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应用(17分)
-
1. 按要求填空。(1)、子曰:“质胜文则野,。”(《论语·雍也》)(2)、 ,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3)、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老子·第六十四章》)(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5)、《过秦论》第一段中与“天下”“宇内”意义近似的词语是。2.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关涉教育全链条的系统性工程。____,____,____,____,这些都需要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并循序渐进地升华。
①在能力层面则是从点滴的知识积累转化到产出创新成果
②创新在心理层面往往起源于好奇心
③从人才成长规律来看
④逐渐发展成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3.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博闻强志 ,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2)、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原列传》)(3)、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苏武传》)(4)、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5)、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6)、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过秦论》)(7)、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五代史伶官传序》)4.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非我莫能为(《屈原列传》) B、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C、何以汝为见(《苏武传》) D、子卿尚复谁为乎(《苏武传》)二、阅读43分
-
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放眼全球,伟大文明的起源,无不伴随着神话幻想支配的文明奇观:埃及金字塔与斯芬克斯像,巴比伦神庙庙塔,迈锡尼的黄金面具,中美洲玛雅金字塔等等。对照之下,中国文明起源期的文化奇观既不在巨石建筑方面,也不在贵金属的冶金术方面,而是突出表现在切磋琢磨的玉礼器传承方面。如凌家滩5300年前80公斤巨型玉猪,北方红山文化玉雕神祖像与南方玉雕羽冠神徽之类。还有延续五千多年,至今依然发挥经济作用的西玉东输路线——“玉石之路”。
②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中国文明起源期覆盖的地理范围非常广袤,与尼罗河、两河流域和希腊半岛孕育出的偏于一隅的文明古国截然不同。这就需要从理论上解释:为什么中国人能够不分地域、族属、语言的巨大差异,凝聚到一个文化共同体中﹖化干戈为玉帛,这一句古代熟语已道出此中奥秘,那就是认同华夏文明特有的最高价值观。如《论语》所记孔子的发问:“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国语》中观射父对楚王解惑祭祀原理的“玉帛为二精”说,若套用普通百姓都能挂在嘴边的一句则是——“黄金有价玉无价”。
③需要认真思考的是,为什么礼神祭祖要以玉器为中介?以玉和帛为至高价值的国教信仰,究竟源于何时何地?项目研究成果表明,此类国家信念体系,建立在中国文明独有的两种物质的互动基础上。从文明的基因构成看,先于青铜时代王权国家,还有一个更早更深远的玉器时代,该时代铸就的意识形态和话语,注定给文明发生提供不变的价值导向。诸如卞和献玉璞、周公手持玉璧玉圭和祖灵展开现场对话等故事,读书人早已司空见惯 , 却未能有效反思其所以然。其实,这和一万年来玉文化在东亚大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史前玉文化的点线面传播过程靠什么因素得以实现?靠的是共同的史前神话信仰的认同力量。具体讲,以玉为神,以玉为天,以玉为永生不死的象征,这是一整套神话信念体系。此类观念的跨地域传播,在距今四千年之际覆盖到我国大部分地区。这是一个没有金戈铁马的精神统一的渐进过程。该过程要比秦帝国武力统一中国,早出整整两千年,其重要的文化史和思想史意义,不言而喻。
