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必修上册语文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尹公亭记
(宋)曾巩
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有表其闾 , 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辩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
【注】①茇:在草间住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B、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C、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D、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种观点。 B、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富者居住闾左,贫者居于闾右。文中指里巷的大门。 C、从事,即从吏史,亦称从事掾,名目种类较多,如文有文学从事,武有都督从事等。 D、司农,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汉朝为九卿之一,掌管钱谷之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直言君子对己的要求,列出世人显扬君子的做法,提出了有别于诸子百家的主张。 B、随州人为了纪念尹公,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叫“尹公之亭”。 C、尹公所学的东西,在于不因贫富贵贱死生而动摇自己的信念,是一个“自得”之人。 D、作者在文中赞扬了尹公身处逆境而泰然自若的精神,叙述了重建尹公亭的深远意义。(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
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二、古代诗歌阅读
-
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词,完成各题。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两句是说,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 C、“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是说,两个心心相印的人啊,永远异地相思,只有忧伤陪伴他们终老。写出了一对长久分别的有情人,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担忧涌上心头。 D、此诗借助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而丈夫则远离而不知,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情。(2)、如果我们把女人作为这首诗的主角,那么,这首诗的主要写法就是虚实结合,请作简要分析。3.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月夜
【唐】杜甫①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之乱,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寄居羌村。七月,杜甫只身赶到灵武(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为平叛效力,不料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诗歌内容看,两首诗都属于思人怀乡诗,诗中充满了别离怀人的愁绪。 B、《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采撷美草香花,送给“同心人”以寄相思之情。 C、《月夜》中诗人杜甫深陷囵圄,望月思家,“怜”“忆”两字饱含浓浓深情。 D、作者“今夜”“独看”,与夫妻双方“何时”“双照”前后照应,泪眼怎干。(2)、“思乡怀人”类诗歌常常采用“对写法”,即诗人落笔对方,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将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请据此赏析这两首诗。4.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树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萦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独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 B、三四句描写主人公看见树上那美丽的花,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于是扳着树枝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花,准备送给自己日夜思念的亲人。 C、五六句写主人公得到花后,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远,无法送到亲人手中。 D、整首诗围绕着折花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2)、我们高中课本上也有一首选自《古诗十九首》的诗,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吗?试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5. 读诗,回答问题: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芙蓉”,即荷花。首句用给人清幽、高洁感觉的荷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 D、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E、此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格律诗,也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2)、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内心深切的忧伤,请简要回答游子为何忧伤。(3)、选择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三、情景默写
-
6.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 , ”,两句话写出了游子从眼前想到此后生涯,想到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游子的情绪更加黯然销魂。(2)、《涉江采芙蓉》中,“ , ”,这两句话,诗角度变了,转为从远在洛阳求仕的游子方面写。在这样一个季节里,自然想起家乡采莲一事,只是举目远望,回乡的路途绵延无尽。(3)、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是: , 。(4)、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 , 。(5)、“ , ”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6)、《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 , 。(7)、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 , 。(8)、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 , 。
四、选择题
-
7. 下列有关《涉江采芙蓉》的段落,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C、环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8. 下列对《涉江采芙蓉》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选用了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营造了清幽、高洁、欢愉的意境。 B、三、四句起过渡作用,在自问自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已由欢欣转为失落。 C、“漫浩浩”写出了路途的绵延无尽,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D、诗人在欢乐的背景上抒写忧伤,以“乐”衬“哀”,使乐更乐,使哀更哀。9. 下列对《涉江采芙蓉 》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芙蓉”,即荷花。首句用给人以清幽、高洁感觉的荷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远方丈夫的忧思源于对故乡妻子的思念。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 D、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的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10.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内容大多是游子思妇之辞。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有不少优秀之作,如《短歌行》《观沧海》。 D、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诗风的开创者。11. 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B、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C、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2. 在艺术上达到了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被称为“五言之冠冕”的是( )A、《诗经》 B、《古诗十九首》 C、《春江花月夜》 D、《归园田居》13. 对《涉江采芙蓉》赏析不恰当的是(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其重要性在于,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然而,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书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知识与智慧的____,多赖于书写的文字。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语段阅读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____功名、财富的阶梯,但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冶,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
读书也是一种练功,是一个收心去杂念的过程。要读书,就要凝神静虑,致心一处。有些人光读些“大全”“技巧”之类的实用书籍,这是生存的需要,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在一个____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只读那些能赚钱的书,毕竟是浅薄的。人们应该多读一些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好的传记作品能对年轻人起到兴起、立志的作用。优秀传记作品的影响力,是____的。因此,出版界不仅仅要把中外经典图书出来给大家阅读,还要把那些激发今人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典型人物介绍出来。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书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 B、然而,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 C、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书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 D、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生生不已 求取 偏重 不可捉摸 B、薪火相传 求取 注重 难以估量 C、生生不已 索取 注重 难以估量 D、薪火相传 索取 偏重 不可捉摸(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在这种生活方式中 B、读书本身就成为享受,成为目的,在这种生活方式中 C、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 D、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享受,成为目的五、微写作
-
15. 涉江采芙蓉①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②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①本诗选自《古诗十九首》。芙蓉:荷花的别名。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请认真阅读上面这首诗,体会诗句所描述的景物以及人物的心境,以第一人称视角,将此诗改写成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段。
六、小阅读
-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A、首句写自己在一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予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一句,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人的真挚之情。17. 对下面一首诗词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A、首句的“芙蓉”即荷花,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入诗,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诗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来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C、此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格律诗,也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 D、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的艺术手法,抒写了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1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A、遍地兰蕙芳草的湖泽间,心有所思的主人公泛舟采莲,画面优美,意境清幽。 B、采莲人自问自答,满腔的热忱及与知心人共同期待美好未来的情景跃然纸上。 C、漂泊他乡的游子在旅途中,孤单地回头,遥望着故乡:“浩浩”,状写离家之远。 D、有情人同心离居,只能忧伤终老;诗歌流露出漂泊他乡和分隔两地的复杂心情。19. 《涉江采芙蓉》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