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必修上册语文《峨日朵雪峰之侧》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隙(xià)山(lán)阁(guī)畅淋漓(hān) B、鸣(xiāo)荡(yànɡ)膏(zhī)不事琢(diāo) C、入(qì)钉(mǎo)吐(qīng)清辉洋(yì) D、虹(lí)心(zhōng)消(róng)霞云蒸(wèi)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闪现/湿漉漉黑色枝条上的朵朵花瓣(庞德《地铁口》) B、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的社会问题(辛笛《风景》) C、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郑愁予《错误》) D、它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曾卓《悬崖边的树》)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5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向污染宣战,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B、志愿者已成为大型博物馆服务公众的重要力量,故宫博物院自2004年开始,累计注册3000人次左右。 C、“法医神探”黄墁,2009年入警至今协助破获重大疑难案件70多起,她以细致的工作,还社会公平,还案件真相。 D、从枪杆子打天下、打开国门看天下到敞开胸怀迎天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就是怀揣着梦想走来的,我们仍要坚定地走下去。
  • 4.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为了欢迎您的到来,我们用一天的时间准备了这件礼物,您就心领了吧。 B、我并无昆玉,一想到年事已高的父母,就更觉得应该努力工作了。 C、对于文学社的征稿事宜,我还有些不明白的地方,因此我特地垂询了一下。 D、他出了一本书,在扉页上写上“请您雅正",便迫不及待地给老师送去了。
  • 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雍正朝的珐琅彩瓷在装饰纹样上,由于皇帝亲自发出“秀雅”“细致”的要求,并指定唐岱、郎世宁等国手为之制作稿样,无论是满饰纹样或装饰有诗、书、画、印四种元素的组群,无不 ____。

    ②明清两代是扇面画的鼎盛期,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风格流派异彩纷呈。据了解,湖州市博物馆收藏历代书画达3000余件,而明清扇面是该馆书画藏品中的一大亮点,名家作品 ____,数量达500余件。

    ③远山含黛,近水楼台。夜幕中, ____的好溪楼变得一片璀璨。昨晚,好溪堰源头首次亮灯,此次亮灯区域为好溪堰堰头到青林村桥头,总长约400米,古朴的亭台楼阁在灿烂的灯火下变成天上宫阙。

    A、精妙绝伦    美轮美奂    蔚为大观 B、精妙绝伦    蔚为大观    美轮美奂 C、美轮美奂    蔚为大观    精妙绝伦 D、蔚为大观    精妙绝伦    美轮美奂
  • 6.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开辟鸿蒙,人类之初,亚欧大陆流传着许多想象奇特的神话传说。稍加比较可以看出,西方神话里的每一个神都有其___________,而中国神话里的各路神仙各有不同甚至自相矛盾。当然,很多神话传说已经___________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了,但是今天的人们依然能够从东西方各种神话传说之间寻找出___________的联系。

    A、一脉相承        淹没        千丝万缕 B、来龙去脉        湮没        千丝万缕 C、一脉相承        湮没        盘根错节 D、来龙去脉        淹没        盘根错节
  • 7.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五个小时的春晚中,诸如此类的广告居然多达两位数,难怪有人质问:“一个个损害表演效果、影响观众心情的植入式广告,是否在‘秒杀’隆重的央视春晚?” B、大量的观察结果表明,那些执著一念的人,他们的情感往往特别关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 C、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儒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口号,强调人与自然鼎足而立 , 人可利用自然,掌握和运用规律,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 D、在商品房价格迅速攀高的情况下,大量违法建筑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每一座大型城市的边缘,成为城市化浪潮中社会治理的尴尬地带。

二、现代诗歌阅读

  • 8. 阅读下词,完成下面小题。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1)、悬崖边的树的特点是什么?
    (2)、你觉得悬崖边的这棵树指的对象是什么?
    (3)、“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结合诗的第一句,你觉得这“风”除了指自然界的风之外,还可理解成什么?整句诗的大意又该如何理解呢?
    (4)、诗中的“树”为什么要倾听那些喧哗和歌唱?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移入这棵树中,使树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B、在诗中诗人处处是在写树,然而又是处处在写人,处处在写人生战场上的坚强战士。 C、全诗描绘了一棵树,它远离森林,孤独而又寂寞,目的是为了强调个人和集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D、本诗是凝练而含蓄的,这种凝练而含蓄的艺术描写,深化了诗歌的象征意蕴。
  •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各题。

    骆驼(节选)

    郭沫若

    骆驼,你沙漠的船,

    你,有生命的山!

