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 1. 如果一个系统达到了平衡态,那么这个系统各处的(  )
    A、温度、压强、体积都必须达到稳定的状态不再变化 B、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但压强和体积仍是可以变化的 C、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并且分子不再运动,达到了“凝固”状态 D、温度、压强稳定,但体积仍可变化
  • 2. 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图1示t=0时刻的波形图,图2是介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则该质点的x坐标值合理的是( )

    A、0.5m B、1.5m C、2.5m D、3.5m
  • 3.  某磁场的磁感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点的切线方向和该点的磁场方向垂直 B、M磁场比N点的磁场弱 C、M点的磁场比N点的磁场强 D、M点的磁场方向和N点的磁场方向相同
  • 4.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过如图所示的三个过程回到初始状态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等于在bc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 B、bc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小于在ca过程中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 C、ca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大于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 D、ab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增加量小于ca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减少量
  • 5. 如图所示,光从 A 点射入圆形玻璃,而从 B 点射出,若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的偏 向角为 30°,AB 弧所对的圆心角为 1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的折射率是 2 B、玻璃的折射率是 3 C、光线在 A 点的入射角为 105° D、玻璃的折射率是 2+62
  • 6. 如图,一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轴上ab两点相距2m。t=0时a点为波峰,b点为波谷;t=1s时a点为波谷,b点为波峰,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波一定沿x轴负向传播 B、波长可能是2.4m C、周期可能是0.4s D、波速可能是1m/s
  • 7. 如图所示,在扇形区域AOC内存在着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圆弧AC上有磁场,AOOC上没有磁场,AOC=60°。甲、乙两个带负电的粒子均从A点以相同的初速度垂直OA方向射入磁场,甲从OC边的中点离开磁场,乙恰好沿OC边离开磁场。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的作用力不计。则(  )

    A、甲、乙的周期之比为(436)1 B、甲、乙在磁场中运动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6(23+3) C、甲、乙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为(436)1 D、甲、乙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4(103+15)
  • 8. 如图所示,ABC是匀强电场中一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其中∠C=30°,AB方向与电场方向平行,AC边长0.8m。已知AC两点的电势φA=9V,φC=3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7.5V/m B、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15V/m C、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53V/m D、B点和C点电势不相等

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 9.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已知电阻R1R2R , 和R1并联的D是理想二极管(正向电阻可视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在AB之间加一个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电压为正值时,UAB>0),由此可知(  )

      

    A、AB之间所加交变电压的周期为2s B、AB之间所加的交变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202sin100πt(V) C、加在R1上电压的有效值为10V D、加在R2上电压的有效值为510V
  • 10.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一菱形线框abcd由粗细均匀的同种导体做成,线框平面与有界匀强磁场垂直,对角线ac与磁场边界平行。现用外力将线框沿对角线db匀速向右拉进磁场,设线框中的感应电流为Iac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 , 线框受的拉力为F , 拉力的功率为P。在对角线ac进入磁场前,上述各物理量随顶点b与磁场边界的距离x变化的图像中(曲线为抛物线)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 11.  如图所示,ab是一对平行金属板,分别接到直流电源的两极上,使ab两板间产生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右边有一块挡板,正中间开有一小孔d , 在较大空间范围内存在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从两板左侧中点c处射入一束正离子(不计重力),这些正离子都沿直线运动到右侧,从d孔射出后分成三束,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三束正离子的速度一定不相同 B、这三束正离子的比荷一定不相同 C、ab两板间的匀强电场方向一定由a指向b D、若这三束离子改为带负电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仍能从d孔射出
  • 12.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尔理论也能很好地解释复杂原子的光谱 B、玻尔理论认为原子的能量是连续的,电子的轨道半径是不连续的 C、大量处在n=2能级的氢原子可以被2.00eV的电子碰撞而发生跃迁 D、当氢原子从n=2的状态跃迁到n=3的状态时,辐射出1.89eV的光子

三、实验题(共2小题)

  • 13. 要测定一节干电池(电动势约1.5V,内阻约0.5Ω,放电电流不允许超过0.6A)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要求测量结果尽量准确。提供的器材有:

    A.电流表A1:挡位1(0~3A,内阻约0.05Ω),挡位2(0~0.6A,内阻约0.2Ω)

    B.电流表A2:0-300μA,内阻rA=100Ω

    C.定值电阻:R0=2Ω,R1=900Ω,R2=4900Ω

    D.滑动变阻器:R3(0—5Ω,2A),R4(0~15Ω,1A)

    E.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1)、测量电流的仪表:应选择电流表A1的挡位(填“1”或者“2”)。
    (2)、测量电压的仪表:应将定值电阻(填“R0”、“R1”或“R2”)与A2串联,使其成为改装后的电压表。
    (3)、干电池内阻太小,应选择定值电阻(填“R0”、“R1”或“R2”)来保护电源。
    (4)、若要求A1表电流在0.1A-0.5A范围内连续可调。则滑动变阻器应选择(填“R3”或“R4”)。
    (5)、为消除电流表内阻对测量精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在给出的两种电路原理图中(图中V表为改装后的电压表),应选择(填“图(a)”或“图(b)”)。

    (6)、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用I1I2分别表示A1、A2表的示数,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如图(c)所示的I2-I1图像,由图像可得:电池的电动势为V,内阻为Ω。(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 14.  如图所示,利用图示的装置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测量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x
    (2)、图中O点是小球拋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 , 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前端,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4)、本实验还可以检验m1m2之间的碰撞是否是完全弹性碰撞。若m1m2之间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碰撞,则可用验证【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四、计算题(共3小题)

  • 15. 如图所示为上端开口的“凸”形玻璃管,管内有一部分水银柱密封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细管足够长,粗、细管的横截面积分别为S1=4cm2S2=2cm2 , 密封的气体柱长度为L=20cm,水银柱长度h1=h2=5cm , 封闭气体初始温度为67℃,大气压强p0=75cmHg。

    (1)、求封闭气体初始状态的压强。
    (2)、若缓慢升高气体温度,升高至多少K方可将所有水银全部压入细管内?
  • 16. 真空区域有宽度为l、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如图所示,MNPQ是磁场的边界.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不计重力)沿着与MN夹角θ=30°的方向射入磁场中,刚好没能从PQ边界射出磁场.求粒子射入磁场的速度大小及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 17.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放置长木板A(上表面粗糙)和滑块C,滑块B置于A的左端,三者质量分别为mA=2kgmB=1kgmc=2kg . 开始时C静止,A、B一起以v0=5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A与C发生碰撞(时间极短)后C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B再次达到共同速度一起向右运动,且恰好不再与C碰撞.求A与C发生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