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三校联盟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徜徉在优美的文字里,未尝不是一段美妙的“旅程”。那一泻万丈的黄河水,如九连环,chí chěng天宇,zhèn hàn人心;那dǒu qiào的老山界,如立在黑夜中的巨人,让人bù kězhuō mō;那富的黑土地,是一面旗帜,召唤着漂泊异乡的游子,令人魂牵梦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qǔ   zhù   yáo   zhào B、qū   zhù   ráo   zhào C、qǔ   chù   yáo   zhǎo D、qū   chù   ráo   zhào
    (2)、文中拼音处所对应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驰骋  震撼  陡峭  不可捉摸 B、弛骋  震憾  陡峭  不可捉磨 C、弛骋  震撼  陡峭  不可捉摸 D、驰骋  震憾  陡峭  不可捉磨

二、选择题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站在高山之巅,看山路如九曲连环 , 蜿蜒而上,不禁心潮澎湃。 B、记忆中的故乡群山连绵,浩浩荡荡地耸立在天边。 C、看着集体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D、《朗读者》第三季“一平方米”朗读亭直播活动在北京、武汉、厦门三城同步开展,一度成为许多人茶余饭后津津有味的话题。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历下区各学校组织师生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直播,激发起青少年学习科学的兴趣。 B、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更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C、通过国家“双减”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减轻了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D、2021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比上年最少增加267亿斤左右。

三、综合性学习

  • 4. 综合性学习活动。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学习了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后七级(1)班开展了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出一条活动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活动二:美文鉴赏】

    七年级(下)语文带给我们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请你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完成仿写。

    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澜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炽热的爱国情怀;

四、课内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蒙曰         谓:对……说 B、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当道,当权 C、欲卿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D、当涉猎            但:但是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军中多务         刀劈狼首 B、始就学            悟前狼假寐 C、大兄何见事晚乎          又数刀毙 D、结友别            后狼止前狼又至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蒙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回答鲁肃的话,既显示他颇为自得的心理,又巧妙回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坦然态度。 B、文章详略得当,略写孙权劝学及与鲁肃论议这两件事,而重点写吕蒙学习的过程。 C、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学习并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向我们阐述了开卷有益的道理。 D、本文内容可以分为孙权劝学——吕蒙始学——鲁肃赞学三个层次。

五、课外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 , 琴瑟不张 , 钟鼓不修,子女不饬 , 亲亲长长,尊贤任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节选自《吕氏春秋·先己》)

    【注释】①夏后伯启、有扈:古代人名。②张:乐器上弦。③饬:通“饰”,修饰。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

    处 不 重 席 食 不 贰 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3)、用自己的话概括“期年而有扈氏服”的原因。

六、诗歌鉴赏

  • 7.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唐〕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目向我们透露了写作季节是秋日,题写内容是诗人朋友窦员外的新居。 B、首联点出看到街西风景优美,忍不住喜笑颜开,“开颜”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C、颔联选取“一渠水”“数点山”铺陈描摹,写院内的景色,寓情于景。 D、尾联中的“在此间”表现出诗人的向往之情,也写出他与窦员外志趣相投。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七、选择题

  • 8.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B、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如今已经是对妇女的尊称。 C、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D、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一种诗歌体裁,活泼自由。

八、句子默写

  • 9.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士别三日,。(《孙权劝学》)
    (2)、 ,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
    (4)、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5)、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6)、《晚春》中描写晚春景色的诗句是:
    (7)、《木兰诗》中描写战地寒冷,战斗生活艰苦的句子是:

九、名著阅读

  • 10. 下面是某同学读《骆驼祥子》制作的读书卡,请你帮忙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方法

    助读材料

    阅读任务

    关注人物

    在祥子的眼里,她是个最美的女子,笑在骨头里,就是她满身都长了疮,把皮肉都烂掉,在他心中她依然很美。她笑,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

    这段文字中的“她”是①(人名)。

    关注情节

    祥子呆呆的立在茶馆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

    祥子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的原因是:②

    关注评价

    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

    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乙:你怎么这么说呢?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③

十、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春走老山界

    ①其实,只有到了四月,山野里的春色才最浓烈,最灿烂,春的表演才最癫狂!嫩绿的新叶,压在深绿的老叶上,此时全部张开了身姿,展示着它的魅力,使山色具有了鲜明的层次感。各种各样的野花,张狂地绽放,把或浓或淡的芳香,洒满坡坡岭岭。整个山野,都沐浴在芳香里。

