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1900年12月,广东籍华侨马应彪在上海创办先施百货公司,开创了女子站柜台和商品不二价的先例;增加了照明设备,使得卖场白天、晚上一样灯火通明,俨然一座不夜城。先施百货公司一举成名,马应彪也被誉为“百货大王”。由此可知,先施百货公司的成功的重要原因是( )
    A、提升以技术创新为企业的竞争力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商品输出 C、政府的扶持和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D、借鉴西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优点
  • 2. 蔡元培认为“大学是包容各种学问的机关”,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他对于教员中不同的学派,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就允许自由争鸣,让学生自由选择。对蔡元培的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
    A、展现了民主治校理念 B、强调了高等教育要实现规模化 C、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 D、关注大学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 3. 1922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学制方案,其中的标准为:(一)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二)发挥平民教育的精神;(三)谋个性的发展;(四)注意国民经济力;(五)注意生活教育;(六)使教育易于普及。这反映了(   )
    A、近代教育体系已建立 B、新文化运动取得实绩 C、大革命社会影响广泛 D、学堂选官制度的完善
  • 4.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文中“新的表达方式”指的是(    )
    A、倡导文言文 B、使用白话文 C、推崇古体诗 D、革除旧习俗
  • 5. 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生入学。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收取女学生读书。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 B、男尊女卑格局得到改变 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的发展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6. 据统计,1912-1928年,全国有1300多个大小军阀,一共发动了140次以上的省内及省际战争;总统、执政、大元帅多次更换,内阁总理的更换频繁。这反映了北洋时期( )
    A、思想解放文明开化 B、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C、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军阀割据政治动荡
  • 7. 一战期间,14万华工“以工代兵”,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使得英法诸国免除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巩固了协约国的防线。因为华工们的辛勤工作和牺牲,中国外交官可以在巴黎和会上向全世界提出捍卫中国主权的要求。一战华工出国(    )
    A、迫使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为中国成为战胜国作出重大贡献 C、用艰辛劳动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 D、助力段祺瑞在府院之争取得胜利
  • 8. 1916年,易白沙《新青年》杂志一文:“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讲学不许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借口;但重作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这一观点 (    )
    A、有力地批判了儒家的思想核心 B、体现当时社会思想潮流 C、为推翻君主专制奠定思想基础 D、有失公允不具时代意义
  • 9. 陈独秀指出,“非谓孔教一无可取,惟以其根本的伦理道德,适与欧化背道而驰,势难并行不悖……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吾人只得任取其一。”影响陈独秀这一认识的主要因素是 (    )
    A、儒家学说已毫无建树 B、白话文得到广泛响应 C、专制黑暗的社会现实 D、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 10. 1922年陈独秀发表文章,批评议员林宗孟和学者胡适等到美国前公使芮恩施家中谈宪法,告戒他们“不要上美国帝国主义的当”“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国帝国主义才好”。据此可知,与新青年的宗旨相比,此时的陈独秀( )
    A、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政治斗争的转变 B、成功的领导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 C、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反美国代表 D、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 11. “14日上午10时起,中国对德国、奥国宣告处于战争地位。所有以前中国与德、奥两国所订条约以及与中德、中奥有关的其他国际条款、协议,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该宣战 (    )
    A、发生于德国强占胶州湾期间 B、发生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C、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12. 1912年,中华民国实业部拟定了《商业注册章程》,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取消前清规定的种种注册费用。商人呈办厂矿企业,“于民生主义,国计前途,大有裨益”的,政府即予以批准,“力为保护”。此举意在 (    )
    A、摒弃旧俗 B、平均地权 C、发展实业 D、统制经济
  •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上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这主要解决了民族工业发展所需要的 (    )
    A、政治前提 B、资本问题 C、市场条件 D、自由劳动力
  • 14. 1912年11月,政府邀集工商各界代表来京举行全国临时工商会议,会议涉及制定经济法规;改变垄断政策,允许民主经营;裁免厘税,改良税则;提倡国货,仿制洋货,振兴本国制造业等内容。此次会议的召开 (    )
    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利用了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的有利时机 C、反映了北洋政府振兴实业的意识 D、表明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15. 鲁迅先生曾对我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发表过这样的感触:“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一历史时期主要指的是(   )
    A、清政府统治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国民大革命时期

二、材料分析题

  • 16.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朱其昂,字云甫,江苏宝山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日“贻来牟机器磨坊”。事系创举,尚未通行。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闻将续造二座,设肆于天津孔道云。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材料二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材料三  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侵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国内战祸不已,利率加重,铁路推广无期,运费增高。凡此数者,有一足制粉业之发展,今兼而有之,其何能淑!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

    ——《荣家企业史料》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始来牟机器磨坊在创办和经营上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和内容。
    (3)、根据材料三,说明民族工业由盛而衰的因素。民族工业的兴衰反映了什么?
  • 17. 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悄忧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

    材料三 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先指出严复宣传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再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来源。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和孙中山在政体主张上的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国人对西洋文明觉悟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后的觉悟”的核心内容。
    (3)、据材料三,指出李大钊的政治主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