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必修上册语文第8课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小阅读-课外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雷抒雁原名叫“雷淑彦”,可这个西北汉子认为“淑彦”两个字不好,有点儿像女人的名字,便自己改为“抒雁”。
作家赵克诚曾经赠予雷抒雁一幅嵌名联:“雷霆歌唱,抒九天壮志;鸿雁优游,揽百姓仁怀。”名如其人,雷抒雁“雷霆”的时刻总让人记忆深刻。作家张同吾回忆,有一次与雷抒雁一同参加在北京举办的旧体诗词研讨会,当时这个研讨会也算是诗学上的一次盛会了,除了与会的诗人,有两位部长和两位上将端坐在主席台上,还有几位将军坐在台下头排座位上。
主持人向大家介绍了各位将军和首长,却未介绍与会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
雷抒雁登台发言:“我先说几句题外话,今天是什么会?是诗歌会又不是军事会议,介绍那么多将军而不介绍诗人,岂不是喧宾夺主?”
此话一出,真是“一语惊四座”,却当即得到了诸多诗人的赞同。他还主张,研讨会不应设主席台,大家围绕圆桌而坐,促膝相谈,更加亲切自然和谐。
文段为什么要先写雷抒雁改名之事?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医药为中华民族健康繁衍生息和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在与疫病斗争的实践中,中医药防疫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逐步形成和完善。早在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就系统论述了疾病预防理论,在战国时期就已设有与清洁卫生有关的官职和除害防疫的专职人员,在汉代已经出现了通过消毒来防治疫病传播的方法。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在治疗乙脑、麻风、甲型H1N1流感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时,中医药疗法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等方面成效明显,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
②中医药在历史发展中取得重大成就,不仅守护了中华民族的健康,也对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明、清时期发明的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医学接种免疫预防的先驱,曾传播到西方并产生很大影响,为全球最终消灭天花作出了贡献。青蒿素的发现也是从中医药典籍中获得灵感,已经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
③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中医药显示了明显疗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超过7.4万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这一突出成效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④积极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发扬光大。中医学与西医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差别很大,治疗疾病各具特点、各有优势。中医学的研究方法蕴含着系统论,主要以整体为着眼点,多以定性观察为手段,一般采用综合的方法进行辨证论治;西医学的研究方法体现着还原论,主要以局部为着眼点,多以定量实验为手段,一般采用分析的方法进行辨病论治。可以说,中医和西医是人类医学之树上生长出来的两个枝繁叶茂的分枝。中医药的整体观和系统观极大丰富了现代医学的内涵,二者的结合应用极大提高了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与推广。
⑤尊重中医药理论,加强现代科学研究。充分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深入梳理总结中医药学术思想,从更高、更深的层次探讨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精髓,更好发挥中医药学整体综合的原创优势。既要把握传统理论与经典,又要坚持守正创新。
⑥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与特色。将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推动中西医学相互促进、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在重大疑难疾病防治中有针对性地发挥各自优势、结合二者长处。
⑦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大对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力度,保护中医文化内核,促进人们对中医药提高认识、加强应用,坚定树立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这一文化自信。
⑧坚持开放共享,积极推动中医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更大作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中医药防控、治疗新冠肺炎的中国方案,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加强中医药学与世界医学的沟通和交流,突出中医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提升对话能力与解释能力,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中医药国际合作。
(摘编自《让中医药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更大作用》,《人民日报》2020年05月1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药在与疫病斗争的实践中形成了较完备的防疫理论和技术体系,这为我国抗击新冠疫情提供了经验。 B、人痘接种术为最终消灭天花做出了贡献,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贡献,因而在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中医学的整体观和系统观不仅弥补了西医学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的不足,而且大大丰富了西医学的内涵。 D、传承运用中医药,既要继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又要守正创新,更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现代医学理念。(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既阐述了中医药在历史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也关注到了中医药在当下发展的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B、第一段通过举例论证了中医学在疫病防治上拥有较为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使文章内容丰富,有可信度。 C、文章通过数字说明了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方面的疗效,中医药在抗击新冠中发挥的作用可见一斑。 