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后四十回缺失,就像断臂的维纳斯,有着神秘莫测的残缺美。事实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完整的维纳斯,也有一部完整的《红楼梦》。只是《红楼梦》的续写有的过于乌托邦,有的令人肝肠寸断,有的过于随性,有的比较专业。然而,于各人而言,总归是美的。

    在后四十回中,读者最关心的必定是钗黛二人的结局。“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判词所预设的结局,由此看来,这两个人的下场必定是悲剧的,至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悲”法,却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像宝玉遗弃宝钗,像钗黛沦落教坊。这些都应和了原著的悲剧走向,不像后来有些续本的大团圆结局,虽然给人不少喜感,但是读来无味,如果这样,《红楼梦》就丧失了应有的艺术价值,就不能算是一本奇书。如今人们接触最多的程高本结局是黛玉早死,宝玉出家,宝钗守寡。高鹗所续的结局虽然凄凉,但还未到苍凉的程度。所谓苍凉就是一种放下书后,仿佛置身空旷的天地之间,低头一声惆怅,仰天泪流满面,静静地思考历史的长度与人生的厚度的感觉。

    至于《红楼梦》中的二线人物,在前八十回中大多指明了结局。大纲已出,但是细节之处着实值得遐想创作一番。原著暗指的结局符合现实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审美,这种“美”的源头——《红楼梦》十二曲就像是整本书的骨架,贯穿全书,如若续写不当,就会使全书的美畸形。

    (摘编自李相《红楼未完,残缺之美》)

    材料二:

    残缺是相对于圆满、完整而言的,它是部分的空白和不在场,是整体的未完成或已失去的状态。残缺美是以残缺为审视对象,从美感的角度对残缺进行的审美体验。从某种意义说,残缺因素是审美情感发展的动力因素,有了它,主体的审美体验才会变得深刻而持久。为什么残缺会使人产生审美体验呢?

    从审美心理角度讲,残缺美是残缺物在人们心中趋于完美化的心理作用的结果。“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上有一种出自本能的“完形倾向”,总是想将残缺的物体完整化、完善化,人们通过感官知觉所得到的是一个个“完形”。当人们看到一个不规则、不完满的形状时,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力,迫使大脑皮层紧张地活动,以填补“缺陷”使之成为“完形”,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这是一种“完形化”的心理趋势,这是一种对物体或事物进行理想化再造的过程,人们能在这种“再造”之中获得一种愉悦感。

    从审美主客体的关系来说,一方面,文学作品是审美主体感知欣赏的审美对象,它对读者的认知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想象是艺术创作和鉴赏的重要品质,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没有想象也就没有文学作品的欣赏。完整的文学作品会给读者以完美的赏识,残缺的作品也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文学作品的残缺会给读者留下一个思索的空间,引发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而无穷无尽的想象,可以使欣赏者能动地把审美对象加以改造或创造,从而产生新的形象。

    另一方面,从审美主体来说,文学作品欣赏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受众通过再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以达到赏心、悦目、怡情的目的。这个新形象本质上不背离审美对象的形象内涵,但又不等同于审美对象,它具有更新的内容与更深的意蕴。所谓“有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的就是这个艺术规律。歌德曾经说过:“优秀作品无论你怎么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曹雪芹凭借“半部《红楼梦》”蜚声文坛,他的作品也是残缺的,但带给读者的却是回味无穷的美。可见,残缺能给予读者更多的再创作空间,使文学作品具有更大价值的美感。

    (摘编自李建群 周合军《论文学作品中的残缺美》)

    材料三:

    每次与人谈到《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修补复原问题,很多人总是说《红楼梦》八十回后应该有多种结果,而不需要有一个唯一的结果与答案,还拿罗丹“断臂的维纳斯雕像”来作比喻。我认为把《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残缺比作罗丹“断臂的维纳斯雕像”那是一点也不妥的。

    《石头记》脂砚斋批注里多次提到“百回大文仅此一见”,明确地告诉你《红楼梦》是百回大文。曹雪芹死后,一百二十回程高本《红楼梦》印刷流传,开始广为世人接受。后来的续书也不知有多少,多不被读者接受,读者唯独接受程高本后四十回,这样更可证明程高本后四十回是含了曹雪芹二十回的一些原笔与原意的。周汝昌先生考证过程高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是皇家殿印,意即是皇帝要看的书。为了面世,程高聪明地进行了粉碎与增添。