    在黑暗中,

    你昂头天外,

    导引着旅行者

    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

    看呵,璀璨的火云

    已在天际弥漫,

    长征不会有

    歇脚的一天,

    纵使走到天尽头,

    天外也还有乐园。

    ……

    (1)、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沙漠的船”和“有生命的山”写出了骆驼的特点:是沙漠中的运输工具,有高大的、蕴藏生命所需能量的驼峰。 B、“昂头天外”写出了骆驼的茫然无措“走向黎明的地平线”写出了骆驼一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C、诗人用托物咏志的手法,是写骆驼,又不是写骆驼,抒发的是从骆驼形象引起的感受,表面咏物,实为言志抒情。 D、诗人暗示读者,过去需要骆驼精神,今天仍然需要骆驼精神,骆驼精神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巨大动力。
    (2)、虚实结合是第一节诗的突出特点,请分别找出实写和虚写的诗句。
    (3)、鉴赏点一:赏析诗歌的语言《峨日朵雪峰之侧》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4)、鉴赏点二:赏析诗歌的意境

    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这一特写镜头有何用意?

  •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惠安女子

    舒 婷

    野火在远方,远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啊,浪花无边无际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1)、《惠安女子》显示了诗人善于从客观生活中提炼诗歌意象的能力。请你撷取诗中的意象,描述诗中所表现的情景。

    意象:

    情景:

    (2)、有人说,诗的最后一句“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揭示了惠安女子的优美形象和真实命运。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 11.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插 秧

    詹 冰

    水田是镜子

    照映着蓝天

    照映着白云

    照映着青山

    照映着绿树

    农夫在插秧

    插在绿树上

    插在青山上

    插在白云上

    插在蓝天上

    (1)、诗的第一节写了什么内容,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诗的第二节只写了一个动作,这个动作有什么作用?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本诗的语言形式有怎样的特色?
  • 12. 阅读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完成题目。
    (1)、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雕铸了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 B、“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暗示了“我”身后还有一些将要陆续征服的高度。 C、日落和滑坡都不是悠闲者赞叹或观赏的对象,而是此时此地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 D、诗歌通过意象之间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
    (2)、在诗歌最后,诗人写到的蜘蛛意象有何深意?
  • 13.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良宵

    昌耀

    放逐的诗人啊

    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

    这新嫁娘的柔情蜜意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这在山岳、涛声和午夜钟楼流动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这使月光下的花苞

    如小天鹅徐徐展翅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不,今夜没有月光,没有花朵,也没有天鹅

    我的手指染着细雨和青草气息

    但即使是这样的雨夜

    也完全是属于你的吗

    是的,全部属于我

    但不要以为我的爱情已生满菌斑

    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

    我的须髭如同箭毛

    而我的爱情却如夜色一样羞涩

    啊,你自夜中与我对语的朋友

    请递给我十指纤纤的你的素手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放逐的诗人啊/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这似是对他者的诘问,又如同喃喃自语;既点出了诗人被放逐的处境,又表现出对命运的思索。 B、“我的手指染着细雨和青草气息”,写在一个小雨霏霏的夜晚,青草散发着清香,诗人受伤的心灵被大自然拥抱着、安慰着。 C、“但不要以为我的爱情已生满菌斑/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爱情”不会因放逐而心灰意冷,诗人经历了命运的折磨,仍能在空气和阳光中获得新生。 D、本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情诗,诗人所抒发的不仅是爱情的情感,也是借“爱情”表达自己对当年被流放所遭遇苦难经历的回忆与哭诉。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今夜没有月光,没有花朵,也没有天鹅”,一连用了四个否定词,对浪漫的想象进行了否定,再次暗示了自己身处困境的遭遇。 B、“也完全是属于你的吗/是的,全部属于我”,对白是本诗的主要形式,诗人面对“朋友”的又一次提问,给出了更坚定更豪迈的回答。 C、“我的须髭如同箭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以华丽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不屈服于命运的刚毅情怀。 D、“请递给我十指纤纤的你的素手”,化用古诗中的“纤纤擢素手”,这既是诗人对爱情的真挚与渴望,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更高呼求。
    (3)、本诗在抒情时,多次进行诗人和“朋友”之间的人称变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4)、本诗在网上的通行版本中,没有“这在山岳、涛声和午夜钟楼流动的夜是属于你的吗/这使月光下的花苞/如小天鹅徐徐展翅的夜是属于你的吗”三句。你认为这三句话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吗?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看法。
  • 1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城  市

