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综合检测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若因其子年幼无承担能力,其母将获得三分之一的田地以及庭院,并且抚养幼子成人;拐带他人幼子之人,将被判处死刑:如果一个人领养了一个儿子,养子却对其养父母造成伤害,则这个养子将回到他原来的家庭,由此判断,《汉谟拉比法典》(    )
    A、有效解决了国家社会矛盾 B、注重保护市民的私有财产 C、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 D、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文关怀
  • 2. 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提倡学术翻译,鼓励穆斯林学习阿拉伯译本。在此形势下,王公大臣也竞相效仿,以爱好和提倡学术文化为口号,从而提高自己的地位。这有利于(   )
    A、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B、推动阿拉伯文化的发展 C、阿拉伯近代科学的形成 D、古希腊文化的推广普及
  • 3. 《汉漠拉比法典》规定,父亲以盖章文书形式将土地、房屋赠给其所喜爱的继承人。父亲死后,兄弟分割遗产时,该子应先取得其父所赠之财产,然后参与均分所剩遗产。这反映出《汉漠拉比法典》(   )
    A、尊重了财产所有人的意志 B、消除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C、弱化了对现实的理性思考 D、明确了各个家庭成员的义务
  • 4.  诗歌反映时代气象,是时代的缩影。下面诗歌由阿拉伯“诗坛宗匠”盖斯(497-545)创作,下列选项中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又是雨天,又是沿着屋檐滴水......雨幕把所有的树木笼罩起来,仿佛那些被砍掉的

    脑袋。雨水流淌,烦闷而绵绵不绝,最后,突然下起凶猛的暴雨。一阵狂飙从东方席卷过来,南风也在片刻间膨胀起来。 

    ——盖斯《又是雨天》

    ①该诗歌创作于阿拉伯部落并存、相互混战时期 
    ②诗歌比赛获胜的诗被称为悬诗

    ③“一阵狂飙从东方席卷过来”指的是蒙古西征 
    ④诗歌暗指阿拉伯帝国政治黑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 贝希斯敦铭文由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位时所立。铭文雕刻在贝希斯敦山约一百米高的山崖上,用古波斯语、埃兰语及巴比伦语三种不同的楔形文字写成,记载了他镇压政变与起义,最终取得王位的经过。这一铭文可以用来(   )
    A、研究波斯帝国的古代建筑艺术 B、真实再现大流士一世夺权过程 C、解读楔形文字的书写使用情况 D、认识西亚地区的君主专制制度
  • 6. 据古埃及医书《埃伯斯莎草纸》记载,托特是治疗之神,曾化身为法老。古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手杖被称之为蛇杖。考古发现,罗马时期埃及的菲来岛和努比亚地区神庙的壁画中,都出现了手持被蛇缠绕手杖的托特神形象。材料说明(   )
    A、考古发现佐证文献记载 B、神话传说具有现实依据 C、王权借助神权巩固统治 D、古代文明存在局部交流
  • 7. 伊拉克学者拉米亚·阿勒盖拉尼曾提及:对我们伊拉克人来说,我们的文物是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一部分,文明发生在我们的国家我们都是它的后代。来自苏美尔时代、保存至今的许多文物都让我们找到认同感,古代史是凝聚现代伊拉克的力量。下列文物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 B、 C、 D、
  • 8.  考古学家发现,公元前7至前6世纪的希腊雕刻与古埃及公元前3千纪后期雕刻在发式、表情和站立姿势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这说明( )
    A、人像雕刻艺术最早起源于古希腊 B、古代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与借鉴 C、不同的文明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D、古希腊和古埃及的人种特征相似
  • 9. 西亚是亚、欧、非三洲的结合部,包括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小亚细亚半岛等。这一地区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丰富, 种族宗教关系复杂, 是人类古 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下列项与古代西亚文明相关的有( )

    ①水稻、小麦的原产地 
    ②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 

    ③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④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 某学者认为,古代印度十进制带来的简便而精确的小数点计数法,刺激了古代阿拉伯数学家归纳出“代数”的数学运算方法和关系,这与古代希腊数学思想的几何风格大相径庭。该学者意在强调古代阿拉伯人(   )
    A、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对数学的理解进入新阶段 C、善于整合古代各个地域文明 D、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
  • 11. 《吉尔伽美什》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一部史诗,诗中叙述到,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宰杀天牛后,众神降罚,恩启都暴病而亡。为了哀悼恩启都,吉尔伽美什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且意识到死亡会平等地降临到所有人头上。由此可见,该史诗(   )
    A、凸显了时人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B、主要叙述了西亚民众的生产生活 C、蕴含着一定的公平和正义价值观 D、体现了区域间文明的交流和碰撞
  • 12. 肯尼亚学者马兹鲁伊提出了非洲“三重遗产”的观点,认为非洲是在本土、伊斯兰和西方三重文化下不断融合形成的,这三者之间既有竞争性,也有互补性。对此观点的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非洲本土文化主要指埃及文化 B、伊斯兰文化通过战争征服了整个非洲 C、非洲文化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D、非洲社会的矛盾性完全由殖民者造成
  • 13. 下图所示是公元前18世纪刻于某石柱上的成文法典—“石柱法”。该“石柱法”(    )