    由此可以告知大家,《红楼梦》不是“断臂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也不是《红楼梦》,它们是两个独立的作品,两种艺术的表达方式,而且是不可能复制的两种表达方式。罗丹的“断臂的维纳斯雕像”那是一个以罗丹的思维完成的伟大完整之作,他需要那种断臂的形式来完美他的独特的艺术构思。而《红楼梦》在它完整的状态下,遭遇到当时皇权的粉碎,破坏毁灭了曹雪芹艺术作品的完整性。

    《红楼梦》被皇权恶意粉碎成了一百二十回,幸亏有学人搜罗整理校对出了带脂砚斋批注的八十回《石头记》,我们才得以知晓《红楼梦》真面目,才最终使我在十四岁那年发现程高本《红楼梦》后四十回中隐藏了曹雪芹原笔,并开始十年如一日地为实现修补复原出它们这个梦想而博读杂书,以立志成为作家的方式抵达曹雪芹的精气神韵,最终修补复原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二十回,完成发表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真相复原》这一我个人认为横空出世之作。

    (摘编自唐国明《〈红楼梦〉不是“断臂的维纳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红楼梦》的所有续本中,黛玉和宝钗的结局都应了“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判词的预设。 B、审美主体感知审美对象获得深刻而持久的审美体验,是由于审美对象处于未完成或已失去的残缺状态。 C、材料一指出《红楼梦》具有残缺美,材料二从理论上阐释了《红楼梦》等文学作品具有残缺美的内在原因。 D、材料三认为程高本后四十回暗含了曹雪芹二十回的一些原笔与原意,所以广为世人接受。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有些续本,在创作时没有遵循“十二曲”的骨架,从而丧失了应有的艺术价值。 B、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完整的《红楼梦》,这与人类心理上本能地想将残缺的物体完整化、完善化有关。 C、“有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红楼梦》,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与众人完全不同的林黛玉。 D、残缺的作品能给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这有助于读者能动地改造或创造审美对象,从而产生新的形象。
    (3)、下列说法中,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残缺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和艺术现象,包含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和审美意义。 B、“残缺的艺术”在于它唤起了审美主体的无限想象空间,并由此带来艺术作品的转机和创新的可能。 C、残缺要恰到好处地昭示美,必须处于节制谨慎的度中,而度的差异导致了美感有无和深浅的不同。 D、美的残缺,则是美的中断、美的危机和美的破坏,不能获得更高层次上的情理之中的审美意趣。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材料三作者能修补复原出《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三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平的镜子

    契诃夫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

    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

    房外风声呼啸和哀叫。壁炉的烟囱里似乎有人在哭,哭声响着绝望的单调。大颗的雨点敲打乌黑昏暗的窗子,敲打声惹得人满心愁闷。

    “啊,祖宗呀,祖宗!”我说,意味深长地叹气。“假使我是作家,那么我瞧着这些肖像,就会写出篇幅很大的长篇小说来。要知道,这些老人当初每一个都年轻过,每一个男的或者女的都有过爱情故事……而且是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呀!比方说,看一看这个老太婆吧,她是我的曾祖母。这个毫不俊俏、其貌不扬的女人,却有过极其有趣的故事。你看见了吗?”我问妻子说,“你看见挂在那边墙角上的镜子了吗?”

    我就对妻子指着一面大镜子,它配着乌黑的铜框,挂在墙角上我曾祖母的肖像旁边。

    这面镜子有点邪气:它生生把我的曾祖母毁了。她花很大的一笔钱买下它,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它。她黑夜白日地照这面镜子,一刻也不停,甚至吃饭喝水也要照。每次上床睡觉,她都带着它,放在床上。她临终要求把镜子跟她一块儿放进棺材里。她的心愿没有实现,因为棺材里装不下那么大的镜子。”

    “她是个风骚的女人吧?”我的妻子问。

    “就算是吧。但是,难道她就没有别的镜子?为什么她单单非常喜欢这面镜子,却不喜欢别的镜子呢?莫非她就没有更好点的镜子?不,不,亲爱的,这当中包藏着一宗吓人的秘密呢。据人们传说,这面镜子里有个魔鬼作祟,偏巧曾祖母又喜爱魔鬼。当然,这些话都是胡扯,可是,毫无疑问,这面配着铜框的镜子具有神秘的力量。”

    我拂掉镜面上的灰尘,照一照,扬声大笑。原来这面镜子不平整,把我的脸相往四下里扯歪,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

    “我曾祖母的爱好可真是奇怪!”我说。

    我的妻子迟疑不决地走到镜子跟前,也照了一下,顿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她脸色煞白,四肢发抖,大叫一声。烛台从她手里掉下来,在地板上滚了一阵,蜡烛灭了。黑暗包围了我们。我立刻听见一件沉重的东西掉在地板上:原来妻子倒在地上,人事不知了。

    风哀叫得越发凄厉,大老鼠开始奔跑,小耗子在纸堆里弄得纸张沙沙响。等到一扇百叶窗从窗口脱落,掉下去,我的头发就根根直竖起来,不住颤动。月亮在窗外出现了……

    我抱起我的妻子,迅速离开了祖宗的住所。她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才醒过来。

    “镜子!把镜子拿给我!”她醒过来以后说,“镜子在哪儿?”