    昌耀

    颤动的城市。/颤动着的/是它同时闪亮的百万张向阳的玻璃窗叶。/是它同时熄灭的百万张背阴的玻璃窗叶。/从群楼巍耸的街谷,/依次地叠印出了/黎明与黄昏的颤动。/就这么颤动。/而且不只是那些石英的六方晶体。

    城市,草原的一个/壮观的结构。/一个大胆的欲念。

    未曾有过教堂十字架或喇嘛寺金顶的新的城市,/不知道什么叫精神的创伤。/不知道什么叫旧的烙印。/不知道什么叫复活。/新的城市是昂奋的。/昂奋中,它的被机械摩擦得呻唤的体积在颤动。/它的云层和电磁波在颤动。/它的日渐扩大的垃圾停放场在颤动。/——从未有过这许多令人发愁的排泄物。/但是,新的文明和新的财富在颤动。/就这么颤动。/颤动着的还有回转的木马。/——在圆形广场,/在广场的同一个平面二度空间,/儿童的回转木马/与正午的车流以同一的转速在颤动。/就这么颤动。/牧羊人的角笛愈来愈远去了。/而新的城市站在值得骄傲的纬度/用钢筋和混凝土确定自己的位置。/每晚,它的风暴般颤动在空际的光之丛林/是抒情的,/比羊角号更动人,更热烈,/也更有永久的魅力!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草原的一个/壮观的结构。一个大胆的欲念”用比喻和夸张手法,表现了城市是勤劳的人们的伟大创造。 B、诗人写“牧羊人的角笛”表现城市远离了自然。 C、“钢筋和混凝土”的用意是突出城市的现代化特征。 D、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中国的改革开放,讴歌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们的伟大创造。
    (2)、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 15. 阅读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峨日朵雪峰之侧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诗歌首句说:“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怎样理解“此刻”和“仅”两个词的含义?
    (2)、“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请分析鉴赏这句诗的内容与表达技巧。
    (3)、诗人为什么惊异于“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4)、诗人在作品中是怎样呈现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的?
    (5)、“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这句诗有怎样的寓意?请简要分析。
    (6)、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联系诗歌内容,鉴赏评价下面的诗句: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 1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我”吃惊地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太阳”经过认真思考后,决定放弃挣扎,甘愿跌落深渊。 B、“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喊杀声响在“我”身旁向深渊“自上而下”地远去时,“我”的坚持实属难事,流露出自豪感。 C、“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诗句由壮观景象转入自身状态,描述了登山勇士的艰辛的生命体验。 D、“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使前一诗节的辉煌壮丽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上,既流露出诗人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又表达了对平凡事物的敬畏。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韦庄,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因有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B、孟浩然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坛将他们二人并称“王孟”。 C、“菩萨蛮”和“扬州慢”“忆江南”“长相思”等都是词牌名。 D、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近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古体诗。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谈论昌耀的诗歌之前,我翻阅了网页上可以查找到的关于昌耀先生的评论,有各大博士论文、昌耀先生的追捧者的文章等等,大多给他一个悲情诗人的称号。我觉得他们丝毫不懂昌耀先生。恰恰相反,他是一个那么热爱生命的人,不然面对父亲、母亲以及其他人的离世,要不然面对误读的诬陷,要不然面对两手空空无一物的家庭,以及家庭的烦恼、无回应的爱情,渴望生活而一再受挫的昌耀先生,早不知道要被杀死多少回,但他依然在不停向上。上帝是公平的,给了他梵高式的磨难,也给了他流芳百世的桂冠,大诗人的荆冠。上天安排他来完成他应造就的诗歌使命。诗歌的句子不是与生俱来的,句子和词语,是依托在诗人敏感的情怀和敏锐的洞悉之中的。如果没有这些经历,在一次次打击中崛起,一次次忍受孤寂与他人的不解,那么谁能获得这些厚重的句子和词语呢?技法固然重要,但形式与内容是并重的,纵使有再高超的技巧,而内心是草包,也不过是炫技而已,那样的诗句,机器人就可以造就了,但那根本不是承载灵魂的艺术。