④以往的国学传统受制于文献史学观,根本无法认识到这一场先于甲骨文汉字而存在的文化整合和凝聚过程。唯有走出已有的书本知识的束缚,跟随第四重证据(考古发现的遗址和文物)不断出现的轨迹,才能走进前文字时代物证符号认知的广阔天地。这就意味着要对大量史前考古遗址和文物进行再学习,并由此展开辨析解读工作,在此基础上构建文化文本编码与再编码的本土化理论。
⑤对“玉文化先统一中国”这个重要命题,现已逐渐形成更为细化的认识推进:璧、琮、璜,加上锥形器和冠形器的完整玉礼体系,早在五千年前的环太湖的长三角地区就已率先完成。在良渚文化之后辗转传播到中原,奠定了夏商周玉礼符号的基础。此种认识的递进,又推出基于环太湖地区田野调研的考察记类著作《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2021年),让玉文化先统一中国的理论得到进一步的细化探讨,揭示出在无文字时代发生过的重大文化传播现象对文明起源的意义。如果要追问为什么史前玉文化的高峰没有出现在中原和北方,却唯独孕育在长三角地区,那一定和一万年前长江流域率先驯化出稻米,并在七八千年前开启养蚕缥丝生产等物质积累优势有关。
⑥除了中国,世界上没有哪个文明像华夏这样信奉君子如玉人格理想,也没有哪个文明像华夏先民那样养蚕缫丝。文明发生的独特道路,必然催生本土独有的话语,而今也将催生出中国自己的文化理论体系。
(节选自叶舒宪《文明探源的交叉学科视角及方法论创新》)
(1)、第③段中的加点词“司空见惯”在文中的意思是。(2)、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明起源期的文化奇观不全突出表现于巨石建筑和贵金属冶金术方面。 B、认同华夏文明特有的最高价值观,使中国人能够凝聚到一个文化共同体中。 C、以玉帛为最高价值的信仰,靠认同力量跨地域传播,距今四千年前覆盖全国。 D、完整玉礼体系率先完成于环太湖地区,迅速奠定了夏商周玉礼符号的基础。(3)、概括本B文的论证思路。(4)、有人认为,《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极其重要、生死攸关的象征物,贾母将其称为贾宝玉的命根子。请结合本文观点对其文化意义加以分析。6.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丝烟摊儿
①庸城的南门街有“两把刀”,一把叫刘一刀,一把叫朱一刀。两把刀干嘛?两把刀切烟丝儿。两把刀的摊儿摆在汪记南杂铺的街沿儿上,中间隔着六七尺宽的过道,所卖的烟丝庸城人叫丝烟儿,摊儿也就叫丝烟摊儿。
②南门街是庸城里最繁华热闹的商业街道,因靠近南门码头,每天装船卸货和过渡的人不少。那些下苦力的人对丝烟儿情有独钟,一只烟荷包吊在裤腰上,歇息的时候就抽上一锅,或是卷一根“喇叭筒”,吧嗒吧嗒抽几口。抽完烟,将烟荷包往肩背上一搭,背着两手走在南门街上,有点儿像庸城花灯戏中唱的“呀呀呀嘚儿喂”那样嘚瑟着。南门码头过渡的人大都来自澧水河对岸的乡下,赶街后,自然不忘在丝烟摊儿称上半斤八两的丝烟儿带回家。
③刘一刀和朱一刀用的都是一样的大切刀,六七寸宽,一尺二长。刀头固定在蹩脚的长条桌案上,一头安有烙了鱼鳞纹的木头刀把。两人每天要切二十几扎旱烟叶儿。扎,相当于捆。一扎大约有一斤二两。夜里将烟叶捋抻开,用桐木板压制固定,第二天便用篾筐搬至摊前。刘一刀和朱一刀这一天的活计就在晨光中开始了。
④丝烟摊儿是汪记南杂铺掌柜汪立人的。每天一早,汪老板洗漱完毕后必来丝烟摊儿上过早(吃早饭);每晚收摊前,汪老板同样会来丝烟摊儿上消夜。南门街的人记得,自从有了丝烟摊儿,汪老板每天过早和消夜雷打不动。
⑤汪老板从刘一刀刚切出的烟丝中抓了一撮,填进黄铜烟袋锅里,点燃,吧嗒吧嗒几口。那烟雾吐出来后,他的整个大圆脸都有点儿模糊。之后,他用力一吹,烟锅里的灰烬噗一下飞出来。接着,又从朱一刀的丝烟摊儿上抓了一揉烟丝儿填进烟锅里,点燃,吧嗒吧嗒几口,之后,又用力吹出了烟锅里的灰烬。汪老板并不说话,起身,握着烟袋的手背在身后,一步一步走进铺面后青石板铺就的院子里,一天再难照面。汪老板的家眷和下人从不打铺面过。铺面后的院子连着后面的巷子,所有人都从巷子里进出。汪老板的院子有多深,家业有多大,庸城街上没人知道他的根底,只知道汪老板是开南杂铺的,兼带着经营丝烟摊儿。汪老板还有一条货船,往来于上下河之间,贩些土货和紧俏物资,据说有一次还买过十来条“汉阳造”长枪,之后不见下落。
⑥丝烟摊儿是刘一刀和朱一刀来后摆上的。
⑦刘一刀和朱一刀是一起来的。怎么来的?并没有人知道,就像是突然从土里冒出来的。两人来后,汪记南杂铺前摆起了丝烟摊儿,庸城里的人才知道汪记南杂铺新来了两个伙计。两人一起在汪记南杂铺过起了切烟丝儿卖丝烟儿的日子。两人卖丝烟儿却从不抽烟,这让买丝烟儿的人疑惑:这么好的丝烟儿,咋就不抽呢?这哪里像两个男人?
