勤奋努力,终成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一个人只有“知不知”,才会求知若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地奋进,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③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接受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看似知道得越来越多,实则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窥得一隅却自以为知之甚详。尤其在新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今天,岗位所需对认知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否在工作中打开局面,关键在于“知不知”。

    ④有些人之所以认识不到自身认知的局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站位高度、视野宽度、思想深度不够。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学习增强认识事物、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作为军人,更要瞄准强军所需、职责所系、战位必需多思多学、学深悟透,既要学得广还须学得深,坚持自主学、主动学、终身学,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境地。

    ⑤俗话说,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虚心的人不仅能发现认知局限,还能主动弥补认知不足。“虚,空也”,心中有空间,才能承载下更丰富的知识,才能“知耻近乎勇”,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而一个骄傲自满的人,看不到自身认知局限,就会丧失学习的动力,在自我设置的“围城”中原地踏步,甚至走向人生的“死胡同”。因而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平台,拥有怎样的才学,都须保持虚心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在进行寻乌调查时的毛泽东,到水田里帮农民插秧,并像小学生一样向农民虚心请教;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的刘伯承为汲取外军作战经验,尽管熟稔俄文,仍虚心请教他人;走上导弹旅政委岗位的李保国,为学好最难的控制专业,主动虚心向“兵师傅”学操作。及凌云处尚虚心。以他们的学识和本领尚且虚心向学,成长之中的年轻人又怎能不奋发学习呢?

    ⑥要真正做到“知不知”,一刻也不能离开实践磨砺。如果一个人总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不经过实践的打磨,困苦的历练,很容易脱离实际,困囿于自我认知的“黑屋”中,谈何成长进步?丰子恺曾经画过一幅“卖羊”的漫画:一个人牵着两只羊,想卖给羊肉馆的老板。一位农民看了这幅画后连连摇头发笑,丰子恺不解其意,上前请教后才知原来是多画了一条绳子。农民告诉他,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条绳子就够了!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唯有主动到实践中去历练,拜贤者为师、与能者为伍,才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完善主观世界,提高观察解决矛盾问题的能力。

    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不知”不是一时的,而是伴随成长进步的每时每刻。今天,我们身处大浪淘沙、百舸争流的新时代,作为强国强军伟业的建设者,我们尤须始终保持“知不知”的清醒和勇于承认“不知”的坦诚,抓住时机武装头脑,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好前进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努力,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

    (1)、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3)、选文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如果给本文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下面的材料哪一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东汉末年,称雄冀北的袁绍,不听谋士田丰劝阻,贸然发动官渡之战,结果大败。袁绍不但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文过饰非,将田丰杀了。他固执地坚持错误,加上心胸狭隘,偏信谗言,使得士气涣散,人心惶惶,人才外流,终为曹操所灭。

    【材料二】曾在宁波大学就读的周志毅,他堪称时代的楷模。12岁时因玩耍时触电而失去双臂,但凭着顽强的毅力学会了打电脑、发短信、打乒乓、写书法,他完全可以与心灵手巧的中学生媲美。最后考上了宁波大学。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 7.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山以黄名,志旧迹也。昔者春申君尝读书于此,因以名。其山下有竹林,特产方竹。迤北为渔庄,板桥三尺,流水一湾,竹径茅庐,鳞次栉比。仲春之月,新趣盈眸,宠燕啄花,娇莺坐柳,宛然如在画图中也。登高东望,大江接天,沙鸟风帆,出没变现。隆冬雨雪,云气郁然 , 雪色江芦,千里一白。一年之内,致各不同。于是访耕夫,揖渔父,欲求春申君之故址,而二三父老且有不知春申君为何许人者。

    嗟乎!此正吾父老之幸,而春申之不幸也。夫春申至今千有余年矣,吾父老当太平之世,处无事之时,耕凿自安,嬉游鼓腹,此诚所谓不识不知者,又谁计千百年之上有所谓春申其人者哉?

    ——费伯雄《游黄山记》

    注:①春申君:本名黄歇,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②郁然:高大的样子。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
    A、拏一小舟    人各复延至其家    音绕梁 B、余强饮三大而别    苍颜发    驹过隙 C、是金陵人,此    旦日,从外来    文人墨 D、春申君之故址    沿河之    千军易得,一将难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语段(一)是如何描写雪景的?请结合文段具体分析。
    (4)、语段(一)(二)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但所寄寓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简要说说这两种情感有何不同。
  • 8.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现的画面。
    (2)、诗人巧借意象,抒发内心情感。请你结合下阙的诗句进行分析。

四、作文(50分)

  • 9. ①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习近平)

    ②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

    ③我们不应该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居里夫人)

    这些语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可选其中一则,或几则兼顾,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观点明确的议论文;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

    ③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