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我会填空(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计1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 成年子女对父母有、扶助和保护的义务。2. 人们设置标志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提示大家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3. 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4. 经过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二、我会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
5. 在学习了”让我们的家更美好”一课后,五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家的意义”展开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小奇:家是我们生活的港湾,满足我们的衣食住行等需求
②小豆:家是让我们享乐的地方,什么也不用做
③小彬:家是我们情感的归宿,让我们感到安全和幸福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6. 中国自古有重视家风家训的传统,例如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都有诸多值得吸收借鉴的内容,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用行动诠释优秀家风,下列行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 )A、小欣经常请病假逃避班级公益活动 B、林斌家经济条件很好,他觉得浪费一点没关系 C、珂珂吃完饭后,会和爸爸妈妈说:”我吃好了。”7. 音乐课代表晓雪非常喜欢音乐,坐公交车时经常戴着耳机,跟着音乐大声地唱歌。对此,下列认识恰当的是( )A、唱歌是晓雪的权利,其他人不得干涉 B、公交车是公共空间,晓雪大声唱歌损害他人利益 C、应懂得欣赏晓雪,我们要学习她的行为8. 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会让社会环境更加舒适宜人,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下列图片中的行为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B、 C、9. 下列是小青在学习”辛亥革命”时的课堂笔记,其中信息有误的是( )辛亥革命
结束时间:1912年
①废除的制度:君主专制制度。
②出现的新风潮:剪发辫、禁鸦片、废跪拜等。
③影响: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A、① B、② C、③10. 下列描述与孙中山有关的有( )①创立中国同盟会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③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11. 中国红军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不仅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 )①凝聚着中华民族不懈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
②推动着中国红军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卓绝奋斗
③凝聚着人民军队不断走向胜利的坚强意志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12.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喊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口号的是( )A、邓稼先 B、王震 C、王进喜13. 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改革创新的实践促进我国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
②只有在不断改革创新中,一个国家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③我国创新能力远远落后于别国,科技创新道路任重道远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14. 下列对下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更是未来的 B、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梦,与我们普通人关系不大 C、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三、我会判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下列说法或做法,你认为正确的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涂”√”“ ,不正确的请涂”×”)
-
15. 我们要主动与家人沟通,让家人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 )16. 拥有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只是个别家庭成员的愿望与追求。( )17. 为保障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政府为我们提供桥梁、道路、路灯等公共设施。( )18. 在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家中则无关紧要。( )19. 社区成员在情感上的相互支持,生活上的相互帮助,会让社区生活更有品质、更有温度。( )20. 鸦片战争的失败警示我们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1. 黄花岗起义的失败使革命党人从此一蹶不振。( )22. 设立国家公祭日意在呼吁中国人民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永保和平。( )23.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2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
四、我会回答(本大题共5小题,计30分)
-
25. 当你的家庭出现右图情形时,你会怎么办?26. 一位学者说:”帮助弱势群体,要有具体可操作的措施,要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关爱互助环境。”关爱弱势群体,我们能做些什么?27. 下列是同学们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搜集的图片
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条约 黄海海战 邓世昌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