⑧刘一刀看上去大几岁,说话行事有些谨慎。朱一刀则显得很机灵,大凡跑腿的事大都他去。两人每天都会把刀头的铁轴一抽,去街沿儿上的一扇麻石磨子上磨刀,嚓嚓嚓,嚓嚓嚓,刀磨得白亮亮的。刘一刀磨好刀就会剃络腮胡,过路的人总担心他会剃下半拉脸来。朱一刀脸白净,没有胡须,也就用不着拿刀净脸。有人给朱一刀说媒,朱一刀说:“两片嘴巴皮都糊不上,哪还顾得上娶老婆?”
⑨庸城里闹过几次县长被刺事件,上峰怀疑是县警察局局长唆使人干的,因为两人素来不和,可又没抓住把柄。于是,上峰命令县警察局局长限期破案。有一天,正在切烟丝儿的刘--刀和朱一刀忽然被警察抓了去,被打得皮开肉绽,可两人一口咬定就是从外地逃难来的难民。又过了几天,刘一刀和朱一刀被汪老板保释出来。两人腿脚被打断,已经奄奄一息。汪老板赶紧请来庸城名医救治。一个月后,两人下地走路。又过月余,汪记南杂铺前的丝烟摊儿又摆起来了,依然还是刘一刀和朱一刀。只是两人情形大变,不再多言。
⑩有一天夜晚,澧水河两岸突然枪声大作,有人高喊:“红军要过河了,红军要过河了后来,只听见南门街上过兵的跑步声和乒乒乓乓的枪声。
⑪刘一刀和朱一刀的尸首是在澧水河边被发现的。那是红军强渡澧水北上的第二天早上,汪老板带着人在澧水河边找到了他俩。他俩手里还紧握着切烟刀,刀上满是血污,刀口豁豁牙牙,地上十几具国民党兵尸体。汪老板赶紧叫伙计们把刘一刀和朱一刀抬到山中埋了。之后,又喊了更多的人把那些兵的尸体也找个地方埋了。
⑫很长一段时间,庸城人只当刘一刀和朱一刀失踪了或是背着老板逃跑了。
⑬后来庸城解放,庸城的地下党证实,南门街的汪记南杂铺曾是我军的一个地下交通站,站长就是汪老板汪立人。
(1)、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2)、结合全文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3)、本文的语言颇有特色,请对此加以赏析。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别诗二首(其一)
[汉]应玚
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行役怀旧土,悲思不能言。
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时旋。
(1)、下列选项中,适宜用来评价本诗的一项是( )A、气势遒劲,风格壮美。 B、奇句豪气。风发泉涌。 C、浅浅数语,自然入情。 D、真骨凌霜,高风跨俗。(2)、这首诗表达情感颇为巧妙,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赏析。8.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庄君钧,字振和。乾隆初,刘公奉节巡修畿辅河道。君年十九,随幕府,数为刘公言水利事,刘公甚奇之。当是时,直隶总督高公某方举能任河工者,即上其名,补霸州判。卓异。君既明习水利事,又长于治民,其历州郡皆有殊绩,而君性谦谨,未尝自言。
②及君之殁,而其子幼,无以知君之详,独得其卓卓称诵于人者三事。其一曰:磁州夏秋之间,水潦至,决溢四漫。濒河之吏岁赋帑筑堤而捍之。溃,又增焉,以为常。君至州,议曰:“水方悍而挠之以堤,是搏之也;请穿河引之,势必杀。”总督方公然之,如君所欲穿者,漳患大息。其二曰:漳之濒有弃地数千顷,故民田也,为水败,独其赋存,吏以敲扑责之。君请尽蠲之。民祠君于漳水上。其三曰:君始为大名府,岁大旱,君谒守道,请发粟赈。道曰:“太守擅之乎?咎谁执?”君曰:“府去省千里,文移往返,必旬月。饥民旦暮且死,何咎之云乎?知府请任。”立檄大名元城,出谷四万石,与民,民无饿者。
③张惠言曰:君之子轸与予交,轸言君在东安时,民号哭而走送者,百里不绝。余以为世多言今之民情不如古,观于君,岂其然哉!惜乎,君之未得尽其所设施,而其事又不得而尽传之也。余尝游大名,大名之人,至今能道君之赈民粟也。
(节选自《茗柯文编》)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①请穿河引之
②独其赋存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①势必杀( )
A.杀戮B.抑制C.激战D.败坏
②太守擅之乎( )
A.自作主张B.长于C.占有D.压倒
(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府去省千里,文移往返,必旬月,饥民旦暮且死,何咎之云乎?知府请任。
(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三、写作40分
-
9. 作文
有人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人生无意义的勇气。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⑴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