    这以后她有整整一个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老是要求把那面镜子拿给她。她痛哭,扯着脑袋上的头发,在床上翻来覆去。医生说她可能会死于精力衰竭,她的情况极其危险,我这才勉强克制恐惧,来到祖宗的住所,从那儿取来曾祖母的镜子拿给她。她一看见它,就快乐得哈哈大笑,然后抓住它,吻它,目不转睛地瞅着它。

    如今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她却还是在照那面镜子,一会儿也不肯离开它。

    “难道这就是我吗?”她小声说,脸上除了泛起红晕以外,还现出幸福和痴迷的神情。“对,这就是我!大家都说谎,只有这面镜子例外!人们都说谎,我的丈夫也说谎!啊,要是我早点看见我自己,要是我早知道我实际上是什么模样,那我就不会嫁给这个人!他配不上我!我的脚旁边应当匍匐着最漂亮和最高贵的骑士才对……”

    有一次我站在妻子身后,无意中看了一下镜子,这才揭开可怕的秘密。我看见镜子里有一个女人,相貌艳丽夺目,我生平从没见过这样的美人。这是大自然的奇迹,融合了美丽、优雅和端庄。然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我那么难看、笨拙的妻子在镜子里却显得这么漂亮?这是什么缘故?

    这是因为不平的镜子把我妻子难看的脸往四下里扯歪,面容经过这样的变动,说来也凑巧,倒变得漂亮了。负乘负等于正嘛。

    现在我俩,我和妻子,坐在镜子跟前,眼巴巴地瞧着它,一刻也不放松:我的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了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然而我妻子的脸却妩媚迷人,我心里猛然生出疯狂而着魔的热情。

    “哈哈哈!”我狂笑着。

    我的妻子却在小声说话,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我多么美啊!”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用较多的文字描写祖屋的环境,突出祖屋的古老、陈旧、荒寂、破败的特点,渲染一种沉闷、压抑、令人窒息和绝望的环境气氛。 B、曾祖母的镜子“有点邪气”,这“邪气”就是下文所说的“神秘的力量”,即镜面不平整,会改变人的形象。正是镜子这“神秘的力量”,让曾祖母和“我”的妻子喜欢上了它。 C、“我”的曾祖母和妻子两个女人都痴迷那面镜子,因为镜子给予了她们幸福感,尽管这种幸福感和她们镜子中的容貌一样,都是不真实的。 D、小说以“我”的妻子晕倒后醒来为界,小说全部的故事情节被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虚写“我的曾祖母”,第二部分实写“我的妻子”。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记叙了“我”和妻子在老祖宗住所的客厅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叙写生动,真实感人,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也便于作者生发议论。 B、文中第4段发挥想象,虚写“祖宗”,为下文侧面描写曾祖母做铺垫。 C、文中画线句子夸张地言及非常惊悚的事情,却又不挑明其中的缘由,巧妙运用设置悬念的叙述手法,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阅读趣味。 D、文中对曾祖母的描写是为了与“我”的妻子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妻子的形象特征。
    (3)、茅盾指出:“典型性格的刻画永远是艺术创造的核心问题。”本文是怎样塑造“妻子”这个典型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如果把这篇小说改编成话剧,在制作宣传海报时,你会选择“妻子”、“镜子”、“我”这三个对象的哪一个作为插图主要内容?请结合小说内容,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立国也,非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诈虞,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使秦过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犹夫张仪也。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从亲,彼岂不逆知夫从约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夫张仪之辩说,虽欲以散而就衡,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所以状衰世之人情,非甚谬也。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从亲,与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以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毒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李桢《六国论》)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秦不极强/不能以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毒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B、是故秦不极强/不能以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毒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C、是故秦不极强/不能以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毒/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D、是故秦不极强/不能以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毒/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与“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恶”含义不同。 B、“诸侯”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 C、“从”即“合纵”,“衡”即“连横”,是战国后期各国图存争强的一种策略。“合纵”指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连横”指弱国联合对付强国。 D、“顾其言曰”与“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两句中的“顾”含义相同。
    (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六国之间互相攻打,尔虞我诈,和秦国的做法没有什么不一样。 B、作者假设六国以前拥有的地理形式如秦国一样有利,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 C、作者在文中说,苏秦想暂且用六国合纵的方法获取一时的富贵,希望自己在世时合纵不散。 D、在论证结构上,本文与苏洵的《六国论》相同,都是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围绕论点选择材料进行论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5)、苏洵的《六国论》与李桢的《六国论》都论述到了六国破灭的原因,请分别概括两位作者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卧病书怀

