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5.2土壤同步测试(培优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浙江省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进行红壤野外观测实践,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中写道:红壤,剖面呈土红色,腐殖质含量高,质地较黏重,透气性差,呈酸性,并绘制了土壤剖面图(见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报告的两处明显错误是(   )

    ①质地较黏重 ②腐殖质含量高 ③淀积层和淋溶层位置 ④母质层和母岩层位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红壤形成过程中(   )
    A、地形坡度影响其土层厚度 B、成土母质是其有机质主要来源 C、高温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D、生物决定其矿物质的成分
  • 2. 盐角草(如图)是世界上最耐盐的植物之一,植株高度大多在30~40 cm,叶子高度退化呈鳞片状,肉质化的茎表皮富含蜡质,气孔小而下陷,茎中含有特殊的储水细胞,能够储存根系吸收进来的盐分。江苏盐城的广阔滩涂上分布有大量的盐角草。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盐城盐角草(   )

    ①叶子高度退化,生长在干旱地区 ②茎的表皮富含蜡质减少水分蒸腾 ③植株高度小适应水热条件不足 ④储水细胞储存盐分适应滩涂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盐城滩涂上的盐角草是当地重要的抗盐先锋,当地土壤中盐分主要来源是(   )
    A、成土母质 B、海水 C、大气 D、生物残体
  • 3. 末次冰期,欧洲北部冰川发育广泛。一万多年前,冰川退却,在北部沿岸狭长地带发育了冰沼土。图示意欧洲冰沼土分布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欧洲北部冰沼土的土层比较薄,原因是(   )
    A、降水稀少 B、岩石风化缓慢 C、地形平坦 D、植物生长量少
    (2)、欧洲冰沼土表层有机质积累较多,主要原因是(   )
    A、森林生长较繁茂 B、有机质分解慢 C、河流带来有机质 D、农业开发较少
  • 4. 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黑土,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土壤肥沃,适宜耕作。但黑土的形成周期长且条件严格,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历经数百年时间才能形成。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开垦及频繁翻耕,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平原黑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地貌 D、地下水
    (2)、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
    A、种植绿肥、掺砂、洒熟石灰 B、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 C、秸秆还田、少耕深松、休耕 D、大量使用化肥增加土壤肥力
  • 5. 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下图左为森林土壤剖面图,图右为草原土壤剖面图。森林土壤与草原土壤比较,对草原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原枯枝落叶的数量比森林多 B、草原微生物分解和腐殖质积累多 C、森林降水形成淋溶强度强 D、草原常年温暖湿润,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
  • 6. 下图为土壤发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2)、影响土壤矿物构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 7. 我国东北平原土壤肥沃,南方地区土壤相对贫瘠。但近年来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黑色土相比,红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生物 B、气候 C、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
    (2)、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
    A、种植绿肥、掺砂、洒熟石灰 B、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 C、大量使用化肥增加土壤肥力 D、秸秆还田、少耕深松、休耕
  • 8. 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矿物颗粒大小 B、透气状况 C、有机质含量多少 D、透水能力大小
    (2)、土壤中矿物部分的主要来源是(   ) 
    A、矿物质 B、有机质 C、水分 D、空气
    (3)、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问题.若①处海拔为1250米,气温为5℃,则⑤处(海拔取平均值)气温为(   ) 

     

    A、0.8℃ B、4.2℃ C、9.2℃ D、37℃

二、综合题

  • 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湖南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他们挖掘了一个土壤剖面,发现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他们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下面的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推测该地的土壤类型名称是 , 其地带性植被是
    (2)、同学们还测得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少,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土壤的形成是气候、地形、水文、生物乃至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试分析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高一期末复习期间,小慧同学对地理必修一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梳理,手绘了水循环的示意图,并结合绘图把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了适当总结。地理老师大明发现小慧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有待完善和修订,请你帮助小慧同学一起来完善和修订。

    (1)、水循环示意图中,缺失的两个环节是。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图示水循环类型属于
    (2)、关于植被的总结中,对(填“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的描述有错误,应改为
    (3)、对乙地土壤深厚原因的叙述有误,应改为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填“较快”或“较慢”),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4)、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共同构成的。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水可以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
  • 1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8月,北京某中学非洲研学小组从赤道附近出发,沿20°E向北行进,途中发现该区域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变化。图中甲、丙为研学小组成员拍摄的照片。

    (1)、甲地照片所反应的植被类型是 , 丙地照片反映的植被类型是 , 造成甲、丙两地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2)、与甲地相比,乙地的植被(填“有”或“无”)季相变化,乙地的乔木往往长有粗大树干,是为了
    (3)、丁地乔木多蜡质、革质,硬叶叶片,其作用是 , 原因是该地
    (4)、与我国东北黑土地相比,甲地自然土壤形成速度比较(快、慢),土壤的淋溶作用(强、弱),土壤黏粒比重(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