    昌耀先生的诗,大多都是充满隐喻的,他吝啬词语,也吝啬着词语的修辞艺术,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了他这样的想法。他大部分的诗也在修改后面世,诗的裁剪的程度是一个正常人都不舍得的,但他又坚持着自己的观点继续着。他的不分行的诗歌,其设想的走向又被如今大多被认为是“先锋”的诗人书写着。要读明白昌耀先生的诗,不能单从字面上去解读,更需要读上一读大西北的文化背景,中国1930年代以来的历史进程。昌耀先生不只是在写诗,他是在用生命记录着每一段经历。

    (摘编自若小曼《浅谈诗人昌耀及其<斯人>》)

    材料二

    我们在读昌耀的诗集时,会发觉其选入的诗歌与网上的通行版本有些差异。

    作为研究昌耀的专家,燎原当然更早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但当涉及到如何看待昌耀早期的诗作——亦即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作时,我们可以通过相关资料发现,收入昌耀诗集中的很多早期诗作,都并非当年的原貌,而存在着1979年之后不同程度的改写。”

    昌耀对其早期创作的“重写”,已构成一个不容忽视、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现象。很多人认为这种改写“带有根本性,涉及语言风格、修辞手段乃至价值观的调整”。在我看来,昌耀对于自己早期作品的否定和彻底改写,完全体现了他对诗歌标准新的认定,也体现了他重写自己一生的意志和决心。他要以他成熟期所确立的“尺度”来严格考量自己。不仅是重写旧作,他还要让那个一直带在他身上的年轻苦役犯重新出来说话,这就是诗集中那些落款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实则明显写于80年代、并且“属于80年代”的一些作品。如果说这是一个一生都在寻求“救赎”的诗人,那么重写旧作就是他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他要留下一个他自己可以接受、也可以面向未来的一生。纵然这给人们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但这就是昌耀。他最终要奉献的,是一部他用全部生命铸就的“命运之书”,而非一部面目混乱、良莠不齐的全集或选集。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昌耀最重要和独特的,在我看来,是形成了一种卓越的和他的生命和美学追求相称的文体,这种孤绝超拔、沉雄遒劲、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昌耀体”。正是这种“昌耀体”使他的诗歌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存在。这种“昌耀体”当然不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风格,而是和昌耀的精神人格、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包括对早期的重写)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有着它独具的词汇学、修辞运作方式、意象系统,还有着它统摄性的精神风骨。更重要的,是有着足够的语言作品作为支撑。他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全部创作,把这一切提升到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探讨和研究的高度。

    “昌耀体”的显著标志,正如人们看到的,首先来自昌耀高度自觉地与汉语言古典传统的接通,由此给我们的“新诗”带来了汉语本身的血质、底蕴、调性和文白之间的语言张力,带来了一个“文明之子”才具有的那种崇高感、历史感和文脉贯通之感,也形成了他那时而苍劲姿纵、时而雍容华贵、时而高峻幽秘的文体风格。诗论家胡亮也曾这样精彩地描述过他对昌耀的语言文体的印象:“他大量启用古字古词,粗粝,嶙峋,滞涩,狰狞,惊悚,硬语盘空,而又能透出个人的呼吸和血肉。如此讲究到极致,精雕细刻,穷物尽相,甚至连每个小局部都会有生动的乐感和画面感。”

    (摘编自王家新《论昌耀诗歌的“重写”现象及“昌耀体”》)