    ②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

    ③汽车,在一个“之”字接一个“之”字的山间公路上奔驰。我的双眼,贪婪地向前张望。只见前面山头上的一棵棵大树,仿佛一个个绿色的云团,浮动在天际。刚刚下过一场雨,山腰里升腾起一缕缕轻纱似的云雾。山头在这一缕缕云雾里时隐时现,像一个披着婚纱的新娘,姿态娇美。

    ④老山界,深藏在舜皇山里。

    ⑤我们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寻老山界。汽车在一块平地上停下了。这里是紫花坪,一丛丛、一树树紫色的杜鹃花,正热烈地绽放着,璀璨一片。紫花坪,真是名副其实!沿着山谷,一条小溪一路叮咚而下。几场春雨过后,窜动在小溪里的溪水更充沛了,溪水蹦跳着勇猛向前。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它总是千方百计向前奔去,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山东的溪,出山后注入湘江,而山西的溪,下山后就汇入资江。最后,都走进洞庭、长江、大海,到达它们终极的目标。

    ⑥终于,一块巨石立在我们面前。几个威严的大字,赫然入目:老山界。这里是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惨烈的湘江之战后,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当年翻越这座山的陆定一,记下了这段难忘的经历。于是,一篇美文《老山界》进入了共和国的中小学课本,激励着一代代国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纪念革命先辈,为宣传红军精神,傍着这座山的东安、新宁、城步三地,都立有老山界的碑石。那么,哪里,才是真正的老山界?这座山很大,老山界也很大。红军穿山而过,陆老到底描绘的是哪一段?这并不重要了。或者应该说,三块碑石标示的,都是真的。

    ⑦在这里,不时看到一队队游人,艰难地走在这条山道上,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我站在。碑前,望着山间荆棘丛生的小道,陷入了沉思。当年,红军战士,一路走去,走过二万五千里,经历了多少如湘江战役般惨烈的战斗,多少鲜活的生命,倒在这条路上啊!

    ⑧这时,又一队着蓝色红军服的人,站在这块刻有老山界的巨石碑前宣誓,一个个神情庄重。每天,这块碑前,这条路上,总有人在追寻红军的足迹。他们中,有工人,有农民,有学生,有老者,更有青年……红军自有后来人啊!

    ⑨如今,有一个汉子,走进了这座山,他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要与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山民手拉手,领着他们走一条新时代全民奔小康的长征之路。他要把散落在山谷深处的山货——野茶,带出山去,送进都市里家家户户的厅堂。从这座大山脚下走出去的山民之子老唐,放弃他在美国已有相当规模的事业,毅然回到家乡,寻找帮助乡亲走出贫困的道路。山民们在山中采到野茶叶,一担一担地送往茶业加工厂。沉睡在大山里的野茶林,如今成了山民的取款机

    ⑩踏春舜皇山,追寻老山界,探访采茶人,让人发出由衷的感叹:老山界人正奔走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

    (作者:谭谈,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走访老山界的游踪为行文线索,串联起作者的见闻与感受,脉络清晰。 B、第③段联想丰富,描绘了一幅娇美动人的雨后山景图,给人以如梦如幻之感。 C、第⑥段作者写自己未能确定陆老笔下老山界的位置而遗憾,体现其求真精神。 D、第⑨段“取款机”喻指野茶林给山民带来持续经济收益,写出了山民的获得感。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

    (3)、文章写老山界时,还提及陆定一的《老山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懂你

    ①我和父母是不大容易相见的,故乡也是不大回的,因为父母常年在长沙帮弟弟带孩子。今年暑假,听说父母要回老家小住,我立即回到了家乡。

    ②到家后,我和父母收拾院内的荒草,擦拭所有家具,清洗日常用品,暴晒床单被褥,经过近一天的收拾整理恢复了家的模样。父母感念我能回家和他们相聚,还帮忙一起收拾整理家,嘴里也不住念叨:“家里的活也干不动了,多亏了华在家呀”。一直以为父母抗老,可是岁月不饶人,父母头上的白发再不是躲躲藏藏了,而是肆无忌惮地占据至高领地,拿下整个地盘。

    ③我去城里办事,父亲用小电动车载我去坐大巴,我抬着脚提着裙子坐在后座上,穿过乡野水泥路,穿过路旁默默守候的青纱帐,一切仿佛回到童年——记忆里有个扎着麻花辫的小姑娘,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穿过乡野小土路,那时的她还小,父亲还未老……