D、文章第四段采用对比论证手法,强调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和系统性,突出了中医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优势。(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动传统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有机结合,不仅需要中医药方面的人才,也需要高层次的中西医复合人才。 B、由于西医学和中医学在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上的差异,中医药要得到国内外认可还有许多瓶颈和门槛,举步维艰。 C、运用新媒体平台和多媒体形式,以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式普及弘扬中医药文化,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D、中医药在发扬光大、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既要保持自身特色,也要加强中医学与世界医学的沟通和交流。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可以满足三个产业相互渗透融合的新动向,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摘编自《现代农业科技》)
材料二:
自从田园综合体这个词进入国家高层文件以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全国。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载体。在本质上,田园综合体是在乡村发展起来的新范式,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还原了农业的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在此基础上,田园综合体开启了以乡村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文化旅游开发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所以,田园综合体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来说,田园综合体树立了逆城市化的成功范式。
(摘编自《楚天都市报》)
材料三: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面临着文化重塑的过程,任何一个田园综合体的开发者,所面对的风景是田园风景,但是所面对的当地居民可能是被异化的中间人(失去了乡民原本的淳朴,失去了民俗文化的传承,“中间人”既不是纯粹的乡下人,也不是纯粹的城里人)。让中间人重拾自己的民俗文化传承,重新找回田园心性,这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
中产阶级的新田园文化和农民的旧田园文化之间需要找到一种平衡机制。这种平衡机制的建立不依赖于管理运营者,也不依赖于任何商业模式,而是依赖于一种自由和谐的文化开放机制。未来,基于田园综合体,一定会生成一种全新的乡贤文化形态。
(摘编自“搜狐网”)
材料四:
“留住绿水青山,守住淡淡乡愁。”长久在钢筋水泥中生活的都市人大多有一个田园梦,秀美的风光、传统农耕场景,蕴藏着从古至今的乡村美好意蕴。
浙江省绍兴市漓渚镇素有“国兰祖地、春兰故乡”的美誉,如今正在进行“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试点,其中的棠棣村是千亩花海的核心区块。“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2018年,棠棣村成功创建为浙江省首批3A级景区村庄。漓渚利用兰花经济、美丽乡村、乡村治理等优势条件,创建生态经营示范项目,“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即将美丽绽放。
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着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形成一种新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改变着当地及周边乡村的发展格局,一幅推动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摘编自《钱江晚报》《“田园综合体”载起乡村未来》)
(1)、下列关于“田园综合体”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新型产业综合发展模式,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B、田园综合体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其本质还是乡村社区,不过是以新范式来呈现。 C、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与城市经济逻辑不同,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 D、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是被异化的“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找回田园心性,这样才能进行真正的文化重塑。(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乡村正大力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花香漓渚”项目就是一个例子。 B、田园综合体不仅文化旅游价值较高,同时也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提供了载体,因此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股建设浪潮。 C、具有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的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特点。 D、材料二指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本质,材料三关注建设中的文化重塑,材料四则用真实的事例说明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3)、请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田园综合体建设应有怎样的文化价值。四、句子默写
-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两句,表明作者即使遭受分解肢体的酷刑也不改心志。(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器物的破裂与兵器的撞击声来表现音乐高昂激越的两句是“ ,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高度称赞滕子京的政绩。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登高》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B、《登高》颈联诗人点明题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C、《登岳阳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寄予着许多感慨。 D、《登岳阳楼》颈联叙述身世,凄凉落寞,意境由广而狭。尾联笔力一转,以“戎马关山北”的博大胸襟,与颔联恢弘伟丽的自然气象相得益彰。(2)、结合作者写作这两首诗时的境况,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六、名著阅读
-
6. 诗人在诗歌中写“江州司马”的自我形象是怎样的?着重表现了他的哪方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