       

    A、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主的功德 B、规定了夏朝臣民的义务和权利 C、肯定法老是神的化身,影响深远 D、叙述了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
  • 14. 1935年,在两河流域西北部的玛里王国遗址出土了约两万件楔形文泥板,从中可见比古希腊早一千多年的玛里王国实行的是由资深者组成的议事会决定重大事务的集体决策机制,这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十分类似。据此,下列解释最恰当的是(   )
    A、古希腊文明成就比其他文明更为优越 B、古希腊民主制的源头在两河流域 C、亚洲文明深刻影响着欧洲文明的发展 D、两河流域文明历史悠久成就辉煌
  • 15. 考古发现,古代两河流域居民通过观察牲畜内脏占卜(通称脏卜),出土的占卜文献中就有88%属于脏卜;古埃及人利用一些天象如日食,月食等进行占卜;玛雅人擅长预言和占卜,留下了很多非常准确的预言。这说明(   )
    A、占卜是每一个部族的必修课 B、可以透视不同地区的人神关系 C、人类文明发展交流具有共性 D、是研究古代社会的第一手史料
  • 16. 《天方夜谭》是一本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其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中国的男孩阿拉丁与邪恶的非洲魔法师斗智斗勇,最终取得神灯并成为国王的故事。这反映出(   )
    A、阿拉伯文化具有多元性 B、阿拉伯文化具有统一性 C、两河流域文明历代相承 D、两河流域文明历史悠久
  • 17. 如图所示,北纬30°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在其附近产生了许多文明,各文明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下列项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

    A、①处创造了克里特以及迈锡尼文明 B、②处实行了内外服制的管理制度 C、③处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D、④处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 18. 英国学者埃弗谢德研究西亚等地出土的两千多个陶器上的附着物时,发现人类在公元前七千年左右就已开发利用家畜奶资源;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两河流域古建筑上的雕刻,也涉及挤奶、催奶、奶食品制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说明(    )
    A、家畜在先民生活中地位重要 B、人类开发奶资源的历史悠久 C、两河流域最早开发了奶资源 D、家畜是苏美尔人生活的基础
  • 19. 世界文明丰富多彩,不同地区的文明多样性构成了人类历史的精彩华章。地域文化多姿多彩,以下关于世界文化表述正确的是(   )
    A、阿拉伯文化融合了古代埃及、西亚、罗马及印度文化 B、两河文明的苏美尔人使用象形文字书写 C、恒河流域的古埃及人使用莎草纸书写 D、印加文明使用图画文字记事
  • 20. 阿拉伯人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是(    )
    A、独立性和包容性 B、开放性和多元性 C、东西方文化桥梁 D、包容性和领先性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材料二 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

    材料三 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而通行全国的阿拉伯语和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意识形态,则为它提供了必要前提。适应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帝国的统治者日益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到阿拔斯王朝时期……他们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8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1)、阅读材料一、二,请思考阿拉伯半岛统一与伊斯兰教的关系?
    (2)、阅读材料三,请思考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中国历史,说说有哪些文化成就经阿拉伯人传入了中国?
  • 22. 史料阅读,

    史料:古代埃及人重视家庭。

    一位父亲教孩子要孝敬母亲:

    绝不可忘记你母亲的大恩……十月怀胎,备极辛苦,哺养怀抱,不辞劳瘁。为你揩屎揩尿,从无一丝厌烦。为你上学,为你备膳,一天到晚忙个不停。

    另一位父亲告诫儿子要善待妻子:专注你的事业,美化你的房屋,爱护你的妻子。别使她饿着,别使她冻着……和睦相处,让她高兴,她会使你受益……假定你们相处不善那你的家庭便会破败。

    ——摘译自[美]威尔·杜兰特《东方的遗产》

    谈谈古代埃及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汉谟拉比法典》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律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社会强不凌弱。

    ——《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三  自由民侵犯他人住宅时,应在此侵犯之处被处死。如果一个自由民毁坏了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如果一个自由民将另一个自由民的奴隶致残,那么,这位自由民要给予另一自由民折价赔偿。自由民之间争斗致残的,对方可以将他同态致残。

    ——《汉谟拉比法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比伦法典诞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汉谟拉比颁布法典的宗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典的宗旨能否实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时代特点。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筑师以精确的算术设计,建造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重达625万吨的石块建筑物。这座陵墓总共用了200多万块石头,其中的一些在原地采集,但大多数则从更远的尼罗河上游地区获取,趁洪水季节搬运到吉萨来。

    ——【美】马修斯等《西方人文读本》

    材料二  1991年,埃及古物局的学者在胡夫金字塔东2.4千米处发现了金字塔街,在其金字塔南数百米和大狮身人面像的东南,发现了金字塔建设者的墓。……1994年,美国筹备了一个基金会,恢复发掘这座消失了的城市。美国学者莱赫奈尔说,这座消失了的城市曾经居住过至少5万人,或许多至10万人,其中包括建筑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家、工匠、面包师和普通劳动者。

    ——刘文鹏《.埃及考古学》

    (1)、据材料一,归纳与金字塔建造技术水平相关的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金字塔考古的新发现,并说明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