    (宋)陆游

    衮衮年光挽不留,即今已白五分头。病中对酒犹思醉,梦里逢人亦说愁。

    青海战云临贼垒,黑山飞雪洒貂裘。丈夫有志终难料,憔悴渔村死即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衮衮”一句形象地写出时光停滞,好似永无尽头,令人感伤。 B、颔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与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描写了大雪纷飞之中直捣敌营的的战争画卷,显得开阔壮盛,气势恢宏。 D、本诗为诗人病中抒发内心情感之作,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音韵和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两句,写有两条河流在宫内流淌,借“水”来侧面衬托阿房宫之大。
    (2)、《六国论》中,齐国不曾割地求和,却也随之五国灭亡的原因是“”;而燕国虽小却最后灭亡的原因是“”。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的原因是因为子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机器人难免给人以四肢僵硬、机械感十足的印象,但最近机器人“出圈”了。特别是电影《流浪地球2》里的四足仿生机器人机械狗“笨笨”、可穿戴的外骨骼机器人等“黑科技”,都让人对如此有魅力的机器人

    在北京朝阳区某商场,一米多高、“萌萌的”智能问询机器人正四处“走动”,为人们提供指路等服务;在广东一家制造企业的总装车间,上百台工业机器人挥动着机械臂,②地进行汽车生产作业,高效且不知疲倦;在上海一家大型仓库内,智能配送机器人按照各自的运行路线准确定位并搬运指定商品,虽然身板儿瘦小,但强壮得能抵得上好几个劳力。这是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 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强劲发展,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应用深度和广度加速拓展。近十几年来,尤其是“十三五”以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可谓

    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中国目前自主品牌的中高端机器人的不高的市场占有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对此,要深入挖掘和释放潜在应用需求,占领更多市场。行业、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以应用来拉动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加强供需对接,鼓励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更多采用国产机器人,加快把潜在市场变成真正的市场需求的进程。如此,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必将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第①处第②处第③处第④处

    (2)、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B、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3)、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____。第一类是白色脂肪组织,即我们所熟知的“脂肪”,分布在皮下及内脏周围,是人体的“能量仓库”,其典型特点是单房大脂滴,细胞核呈扁平状。第二类是褐色脂肪组织,主要分布在人体腹股沟、腋窝、肩胛下区以及颈部大血管的周围等处,____,其典型特点是多房小脂滴,含有丰富的线粒体。细胞核呈圆形,分布在细胞中央。细胞周围遍布毛细血管和交感神经,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热系统。

    在寒冷、创伤或饥饿条件下,人体会消耗能量用于产热以维持正常体温。人体内的产热来源主要有两类,分别是战栗产热和非战栗产热。前者指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后者又称代谢产热,其中褐色脂肪组织是最主要的代谢产热器官,贡献约70%的非战栗产热。褐色脂肪组织在出生后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因此对不能发生战栗产热的婴幼儿来说,褐色脂肪组织的非战栗产热功能在维持体温方面尤为重要。

    褐色脂肪组织不仅有抵御寒冷的功能,____。褐色脂肪组织的这一功能依赖于其丰富的线粒体含量,在线粒体内膜上特异性表达的产热蛋白——解偶联蛋白1具有质子转运功能,能够消除线粒体内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从而阻断三磷酸腺苷的生成,导致脂肪和糖类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发。褐色脂肪组织能够通过增加额外的耗能调节能量平衡,以阻止肥胖进程。

    近年发现,人体内存在一类新型脂肪——米色脂肪 , 它的形态介于白色和褐色脂肪之间,细胞内开始出现多房小脂滴。米色脂肪细胞具有很强的诱导性,来源于白色脂肪细胞,并分散在白色脂肪组织中。米色脂肪细胞线粒体含量增多,且表达产热蛋白,它的功能与褐色脂肪细胞相似,都能通过增加机体产热维持体温、调节能量平衡。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B、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C、“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D、她的坚强,她的纯洁,她的律己,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先生向来语言冷峻,但他曾动情地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屈原如此,魏征同如此,王安石亦如此,屠呦呦也如此……中国人的脊梁,中国人的情怀,中国人的担当,就是中国人的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

    请根据材料内容,以演讲稿的形式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