    材料三

    在新诗如何用汉语发声的问题上,昌耀给我们作了示范。他不仅在语言上有滞涩的古语化倾向,汉语气质纯正,更主要的是,他凭一己之力,为汉语诗歌开辟了另一条路:用生命与脚下的土地建立起血脉联系。从土地的苦难生存直觉中滴出来的诗,必然是带着体温的诗,有生命痛感的诗,才能揭示自己和这片土地存在的真相。这样的诗,发出的必然是纯正汉语的声音。

    昌耀固守青海高原,在生命与脚下土地之间建立的语法关系,打通了汉语诗歌本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任督二脉。广袤的青海高原,因为有了钉子一样的诗人昌耀,将生命和语言持续有力地注入,已经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成为中国西部最有诗性意义的场域。

    (摘编自谭克修《重建生命和土地之间的语法关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昌耀是一位热爱生命、有美学追求的诗人,他凭着敏感的情怀和敏锐的洞悉,在诗歌界达到了同梵高之于绘画领域的地位。 B、昌耀重返诗坛后,以他成熟期的风格与“尺度”,对其早期作品进行了大幅度重写,但并未使其早期创作发生质的变化。 C、“昌耀体”是一种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其含义等同于材料一中“厚重的句子和词语”。 D、材料三认为昌耀在语言上有滞涩的古语化倾向,发出了纯正汉语的声音,同时重建了生命与脚下土地之间的语法关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昌耀被很多人冠以“悲情诗人”的称号,是因为那些写评论的博士与追捧者没有真正地读懂他。 B、昌耀先生的诗大多都是充满隐喻的,是与其生活经历、历史进程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 C、昌耀十分重视对自己早期作品的修改与裁剪,他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诗皆在修改后才面世。 D、“昌耀体”不仅是昌耀创作的一种文体风格,更与其精神人格、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3)、下列诗句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啸然一声/对我们红色的生活/作一次惊愕的眺视/而后/和我们一同欢呼”(昌耀《群山》) B、“是的/在善恶的角力中/爱的繁衍与生殖/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更勇武百倍”(昌耀《慈航》) C、“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我的须髭如同箭毛/而我的爱情却如夜色一样羞涩”(昌耀《良宵》) D、“斜扫过这金属般凝固的铸体/消失于远方岩表的返照/遁去如骑士/极其凝重而又玄奥高古”(昌耀《踏着蚀洞斑驳的岩原》)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昌耀先生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四、语言表达

  • 18. 仿照下面诗歌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句子。(不要求与原诗各句字数相同)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 1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火,;更重要是,它使人类逐步远离并最后抛弃了野蛮和愚昧,走进了文明与智慧的圣域。那一簇簇、一点点跳动着的小小的火苗,:夜行的人看见前面闪烁的一点火光,会忘却漆黑和恐怖;茫茫大海中的船只看到导航灯那么一丁点儿火光,会风帆高举,快速行驶;在荒漠里, , 会照亮多少双熠熠闪亮的瞳仁,飞扬起多少欢快的笑声!

  •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许多人勤奋地买书、读书、藏书,但你问他们这么多年下来最喜欢什么书、哪位作者对自己影响最大,①。倘若把读书比作交友,这样的读书人近似交际场中那些四处点头握手、广递名片的人物,②。读书的无效和无聊,不过如此。要精读书,有选择地读。对不爱书的人,我劝他多读书;而对爱书的人,③ , 郭沫若和胡适都说过类似的话,即“书桌上不要出现第二本书”。

  • 21. 仿照下面的句子,运用恰当的修辞,各写一个句子。
    (1)、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称得上明朗、欢悦、/清新的一切,全都不及你的音乐。
    (2)、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在凝露的深山幽谷,/不显露它的行止影踪,/把晶莹的流光传播。
  • 22. 为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①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彷徨/徘徊)

    ②一个人应当那些令人心颤的杂念,全神贯注地走自己脚下的人生之路。(摈弃/抛弃/放弃)

    ③爱是黑夜里的星光,照亮了的生命;爱是酷暑里的清泉,滋润了干涸的灵魂;爱是蓝天上的彩虹,装点了苍白的青春。(黯淡/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