    ④父亲年轻时候高大魁梧,脸型稍方,脸色黑红,属于不怒自威型,一个略显愠怒的眼神就足以让我们胆战心惊。和父亲相处总是惴惴地,能躲就躲,沟通并不多。

    ⑤记得那次,我正在跟伙伴们满村疯跑,麻花辫早已散开。猛然间,我看见了父亲朝我走来。“小华,你过来”,他用命令式的语气跟我说。我吓得大气不敢喘一下,乖乖地走到他跟前,他一把把我拉过去,蹲下身子开始给我扎辫子。父亲粗大的手抓住我散落的头发,分成三股,一下一下地编起来,每一下都那么用力,我不敢动,头皮被揪得生疼。父亲扎的辫子虽然歪歪扭扭,但是一连几天不梳头都可以一丝不乱。

    ⑥这是父爱吗?只是太粗犷,年小的我体会不到。

    ⑦春节过后,到处喜气洋洋,父亲用自行车载着我和弟弟走亲戚去。我和弟弟一前一后坐在车上,父亲的身板宽大浑厚,前面护着年小的弟弟,后面为我遮挡冷风。乡野的风清冷凛冽,但我不觉冷,反而感觉田野的风景新奇可爱。父亲喝了点酒,高兴,而且温和了。回家路上,他秀起了车技,载着我和弟弟晃晃悠悠骑行在乡间小路上,忽地车把拧向左边,忽又拧向右边。乡村的土路坑坑洼洼,我和弟弟左颠右晃吓得尖声呼叫,父亲却越发得意,潇潇洒洒地一直骑到院子里。我和弟弟下车后争相和母亲告状,父亲笑嘻嘻的,却不恼。

    ⑧这是父爱吧?我不清楚,但这一天感觉充满快乐和幸福。

    ⑨偶然有一天,我真实地体会到了父爱。

    ⑩那是冬天的夜晚,屋内炉火正旺,水壶里的水咕噜咕噜冒着热气,父亲将脸盆架支在火炉旁让我洗头。他帮我添水、倒水、试水温,直到水足够多,水温刚刚好,他才冷冰冰地甩出一句话——“可以了。”“洗洗脖子,脖子上有泡沫!”他在旁边监督指导,语气生硬没有温度,“洗两遍不行,洗干净才行,热水多得是!”我不敢出声,但在心里已经有一百个不乐意了。可是就在这斥责声里,就在父亲生硬的举止里,我却一下子明白了:那温热的水,那递过来的干毛巾,那听起来像斥责的话语不就是关怀,不就是父爱吗?只是父亲不善于表达。那一刻,心头热腾腾的!

    ⑪尽管我体察到了包藏严实的父爱,但父亲在家的时间并不多,他要外出奔劳挣钱养家,所以父亲带给我的距离感一直存在。以致后来我长大离开家乡,每次打电话都是跟老妈聊天,有时候父亲接起电话父女俩竟无话可说。但是,父亲对我们的孩子分外有耐心和爱心。孩子们总愿意跟着他玩,父亲骑上三轮车,带孩子们去掰玉米、摘花生,领着孩子们去捉蚂蚱、钓鱼,孩子们一路上叽叽喳喳,无比兴奋。父亲会给外孙女买回花花绿绿的发卡,耐心地扎个漂亮小辫,还会给孩子们偷偷地买雪糕吃。

    ⑫有一次,父亲带我女儿从镇上回来,我发现女儿嘴角脏脏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神秘笑意,天真无邪的孩子一脸认真地告诉我说:“姥爷没给我买雪糕。”“又给孩子吃雪糕了,是吗?”我装作不高兴的样子跟父亲说话。父亲当众被揭穿,露出孩子般的坏笑。我俨然是个大人,而父亲成了孩子!

    ⑬匆匆芳华留不住,毕竟消磨去。离开老家时,父亲送我去车站。坐上父亲的电动车,我抬着脚提着裙子坐在后座上,穿过乡野水泥路,穿过路旁默默守候的青纱帐……我已经不再年轻,父亲也日渐苍老。

    (作者刘明华,文章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一直以为父母抗老,可是岁月不饶人,父母头上的白发再不是躲躲藏藏了,而是肆无忌惮地占据至高领地,拿下整个地盘。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

    那一刻,心头热腾腾的!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⑫段画线句“我俨然是个大人,而父亲成了孩子”的理解。
    (4)、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写出两处)

十一、作文

  • 13. 按要求作文。

    在迷茫彷徨时,总有人为你指明方向;在收获成功时,总有人为你加油喝彩;在严寒冬日里,总有人给你带来温暖。点亮成长路的或许是一句温暖的话语,或许是一个难以忘怀的瞬间,或许是一个人,一本书……

    请以“你点亮了我成长的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