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古罗马实行嫁妆婚姻制。帝国建立以前,法律规定:“除了约还嫁妆以外,婚姻存续期间妻子对嫁妆没有任何权利。”《民法大全》规定:“嫁妆无论有无约定,也不管是谁认定,婚姻关系解除时,除因妻子的过失外,都应归还给妻子。”由此可知(    )
    A、关注妇女是罗马公民法的立法原则 B、罗马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C、女性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 D、罗马法仍掺杂着原始的习惯法
  • 2. 儒略历制定于(   )
    A、屋大维时期 B、凯撒时期 C、庞培时期 D、克拉苏时期
  • 3.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规律又动听后便用数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就是黄金分割。这一比例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艺术领域如帕特农神庙的宽高比(如图)女神维纳斯雕像的身材比例(如图)等据此可知,在古希腊 (    )

    A、数学理论根植于实践 B、重视艺术创设的美感 C、民主政治的影响深远 D、科学成就领先于世界
  • 4.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学者是 (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安提丰
  • 5. 宗教改革者认为,上帝是在自然发生的过程中显现他自己的。白昼的更替、四季的循环、月亮的盈亏和星辰的运行,都是上帝创世时就赋予在其中的,一切世事只不过是其展现而已。自然界是上帝和人类活动的舞台。此理论(   )
    A、意在引导人们通过认识上帝去认识自然 B、促进了探究自然和科学研究氛围的形成 C、建立了宗教信仰与理性精神结合的新体系 D、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创造了人文背景
  • 6. 罗马统一地中海世界后,修建了周长10公里,厚近4米、高7米多的城墙,建造了坚固的城门、塔楼、碉堡等工程。罗马城内还建有平民居住区,出现多层公寓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这说明古罗马的城市建设 (    )
    A、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注重军事性和民用性 C、体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 D、彰显了人文主义精神
  • 7. 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 8. 某学者认为:“他们的目的只是想把基督教变成具有更多人情味和世俗色彩的宗教,让基督教多一点儿人情味,少一点儿神圣性;多一点儿尘世色彩,少一点儿天国气味。这就是人文主,义的基本宗旨。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文学家、艺术家的作品充分地表现了这一宗旨。”他们发动的运动是(   )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 9. 古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同时对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下列说法符合古代罗马历史事实的是(    )
    A、公元3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B、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被称为“文学三杰” C、罗马共和国有执政官2人,由元老院选举产生 D、李维《罗马史》和塔西佗《编年史》代表古罗马史学最高成就
  • 10. 观察如图,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代表作。普列汉诺夫评价说:“拉斐尔的圣母像是世俗的理想战胜基督教修道院的最突出的艺术表现之一。”可以为该评价提供重要依据的是,该作品 (    )

    A、明显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B、通过写意手法揭示人性美 C、突破宗教题材追求世俗化 D、全面否定了基督教的教义
  • 11. 法国画家雅克・大卫在1787年创作了油画《苏格拉底之死》,这幅画 (    )

    A、如实纪录了苏格拉底死前一幕 B、树立了人的权威和尊严 C、证明摆脱了宗教观念长期束缚 D、鼓励人们追求理想和真理
  • 12. 古希腊的悲剧与喜剧泾渭分明,他们虽然都描写行动中的人,而这些人又必然有好有坏,但“喜剧的目标是把人描述的比我们今天的人坏,而悲剧则是把人描述得比我们今天的人更好”。这体现出古希腊戏剧(   )
    A、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B、通常取材于神话传说 C、宣扬民主政治的理念 D、被赋予了崇高的主题
  • 13. “现代西方文明之所以建筑在古典文明的基础之上,完全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西方人在文化上主动认亲的结果。”促使西方人主动认亲的根源是 (    )
    A、新航路开辟的推动 B、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 C、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14. 下表是《十二铜表法》的部分条文,由此可以推知,该法典(    )

    所属条目

    内容

    第3表第1条

    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

    第4表第2条

    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纵使子孙担任了国家高级公职的亦同。

    第8表第2条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应受到同样的伤害。

    A、重视对司法证据的应用 B、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C、保证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D、带有野蛮的习惯法传统
  • 15. 美国学者米勒在《裸体的民主》一书中指出,古希腊“裸体竞技”服务于消除差别的目标,在体育竞技中一旦脱了衣服,就很难区分穷人和富人,聪明和笨拙,是贵族、国王还是民主派了。米勒意在表明,古希腊“裸体竞技”的习俗(   )
    A、是城邦民主制度产生的原因 B、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产物 C、根源于法律至上的政治传统 D、有利于公民平等意识形成

二、非选择题

  • 16. 在欧洲,继古希腊罗马之后,拜占庭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近一千年,但后来却衰落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由于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拜占庭帝国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当时的西欧人为拜占庭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倍感惊讶,他们以为这就是天堂。

    ——环球网《罗马帝国强大与兴衰》

    材料二: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把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陈志强著《拜占庭帝国史》

    (1)、结合材料一分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为什么能够“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也是一个矛盾的社会。春秋时期,礼乐文化是贵族阶级的象征,是维系贵族社会的纽带,是贵族所必须掌握的文化。遵守礼乐制度作为一种修养,早已浸透在贵族的血液中,且表现在具体行动上。先秦时期的官学教育是当时贵族社会最主要的教育方式,贵族子弟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接受教育,“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春秋时期的贵族,把国家社稷看得如同自己的性命一样重要,认为苟活于世则为人所不齿,“故国有患,君死社稷,谓之大义;大夫死宗庙,谓之变”;春秋时期的贵族有着高贵的身份,蕴涵着高贵的气质,勤于政务,淡泊名利,坚持以“礼”为行事准则,他们外表文雅、讲究礼乐、重视教育,成为人们笔下的君子典范。

    ——摘编自张文燕《从<礼记〉中看春秋的贵族精神》

    材料二  古希腊的公民精神影响了社会历史的进程,促进了西方民主社会的建立和发展。在古希腊,公民意味着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利,政治共同体(城邦)是公民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希腊人崇尚民主,认为人人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众人之见比一人之见要好,由于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公民们认为自己是自由的,他们不臣服于任何外在的权威,只服从他们为自己制定的法律。在古希腊城邦共同体中,公民本位的自身价值表现为公民在社会共同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的确立,他们在尊重城邦的前提下共享自由、平等与公正。城邦意味着一种共同的公共的生活,它不只是一个生活的公共体,同时也是实现超越自我的道德的共同体。

    ——摘编自赵映诚《古希腊公民社会与公民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的贵族精神与古希腊的公民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的贵族精神与古希腊的公民精神对提升当前公民素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